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智庫警告:拜登須謹慎處理中美關係,臺灣尤其是關鍵

2021-01-20 火星方陣

文/行走斯圖卡

自知總統地位不保的川普,以及野心十足、想搞砸拜登總統任期的國務卿蓬佩奧,就像兩頭怪獸,將美國現有的內政外交局面砸得稀巴爛。留給拜登的爛攤子,棘手只是小事,有些事情可以用兇險來形容。

1月14日,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發布了一份報告,列出了目前全球範圍內跟美國相關的地區衝突風險,其中臺灣問題被列為最高級別的風險事項。

有專家表示,中美兩國因為臺灣問題爆發衝突的風險,被川普政府故意推高,即便是他在白宮的日子已經進入讀秒階段,但仍舊在不斷挑釁中國。在國務卿蓬佩奧拉上美國駐聯合國克拉芙特,一起表演賣弄了一番後,美國在14日再次以「南海問題」為藉口,對中國官方實施籤證限制;與此同時,美國還宣布將小米、中國商飛納入制裁名單,這些跡象表明:川普政府正在對中國採取除宣戰以外的一切敵對手段。

對於美國來說,臺灣問題確實變得非常棘手。在川普政府的鼓勵下,臺灣當局在分裂的道路上越來越膽大妄為,解放軍的威懾行動也進入了「上不封頂」狀態,軍機軍艦越來越逼近臺灣。這些跡象說明了一個事實:解放軍武統臺灣,已經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概念,而是擺在臺灣當局和美國面前不可忽視的現實。

這對拜登來說將會是一個兩難的選擇:協防臺灣,那就中了川普和蓬佩奧的奸計,並且將美國帶入一場無法取勝的戰爭。白宮前兩天公布的一份印太戰略規劃文件中,言明了五角大樓沒有信心能在第一島鏈內贏過中國,而且美國現在的經濟和社會狀況,根本無力承擔一場大國之間的戰爭。

如果不聞不問,外界一定會認為美國是在認輸,這依舊會給拜登帶去無窮無盡的麻煩,共和黨一定會指責他「拋棄盟友」、「削弱美國的影響力」,川普肯定會煽動民粹情緒給拜登施壓,保持他的熱度,為2024年捲土重來做準備。可以說:在臺灣問題上,川普挖的坑太大了,拜登恐怕真的一時難平,正如智庫警告的那樣,在如此中美問題時,拜登必須比往屆總統更加謹慎。

正因為如此,拜登在他的內閣成員中新設了兩個職位,都是跟中國有關。據路透社報導,蘿拉·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將擔任「中國事務資深主任」;庫爾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將出任印太政策高級協調員,這兩人的共同點非常明顯:他們都是歐巴馬時期的資深官員,都是東北亞和中國問題專家,同時與中國打交道的經驗非常豐富。

這兩個任命足以看出,拜登政府將非常重視如何處理中美關係。對於中國來說,這不是一件壞事,說明拜登願意用傳統的政客方式來應對中國,而不是川普那樣的「流氓組合拳」。我們可以回憶一下,當初中美貿易談判的時候,中方更願意與姆努欽這樣的傳統官員打交道,卻很不喜歡庫德洛、納瓦羅這樣的鍵盤俠;羅森伯格和坎貝爾也是如此,大家都是熟人,自然能夠說得上話。

對於我們中國而言,美國怎麼調整其實問題都不大,我們跟美國的關係也不是沒有過現在這種局面,認準一條:自己強才是真的強,不管美國搞什麼花招,只要我們把自己的事做好,管你懂王睡王,管你歪門邪道還是傳統正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過去4年美國沒有得逞,未來4年還是8年,我們一樣闊步前進!

相關焦點

  • 李顯龍苦口婆心,基辛格發出警告,拜登談中美關係時怎麼說?
    據俄羅斯媒體11月20日報導,在談論到中美關係的發展前景時,成功當選的拜登指出,美國並不需要加強對華的制裁力度,無需對華加徵額外的關稅,對於中國的措施,「不為懲罰,只想讓中國懂規矩」。川普對華政策失敗,基辛格發出警告顯然,拜登寥寥幾句話道出了今後一段時間拜登政府對華關係的基調,這讓人們看到了今後中美關係出現一定緩和的希望。自川普上任以來,美國在對華問題上屢屢展示出極為強硬的態度,先是對中國發起貿易戰,肆意對中國加徵關稅,致使兩國正常的合作與貿易往來受到嚴重的衝擊。
  • 智庫預測2021年十大風險,「中美在臺灣地區交鋒」入列--上觀
    美國華府主流智庫之一的「大西洋理事會」曾經「訪臺」,該機構12月做出「2021年的十大風險」預測,其中一個是「中美在臺灣地區交鋒」。美國國務院前亞太助卿坎貝爾美東時間16日再次提到,美國必須鼓勵臺海和平對話,這符合各方戰略利益,美國維持確保臺海和平穩定的信譽與承諾十分重要。
  • 美國會否協防臺灣?臺防務部門智庫刊文:美國只顧利益、臺灣安全須...
    臺防務部門智庫刊文:美國只顧利益、臺灣安全須靠自己) 【美國會否協防臺灣?臺防務部門智庫刊文:美國只顧利益、臺灣安全須靠自己】「若臺海發生衝突,美國是否會出兵協防臺灣?」
  • 人大國發院閉門研討會:美國對華戰略、輿論態勢與中美關係演變
    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外交學院、國際關係學院、國防大學、軍事科學院、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以及中國人民大學的十幾位資深專家學者參會,就「美國對華戰略態勢」、「對華輿論態勢」、「大選後的中美關係演變」等議題進行了深入討論。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教授出席會議並致辭。
  • 「臺灣牌」依然是美國重點 但拜登會換個打法嗎?
    ,尤其是臺灣問題或將成為其中的最大變數。川普離開白宮倒數不到一個月還在向中美關係動刀,籤署了《臺灣保證法》,而中方剛剛出臺了修訂版的《國防法》,據報也在醞釀研製針對臺灣的《國家統一法》。外界都在觀察拜登上臺後對臺灣問題的態度,臺灣問題是否會成為未來中美進一步緊張,甚至發生衝突的最大變數?近期也引起了討論。
  • 臺灣要涼涼?臺學者稱:緩和兩岸關係,是美國民主黨一貫想法
    「臺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這是他個人看法,但也傳達民主黨一貫的想法,並非全面性對抗的作法,會希望跟大陸在某些議題上,有合作可能,對岸也正在營造中美一起處理兩岸議題的氛圍。董思齊表示,對於美國來說拜登團隊上臺,最優先課題是美國國內議題,未來一年到兩年是調整期。
  • 關鍵時候拜登改變主意,或與中美關係有關
    當前川普雖然仍舊在使用著其最後的總統權力,但是輿論的視線顯然已經放在了拜登一方,作為未來美國的第46任總統,拜登需要面臨的是一個對於美國極其不利的國際局勢,同時國內各方面問題也亟待他去解決。當前許多位置都已經有人員,當時唯獨美國新任國防部長人員尚未確定,儘管此前「鷹派」的弗盧努瓦被認為極有可能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女防長,但是如今美下任防長人選仍舊出現了變數,根據環球網報導,拜登將提名前美國中央司令部司令,非裔美國人奧斯汀擔任美國新任防長。
  • 媒體:未來中美關係怎麼走,球在拜登一邊
    誠如有外媒所言,「北京、華盛頓和其他地方的許多人都希望,即將上臺的拜登政府能把美中關係從懸崖邊拉回」。也有不少外媒紛紛發表社論或評論文章呼籲「重新設置中美關係」,並為兩國改善關係支招。這充分說明,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不僅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而且是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儘管中美關係遭遇嚴重困難,但毋庸置疑的是,雙方依然擁有廣泛共同利益和廣闊合作空間。
  • 中美關係最大的風險點在哪? 賈慶國:臺海、南海和意識形態領域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前院長賈慶國教授認為,拜登政府上臺後,此前中美衝突不斷擴大的趨勢或可得到緩解,合作、溝通的色彩會加強,對未來可以保持謹慎樂觀。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基地主任王棟博士稱,中美關係在過去兩年確實到了一個懸崖的邊上,中國最重要的還是做好預案,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有足夠的信心和能力把中美關係重新扭轉到一個健康穩定的軌道上來。賈慶國教授提出,中美關係有三個最大的風險點,臺灣問題、南海問題,美國有可能觸動中國的底線,此外還有川普對兩國關係的「冷戰化」。
  • 臺灣的安全是「紅線」?日本給拜登下「指導棋」包藏禍心
    他特別是在臺灣問題上,掏空中美建交的政治基礎,對臺獨分子輸血打氣,戰爭的腳步從未如此逼近。面對此情此景,中國的近鄰日本,一直「偷著樂」。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川普政權的末日即將臨近,而拜登政府的對臺政策,註定不會與川普一樣極端,於是一些日本政客跳了出來,竟然敢給他的美國主子指手畫腳。
  • 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傅高義去世,曾表示拜登當選為中美關係帶來新...
    原標題: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傅高義去世,曾表示拜登當選為中美關係帶來新機會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周安娜朝日新聞消息稱,當地時間20日,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亨利·福特二世社會學榮休教授傅高義(Ezra F.
  • 延續中美「貿易戰」?拜登計劃曝光
    導讀:據相關新聞報導,近期香港《南華早報》發表文章稱,即將上任美國總統一職的拜登曾經表示過,他提名的美國貿易代表戴琦或將把矛頭指向中國不當貿易行為。拜登的言論隱藏了大量的信息,引起不少相關人士猜測,有媒體認為,拜登可能要延續川普的「中美貿易戰」。
  • 美國挑釁 臺灣跟進 蔡英文問過臺灣民眾了嗎?
    佩裡在聽證會上稱—— 美國共和黨議員也是美國眾議院「國會臺灣連線」主席夏波,去年12月提出「臺灣特使法案」(TaiwanEnvoy Act),要求將「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升格成「大使」位階,且任命須獲參議院同意,他本人已加入聯署。
  • 格雷厄姆·艾利森:拜登上臺,我還是認為中美會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導讀2020年11月11日-12日,全球化智庫(CCG)舉辦第六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本文為中美論壇線上會議「大選後的美國與全球化向何處去」,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首任院長、「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的發言。觀察者網全文翻譯此篇發言,小標題系譯者添加。
  • 「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即便拜登上臺,中美仍可能爆發軍事衝突
    上周全球化智庫(CCG)舉辦了第六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期間中美論壇線上會議相關專家討論了「大選後的美國與全球化向何處去」的話題,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首任院長、「修昔底德陷阱」理論的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認為儘管隨著時間推移中美關係將成為塑造全球化以及世界秩序的雙邊關係,但中美之間仍會陷入
  • 蓬佩奧竄訪臺灣?美國國務院連忙滅火
    文/行走斯圖卡蓬佩奧公然挑釁大陸武統臺灣的戰爭底線,宣布取消美國官員訪臺的自我限制,也等於將中美關係的基礎完全掏空;外界紛紛猜測,他很可能是搶在離任前竄訪臺灣,配合川普留給拜登一個無法修補的中美關係。
  • 美國要派軍艦定期訪臺?臺軍這回學精了,不再聽信謊言
    去年,中國駐美大使館也曾發出嚴厲警告,稱「美國軍艦停靠臺灣港口之時,就是解放軍武統臺灣之日」。換句話說,如果拜登政府接納薛瑞福的「建議」,而臺當局主動進行配合的話,那麼,一場臺海戰爭就將無法避免。大陸軍方已不止一次發出警告,一旦上述的事件發生,解放軍有能力、有決心粉粹一切的分裂圖謀。
  • 拜登幕僚坎貝爾:希望看到兩岸緊張可以消弭
    美國政權即將於明年1月交接,拜登政府的兩岸政策受到關注。民主黨核心外交策士、競選期間擔任拜登團隊非正式顧問的庫爾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昨天稱,川普政府對美國強化防衛臺灣的承諾做得非常好,未來新政府也會如此做,但他仍希望看到兩岸之間的緊張可以消弭,甚至進行某種程度的對話。
  • 美國兩軍艦穿過臺灣海峽 我方曾警告
    美國軍艦DDG-89「馬斯廷」號(資料圖) 臺方新聞稿稱,美國軍艦DDG-89、DDG-65等2驅逐艦上午由臺灣南部海域航經臺灣海峽,判續向東北航行,期間臺方依規定對周邊海、臺「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晚間回應指出,臺灣身為國際社會負責任的一員,將持續努力維持兩岸現狀,確保亞太地區和平、繁榮及發展。 此前,針對「美國軍方正考慮派軍艦穿越臺灣海峽」,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6月5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臺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問題。美方應切實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慎重處理涉臺問題,以免損害中美關係和臺海地區和平穩定。
  • 拜登的「常態化美國」不會延續多久,中美關係未來會陷入更差狀態
    美國政治在資本和精英等建制派的長期操控下,已經將美國社會的貧富分化和社會撕裂程度越來越加重,但在川普出現之前,他們往往沒有發聲的渠道,或者礙於政治正確而無法贏得主流媒體的支持。川普讓他們的聲音出現在美國的政治舞臺上,而且越來越響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