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炎急性發作的原因是什麼
沙門氏菌屬是引起急性胃腸炎的主要病原,其種類包括鼠傷寒沙門氏菌、腸炎沙門氏菌、豬瘟沙門氏菌、雞瘟沙門氏菌、鴨瘟沙門氏菌、水楊酸鹽類、磺胺類、某些抗生素等;或誤服強酸、強鹼、農藥等,均可引起急性胃腸炎。
急胃腸炎還包括以下原因:
物理因素進食過冷、過熱和粗糙的食物,會造成胃黏膜劃傷和損傷。
2.化學因素藥物(包括阿司匹林、激素、保太松、某些抗生素、利血平),酒精、濃茶、咖啡、香料等刺激胃黏膜造成損傷,發生糜爛,有一點出血。
3.食品受到微生物感染和細菌毒素汙染,包括沙門氏菌和金葡菌毒素,以及流感病毒和腸道病毒。這些因素導致的急性胃炎與細菌性食物中毒有相似之處。
4.心理、神經因素、精神神經功能紊亂,各種急、危重狀態,以及機體的變態(過敏性)反應,都可能導致胃黏膜急性炎症損傷。
在家庭生活中,急性胃腸炎的臨床表現一般是暴飲暴食或吃了汙染食物,服用對胃有刺激的藥物後數小時至24小時發病。經常是集體發病或家族多發。例如食用了被汙染的家禽、牲畜的肉、魚;或食用了生長嗜鹽細菌的蟹、螺等水產品以及食用了被金黃色葡萄球菌汙染的剩菜、剩飯等引起的疾病。
第二,急性胃腸炎容易引起哪些併發症
肛竇炎:直腸炎如果不及時治療,就會合併肛竇炎和其他肛腸疾病,並有繼發肛周膿腫的危險。
肛管炎:此為該病的一種併發症,常與直腸炎並稱為肛管直腸炎,久拖不治亦有癌變危險。
三、腸息肉、結腸癌:直腸炎超過五年,在長期炎症刺激下易出現腸潰瘍菌異常增生,引發腸息肉,一釐米以上腸息肉癌變率極高;
腸狹窄:多發生於病變範圍廣,病程長達5~25天的病例,病位為直腸,臨床上一般無症狀,嚴重時可引起腸阻塞,當腸狹窄時,應警惕本病的腫瘤,鑑別良惡性。
便血:便血是本病的主要臨床表現之一,便血量也是衡量病情輕重的重要指標。長時間慢性出血可導致缺鐵性貧血
六、特發性潰瘍性結腸炎:病因不明,與免疫有關,多見於潰瘍性結腸炎,累及結膜黏膜,多見於青年期。左下腹或全腹常有明顯的腹痛,伴有腸鳴音亢進。出現食慾減退,體重下降,營養不良等症狀。可取乙狀結腸鏡及活檢診斷。
7.腸結核:起病緩慢,多在右下腹部,可有陣發性絞痛,腸鳴音增強,常有排便習慣改變,幹、稀交替。輕的只有稀便,重的則是粘液性膿血便。可以有噁心,嘔吐,腹脹,以及食慾下降。檢查時只有右下腹疼痛。輔助性檢查:血沉增加快,大腸菌群檢測陽性,糞便培養能發現抗酸菌。對急性胃腸炎進行纖維腸鏡檢查。
三種常見的急性胃腸炎症狀
胃部是人體主要的消化器官。胃腸道常見疾病有急性胃腸炎,主要表現為上腹疼痛,食慾減退,噁心嘔吐,有時伴有腹瀉,嚴重的胃腸道疾病還可引起嘔血、便血等症狀。
通常突然發生急性胃腸炎,主要症狀是噁心,嘔吐,腹痛,腹瀉,有時還會出現發熱。
一是腹瀉。急性胃腸炎最常見的症狀有不同程度的輕重。長期或量太大的腹瀉,易出現脫水,尿少,發熱現象。因失水過多、皮膚彈性差、眼球下陷、口渴、小便少等症狀,嚴重時血壓下降、四肢發冷。
有的孩子在沒有腹瀉的情況下會出現抽搐、高燒等症狀,家長要提高警惕,孩子很可能會患上急性胃腸炎或中毒性細菌性痢疾,建議儘快看醫生。
二腹痛。本病以腹痛、正中偏左或臍周壓痛為主,有陣發性加重或持續鈍痛,伴有腹脹、不適等症狀。一些患者有劇烈的疼痛。主要表現在上腹部、臍周,有時悶痛較輕,有時劇烈疼痛難耐,多為陣發性,患者常能自行聽到腹鳴。
噁心、嘔吐三次。強反應的人會有嘔吐現象,噁心的人往往會有一股腥味。
嚴重嘔吐,腹瀉,可有脫水,酸中毒,甚至休克等;此外,頭痛,發熱,寒戰和肌肉痛也是急性胃腸炎的可能症狀。
四、嘔血與便血少數患者嘔吐物有血絲或呈咖啡色,糞便變黑或大便潛血試驗陽性。提示胃黏膜有出血現象。
如何預防急性胃腸炎?
預防該病的根本措施是加強飲食、飲用水衛生和糞便管理,大力消滅蒼蠅。冷凍機中的食物應生熟分開,進食前再燒熟燒透。餐前便後洗手,生吃蔬菜瓜果前消毒,外出度假選擇清潔衛生的酒店等都是應注意的有效預防措施。
一、注意衛生:保持食物、器具、容器、冰箱等儲藏食品的地方和環境清潔。
二、不食用不潔淨的食物:當食物出現腐敗變質時,千萬不要食用。食物等最好不要過夜,瓜果蔬菜食用前必須清洗乾淨。
三、避免刺激:飲食應清淡,避免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啡,濃茶等。另外也要避免藥物的刺激,例如非甾體抗炎藥會嚴重刺激胃腸道黏膜。
四、加強鍛鍊,注意保暖:夏天和秋天天氣變化很大,大家一定要及時增減衣服,特別是進入秋天之後,一定要注意保暖,休息的時候把被子蓋好。增強體質,增強機體免疫力。對急性胃腸炎病人也應臥床休息,注意保暖。
五、急性期病人常有嘔吐、腹瀉等症狀,失水較多,因此需補充水分,可供應鮮果汁、藕粉、米湯、蛋湯等流質食品,酌情飲用沸水、淡鹽水。
五種檢查是急性胃腸炎所必需的
糞便常規檢查及糞便培養;血白細胞計數正常或異常
寄生蟲感染血嗜酸粒細胞數增高可見於鉤蟲、血吸蟲、絛蟲和囊蟲圓線蟲所致的各種寄生蟲病,各有其臨床表現。
胃腸道癌腫和惡性淋巴瘤也可有周圍血嗜酸粒細胞增高,但為繼發性,應考慮到癌腫和淋巴瘤的其它表現。
嗜酸性肉芽腫主要發生於胃、大腸及小腸的局限性腫塊,病理檢查為嗜酸性肉芽腫與結締組織基質混合形成。變態反應史少見,周圍血中白細胞和嗜酸粒細胞增多較少。
除周圍血型嗜酸粒細胞增高外,病灶不僅累及腸,而且廣泛累及腦、心、肺、腎等其他實質器官,病程短,預後差,常在短期內死亡。
六、急性胃腸炎患者飲食宜忌
急胃腸炎是指腸道在急性充血、水腫、炎症及滲出階段,此時腸道蠕動活躍或處於痙攣狀態,消化吸收功能較弱,因此,在發病8~12小時內,患者可進食流質食物,如米粥、藕粉、蛋糊、細掛麵、燴麵條等。如果痢疾嚴重或有大量汗液,也應適當多喝些湯水,如米汁、菜湯、果汁、淡鹽水等,補充體內水分、維他命和電解質的缺乏。
因為胃腸特別是腸道病理生理學變化,此時腸道對食物很敏感,所以,要特別注意節制飲食,飲食上宜清淡、溫差較大的食物,避免過早進食肥肉、油炸、生冷硬質食物及多纖維食物,如芹菜、韭菜、蒜苔等。恢復時間約在2~3天後,可按正常飲食進餐。在感覺好轉之前,急性胃腸炎患者也應儘量避免進食。簡單化的飲食通常能有效地控制腸炎。如果病情不嚴重,僅靠合理飲食就可以治癒。
最初推薦的流質飲食用於緩解急性胃腸炎的症狀。多喝水,以免腹瀉引起脫水。但是補充水分也要注意,不要一味的喝白開水。喝含適當鹽分、水分的電解質水溶液,可避免身體內電解質不足引起抽筋。
若第二天感覺良好,為避免再一次胃腸道發酵、脹氣,可食用清淡流質、半流質食品,如米湯、粥等。不要吃油膩和柑橘類食物,並且要減少蔗糖的攝入量,因為這會使病情惡化。要注意飲食衛生。切忌吃油炸、炸及煙燻、炸魚,含纖維素較多的蔬菜、水果、食品及調味品等
在吐完之後,不要馬上喝液體,要等至少半個小時,經常小口喝少量液體。
不要吃奶製品,比如冰激凌,因為這會加重腹瀉。當急性腸炎的症狀消失時,病人的飲食中才會有固體食物。腸道炎症一般3-5天就會消失。
還有就是不要用斷食來「快速清腸」,如吊瓶等,在醫生指導下可以禁食一兩次。但是平時不能以斷食的方式清腸,容易造成脫水,破壞體內平衡。
西藥治療急性胃腸炎的常規療法
西藥治療一般分為一般治療、對症治療、抗菌治療及口服藥物治療等多種方法。
一般處理:儘量臥床休息,口服葡萄糖一電解質液補充體液流失的水分。如繼續嘔吐或出現明顯脫水,需要靜脈補充5%-10%的葡萄糖鹽水和其它相關電解質。應提倡食用清淡流質或半流質食物,以防止脫水或治療輕度脫水。
對症治療:必要時可注射止吐劑:如肌肉注射氯丙茶25-100毫升日。解痙藥:如顛茄8 n堪11度,1度3度。止瀉劑:例如思密達的藥袋,每次1袋,1天2-3次。
抗菌治療:抗菌藥物對急性胃腸炎的治療效果尚有爭議。感染性腹瀉可適當選用抗菌藥物,如黃連素0.3 g口服、慶大黴素1/3 ml口服、慶大黴素1/3 ml口服等。但是要防止抗生素的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