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老兵記憶|志願軍駕駛員王仁山:與美國飛機鬥智鬥勇

2020-12-06 央廣網

央廣網9月21日消息(記者王銳濤)王仁山,浙江杭州人,1928年3月出生,1949年參軍入伍,曾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汽車暫編一團的一名駕駛員。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他駕駛汽車在槍林彈雨中日夜穿梭,與美軍飛機鬥智鬥勇,為保障前線的彈藥、糧食供應和傷員後送做出了突出貢獻,榮立一等功。

王仁山老人今年92歲,身體康健,思維敏捷。閒暇時,在女兒的陪伴下,老人還能拄著拐棍在樓下院子裡走上幾個來回。談起自己的軍旅生涯,老人的記憶十分清晰,那些年走過的路、開過的車、打過的仗,在老人的敘述中,就像電影畫面一般浮現在記者眼前。

王仁山:我出身在舊社會,是在戰亂和顛沛流離中長大的,生活很艱難。抗日戰爭爆發後,日寇打到了杭州。我那時候年紀還小,就跟著父母一起逃難,從浙江一路逃到廣西、貴州,最後到了雲南。在我13歲時,我們一家到了廣西柳州。我的父親就把我送到了鐵路系統下屬的汽車修理廠,當學徒,學汽車修理。

在舊社會,修車是一門高難度的技術活,王仁山雖然拜了師當了學徒,但師傅卻並不願意將技術傳給他。王仁山只好邊打雜邊自己下功夫琢磨。

王仁山:俗話說,「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在舊社會,師傅都會藏私,不會一口氣把本事都交給徒弟。我那時候在工廠學徒,還要挨師傅的打,但我一直沒有放棄學本事。後來,我們來到了雲南,在當地一個汽車修理廠,在修理一輛八個氣缸的福特牌汽車時,我第一次獨立完成了大修發動機的任務,那時候我才只有17、18歲呀!

歷經種種磨難,到了1949年,王仁山終於從學徒成長為一名青年汽修能手。當時,廣西已經解放,一次偶然的機會,讓王仁山萌生了參軍的念頭。

王仁山:有一次,我和工友們在街上走路時,解放軍同志把我們叫住了,問我們是幹什麼的?我告訴他說:「我們是修理廠的。」他仿佛恍然大悟,激動地說:「哎!你是修理廠的,那你會修車啊?」得到我的肯定答覆後,他接著對我說:「你能不能把這個車修一修,發動一下?」我跳上車,三下五除二,就把車發動了。他接著問我會開車嗎?願意幫解放軍開嗎?我就一口答應了下來。

那時候,解放軍準備渡海進攻海南島。我就開著車拉著部隊,離開南寧,向海邊進發。其實,剛離開南寧時,我還沒有特別高的覺悟,沒有完全認識到,解放軍是一支為了解放人民、保衛祖國的正義之師。

但是,就在我開車拉著這些戰士去往前線的路上,我就發現我們部隊的戰士,早晨起來會幫宿營地周圍的群眾打掃院子、挑水。我就感到,解放軍對人民很關心,軍民是一條心的,所以我就萌生了參軍的想法。後來得到一個消息,第四野戰軍汽車一團招考駕駛員,我就報名參加了,一考考上了。

1950年6月,韓戰爆發。不久,王仁山所在汽車團抽組兩個連,前往遼寧瀋陽接裝蘇聯援助的嘎斯牌卡車。到了10月份,中國人民志願軍正式入朝參戰,王仁山被編入汽車暫編一團,開赴朝鮮。

王仁山:進入朝鮮後,第一次和美國飛機遭遇時,敵軍在山那邊扔了幾個照明彈,我軍這邊就下令汽車停止前進,駕駛員就近跳進路邊坑中隱蔽。當我們聽到飛機的轟鳴聲時,下邊就有幹部讓我們別說話,怕被飛機聽見。其實現在想起來,當時飛機離我們那麼遠,根本就構不成威脅,當時的種種舉動說明我們很缺乏跟美國飛機鬥智鬥勇的經驗。

雖然第一次遭遇美軍飛機是有驚無險,但隨著戰爭進入白熱化,美軍飛機對志願軍後勤線的絞殺越發殘酷。王仁山回憶說,美軍經常以少量多批次的戰鬥轟炸機,依山傍道,晝夜不停地超低空搜索掃射,不放過一人一車,甚至一縷炊煙。

王仁山:即使在夜晚,天上美軍機也會打照明彈,來對運輸線進行掃射轟炸。有時候,地面上還有特務發信號彈,為美軍指引目標。總的來說,美軍飛機還是很厲害的,炮彈打得又準又狠。我們一個汽車連大概有四十多輛車。有一次,我在華川休整時,戰友告訴我說:「你知道咱們現在還有幾臺車嗎?最多也就七八臺。」這些損失中,有一部分是在運輸中被打掉的,還有一部分就是,雖然已經停車偽裝了,但還是被發現打掉了,給我們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由於敵機的狂轟濫炸,為了搶時間、爭效率,儘量減少損失,王仁山和戰友們都把汽車運輸工作轉入到了夜間進行。但有時候,為了能儘快將急需物資送到前線,也只能不分晝夜在槍林彈雨中趕路,王仁山就曾遇到過好幾次獨自和敵機周旋的驚險時刻。

王仁山:有一次是開車過一座山。剛上山時,天還沒有亮,我想,等下山以後再偽裝車輛也來得及。沒想到正在下山途中時,遠處天空已經發白、亮了,美軍飛機很快就飛來了,我就繞著山躲飛機。飛機朝我掃射、扔炸彈,我就開著車轉向山的背面,等飛機繞到山後時,我又就躲到山的前面了。周旋幾次後,我開著車下了山。山腳下,防空哨兵早就在等著我了,馬上引導我將汽車駛離公路,藏到旁邊的樹林中。

後來,執行一次夜間運輸任務時,在三八線附近的鐵原,王仁山再一次直接遭遇了美國飛機。

王仁山:其實,我這個車已經刷上了石灰,上面還蓋了白布,偽裝效果應該是不錯的,但是那天晚上月亮太亮了,光線太好,公路上的兩條車軲轆的印子十分明顯。汽車在馬路上一跑,美軍飛機就發現了。當時我聽到飛機聲音了,感覺天空中有一個黑的鐵塊,呼嘯著衝了過來。咣當一聲響,一排子彈打在離我車大概4米左右的位置,我都能清楚地看見馬路上「咚咚」蹦起來的沙土。我的助手對我大喊:「趕快走,趕快走!」幸好又遇到我們汽車兵的好戰友——防空哨兵,他帶著我們將汽車開到了不遠處的樹林,又救了我一命。

直面生死,王仁山和戰友們從不畏懼。他說,作為汽車兵,自己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完成好任務,突破封鎖線,給前線送去彈藥、糧食、被服和藥品。

王仁山:有人問我,為什麼要那麼拼了命往前線送物資?那是因為我遇到好幾件讓我印象深刻的事。

第一件事是,我有一次往回拉傷員的時候,有一個戰士腿沒了,要把他送往後方醫院,但他就不願意上車,他要報仇,不願意下火線。

第二件事是,剛入朝時,我看見了美國飛機極端殘忍的一面,就連一頭在耕地的牛都不放過,太沒人性了。

第三件事是,我們在上甘嶺戰鬥的時候,每天要消耗一百多輛車的彈藥,要保證送上去,所以那個時候心裡就很著急,送的物資越多,前線戰士就越能狠狠地消滅敵人。

由於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出色表現,王仁山榮立了一等功。1951年還作為志願軍歸國觀禮代表團的代表,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並前往各省向祖國人民匯報抗美援朝英雄事跡。隨後,因戰事需要,王仁山受命再度奔赴抗美援朝戰場,一直到1956年,他才回到祖國,在總後勤部一直工作了30多年。從戰場歸來的這60多年間,王仁山一直保持低調,很少提起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故事,就連他的家人都所知不多。

王仁山:我不願意告訴別人我的參戰經歷,因為沒什麼可炫耀的,都是應盡的責任,我們汽車兵在朝鮮都那麼幹,都很勇敢,不怕死。所以,比起那些真正的英雄,比起那些犧牲的戰友,我們真的差太遠了。我只是一個倖存者。

2010年,王仁山作為抗美援朝老戰士訪問團的一員,再次踏上朝鮮那片戰鬥過的土地。當老人站在志願軍陵園墓碑前,看到一個個熟悉的姓名,想起昔日戰友的音容笑貌,不禁熱淚盈眶。

王仁山:希望他們好好的安息吧。現在已經不是1950年了,現在國家強大了、富裕了,軍隊建設也現代化了。我也教育子女不要忘記過去那段歷史。

如今,雖然已經年過九旬,但王仁山老人依然愛讀書看報,關注國防和軍隊建設,王仁山老人說,希望新一代青年官兵要了解我軍戰史,繼承光榮傳統,在未來戰爭中「能打仗、打勝仗」!

王仁山:青年官兵要在黨的領導下繼承前輩艱苦樸素、英勇頑強的精神,努力學習,時刻不忘打仗,聚力國防現代化建設,使我們國家更加強大起來。

相關焦點

  • 86歲抗美援朝老兵飆英文:Stand! Don't Move! Lay down your arms!
    86歲抗美援朝老兵飆英文:「Lay down your arms」 「Stand! Don't Move! Lay down your arms!」近日,一條86歲抗美援朝老兵說英文的視頻在B站上火了。
  • 八旬抗美援朝老兵講述戰鬥故事飆英文:Don't move
    近日,一條86歲抗美援朝老兵說英文的視頻在B站上火了。視頻:@食貧道視頻中,抗美援朝老兵李繼德爺爺用最輕鬆的語調1952年,在抗美援朝那場艱苦卓絕的上甘嶺戰役中,我方以寡敵眾,志願軍靠著鋼鐵般的意志,奇蹟般地取得勝利。這場戰役中的志願軍李繼德,如今已是86歲的老人。
  • 86歲抗美援朝老兵飆英文:「Lay down your arms!」
    86歲抗美援朝老兵飆英文:「Lay down your arms!」 近日,一條86歲抗美援朝老兵說英文的視頻在B站上火了。 視頻中,抗美援朝老兵李繼德爺爺用最輕鬆的語調,講述了那段最殘酷、最驚心動魄的朝鮮戰場故事。(英文在1:00處)視頻:@食貧道 網友看過紛紛表示: 「流著淚又想笑,笑著笑著又哭了。」
  • 這位86歲抗美援朝老兵火了
    這兩句簡單但有力的英語,出自一位86歲的抗美援朝老兵之口,他叫李繼德。日前,老爺爺用最輕鬆的語調,講述了那段最殘酷、最驚心動魄的朝鮮戰場故事。視頻很快在網上走紅,網友們紛紛表示,「笑著笑著就哭了」。據人民日報11月5日報導,1952年,在抗美援朝戰爭那場艱苦卓絕的上甘嶺戰役中,我方以寡敵眾,志願軍靠著鋼鐵般的意志,奇蹟般地取得勝利。
  • 瞭望|天地英雄氣 江河萬古流——抗美援朝老兵訪談錄
    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採訪了多位健在的抗美援朝老兵,他們中最年輕的85歲,年紀最大的96歲。今年89歲的王力平曾在原志願軍後勤部第三分部軍務科任軍務參謀,身體硬朗的他,講起戰場往事連當年的順口溜都能背得出。據說,這個順口溜就是「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口號的早期版本。 老兵們說,抗美援朝戰爭不是中國人民要打,而是美國當局強加給中國人民。「不打不行,不得不打。」
  • 【抗美援朝70年·老兵】桂建和:炮火中行進的通信兵 口令必達
    編者按:70年前,他們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70年後,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已是耄耋之年的老兵們回憶起那段崢嶸歲月,仍然精神矍鑠、充滿勁頭。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映象網記者來到抗美援朝老兵的身旁,聆聽他們的抗美援朝故事,還原那段戰火紛飛的浴血歲月。銘記偉大勝利,捍衛和平正義,致敬英雄「老兵」。
  • 我擊落美國空軍飛機,還活捉美軍王牌飛行員|抗美援朝老兵口述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70年前,志願軍將士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在交戰雙方武器裝備水平對比懸殊的條件下,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70年過去了,在滬志願軍老戰士回顧戰火紛飛的歲月,眼神仍然堅毅。
  • 抗美援朝志願軍老兵武紀星:穿梭在槍林彈雨裡的衛生員
    2020年10月23日 是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在未來的日子裡 我們將帶著大家去認識
  • 抗美援朝70周年 | 「就想把美軍飛機打下來」
    花白的頭髮,個子不高,戴著助聽器,88歲的志願軍老兵李維波站在自家樓下向記者揮手:「你們沒有小區門卡,上不了樓。」雖已是耄耋之年,但老人身體仍很硬朗,聲音洪亮,渾身透著一股軍人特有的精氣神。戰場上,為了把美軍飛機打下來,李維波將近三年時間裡幾乎沒離開過自己的炮位。
  • 「這不是我一個人寫的信,這是所有抗美援朝老兵的心聲!」
    習近平在回信中表示,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發揚偉大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勇往直前,浴血奮戰,為保家衛國作出了重要貢獻。志願軍將士及英雄模範們的功績,黨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10月22日,重慶日報記者趕赴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休養院,實地採訪給總書記寫信的具體執筆人、抗美援朝一級傷殘軍人、89歲的重慶雲陽籍志願軍戰士塗伯毅。
  • 【雲霄】走進抗美援朝老兵李水意的烽火記憶
    7月29日,八一建軍節前夕,雲霄縣委書記王金獅、副縣長周志堅攜縣退役軍人局事務局等一行,前往98歲抗美援朝老兵李水意家中探望,向這位老英雄致以節日問候。大家圍坐一處閒話家常時,李家二兒子李全周打開一個鐵匣子,裡面珍藏著父親李水意的14年烽火記憶。 打開回憶之匣,一張張保存完好戰友合影、一枚枚閃亮的榮譽勳章、一份份字跡娟秀的工作文書,都曾是李水意人生中的難忘註腳。眼見這些熟悉的老物件被孩子們細緻鋪展,李水意的目光最終停留在紅色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復員建設軍人證明書》上,他說:「我的故事都在這裡頭了。」
  • 尋訪抗美援朝老兵|呂志斌:用生命保障前線軍需
    編者按 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70年前,志願軍指戰員以堅定的革命意志、頑強的戰鬥作風和崇高的獻身精神,譜寫了氣壯山河的英雄讚歌、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光輝典範。為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新華日報、「學習強國」江蘇學習平臺、中國江蘇網·新江蘇與江蘇省軍區政治工作局、省退役軍人事務廳聯合開展「尋訪抗美援朝老兵 弘揚抗美援朝精神」大型全媒體新聞行動,在全省範圍內尋訪健在的志願軍老戰士,聽他們講述當年的故事。讓我們一起向不畏犧牲保家衛國的「最可愛的人」致敬!
  • 緬懷革命先烈 傳承偉大精神 東陽組織抗美援朝老兵觀影
    10月23日,橫店電影院新光天地店迎來一批八九十歲的「銀髮」老兵
  • 抗美援朝戰場上,志願軍靠什麼打敗敵人?這位滬籍老兵眼圈紅了|歷史...
    「有的戰士大腿打斷了,堅決不下火線」 「有的肚子中了槍以後,就拿繃帶紮上,不讓它流出來」 「沒吃沒喝,睡著了,用背包帶,一個牽一個」 …… 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
  • 重溫榮光 傳承信念——訪湖南抗美援朝老兵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奔赴朝鮮前線,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在這場保衛和平、抵抗侵略的正義戰爭中,英勇的志願軍面對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光輝奇蹟。中國人打破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打出了威名,打出了尊嚴,鑄就了歷史的豐碑。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是正義的勝利、和平的勝利、人民的勝利。
  • 七十載,初心不忘——中平鎮開展「抗美援朝」 70周年走訪慰問老兵...
    ,向他們佩戴「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並致以崇高的敬意和問候。鎮黨委書記覃奇賢說,您是參加過抗美援朝的一名老兵,是黨和國家的功臣,希望您保重身體,快樂生活,安享晚年。鎮黨委書記覃奇賢親手為老兵佩戴了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並送上慰問金並囑咐鎮退役軍人服務站的相關工作人員,要嚴格落實優撫政策,設身處地地幫助優撫對象解決實際困難,讓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
  • 【抗美援朝70年·老兵】巴流海:我們不怕死,怕物資沒有按時運到
    編者按:70年前,他們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70年後,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已是耄耋之年的老兵們回憶起那段崢嶸歲月,仍然精神矍鑠、充滿勁頭。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映象網記者來到抗美援朝老兵的身旁,聆聽他們的抗美援朝故事,還原那段戰火紛飛的浴血歲月。銘記偉大勝利,捍衛和平正義,致敬英雄「老兵」。
  • 抗美援朝老兵對00後大學生說:「每個人都有保家衛國的...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陳素萍 通訊員 穆一帆 董文麗 孫樹涵「我們部隊是第二批進入朝鮮的,當時天氣很冷,地上的雪像棉花一樣,打仗的時候,美國的飛機經常來轟炸我們的後方交通線,他們都有很多現代化武器,但是我們不怕,
  • 志願軍老兵回答殺氣十足:打仗!
    文/山峰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70年前志願軍戰士就是唱著這樣一首戰歌走上了抗美援朝的戰場,真槍真炮的跟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打了三年,打服了這個世界第一強國,打出了赫赫軍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