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迎來轉機嗎?未來將有更多談判|美中關係|唐納·川普|裡根...

2020-12-26 網易財經

(原標題:拜登上臺中美關係會迎來轉機嗎?聽美國權威學者「論中美」)

【環球時報記者 白雲怡 王雯雯 陳青青】編者的話:2021年,中美關係會迎來轉機嗎?過去幾年,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的關係越來越牽動人心。從挑起貿易戰到對華全面打壓,川普政府的一系列動作不僅將中美關係推向懸崖邊緣,也在國際上讓眾多國家無所適從。不到一個月後,拜登新政府將上臺,不少人認為這是改善中美關係的一個機遇。但不可否認,諸多現實性難題擺在眼前。中美關係究竟該如何定位?未來有哪些重大風險需要規避或管控?《環球時報》記者就此專訪了兩位國際政治學界的大咖——約瑟夫·奈和格雷厄姆·艾利森,前者以「軟實力」學說而聞名,後者是「修昔底德陷阱」概念的提出者。兩人均已年過八旬,巧的是,他們都是哈佛大學教授、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前院長,都曾在美國政府工作多年,並當過助理國防部長。

「美中應為『合作性競爭』關係」

「傳統大國競爭」與「新型大國合作」的混合

環球時報:您認為拜登的對華政策會和過去4年川普的政策有哪些不同?

奈:在拜登領導下,你會看到更具預測性、更少意識形態色彩的對華政策,川普時代那種充滿個人色彩的政策變更將不復存在。

不過,有些問題的深層根源是在川普上臺前就存在的,比如美國認為中國在國際貿易體系中沒有按公平規則行事,對國企進行補貼,強制智慧財產權轉讓等。這些問題將繼續成為拜登議程的一部分。而在一些川普不願與中國合作的領域,比如氣候變化、應對新冠病毒等,我想你會看到拜登政府的興趣。

環球時報:從更長遠的視角,您如何定位中美關係?

奈:我將美中關係界定為「合作性競爭」,即你必須同時注重合作與競爭。具體來說,美中關係將有一部分類似傳統的大國競爭,是「零和遊戲」;但在另外一些部分,即美中都無法單獨解決的問題上,兩國的關係又將是積極的。未來的美中關係將是「傳統大國競爭」和「新型大國合作」的混合體。

環球時報:中美之間面臨哪些重大風險?該如何管控?

奈:兩國有必要在各個層面保持不間斷的聯繫,比如定期舉行峰會以及政府官員、經濟官員和軍方層面的對話。

我們面臨的一大危險是,一些偶然事故或事件可能引發一場危機,而危機又會演變成一場真正的冷戰甚至熱戰。臺灣、南海和朝鮮半島都可能是潛在「爆發點」。這會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制定溝通和危機預防管理的程序極其重要。

基辛格博士曾說,我們應避免1914年一戰的事情重演:那時,沒有一個大國真的想要一戰,他們只想要一個「小插曲」,但現實卻以一場持續4年的災難性戰爭告終,而這場戰爭摧毀了三個帝國,並為世界經濟帶來可怕的挫折。

環球時報:您在《道德是否重要?從羅斯福到川普的總統和外交政策》這本新書中提到,追求「美國優先」沒錯,但問題是如何用道德去實現這一點。

奈:是的,領導人是否捍衛國家利益不是一個問題,每個領導人都會這麼做。但在如何定義國家利益上,空間很大。你可以從短期、零和博弈的角度來做一個很狹隘的定義,也可以從更寬廣的視角、從各方的利益來定義國家利益。我認為拜登已表明他傾向於第二種定義,他對國家利益的界定要比川普更加廣泛。

制定國際規則,未來將有更多談判

環球時報:新冠疫情會對全球秩序產生什麼影響?過去幾十年西方主導的自由主義秩序還會繼續嗎?

奈:我認為二戰後的國際秩序,也就是所謂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從來就不是完全自由主義的,也並未遍及全球。冷戰時期,世界大部分地區被排除在這一秩序之外,比如中國和蘇聯。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的崛起與西方國家內部民粹主義的興起都給現有國際秩序帶來挑戰。但這並不意味著現有秩序的終結。畢竟,中國的經濟增長從這一秩序中受益匪淺,世界在減少貧困方面也從中受益。

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如何修復一個基於規則的國際體系?這需要兩件事:一是美國和中國共同努力,去建立這樣一個體系,並提供全球公共產品,這將有利於所有國家的利益;二是西方國家的領導人是否有能力讓每個人都從現有秩序中受益,不要讓全球化摧毀很多群體的工作和機會,進而導致他們抵制這一秩序。

環球時報:規則應由誰來定,美國還是中國?

奈:「中國只是在破壞規則」的觀點是不正確的。我們未來勢必將看到更多談判,討論什麼樣的規則可以接受,哪些規則可以被廣泛遵守,哪些不能。我認為,中國在很多領域都對維護《聯合國憲章》等規則抱有濃厚興趣。我也認為,在諸如核不擴散等一些領域,美國和中國可以合作制定規則,應對我們共同面臨的挑戰。

環球時報:21世紀即將迎來第三個十年。未來十年,世界將面臨哪些重要挑戰?

奈:我們已經看到,民族主義情緒在所有國家都在上升。當一個國家面臨內部的民族主義壓力時,多邊合作就會變得更加困難。但另一方面,只要不走向極端,這種情緒就是可以被管理的,而且一定程度的民族主義是健康的。未來數年,合作帶來的積極成果與民族主義能否結合起來共存,我們將拭目以待。

兩國共同面對五個「巨型威脅」

「中國是美國必須想法設法與之共存的國家」

環球時報:拜登政府有可能重新考慮建立一種不同於傳統大國關係的中美關係嗎?為什麼?

艾利森:數年前中國曾向美國提出過「新型大國關係」的概念,它的核心意思是兩國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當時的歐巴馬政府認為中方說的範圍包括臺灣、西藏、南海主權等,不願接受這些主張。後來的川普政府也沒有考慮過。

我認為沒有理由認為拜登的觀點會和歐巴馬有所不同。正如拜登在競選期間說的那樣,他視中國為嚴肅的競爭對手,並決心不僅要讓美國參與競爭,還要贏得比賽。他的政府一定不會對中國「軟弱」,而會更「聰明地」打擊那些他們反對的中國計劃,同時與中國合作維護一個我們可以繼續生活的世界。

但是,正如中國當時提出這一建議後我曾說過的,如果這意味著中美將共同努力定義一種新的關係形式,我對這一概念非常讚賞。一名中國政府人員曾對我解釋說:為什麼中國呼籲一種新的大國關係?因為傳統的大國競爭經常導致戰爭。他告訴我,中國的領導層經常談論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必要性。

因此,我希望兩國領導團隊能共同發展一種對兩國關係的新定義——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新戰略理念。今天,競爭成為兩國的主流,以至於掩蓋了合作,但兩國領導人會意識到,這兩個偉大的國家生活在同一個小星球上,在這裡,科技(核武)與自然(氣候)將迫使二者共存——因為另一個選項是共同毀滅。

我建議美中可以從當年裡根向蘇聯領導人提的問題中尋找靈感。裡根當時問:「如果地球被敵對的火星人入侵,蘇聯和美國會如何應對?」裡根旨在強調致命對手間的共同核心利益。

今天我們也應該問一個裡根式的問題:美中是否正面臨著類似外星人入侵的威脅,即挑戰已嚴峻到雙方不得不合作?不需要考慮太多就能得出肯定答案。五個「巨型威脅」赫然在目:核末日、核無政府狀態、全球恐怖主義、氣候破壞以及疫情大流行。面對每一個威脅,我們共同的國家利益都遠大於那些分裂我們的利益。

正如菲茨傑拉德(美國作家、《了不起的蓋茨比》的作者——編者注)所說,「一流智力的標誌是,大腦裡同時存在兩種完全矛盾的觀念,但二者並行不悖。」對美國來說,中國既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強勁的對手,也是它必須想方設法與之共存以免同歸於盡的國家。

華盛頓已成為「不正常首都」的代稱

環球時報:新冠肺炎疫情會如何影響中美關係?新冠疫情和美國大選後的混亂讓美國的政治和社會制度成為爭論話題,您認為美國需要某種改革嗎?

艾利森:我們需要認識到,新冠病毒的威脅建立在一種深刻、無法避免的結構性現實之上。中國是一個迅速崛起的大國,它真的可能取代美國的現有位置——我們一度相信我們處在啄序最高位置是與生俱來的。簡言之,這是一場經典的修昔底德式競爭——它包含了這一概念所暗示的所有元素,比如一場災難性戰爭的真實風險,儘管雙方都不希望發生。

各國在抗疫這場「戰爭」中的成敗,包括疫苗競賽,將無可避免地成為這場競爭的主題之一。中國成功將感染人數的曲線「拉平」甚至向零靠近,美國卻陷入困境,再多言辭也無法掩蓋這一點。這對美中的整體競爭、兩種制度孰優孰劣以及美國在世界上地位的影響將是深遠的。

從歷史看,民主國家對挑戰的反應一直比較遲鈍,美國尤其如此。但一旦它們集中其精神,反應能力就會很強大。無論是獨立戰爭,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假如都在上半場就結束,那美國都會是輸家,但最後的結果並不是這樣。所以,在對抗新冠病毒這場「持久戰」中,現在就認為美國已「出局」還為時太早。

環球時報:中美該如何處理在人權、自由等方面的分歧?未來中美間的意識形態分歧是否會加劇?

艾利森:會加劇。在拜登政府時期,美中兩國在人權、自由和民主方面的分歧會更加明顯,因為人權運動者一直是民主黨選民中一個有影響力的部分。此外,美國人都贊同《獨立宣言》中的有關主張,並認為民主是確保公民自由的最佳政府形式。

不過,有思考能力的美國人會明白,上述這些只是願望,而不是已經實現的成果。正如我此前曾在書中寫過的,美國的民主是一項「正在進行中的工作」。今天,美國的民主是不正常的——華盛頓D.C.已成為「不正常首都(Dysfunctional Capital)」的代稱。當選總統拜登已明確表示,他最重要的挑戰之一就是彌合一個高度分裂的國家,以表明我們的民主可以為所有公民服務。

如果美中註定要共存,那麼兩國除了找到解決分歧的辦法外別無選擇。我想,美中可以從當年甘迺迪總統在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後的想法中汲取靈感。他和赫魯雪夫曾處在一場可能導致數億人死亡的核戰爭邊緣,那次經歷使他清醒過來,開始認真尋找更好的道路。在甘迺迪被暗殺前最後一場關於國際事務的重要演說中,他提出,此後美蘇關係的目標應是建立一個「多元化的世界」。美國不應再尋求埋葬蘇聯,而是應在一個有多元政治體系、充滿不同甚至相反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的世界裡存活,並讓他人也存活下去。兩個競爭對手可以激烈地競爭,但必須是通過和平的方式,以展示誰的價值觀和治理體系最能滿足其公民的需求。

本文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陳合群_NB12679

相關焦點

  • 英歐談判迎來「緩衝期」 停滯還是轉機?
    文/匯通網編輯:沁夢12月13日,英國廣播公司報導,英國首相詹森在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舉行電話會晤後,共同表示將繼續推進英歐貿易談判。參與脫歐談判進程的官員們表示,可能最終在本周達成協議。由於錯過了一連串截止期限,時間已經非常緊迫,無論有沒有達成協議,英國的脫歐過渡期將於12月31日截止,而雙方議會都需要時間在此之前達成協議。官員們將於周一早上在布魯塞爾恢復談判,其中一些官員們在過去一周已經工作了100個小時。與此同時,談判桌外的外交努力也加快了步伐。脫歐期限也一拖再拖。
  • 影訊|唐納·川普將出演新片《世界末日》克裡斯汀·斯圖爾特將...
    唐納·川普將出演新片《世界末日》羅伯特·德尼羅、奧斯卡·伊薩克、唐納德·薩瑟蘭、安妮·海瑟薇、凱特·布蘭切特將出演詹姆斯·格雷自編自導的新片《世界末日》。影片取材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格雷在紐約皇后區邱森林學校學習成長的回憶錄,而這一時期正是美國正在選舉隆納·雷根為總統的時期。同時,總部位於皇后城的房地產開發商、唐納·川普的父親弗雷德·川普,和川普本人都將在影片中出現。學校的校長將是影片核心人物,弗雷德·川普是這所私立學校的董事會成員,唐納·川普是該校校友。目前,該片尚未開機。
  • ...艾倫·利希特曼|諾查丹馬斯|隆納·雷根|唐納·川普
    川普會贏得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嗎?目前來看有點懸。8月5日,艾倫·利希特曼在《紐約時報》發的一段視頻中宣布了對2020年的預測結果,最終答案是:「唐納·川普今年將離開白宮。」艾倫·利希特曼用「13個關鍵點」(13 keys)系統來進行預測,其中包括經濟、就業、社會動蕩、醜聞、候選人個人魅力等因素。
  • 美禁令緩和,風口浪尖的TikTok迎來一線轉機
    一度被推上風口浪尖的TikTok迎來了一線轉機。12月16日,美上訴法院對川普政府早前推行的禁令提出質疑,美國巡迴法院法官帕特裡夏·米利特在聽證會上表示,早前川普政府推行禁令的依據是「相當狹隘的間接監管定義」。
  • Anna佔星趣味測試|你和ta的關係能迎來轉機嗎?
    金星 雙子 7宮 你和ta的關係能夠迎來轉機。其實你們心裡都有對方,只是暫時都拉不下臉來。所以等時間過去,雙方對彼此的想念會超過對彼此的怨恨,關係就會出現轉機。並且對方很有可能會憋不住主動來找你,而你順勢給對方一個臺階兩人自然而然也就又翻篇了。好了之後記得要好好珍惜哦。
  • 歐英未來關係談判丨歐盟談判代表:歐盟依舊致力於達成協議
    歐英未來關係談判丨歐盟談判代表:歐盟依舊致力於達成協議 時間:2020-12
  • 歐英未來關係談判進入「最後關頭」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核心閱讀 距離英國「脫歐」過渡期結束僅剩下3周多時間,然而雙方在漁業等三大議題上的談判仍未能實現突破,目前雙方都在做最後努力,試圖彌合分歧,達成未來關係協議。當地時間12月7日晚,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和英國首相詹森再次就歐英未來關係談判通電話。雙方在通話後發表的一則簡短聲明稱,由於雙方在公平競爭環境、履約管理和漁業這三大關鍵議題上仍然存在重大分歧,目前達成協議的條件「尚不存在」。他們已要求各自談判代表及其團隊梳理懸而未決的議題,以便雙方在未來幾天展開面對面商談。
  • 中芯傳來好消息,國產晶片迎來轉機
    為了解決晶片製造過程中的難題,中芯更是委任了蔣尚義為董事會副董事長。但此舉卻引起了連鎖反應,梁孟松因此遞交了辭職申請。能否成功留下兩人,是中芯未來在晶片代工領域,能否迅速完成崛起的先前條件。畢竟這兩位技術人才,都是晶片製造行業內的大牛。梁孟松遞交辭職申請的這一個難題,終於在近日得到了解決。難題終於被解決!
  • 觀察家 | 美蘇關係緩和不影響中蘇合作前景--上觀
    12月14日,美國駐蘇丹大使館表示,美國正式將蘇丹從「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中移除。由此看來,美國與蘇丹關係緩和得到了確認,蘇丹發展的外部環境將繼續得到改善,蘇丹與國際社會的合作機會將會更多、更好。美蘇關係緩和10月19日,美國總統川普表示,如果蘇丹支付3.3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2.4億元)的賠償金,他將把蘇丹從「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中移除。川普當天在推特上寫道: 「好消息!蘇丹新政府同意向美國的恐怖主義受害者及其家屬支付3.35億美元。一旦資金到帳,我將把蘇丹從支持恐怖主義國家的名單上移除。」
  • 美專家稱「習奧會」成果顯著 將惠及未來中美關係
    此間中國問題專家在受訪時表示,北京「習奧會」成果堪稱顯著,這將至少惠及未來一段時間中美關係的發展,包括對下一任美國總統推進美中關係帶來積極影響。  美國前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坎貝爾當天在出席智庫活動時表示,「習奧會」達成了具體可見的成果,很有成效,這表明雙方已下定決心管控分歧。
  • 英國「脫歐」過渡期還剩3周,歐英未來關係談判進入「最後關頭」
    英國首相詹森12月9日將前往布魯塞爾,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進行會晤,雙方將為推動以貿易協議為核心的未來關係談判做最後努力。「這將是歐英雙方領導人為彌合分歧以達成協議所進行的最後外交努力。」歐洲新聞臺評論指出,歐英未來關係談判進入「最後關頭」,要想走出目前的僵局,雙方領導人都需要政治勇氣和妥協精神。
  • 想想偉大的裡根總統,今天的共和黨人會不會潸然淚下?
    在一次演講中,布希曾滿懷激情地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與繁榮的世界裡,但我們可以做得更好。世界需要自由,需要自由的價值吹遍全世界;獨裁極權將走向末路,就像枯葉從古樹上掉下來一樣。一個強調自由的國家即將會採取行動,去迎接這個新時代的來臨。」
  • 別著急,人在落魄時,是會有轉機的
    所以,別著急,人在落魄時,是會有轉機的。 可能現在的你會感覺到身處絕境,會對於周遭的一切都喪失了希望和憧憬,可帶著你咬著牙去應對的時候,你也會發現,絕處也會逢生。 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或許此時的你,因為工作的失誤,而被屢次打壓,再無晉升的可能,也再無被重用的可能。
  • 美國人為何如此緬懷南希·裡根
    美國著名脫口秀主持人拉裡·金同樣在網絡上表達了對南希·裡根的懷念,「南希·裡根溫暖而完美,我們想念你」。不少美國民眾也在網上表達了對南希·裡根的哀悼。而在位於加州的裡根總統圖書館,南希·裡根去世當天,儘管圖書館沒有開門,仍有不少民眾來到了圖書館入口,留下鮮花,以示悼念。歷史學家加裡·威爾斯稱南希·裡根為「最理想的白宮第一夫人」。為何她的逝世會引起美國社會如此大的反響?
  • 南希·裡根:那個全心全意愛著的女人
    她身著標誌性的紅色套裝直視鏡頭,循循善誘地告誡孩子們遠離毒品的樣子,成為美國電視史上持久的回憶。雖然她的宣傳策略被人批評為避重就輕,但幾年下來,美國高中毒品使用率的確有了明顯的下降。南希眼中最最重要的職責,莫過於保護自己的丈夫。
  • 我在談判中做了這些事,可能會助你談判成功
    談判中,並不存在絕對的贏家和輸家。談判的結果,都是雙方互相妥協的結果,都是以利益最大化為目標。要想在談判中利益最大化,難度不亞於一場戰爭。表面上大家是在爭取利益,其實背後是一種實力的較量。比的是誰的「勢」更大誰大,誰就有話語權。談判開始之前的主要工作,其實就是造勢。
  • 德國5G做出重要決定,華為5G在歐洲或將迎來轉機
    了解更多科技資訊盡在「圈聊科技」。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並非針對華為!德國5G做出重要決定,華為5G在歐洲或將迎來轉機。
  • 未來15天,射手座即將迎來3大機遇,需要保持警醒
    第一:與人際有關 未來15天,射手座的人際關係將會迎來改變的轉機,這段時間,部分射手座與某個人的關係更加疏遠了,射手座可能也感覺到了這個變化,但是對射手座來說,這並不是是一件壞事,因為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這個人做的一些事情已經讓射手座感到驚訝,射手座會看清楚背後的真相,受到金星的影響,射手座在社交中會更為耀眼突出,很有可能會引發某個人的嫉妒,無意中樹立了敵人,因此射手座也要注意不要太高調。
  • 川普宣布將訪華,北京學者:會向中方提更多要求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2019年12月31日說,中美兩國將在2020年1月15日籤署第一階段協議,並宣布了自己訪華的消息。專家認為,川普訪華時會提出更多要求。籤署儀式將在白宮舉行,來自中國的高級別代表將出席。我隨後也將前往北京,開啟第二階段(協議)談判!」香港《南華早報》近日也爆料稱,中國代表將訪美籤署協議。美國已經向中國發出邀請,中國已經接受了邀請。
  • 辛克利35年前刺殺裡根 下月將從精神病院出院
    老師將信轉交給耶魯校警,警察搜遍全城,但並沒有找到這個名叫辛克利的人。  3月30日,福斯特像往常一樣上課、去圖書館、和朋友聊天。在幾天後的新聞發布會上,她回憶說,那天下午,她在廣播新聞裡聽到了美國總統隆納·雷根遇刺的消息,但她沒有心情了解更多細節。晚飯後她回到寢室,一進門就聽室友叫道:「朱迪,約翰·辛克利!」  「約翰·辛克利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