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的「常態化美國」不會延續多久,中美關係未來會陷入更差狀態

2020-12-13 老高評論

川普今年大選失敗了。儘管他自己到現在為止仍不承認這現實,但實際上大局已定。川普如果沒有新冠病毒疫情和美國經濟突然陷入困境,今年的連任應該是板上釘釘。川普雖然行事不可預測,言語出格且完全不顧及到美國政治生活中的所謂「政治正確」,但卻深得民眾的歡迎,因為他提出的很多問題都是真實的,與民眾所關注所認知的問題密切相通的!

美國政治在資本和精英等建制派的長期操控下,已經將美國社會的貧富分化和社會撕裂程度越來越加重,但在川普出現之前,他們往往沒有發聲的渠道,或者礙於政治正確而無法贏得主流媒體的支持。川普讓他們的聲音出現在美國的政治舞臺上,而且越來越響越來越大。這也就意味著儘管川普很多言論是反智化,但是川普在失敗後也不會聲名狼藉,因為美國的白人右翼民粹主義者已經將其圖騰化!

不過從本質上而言,無論川普還是拜登他們背後最大的支持力量根子仍在於美國資本利益集團。川普的政策主張其實也是許多資本利益集團的主張,但川普所採取的「大破大立」方式卻沒能取得如期的效果,使得資本利益集團的利益不僅沒有得到強化,反而增加了他們的成本和可能面臨的巨大經營風險。拜登團隊回歸以往美國熟悉的模式,其實就是通過這些熟悉的模式來強化其背後資本利益集團的利益。

實事求是的講,美國社會現在所有的矛盾都已經是其制度和經濟結構中的根本性的一種矛盾,這種矛盾的解決單從政治上講是無解的,除非有新的革命性技術突破推動生產力的飛躍並產生巨額的社會財富。否則資本的貪婪和貧富分化的巨大差異,將促使美國的政治矛盾外溢,屆時不僅僅可能會將中美關係推入一個更差的狀態,與其盟友和合作夥伴的關係也會產生更多的齟齬!

中國必須早做準備。即便與拜登政府可能會開啟更多的合作領域,也要看到未來中美關係可能面臨更加猛烈的矛盾衝突。拜登執政的四年實際上也是中國制定更好應對拜登政府後的中美更加激烈對抗和鬥爭措施的一個戰略窗口期。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相信中國政府一定能夠抓住這一機遇。夯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並加速這一進程!

相關焦點

  • 媒體:未來中美關係怎麼走,球在拜登一邊
    美國現政府時日不多,卻仍在處心積慮地破壞中美關係。美國眾議院當地時間7日通過一項涉港議案,提出「歡迎」香港居民在美國暫時居住,聲稱要將美國打造成「人權燈塔」。根據這項議案,美國將允許香港居民在美國居住五年,這意味著他們有權在美國工作,不會因此被遣返。同日美國財政部則以所謂「破壞香港民主程序為由」,將14位中國官員納入其炮製的制裁名單之內。
  • 延續中美「貿易戰」?拜登計劃曝光
    導讀:據相關新聞報導,近期香港《南華早報》發表文章稱,即將上任美國總統一職的拜登曾經表示過,他提名的美國貿易代表戴琦或將把矛頭指向中國不當貿易行為。拜登的言論隱藏了大量的信息,引起不少相關人士猜測,有媒體認為,拜登可能要延續川普的「中美貿易戰」。
  • 李顯龍苦口婆心,基辛格發出警告,拜登談中美關係時怎麼說?
    川普對華政策失敗,基辛格發出警告顯然,拜登寥寥幾句話道出了今後一段時間拜登政府對華關係的基調,這讓人們看到了今後中美關係出現一定緩和的希望。自川普上任以來,美國在對華問題上屢屢展示出極為強硬的態度,先是對中國發起貿易戰,肆意對中國加徵關稅,致使兩國正常的合作與貿易往來受到嚴重的衝擊。
  • 美國智庫警告:拜登須謹慎處理中美關係,臺灣尤其是關鍵
    1月14日,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發布了一份報告,列出了目前全球範圍內跟美國相關的地區衝突風險,其中臺灣問題被列為最高級別的風險事項。有專家表示,中美兩國因為臺灣問題爆發衝突的風險,被川普政府故意推高,即便是他在白宮的日子已經進入讀秒階段,但仍舊在不斷挑釁中國。
  • 格雷厄姆·艾利森:拜登上臺,我還是認為中美會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目前我們正進入一個關鍵的轉折點,美國大選即將結束,或將產生一屆新的政府,因此今天是一次適時的討論。眾所周知,中美關係是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隨著時間推進,它將成為塑造全球化以及世界秩序的雙邊關係。 我想先談談在當前情況之下,尤其在中美關係之中,拜登領導的政府會是怎樣的。假設2021年1月20日拜登宣誓就職,你可以看到新任政府在以下三方面已經蓄勢待發。
  • 美國高官聲稱,俄羅斯漸漸衰退,中美新關係為平起平坐
    圖為拜登近年來,美國在世界範圍內掀起波浪卻漸漸害人害己,陷入了左右為難的困境。美國權力易主後,下一任總統將對中國採取什麼措施呢?前國務卿基辛格表示新總統務必要與中國合作,中美關係成熱點。中美會平起平坐?近日據環球時報轉載俄塔社報導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在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採訪時,對俄羅斯與中美關係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他承認,「俄羅斯軍隊非常優秀,但從廣泛的戰略意義上俄羅斯是一個衰落的國家」。
  • 關鍵時候拜登改變主意,或與中美關係有關
    當前川普雖然仍舊在使用著其最後的總統權力,但是輿論的視線顯然已經放在了拜登一方,作為未來美國的第46任總統,拜登需要面臨的是一個對於美國極其不利的國際局勢,同時國內各方面問題也亟待他去解決。奧斯汀擁有著豐富的經驗以及足夠的威望,現年67歲的他曾經負責美國在中東的所有軍事行動,並且退役後加入了雷神技術公司的董事會,對比弗盧努瓦,其的確更有實力擔任美國國防部長一職。
  • 中美會撕破臉掉入「修昔底德陷阱」?社會學家丁學良談中美關係
    4、美方聲稱中國出現所謂「戰狼外交」,其實一些美國人認為這恐怕也是受到川普的刺激。拜登上臺後,美國官方的聲音不會再像川普的時候「麻辣燙」到那個地步,那麼可能其他國家對美國的反應也會降溫。5、在未來的十幾年內,中美關係在競爭方面牽涉的面越來越多,在競爭的關鍵點上越來越針鋒相對,但未必非要落到把臉皮撕破的地步。
  • 「臺灣牌」依然是美國重點 但拜登會換個打法嗎?
    川普離開白宮倒數不到一個月還在向中美關係動刀,籤署了《臺灣保證法》,而中方剛剛出臺了修訂版的《國防法》,據報也在醞釀研製針對臺灣的《國家統一法》。外界都在觀察拜登上臺後對臺灣問題的態度,臺灣問題是否會成為未來中美進一步緊張,甚至發生衝突的最大變數?近期也引起了討論。
  • 人大國發院閉門研討會:美國對華戰略、輿論態勢與中美關係演變
    劉元春指出,中美關係如何演變是「十四五」時期乃至更長一段時間需要重點把握的關鍵變量,這一變量充滿不確定性。但在一系列不確定中,有很多規律性東西能夠把握。從川普時代走向拜登時代,美國政府在戰術層面有所鬆動,但在戰略層面進一步深化和收緊。
  • 美國鷹派瞄準了臺灣地區,但中國大陸不會掉進他們的陷阱
    這樣一來,即使是拜登上臺後,想改善與中國的關係也難以下手,只能被鎖死在全面敵視中國的軌道上,那麼這些鷹派就可以繼續在美國政壇上攪亂風雲。所以,在近日,美國對華強硬人物薛瑞福向拜登提出了幾項「建議」,其中就包括了呼籲美國政府要深化所謂的「美臺關係」,並且還要將「臺灣地區納入美國安保體系」,還要派遣「美國軍隊在臺灣地區駐紮」。
  • 「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即便拜登上臺,中美仍可能爆發軍事衝突
    上周全球化智庫(CCG)舉辦了第六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期間中美論壇線上會議相關專家討論了「大選後的美國與全球化向何處去」的話題,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首任院長、「修昔底德陷阱」理論的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認為儘管隨著時間推移中美關係將成為塑造全球化以及世界秩序的雙邊關係,但中美之間仍會陷入
  • 川普式的單邊主義,對未來中美關係留下什麼遺產?
    就對外政策而言,川普的外交可謂達到恣意妄為、肆無忌憚的地步,從退群、毀約到「極限施壓」,從「長臂管轄」到「關稅戰」和「貿易戰」,美國的國際聲譽也由此陷入谷底。拜登號稱要重拾美國的「領導地位」、重建與盟友的關係,但從川普留給他的爛攤子來看,這並不容易。川普時期的對外政策有著濃重的經濟色彩。
  • 中美關係最大的風險點在哪? 賈慶國:臺海、南海和意識形態領域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前院長賈慶國教授認為,拜登政府上臺後,此前中美衝突不斷擴大的趨勢或可得到緩解,合作、溝通的色彩會加強,對未來可以保持謹慎樂觀。賈慶國教授提出,中美關係有三個最大的風險點,臺灣問題、南海問題,美國有可能觸動中國的底線,此外還有川普對兩國關係的「冷戰化」。王棟博士對此補充,川普政府現在的做法明顯是誇大渲染中美之間的意識形態差異和分歧,他認為,雖然民主黨上臺後依然會抓住意識形態問題不放,但至少不會將其當做發動「新冷戰」的邏輯起點。
  • 美媒文章:拜登時代中美關係會是什麼樣?
    參考消息網1月12日報導美國《哈佛商業評論》雙月刊網站1月7日刊載題為《拜登時代美中關係會是什麼樣?》的文章,作者系西班牙「聚焦經濟」公司經濟師阿爾內·波爾曼和奧利弗·雷諾茲。文章稱,我們可以預期拜登上任後美中關係在言辭方面變得更加文明。不過,美國會繼續施加壓力。全文摘編如下:十一黃金周假期,杭州的火車站人群熙攘。
  • 蔡英文錯押川普後:拜登還會搭理她嗎?
    外界注意到,拜登在美國時間7日晚發表的勝選演說中說,「我始終相信,若要用一個單字來定義美國,必定是『可能性』……對,我相信這個國家的『可能性』。」 分析人士認為,這種「可能性」未來不只會發生在美國內部,想必也會存在於未來美中關係、美對臺關係以及海峽兩岸關係之間。
  • ...會迎來轉機嗎?未來將有更多談判|美中關係|唐納·川普|裡根...
    從挑起貿易戰到對華全面打壓,川普政府的一系列動作不僅將中美關係推向懸崖邊緣,也在國際上讓眾多國家無所適從。不到一個月後,拜登新政府將上臺,不少人認為這是改善中美關係的一個機遇。但不可否認,諸多現實性難題擺在眼前。中美關係究竟該如何定位?未來有哪些重大風險需要規避或管控?
  • 拜登對華手段如何?專家呼籲放棄幻想:恐有過之而無不及
    而在歐巴馬時期的美國,與中國關係暫且算是不好不壞,因為在民主黨人的眼中,美國最大的敵人應該是俄羅斯,這也讓中國能夠擺脫美國的「嚴防死守」,大方發展自身。既然拜登表示會延續歐巴馬的政策,那勢必會從中國身上轉移一定的注意力到俄羅斯身上。包括拜登在近日的發言當中也強調了俄羅斯才是美國最大的威脅,但同時他也提到中國會是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
  • 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傅高義去世,曾表示拜登當選為中美關係帶來新...
    原標題: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傅高義去世,曾表示拜登當選為中美關係帶來新機會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周安娜朝日新聞消息稱,當地時間20日,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亨利·福特二世社會學榮休教授傅高義(Ezra F.
  • 拜登就中美貿易表態,不會立即撤銷關稅,釋放什麼信號?
    文案:曾正編輯:正昊美國大選即將塵埃落定,中美貿易戰已經讓美國經濟遍體鱗傷,新冠肺炎衝擊導致美國經濟雪上加霜,在拜登取代川普以後,中美貿易之爭是否會出現緩和之象但是拜登的最近表態告訴人們,中美貿易戰想要停戰還需要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拜登決定暫不排雷拜登以 270票勝出之後,拜登曾經表態會改變大多數川普期間的國政。人們紛紛猜測,中美之間最大的矛盾焦點經貿衝突,會不會因為拜登的上臺而出現緩和跡象,雙方貿易戰又會不會有擱置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