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美援朝戰場上,志願軍靠什麼打敗敵人?這位滬籍老兵眼圈紅了|歷史...
為了奪取上甘嶺,在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美軍調集兵力6萬餘人,大炮300餘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反覆爭奪該高地,但依舊在志願軍面前敗北。 然而,在敵人的空中優勢下,24軍的這段路走得非常艱難。在這條敵人隨時可能會空襲的行軍路上,志願軍選擇和貓頭鷹一樣「日伏夜行」:戰士們選擇白天隱蔽睡覺,到了晚上再摸黑行軍。
-
瞭望|天地英雄氣 江河萬古流——抗美援朝老兵訪談錄
原志願軍38軍113師老戰士關長義說:「當年過鴨綠江的時候,就沒想過回來,每個過江的戰士都抱著用生命保衛新生共和國的決心,視死如歸。國家讓我去,我就去。共產黨員衝在前,打在前。那個年代,大家的思想就是活著就幹、死了就算,從來沒怕過。」 在長津湖戰役中,許多志願軍戰士犧牲時還保持著戰鬥姿勢。
-
臺北專訪志願軍老兵戰俘趙英魁
1954年1月,近萬名志願軍戰俘被脅迫遣送到臺灣。臺灣當局對外宣稱,朝鮮戰場有一萬四千餘名中國戰俘,拒絕重返大陸,選擇前往臺灣,投奔蔣介石陣營,並為這群赴臺戰俘起了一個名字:」一萬四千個反共義士」。 近期,作者在臺北專訪志願軍老兵戰俘趙英魁,透過趙老現身說法,回溯這段令人刻骨難忘的戰俘故事。
-
【抗美援朝70年·老兵】桂建和:炮火中行進的通信兵 口令必達
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映象網記者來到抗美援朝老兵的身旁,聆聽他們的抗美援朝故事,還原那段戰火紛飛的浴血歲月。銘記偉大勝利,捍衛和平正義,致敬英雄「老兵」。那是一天下午,部隊接到命令從瀋陽安東步行過鴨綠江向朝鮮進發。一路上,敵人的飛機不斷在空中盤旋,白天要在半山腰躲避敵機轟炸,日頭落下去開始夜行軍,晚上也有轟炸機。過了朝鮮清川江的時候,敵人的轟炸機5分鐘一趟,晚上還扔照明彈、串彈,一扔就是二三十個,轟炸完目標它就飛走。前沿部隊大概走了45個日夜,才到離朝鮮板門店只有5裡路的堆五山陣營。
-
志願軍光復漢城 美軍戰場表現如何 為撤退打照明彈暴露盟友位置
前些年網上曾經廣為流傳著這樣一個段子,有一個志願軍老兵去韓國旅遊,因為年僅大了,取護照時慢了點。韓國海關見狀鄙夷的問:你從來沒來過首爾?老兵一愣,回答道:來過一次。海關又說:那為什麼不提前把護照拿出來?老兵:我51年來過一次,那時候沒人查護照,這裡也不叫首爾叫漢城。
-
《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跨越70年的「強國之音」
原來,新華社隨軍記者陳伯堅到麻扶搖所在部隊採訪時,將這首誓詞寫進戰地通訊《記中國人民志願軍部隊幾個戰士的談話》。其中,把「橫渡鴨綠江」改為「跨過鴨綠江」,「中華好兒女」改為「中國好兒女」。文章後被刊登在《人民日報》一版,引發強烈共鳴。著名音樂家周巍峙讀後讚不絕口,很快譜了曲。
-
「我的老師是志願軍!」這群孩子聽93歲抗美援朝老兵講述崢嶸歲月
現在,我可以自豪的說:我的老師是志願軍!」12月4日下午,班會結束後,成都七中萬達學校通錦校區高一6班景向陽同學心潮澎湃。當天,七萬通錦校區為高2020級同學舉辦了一場特別的主題班會——聽該校退休英語老師、抗美援朝老兵劉瓊康講述抗美援朝故事。
-
70年後,一群志願軍老兵再次合唱這首歌……
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緊……」老兵們回想起一幕幕當年的戰鬥景象,心情無比激動:92歲的呂長浩老人看到志願軍繳獲的美制中型坦克活動地區分判圖時分外激動,時任炮兵第二師3團指揮排長的他常常需要藉助地圖指揮打炮,「太熟悉了,這個展覽非常真實,年輕人都應該來看看,不忘歷史,緬懷英烈,奮發圖強。」據報導,坦克兵劉健老人在參觀過程中「幾次看不下去」,參加過朝鮮黃海北道漣川郡老禿山戰鬥的他感慨萬千。「我不敢回憶啊,犧牲太多了。」
-
「這不是我一個人寫的信,這是所有抗美援朝老兵的心聲!」
「打仗親兄弟,說的就是我們」「只有從戰場上的血與火中一步步走過來的老兵,才更清楚新時代的和平幸福多麼來之不易。」塗伯毅說,這正是他們寫這封信的初衷和根本。不忘舊社會的艱難,才會懂得新時代的幸福;牢記戰爭的殘酷,才會珍惜和平的美好。老兵塗伯毅以他的一生,詮釋著英雄在戰爭時期與和平時期應有的表現。
-
抗美援朝戰場上,他們用"鐵腳板"跑過了敵人的車輪子
70年前,19歲的志願軍第38軍113師338團3營機槍連指導員陳生秀,帶領連隊經過整整一夜強行軍,用「鐵腳板」跑過了敵人的車輪子——「我們像鋼釘一樣插在三所裡」■劉汝山 王 兵 馮啟迪秋日的一個午後,89歲高齡的抗美援朝老兵陳生秀,身著嶄新的老式軍裝,胸前掛滿軍功章,接受了我們的採訪。去年,他就是如此著裝參加了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乘車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如今,祖國和平安寧、歲月靜好,陳生秀的腦海裡卻常揮之不去戰爭的殘酷和戰友的犧牲。
-
志願軍老兵回憶,目睹冰雕連,血戰上甘嶺,見識了戰鬥力最強美軍
秋季防禦戰鬥是志願軍最艱苦的階段,也是美軍戰鬥力最強、氣焰最為囂張之時。中旬,我師奉命投入戰鬥,我們連接受了堅守城山陣地的阻擊任務。全連4個排排成一線配置在約1公裡長的陣地上。每天,敵坦克群和火炮向我陣地輪番轟炸,敵機在我陣地上空盤旋掃射,還有無數敵人向陣地瘋狂進攻,但我們絲毫不退縮,因為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著一種信念,正義必勝!
-
86歲抗美援朝老兵飆英文:「Lay down your arms!」
86歲抗美援朝老兵飆英文:「Lay down your arms!」1952年,在抗美援朝戰爭那場艱苦卓絕的上甘嶺戰役中,我方以寡敵眾,志願軍靠著鋼鐵般的意志,奇蹟般地取得勝利。 這場戰役中的志願軍李繼德,如今已是86歲的老人。
-
抗美援朝老兵記憶|志願軍駕駛員王仁山:與美國飛機鬥智鬥勇
其實現在想起來,當時飛機離我們那麼遠,根本就構不成威脅,當時的種種舉動說明我們很缺乏跟美國飛機鬥智鬥勇的經驗。雖然第一次遭遇美軍飛機是有驚無險,但隨著戰爭進入白熱化,美軍飛機對志願軍後勤線的絞殺越發殘酷。王仁山回憶說,美軍經常以少量多批次的戰鬥轟炸機,依山傍道,晝夜不停地超低空搜索掃射,不放過一人一車,甚至一縷炊煙。
-
韓戰:志願軍189師幾乎打光,2營在種子山陣地全軍覆沒!
根據後來的566團老兵回憶:「從洪川江後撤以來,只收到了一次補給,吃了三四天就沒了,然後就再也沒有得到過補給。」在蔡長元的日記中曾寫到:打完鐵原阻擊戰後,志願軍副司令員鄧華向彭德懷提議:提升蔡長元為第63軍參謀長。不料蔡長元知道了這件事情後,馬上從作戰前線趕到了志願軍司令部,見到彭德懷就大吵大鬧:「我在前方打仗呢,為什麼要把我弄來後方。」
-
86歲抗美援朝老兵飆英文:Stand! Don't Move! Lay down your arms!
還沒等敵人反應過來,李繼德用刺刀「咣當」把敵人捅倒了。讓無數網友淚目……老人嘗了一口煮好的米飯,說「非常好」,「咱們的首長也沒吃這種飯。」李繼德爺爺的故事,是當年志願軍精神信仰的真實寫照。這千千萬萬的「李繼德爺爺們」,共和國不會忘記。 「Stand! Don't Move! Lay down your arms!」
-
志願軍突擊學英語!土辦法令人忍俊不禁,美軍能否聽懂全看造化
每次和敵人短兵相接,"東特安克特"、"喊支阿撲"就此起彼伏。其實志願軍戰士們也都清楚,自己依葫蘆畫瓢描出來的"英語"不標準。何況,志願軍來自祖國四面八方,有東北的,有四川的,喊出來的話也就難免南腔北調了。有人說,就這樣的英語,聽懂了的美軍算是幸運,可以乖乖地及時舉手投降,保住小命。聽不懂的,傻愣愣地持槍負隅頑抗,最後遭殃的是他們自己。
-
土耳其旅號稱英勇善戰,5000多人隊伍,志願軍兩小時全部殲滅
所以,可以用的力量就只剩土耳其旅,於是他命令土耳其旅迅速佔領戛日嶺這個地方,受到給錢上司的命令,土耳其旅動作迅速的搶在志願軍之前佔領了這塊地方。 當從敵人的口中知道了佔領這塊地方的軍隊,總司令發出這樣的疑問:土耳其旅為何物?
-
另一個戰場——記志願軍被俘人員堅持鬥爭的事實(二)
在歸管處時,我曾聽他講過在美軍戰俘營,秘密串聯建立黨組織的情況。戰俘之間串聯、溝通的方法很多,暗語也千奇百怪。在上工路上、在採石場勞動中,秘密交談;在深夜大家熟睡後,兩三個人聚一塊悄悄耳語;在敵人審訊室外候審時,戰友通氣、傳遞消息。魏林,被叛徒出賣,暴露了身份,敵人想從他那得到中國的情報。美第八集團軍情報處軍官便對他表示親近。
-
老兵不老,致敬!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國家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名義頒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四川省攀西監獄已有9名同志獲此殊榮,請記住他們的名字(按姓氏筆畫排名):楊成良、餘澤倫、張志均、嶽富財、趙碧正、廖懷雪、譚樂華、顏福孝、鞠凱榮。
-
八旬抗美援朝老兵講述戰鬥故事飆英文:Don't move
近日,一條86歲抗美援朝老兵說英文的視頻在B站上火了。1952年,在抗美援朝那場艱苦卓絕的上甘嶺戰役中,我方以寡敵眾,志願軍靠著鋼鐵般的意志,奇蹟般地取得勝利。這場戰役中的志願軍李繼德,如今已是86歲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