瑞士聯邦的第一大城市——蘇黎世|遊記

2021-01-10 糖果美食秀

在蘇黎世還了車,這趟穿越德國、奧地利和瑞士鹽湖區和阿爾卑斯山區的自駕散漫遊就到了最後一站。

在蘇黎世,主要是搭乘當地公共運輸工具,再腿兒著走街串巷逛新老市區。

逛累了,坐下來喝杯咖啡,歇歇腳,是種不錯的享受。走到班霍夫大街上的Paradeplatz街角有個叫ALLeone Cafe的咖啡館,我們坐了下來,點了兩杯拿鐵馬奇朵Latte Macchiato。

這家咖啡館室設在一座端莊氣派的大廈一樓,室內裝飾很有格調,室外座位更可以瀏覽霍夫大街「黃金大道」上的街景。

呷一口香潤的瑪奇朵,打開TripAdvisor(貓途鷹)瀏覽一下,才曉得,這家ALLeone Cafe是一家深受班霍夫大街上的金融界人士喜愛的咖啡館,被當地咖啡客稱為「銀行家的咖啡館」(Bankers Coffee Shop)。

而我們所在的咖啡館就在瑞士第二大銀行——瑞士信貸銀行(Switzerland Credit Siusse)總部大廈的一樓。

難怪蘇黎世食客說,這是一個銀行家們小聚的地方,這裡的咖啡價格跟高端地段很「匹配」

TripAdvisor上的歐洲咖啡客對ALLeone Cafe的環境與咖啡都很滿意,贊其「環境優雅」「咖啡不錯!」Coffee is one of the best in town。

但同時吐槽說「咖啡價格太昂貴了!」High Price。

那麼,這家「銀行家們小聚的咖啡館」價格有多昂貴呢?

結帳時我留意到,每杯Latte Macchiato的價格是6.5CHF(合44人民幣)。這樣的咖啡價格,在歐洲人,甚至以高消費著稱的瑞士人看來,都「太昂貴了!」

可在我大中國北、上、廣的咖啡館,這樣的咖啡價格實在是太正常了!(這還沒說咖啡的品質的差別)

無意間,我們竟然跑到蘇黎世銀行家們喝咖啡的地方,歇了歇腳。看了歐洲咖啡客們對咖啡價格的吐槽,我也說不清楚,究竟是該為我們中國的物價感到自豪呢?還是悲哀?

軍械庫餐廳

Zeughauskeller

蘇黎世班霍夫大道有一座著名的餐館——軍械庫餐館。說起來,這座軍械庫還是瑞士人的驕傲呢!

早在531年前(1487年),取得勃艮第戰爭勝利後,瑞士政府軍繳獲大量軍械。當時的蘇黎世市長頒令建造了這座具有紀念意義的軍械庫,用於儲備繳械的大量武器軍資。

直到91年前(1927年),這座軍械庫才被改建成蘇黎世最酷的主題餐館。這家以軍械為特色的餐館各個角落,隨處可見中世紀的盔甲、長矛時代早期的機槍。

一般來說,在班霍夫大道繁華地段的的餐館應該是遊客為主,可這家餐館裡的本地人卻很多。在夏季,歐洲的很多餐館的室內座位是空置無人坐的,而這家軍械庫餐館不僅露天座位滿滿,連室內也坐了不少人。

到這家餐館用餐,一般需要提前預訂。我們沒有預訂,本來是慕名而來來碰碰運氣。

結果,運氣竟真的被我們撞到了:靠街心的露天座位有一張桌客人剛剛離開。連服務生都說我們真的好運!

蘇黎世屬瑞士德語區,軍械庫餐館主打菜色自然是巴伐利亞風味的德國南部菜系。

嗯,就是我們從慕尼黑一路到奧地利再到瑞士,屢食不厭的烤豬肘、香腸、小牛肉、烤肉等,德國鮮啤酒當然是必點的。

軍械庫餐館有一道招牌菜叫做「市長長劍」Bürgermeister Schwert。(菜名是不是取自當年頒令建造這座軍械庫的蘇黎世市長的佩劍?不得而知)

這道菜是將小牛肉串在1米多長的劍身烤熟,端到食客餐桌前,用匕首把劍上的肉劃開,再片下來食用。

看起來,還真有些將士們大塊吃肉、大口喝酒的豪氣。

我們這支「部隊」只有2名將士,實在無法吃掉5名壯漢食量的烤牛肉,唯有咽口水作罷。

我們照例點了巴伐利亞烤豬肘土豆泥和德國白香腸,還有大杯鮮啤酒。

我們的座位對著街心。我們品著鮮啤的原麥甘甜,觀看著傍邊愛馬仕店門前的往來路人。

在這刀光劍影的兵器主題啤酒屋悠哉地進餐,更能體會瑞士由戰爭走向和平的珍貴。作為永久中立國的瑞士人,把徵伐時代的冰冷軍械庫改造成餐館,其珍視和平的寓意,與中國成語「鑄劍為犁」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不知不覺,啤酒已被我喝掉了大半。整理桌面餐桌紙時,我不慎碰翻了啤酒杯,杯中剩餘的啤酒灑在了桌面。

我正抓起餐巾紙擦拭桌面時,帥哥服務生瞬間出現了。

他麻利地將桌面處理乾淨後,看了一眼空啤酒杯,隨即把酒杯放到託盤上,微笑著說「我幫你換一杯吧!」

主菜和新換的生啤一起上來了,午餐正式開始。

是的。結帳時我專門看了一眼帳單:服務生給我重新「換」的那杯啤酒沒有收費。

客人不慎碰翻的啤酒,餐館沒有責任。但在服務生看來,無論如何,客人點了啤酒還沒喝(儘管我已經喝掉了大半),餐館給客人重新「換」過一杯也是應該的。

雖然只是8.00 CHF(50元人民幣)的事兒,顧客體驗便截然不同了。

布爾克利跳蚤市場

沿班霍夫大道向蘇黎世湖漫步,轉過瑞士國家銀行SNB就到了布爾克利廣場(Bürkliplatz)。在美麗的蘇黎世湖畔有個小花園,看起來還挺熱鬧。一向看熱鬧不怕事兒大的我倆趕緊湊過去瞧個究竟。

原來,這裡就是蘇黎世的一個著名的露天集市(Open Air Market)。這是一個「舊貨市場」,即歐美居民很流行的「跳蚤市場」,英文叫flea market,在蘇黎世,德文叫做Flohmarkt Bürkliplatz。蘇黎世布爾克利廣場的這個跳蚤市場很有名氣,

布爾克利跳蚤市場並不是每天都開,它只在每年的5-10月的周六才開。今天剛好是周六。

旅行,本來就是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去體驗不同形式的文化和生活。逛當地居民的「跳蚤市場」恐怕是體驗當地生活的最直接的方法了。

歐美人生活品質高,家中用品的質量、款式都很好。但他們通常不尚浪費,家裡不用的物品便在周末拿出來擺賣,即便富裕如瑞士居民也是如此。

沒人能知道逛集市的人需要什麼,正如沒人知道擺賣的人會拿出什麼。西人喜歡這樣形容逛跳蚤市場的驚喜——「你永遠不會知道你可能會發現什麼。You never know what you may find」

這種感受,是逛品牌商店無法體驗的。

首先吸引Daisy的是一位瑞士老伯擺出的咖啡杯,歐陸風格的瓷杯做工相當精緻,圖案也很美。

Daisy拿起一隻粉紅玫瑰圖案的咖啡杯,問老伯:「這套杯碟多少錢?」

老伯微笑答道:「這是整套賣的。」

Daisy說:「是的,這隻杯子和託碟一套多少錢呢?」

老伯很紳士地介紹說:「這套咖啡器皿一共包括12隻杯子和12個託碟。」

啊?!這時,我們才注意到:臺面擺放的12隻咖啡杯和12個託碟的圖案和色彩各不相同。

Daisy拿的那隻粉紅玫瑰咖啡杯內側印著June(六月),其他杯碟則是July...November等不同月份的應季鮮花圖案,每套不同。太講究啦!

老伯很自豪地告訴我們:這套咖啡具產自德國,已有80年歷史,是他祖母用過的....

我不方便問老伯出身什麼樣的家庭,但80年前能使用如此精美瓷器的家族,想必生活十分優渥。

雖然來自瓷器的故鄉,我仍然被歐洲(德國)燒制的瓷器吸引了。仔細觀察,這使用了80年的器皿,只有杯耳底部的金線略有磨損,整體還是那麼華麗。

我在慕尼黑寧芬堡宮已經入手了一套精緻的Espresso咖啡杯,如果現在再搬一套12件易碎的瓷器杯碟,實在困難。

瑞士人家裡的任何物件都可能出現在跳蚤市場裡,有主人曾經用過的咖啡器具、鐘錶、自行車、衣服、手袋、帽子等。

總之,人們不再需要的物品都會拿出來賣給需要它的人。那些家居物品多是八九成新(甚至未曾用過)的,質地都不錯,價格也低廉,僅為新貨價格的10%~30%。

位於霍夫大街,蘇黎世湖畔花園的這個跳蚤市場畢竟還是跟普通舊貨市場不同。這裡的日常生活用品會相對少一些。更多的是一些裝飾品、首飾、工藝品等,感覺更有藝術範兒。

另外,在集市擺賣的主人都是本地居民,一點兒也沒有職業小販的市井氣,倒很有紳士或淑女氣質。當我們遇到感興趣的物品,駐足觀看時,主人便會熱情又不失風度地講解他(她)那件物品的質地和歷史,就像遇到鄰居閒談一般。

無論你買與不買,主人都不會極力向你推銷,也不會順帶推銷其他物品。

還有,他們沒有「討價還價」的習慣。價格只是體現主人對自己物品價值的認定。

我們旅行從不列「購物清單」,不肯當「海淘搬運工」。若偶遇心儀或正巧用得著的輕便商品,才會購買。

說實話,我對別人用過的咖啡具、衣物這些,還是有些心理顧忌的。雖然說品相、質地都不錯(主人看起來也不是窘迫之人),但心理上還是有所牴觸。

但對好幾樣收藏品倒是很喜歡,畢竟那些擺件留有幾十年前歐人生活的真實痕跡,還是值得留念的。

可惜,正因為跳蚤市場的賣家不是職業商家,自然沒有移動POS機,不能刷卡。而我們身上只有歐元現鈔,沒有瑞郎。於是便空手而返,留下小小遺憾。

不經意間,走入了瑞士人的生活。體驗到了當地居民的一種生活方式,收穫還是不小的。

據我觀察,在跳蚤市場擺賣的主人們,多是本地的老年居民。從衣著、神情和氣質可以看出,他(她)們的生活十分舒適,絕不是為了生計而「擺攤兒」,倒像是一種享受。享受著把自己用不著的物品傳遞給需要的人的愉悅過程,以及他人對自己的物品讚賞時的滿足感。

臨離開跳蚤市場時,我們看到一對老夫婦正在自己的攤檔後小憩。老頭擺好自帶的小餐桌,老太太仔細把餐桌布鋪得熨帖,然後,端出一碟茶點,倒上兩杯熱咖啡。

老夫婦一邊品咖,一邊望著身側恬靜的蘇黎世湖。這就是以高福利著稱的蘇黎世人的一種生活姿態。

蘇黎世是「西行慢記」最後一站。離開蘇黎世,將飛巴黎。在戴高樂機場酒店過夜,然後,轉國際航班回國。

16天的中歐之旅,感覺如白駒過隙。從自己呆膩了的地方,到別人呆膩的地方轉轉,永遠都有新的體驗。

相關焦點

  • 世界城市志;瑞士聯邦最大的城市蘇黎世
    (瑞士特種兵。)(歐洲山地之國「瑞士」的典型風光)(瑞士美女記者)蘇黎世,位於瑞士聯邦中北部,是瑞士聯邦最大的城市、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全歐洲最富有的城市。該市已連續多年被聯合國人居署評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蘇黎世在瑞士的位置。)
  • 瑞士的首都是蘇黎世還是日內瓦?
    但瑞士的正牌首都——伯爾尼還是哭出了聲音,畢竟上述國家的首都還會出現在二選一或者三選一的選項中;而伯爾尼,卻經常在蘇黎世、日內瓦以及琉森的爭奇鬥豔下,連名字都不配擁有。 伯爾尼究竟是一座怎樣的城市,它是如何突出「重圍」,成為瑞士聯邦首都的呢?
  • 瑞士的第一大城市——蘇黎世,號稱「全球最佳商務旅行城市」
    蘇黎世美術館是一個供藝術館和遊客,藝術愛好者和藝術學生參觀的好地方,今天是134000幅大量收集油畫和雕塑作品的日子,另外還有95000個大型畫展,它們都代表了瑞士印象派和古典現代主義的最佳收藏,其中包括比索,夏加索,莫奈,貝克漢姆,科林託斯等藝術家的作品。
  • 瑞士自由行,蘇黎世,一個大家以為是首都卻不是首都的城市!
    如果不是韓劇《愛的迫降》,那我會寫蘇黎世嗎?其實,提到瑞士本就該一起提到蘇黎世,因為自己的第一趟瑞士旅程就是從蘇黎世開始,不過自已似乎都從未書寫過這個城市,蘇黎世,不美嗎?也不是,只是大多是路過,少數在城中停留的兩次,其中一次因為腳受傷的關係,所以自己並未有時間在城市中探索。
  • 瑞士為何不把首都放在蘇黎世或日內瓦等大城市?
    瑞士有三大城市,分別是蘇黎世、日內瓦、巴塞爾,但首都卻在伯爾尼。日內瓦是瑞士第二大城市,卻是瑞士知名度最高的城市。瑞士西端有個狹長的日內瓦湖,是瑞士與法國的界湖。日內瓦就位於日內瓦湖的西南角,三面被法國領土環繞。
  • 蘇黎世湖邊(瑞士蘇黎世)
    蘇黎世湖因蘇黎世而得名,但沿湖並非只有蘇黎世一座城市。利馬特河由蘇黎世湖流出,一路向北,最終匯入萊茵河。蘇黎世也是在利馬特河畔而形成於兩千多年前。
  • 了解組成瑞士聯邦的26個州
    蘇黎世州位於瑞士的東北,地處阿爾卑斯山北面,北鄰瑞士的沙夫豪森州西鄰阿爾高州,南鄰楚格州和施維茨州,東臨圖爾高州和聖加倫州。美麗的蘇黎世湖的大部分面積在其境內。首府城市蘇黎世是瑞士第一大城市。 蘇黎世這個名字一意為「水鄉」。早在2000年前就有人類居住的村落,1218年成立城邦,1351年加入瑞士聯邦。
  • 乘風破浪的哥哥們——閃耀在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群星
    瑞士蘇黎世理工學院(Eidgen 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Zürich,簡稱ETHz)作為享有「歐陸第一名校」之稱的理工大學,不乏魅力爆表、實力超群的哥哥們,假如他們出道,你會為誰撐腰點讚? 歡迎來到ETHz選秀現場!
  • 瑞士綠化最好的10個城市
    瑞士是全球最注重保護自然環境的國家之一。到瑞士旅遊,第一眼或者說最深刻的印象,常常是會覺得瑞士整個國家就是一個大公園。不過,由於自然地理、生活歷史所造成的不同,瑞士各地當然也有綠化程度的不同。瑞士聯邦統計局曾就每個城市的整體開發面積與綠地以及人們休閒場地所佔的百分比進行比對,發布了「瑞士綠化最好的城市排名」。
  • 它是瑞士最大城市,國際足球協會總部,是歐洲不可少的文化城市!
    蘇黎世(Zurich),位於瑞士聯邦中北部,是瑞士聯邦最大的城市、蘇黎世州的首府,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全歐洲最富有的城市。2018年,蘇黎世被聯合國人居署評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1] 蘇黎世全市人口40.3萬(2018年),面積91.9平方千米。
  • 歐洲最富有的城市——瑞士蘇黎世,被譽為歐洲億萬富翁都市!
    蘇黎世是瑞士人口最多的最大城市,偶然在這個美麗的城市度假,蘇黎世會做很多事情,在這裡確認一下疲勞和不活躍,這裡的通用語是德語可能會讓人吃驚,但是好像是蘇黎世德語,蘇黎世是一個大城市,人口相對較少的40萬人,除了成為研發中心外,蘇黎世是世界上主要的金融中心之一,這裡的低稅率和其他激勵措施吸引了對國際金融和其他領域的投資
  • 珍貴老照片:1950年代,瑞士最大城市蘇黎世的街頭風貌和生活百態
    蘇黎世(Zurich)是瑞士最大的城市,也是蘇黎世州的首府。它位於瑞士中北部,蘇黎世湖的西北端。雖然市區的人口僅有40多萬人,面積也不過90多平方公裡,但它卻是瑞士的鐵路、公路和空中交通樞紐,擁有著全瑞士最大和最繁忙的機場和火車站。蘇黎世還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遍布著眾多的金融機構和銀行公司。
  • 瑞士的首都不是蘇黎世和日內瓦,人口只有14萬,多數人不知道
    說到瑞士,很多人都不陌生,它是位於歐洲的一個高度發達國家,是全球最富裕的國家之一,人均GDP一直位於世界各國的前列。雖然不大,但是風景很美,猶如一個夢幻的童話王國,是很多人嚮往的地方。瑞士是瑞士聯邦的簡稱,它的面積只有41284平方千米,大概只有重慶的一半大,全國人口851萬,密度還是不小。
  • 歐洲名校特輯: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蘇黎世大學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情況可以怎麼合理規劃大一到大四和院校專業定位,留言區私信,可以意外收穫你的專屬留學規劃/定位報告喲~瑞士的公立學校們,包括ETH,特別像是「慈善大學」。當然,據我個人觀察,大部分來自歐洲申根地區的高學歷畢業生,都最終選擇留在了瑞士,政府對教育的慷慨大力支持大概也是瑞士始終是各大科技科研領域領軍者的原因之一吧。2020年QS,ETH的數學排到了世界第8,統計與運籌學世界第2。
  • 維克多.雨果的瑞士之旅
    1839年,法國文學家維克多·雨果(1802-1885)經瑞士的萊茵河前往阿爾卑斯山旅行;1843年,在庇里牛斯山旅行。雨果逝後,《阿爾卑斯山和庇里牛斯山遊記》於1890年在巴黎出版。雨果遊記以豐富的歷史知識與宇宙意識,超凡的想像力和敏銳的觀察力,呈現了大自然中無可比擬的壯麗。
  • 歐洲之旅,瑞士蘇黎世偶遇——狂歡節
    感受了美輪美奐,充滿詩情畫意的琉森湖後,我們決定再感受一下瑞士第一大城市、全歐洲最富有的城市---蘇黎世。蘇黎世連續多年北聯合國人居署評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所以去歐洲旅行一定要去蘇黎世看看,它不僅富有還是一個環境優美的城市。
  • 瑞士首都難道不是___嗎?
    但瑞士的正牌首都——伯爾尼還是哭出了聲音,畢竟上述國家的首都還會出現在二選一或者三選一的選項中;而伯爾尼,卻經常在蘇黎世、日內瓦以及琉森的爭奇鬥豔下,連名字都不配擁有。伯爾尼究竟是一座怎樣的城市,它是如何突出「重圍」,成為瑞士聯邦首都的呢?伯爾尼美景。
  • 瑞士首都是蘇黎世還是日內瓦?都不是!而是這個歷史悠久的老城!
    說到瑞士,相信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蘇黎世和日內瓦這個兩個聞名世界的城市吧,這兩個城市吸引大家的不僅僅是因為這裡的人文,還有在這裡發生過的故事,電視劇《遇見王瀝川》中王瀝川的故鄉就是蘇黎世,而導演也帶領觀眾欣賞了一番蘇黎世的雪景,真真是令人嚮往不已。
  • 不限時間,請說出瑞士的首都是哪裡?
    當時出現在備選名單的城市主要有三個:蘇黎世,伯爾尼和琉森 ,它們都是經過確認,能夠立刻提供必備基礎設施的大城市。蘇黎世是瑞士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事實上的經濟首都。由於地處歐洲商路的要衝,這裡四通八達、商業興盛,自建城伊始便一直蓬勃發展。隨著一些知名大學、博物館、美術館的建立,蘇黎世也逐漸成為瑞士重要的文化教育與科學中心。
  • 瑞士首都伯爾尼遊記:河流環繞古城 偶遇精巧市集
    從玫瑰園看伯爾尼老城區(備註:本文是瑞士系列遊記的第五集。本系列內容是我於2015年10月帶著兩位八旬老人在瑞士和法國自駕的經歷,和當前疫情無關)這個系列又停頓了四個多月,繁重的工作之餘,沉下心來,回憶過往,寫一篇遊記,確實是比較為難的事。在圖恩湖邊上住了3個晚上,行程接近尾聲,準備經由法國東北部返回,伯爾尼基本就在路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