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光復漢城 美軍戰場表現如何 為撤退打照明彈暴露盟友位置

2020-12-18 聊歷史的書蟲

前些年網上曾經廣為流傳著這樣一個段子,有一個志願軍老兵去韓國旅遊,因為年僅大了,取護照時慢了點。韓國海關見狀鄙夷的問:你從來沒來過首爾?老兵一愣,回答道:來過一次。海關又說:那為什麼不提前把護照拿出來?老兵:我51年來過一次,那時候沒人查護照,這裡也不叫首爾叫漢城。這位志願軍的漢城之說如何而來呢,讓我們再重溫一下那戰火紛飛的抗美援朝吧!

1950年6月,美國糾集由16國軍隊組成的所謂「聯合國軍」,悍然出兵登陸仁川,插手朝鮮內戰。1950年10月8日,中國政府應朝鮮方面的強烈請求,決定出兵朝鮮,並將東北邊防軍改名為中國人民志願軍。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前線。

還沒有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國的餘暉中返過勁來美國大兵們,顯然不太適應志願軍不畏犧牲前撲後續的戰爭方式,這些比太平洋上日軍的萬歲衝鋒還要剛烈強悍的風格,讓趾高氣揚不可一世的聯合國的大兵們感到了戰爭真正的殘酷與恐懼。

1950 年 12 月 31 日,麥克阿瑟的那一句「我能讓孩子們在聖誕節後回家。」的海口成了泡影,聯合國軍的官兵們已經不再奢望短期內戰爭的結束,甚至對於勝利也充滿了渺茫。志願軍的山洪爆發一般的凌厲攻勢,讓麥克阿瑟的ABCDE五道防線,在一夜之間都化為烏有。

美軍在收縮撤退的途中,為了消耗志願軍的有生力量,美軍還故意用戰機向南朝鮮議政府地區發射一連串的照明彈,把駐紮在此地的英軍第 29 旅皇家奧斯特來復槍團和皇家重坦克營暴露在志願軍的兵峰之下。這一部分英軍還沒有來得及對美軍這種坑隊友的做法提出抗議,戰意昂揚的志願軍50軍149師446團的官兵們,已經將英軍團團圍困。

被志願軍包圍的英國皇家重坦克營,可是裝備了強悍的百夫長坦克。這種重型坦克沒有在對抗法西斯的戰場上縱橫捭闔大殺四方,卻用於韓戰中。英國人一度利用這種坦克開路,掩護部隊退回漢城。然而我軍卻先發制人,攻佔了29旅和英國重坦克營之間的195.3高地,斷開了兩者之間的聯繫。並且頂著英國人猛烈的炮火而我軍士兵則帶著從英國士兵頭上摘下來的鋼盔,死死的將這兩股敵人困住。

1951年1月3日7時,志願軍主力部隊趕到戰場,而皇家重坦克營的末日也宣告來臨了,志願軍是446 團 的戰士們,在嚴重缺乏重武器的情況下,用集束手榴彈、炸藥包、爆破筒甚至熱血與生命,直面敵人的鋼鐵戰車,在付出不小傷亡之後,最終「皇家重坦克營」的31輛坦克就全部被毀,連帶殲敵軍200 餘人,俘少校以下官兵 227 人。此戰之,漢城門戶大開,到了1月4日誌願軍光復漢城。

英國皇家坦克營一夜之間全滅的消息,在聯軍中引起來軒然大波。除了驚嘆志願軍的戰例,美軍對盟友的所作所為,更是讓英國人怒不可遏。「反對出兵派」攻擊議會:「我們為啥要派我們的小夥子為美國賣命!」即使「主戰派」也承認:「美國人光顧自己逃命,拋棄了朋友。」

相關焦點

  • 48年遼瀋戰役,國軍為什麼不能像長津湖戰役的美軍一樣海上撤退?
    1950年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東線戰場組成部分,由原第三野戰軍3個軍改編而來的志願軍第9兵團,圍殲美軍第10軍。此戰造成了美軍歷史上的最長敗退路線,並成建制被殲滅了第7師的「北極熊團」,毫無疑問志願軍取得了大捷。
  • 抗美援朝:聯合國軍反擊,志願軍全線撤退,第63軍擔任阻敵任務!
    彭德懷深知,志願軍所面臨的最大威脅就在於西路的鐵原、金化一線,他死死盯著地圖上志願軍後撤的路線圖思索:「在西路的鐵原、金化一線,到底應該由誰來阻擊「聯合國軍」,以保證志願軍其他部隊的安全後撤」。在中路和美軍對峙的志願軍部隊主力是第3兵團和第9兵團,面對敵軍的進攻,採取了「邊打邊退」的策略。
  • 夜間看到志願軍就撤退,為何美軍如此懼怕與志願軍夜戰?
    夜間看到志願軍就撤退,為何美軍如此懼怕與志願軍夜戰?
  • 志願軍陣地被炸成火海,無奈搬出「沒良心炮」,半個小時削平美軍
    彭德懷剛拿下漢城,決不能讓美軍得逞,但鑑於當時敵我力量懸殊,且志願軍後勤補給困難,彭德懷始終想不出好的辦法應對。經過長時間磋商,彭德懷心生一計:西頂東放。從志願軍中抽出一支小而精銳的部隊,在正面戰場頂住二十五萬美軍,同時派遣大部隊迂迴到美軍右翼,來個關門打狗。當時這個任務,非三十八軍莫屬。第三十八軍下轄三個師,軍長梁興初。
  • 為志願軍提供上億張手紙,當年美軍宣傳戰被志願軍女兵一首歌完爆
    今年是志願軍入朝作戰七十周年,在三年的血火較量中,不但有雙方真刀真槍的正面拼殺,更有文化為主導的心理宣傳戰攻勢。長久以來自詡熟知人類心理學和人性弱點的美國在戰爭初期就熟知志願軍物質條件的極度匱乏,所以針對性制定了一套傳單戰術,希望由此達到戰場上難以達到的目標。然而事實證明,美軍的心理宣傳戰卻成了經久不衰的笑話。
  • 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感想:戰場上,不僅要學會進攻,也要懂得撤退
    殊不知,進攻取得勝利固然可喜,漂亮的撤退也值得讚賞。瑞士軍事理論家菲米尼說過:「一次良好的撤退,應和一次偉大的勝利一樣受到獎賞。」試想,如果沒有當年的敦刻爾克大撤退,為盟軍留下希望的種子,就不會有後來諾曼第登陸的成功,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提前勝利。良好的撤退,不僅是一支部隊避免被動、保持實力的有效途徑,更是進退有據、應對有法的實際表現。
  • 韓戰:美軍沒想到,強大的裝甲部隊,竟被志願軍打得丟盔棄甲
    1951年,朝鮮戰場。「聯合國軍」發起秋季攻勢,準備靠其強勢的軍事進攻,來對朝中方面繼續施壓,以實現其在朝鮮停戰談判中的所提出的無理要求。而為了遏制「聯合國軍」的秋季攻勢,我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對當時戰場上的部署進行了相應的調整。
  • 漢城撤退時,美軍向英軍投下汽油彈,英國官兵:又拿我們當替死鬼
    例如二戰中的敦刻爾克大撤退,英軍就拿自己的"盟友"法軍當墊背,順利地從希特勒的眼皮子底下逃脫。而法軍卻因此遭受到了滅頂之災。不過風水輪流轉。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的英國,已難復往昔"日不落"帝國的風採。在之後的韓戰中,只能寄美國之籬下,成為了美國最忠實的僕從軍。英軍作為除美韓外,出力最多的"聯合國軍",本應該受到美軍的尊重,可美軍卻經常把他們當槍使。
  • 抗美援朝上的「冰雕連」,3個連隊寧凍死也不撤退,美軍脫帽致敬
    而這個寧願凍死也堅決不撤退的冰雕連,受到了敵軍的致敬。他們堅韌不拔的抗戰態度,打動了所有人,包括美軍。志願軍參加抗美援朝戰爭1950年,我國派遣志願軍奔赴朝鮮戰場,參加抗美援朝的保家衛國行動。氣勢昂揚的中國志願軍在彭德懷將軍的帶領下渡過了鴨綠江,趕到了朝鮮戰場,與朝鮮的軍民齊心協力對抗美國的鋼槍大炮。值得一提的是,當時處於建國初期的中國並沒有先進的武器裝備,更不用說與當時世界上裝備最齊全的美軍相比了。不過志願軍帶著中朝兩國人民的期望和鼓勵,所以即使裝備落後,大家也能在戰場上勇往直前,奮力殺敵。
  • 打敗仗,無損志願軍的偉大,不許說出失敗,才是一種悲哀
    我們了解到美國國內悲觀的情緒,並有從朝鮮撤退之意,但沒有了解到柯林斯來到戰場後發現,美軍實力基本都在,只不過士氣低落,將無戰意,兵無鬥志。而這個問題很快就被李奇微解決了。三是美國出現重大戰略決策失誤。第二次戰役美軍雖敗,麥克阿瑟卻提出,第10軍依然保留在興南港,形成第二戰場。但美國高層更擔心正面戰線能不能守住,執意調第10軍回韓國,否決了麥克阿瑟的建議。
  • 志願軍第27軍,血戰長津湖,美軍王牌師團「北極熊團」被團滅
    抗美援朝戰場上,中國志願軍憑藉超乎常人的戰鬥意識,給予了裝備精良的美軍多次沉重打擊,讓其徹底意識到中國志願軍不好惹。入朝3年,中國志願軍中不僅有聞名遐邇的「萬歲軍」第38軍,也有一支在第二次戰役的長津湖戰鬥中,創下唯一一個全殲美軍師團的王牌勁旅,志願軍第9兵團第27軍。
  • 志願軍在朝鮮留下的,不只是「火力不足恐懼症」
    當撤退成為美軍的「戰場主旋律」,士氣崩潰已經近在眼前。事實上,當時的美軍中瀰漫著一股絕望的氣息,他們對戰勝志願軍不抱任何希望,甚至以為自己很快就會被趕下海。戰後統計,美軍陣亡1849人,志願軍損失不到600人。(志願軍以多打少,見縫插針完成合圍。聯合國軍為了不被包圍只能突圍撤退)雲山的致命失敗,直接導致聯合國軍在1950年內結束戰爭的計劃破滅了。
  • 王牌對王牌,破了美騎第一師的志願軍,將美軍飲馬鴨綠江之夢打醒
    在美國的軍隊之中,曾經有過這麼一個部隊,其幾乎承載了美軍所有的驕傲,號稱為王牌中的王牌,精英中的精英,美利堅開國元勳師。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都曾屢立戰功,更是被美軍譽為建軍後一百六十餘年中,從未一敗。
  • 志願軍39軍神槍手13槍擊斃13名美軍,同時解密美軍機槍手新戰法
    (作者:董斌斌 本人所有作品全部首發於百家號歷史多精彩,未經同意,拒絕剽竊抄襲,違者必究,轉載請聯繫作者)1952年入夏,朝鮮戰場已經打成了相持不下的局面,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9軍沿馬良山與高旺山一線,與美軍全面對峙。
  • 志願軍零下30度凍成冰雕還堅守著陣地,美軍說看不懂中國人
    在中國決定抗美援朝之前,世界各國都堅持的認為中國是在以卵擊石,美國人更是沒拿中當一回事,直到後來,美軍開始重新認識中國人,重視志願軍。 在抗美援朝的1950年冬天,志願軍進入北朝,那個時候的叛軍氣溫的零下30度,如果志願軍是東北人可能還好,但如果是南方人那可就慘了,完全無法抵禦這樣的寒冷。
  • 韓戰時,中國志願軍把美國打得連連電影都不敢拍,是這樣嗎?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周邊都面臨著巨大的國防壓力,尤其是在朝鮮半島上,美軍及其盟友磨刀霍霍,已經將戰火燃燒到中國邊境,還聲稱將會用核武器攻擊中國
  • 志願軍「冷槍運動」:美軍頭都不敢露,內急只能解決在罐頭盒裡
    志願軍曾無奈地提出過"單人單槍依託固定陣地,殺傷敵人暴露的有生力量為目標"的運動,被稱為"冷槍運動"。讓敵我雙方都沒有想到的是,志願軍的這個無奈之舉,後來竟演變成為朝鮮戰場上最可怕的獵殺狂潮。我軍雖然對陣地戰缺乏經驗,但是卻不缺少射擊精度極高的神射手。自我軍建軍以來,一直都處於敵強我弱的不利態勢中。
  • 韓戰:志願軍189師幾乎打光,2營在種子山陣地全軍覆沒!
    正是因為這個傳說,這座山才被命名為種子山。然而在1950年爆發的抗美援朝戰爭中,種子山卻成為了吞噬生命的戰場。第五次戰役轉移階段作戰經要圖種子山的戰略位置種子山毗鄰漢灘江,所處的地理位置十分險要,兩側恰好構成了漣川、鐵原17號公路的一個大拐彎位置,
  • 抗美援朝老兵記憶|志願軍駕駛員王仁山:與美國飛機鬥智鬥勇
    央廣網9月21日消息(記者王銳濤)王仁山,浙江杭州人,1928年3月出生,1949年參軍入伍,曾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汽車暫編一團的一名駕駛員。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他駕駛汽車在槍林彈雨中日夜穿梭,與美軍飛機鬥智鬥勇,為保障前線的彈藥、糧食供應和傷員後送做出了突出貢獻,榮立一等功。王仁山老人今年92歲,身體康健,思維敏捷。
  • 韓戰中,志願軍喊話美軍就投降,僅僅因為美軍是富貴兵嗎?
    美國號稱強國,美軍號稱打不贏的軍隊,可是在韓戰中,這一神話屢屢被打破。讓人覺得奇怪的是,志願軍經常遇到主動投降的美軍,還沒開打就投降,如果採用喊話的方式,則投降的更多,不是一人二人投降,而是成建制,一個連一個連的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