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認識抑鬱症

2020-12-16 瀟湘晨報

「陳醫生,我已經好多了,能正常生活,不會懼怕和人接觸、也不會成天哭哭啼啼,真的非常感謝您。」12月2日上午,小江到三明市永安總醫院心理科陳美英主任門診複診時說到。

小江今年22歲,因6月份以來持續出現不明原因發抖、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狀,到永安總醫院心理科就診。經診斷,確診為重度抑鬱症,伴隨重度焦慮等症狀。經過半年的心理疏導及藥物幹預,小江的症狀有了明顯的改善。

在人群絡繹不絕的心理科診室,像小江一樣的來訪者,還很多......

高三的學生小輝,因學習壓力過大,患中度抑鬱症;新手媽媽玲玲,因懷疑自己能否成為一名「能帶好孩子的母親」患產後抑鬱症;老金因退休後從繁忙工作中解脫,變得整日無所事事,患上了老年抑鬱症......

抑鬱症,正在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據統計,全球預計有3.5億人患病。

那麼,什麼是抑鬱症?抑鬱症有什麼表現?抑鬱症能治好嗎?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得了抑鬱症?

1.情緒低落。對什麼事情都不感興趣,疲乏無力,缺乏愉快感,整天高興不起來,抑鬱、悲傷、容易哭泣。

2.長期失眠。表現為入睡困難,睡眠淺而不穩,尤其是容易早醒,也就是睡眠的最後一次覺醒時間明顯提前。

3.身心疲憊。沒有明顯原因的持續疲乏感,總是感到勞累,即使不做事也常常覺得疲勞,不想活動,休息後也難以復原。

4.軀體不適。身體各種不舒服,但醫生又檢查不出具體毛病。患者常常感到頭部悶痛、胃腸不適、胸悶憋氣、肢體乏力等。

5.思維和注意力困難。感到自己變笨了,頭腦反應遲鈍,行動遲緩,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和理解力顯著降低,甚至喪失,聽不懂他人的話,學習或工作效率下降等。

6.情緒波動大。容易出現情緒失控,看什麼都不順眼,經常因一點小事而發火,過後又後悔,易發脾氣。

7.常自責。或有內疚感,感到對不起家人,自信心下降,自我評價過低,覺得自己做什麼都做得不夠好。

8.有自殺傾向。經常有活著沒有意思的念頭,經常用小刀割腕自殘,甚至有自殺行為。

9.嚴重時可出現幻覺和妄想。即聽到別人聽不到的聲音,感到周圍人在議論自己,甚至想迫害自己。

一旦你身邊的親人或朋友有不開心的情緒和症狀揮之不去,超過 2 周,而且明顯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或出現自殺念頭、自傷行為,則應引起注意,考慮是否得了抑鬱症,應及時尋求專業的診治,以避免悲劇的發生。

為什麼會得抑鬱症呢?

現代醫學已經證明,抑鬱症發病是遺傳、體質因素、神經發育和社會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家族病史、嬰幼兒期不良撫養方式影響神經發育、突發災難和長期壓力,都可能成為抑鬱症的促發原因。

抑鬱症能治好嗎?

可以很肯定的說,抑鬱症是一個可以治療的疾病。通過積極配合藥物及心理治療,患抑鬱症的人完全能夠恢復其患病之前的生活和工作狀態。

如何預防抑鬱症的發生呢?

保證良好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是有助於預防抑鬱症的發生的。

①保持良好的心態。

②要設法睡好覺。只要能睡好覺,就能預防抑鬱症。

③多曬太陽多活動。這是對抗抑鬱症最有效且天然的藥物。

④儘量保持生活規律。起床、睡覺、吃飯的時間要有規律。

⑤多結交朋友。煩心時向人傾訴,排解憂愁,愉悅心情。

⑥積極培養自己適宜的興趣愛好。

⑦避免凡事上綱上線,給自己帶來太大的壓力。

⑧妥善安排生活節奏,參與一些有助於調節情緒的活動。(羅佳)

【來源:三明市衛健委】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如何正確認識事物
    人生於世,其實只是做兩件事,一件是認識事物,一件是改造事物。如何正確認識事物,關係到如何改造事物,關係到一切。老子認為事物,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改造事物應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無為而治。釋迦牟尼認為事物,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 生活幸福、性格開朗也會得抑鬱症?丨認識抑鬱症的成因
    丨認識抑鬱症的成因 2020-10-23 06: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如何正確面對抑鬱症?|心理治療|藥物治療|抑鬱症|患病率|病理性|...
    上述那些因素,有時可能是抑鬱症的誘發原因,但並不是真正的核心原因,很多人都存在那些不良因素,但並沒有患抑鬱症,而且,一般抑鬱症患者在首次發作後,通常就是沒有什麼環境和心理的誘發刺激,也會不斷的反覆發作,這個機制,專業上叫做「點燃效應」,就是說,開始有些環境的誘因,一旦某個因素被「激活」後,就會不斷地「點燃」之後的發作程序,而這個程序,從某種意義上講,是遺傳上先天就「設定」好的。
  • 「抑鬱症可能離你只有一步之遙」,如何識別抑鬱症?(內附抑鬱症測試)
    如何識別抑鬱症?每個人在表達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時的信號往往不一樣:食慾、睡眠、注意力、興趣點、精力都有可能發生改變。無法呼吸,身體出現異常感,有明顯的壓迫感控制不住流淚的衝動,甚至常常在無人的時候崩潰大哭無法集中精力,工作生活常常忘事,頭腦一片模糊莫明的恐懼感和孤寂感如果一直輕視抑鬱情緒的存在,負面情緒沒有得到正確的排解和引導
  • 作為親友應該怎樣正確陪伴抑鬱症患者?
    儘管是親人,你也很難體會抑鬱症患者是如何感覺到自己是一文不值、無助和無望的。而抑鬱症患者感受到的絕望、失落、無力與陰鬱,那就像在漫長的甬道盡頭卻沒有一絲光亮。抑鬱症不是因為個性上的缺陷造成,也不是懶惰,也不僅是單純心情沮喪而已。
  • 抑鬱症測試題目 醫生教你認識抑鬱症
    明星喬任梁離世,讓抑鬱症一詞再次走進人們的生活,一時間,抑鬱症的各種普及知識、自測表、自評表也風靡微信朋友圈、微博等,不少人對照自測後驚呼自己是不是「抑鬱」了?  如果你的分值是0-4分說明你沒有抑鬱症;5-10分說明你偶爾有抑鬱情緒;11-20分說明你有輕度抑鬱症,這時候就要好好地調節了;21-30分說明你有中度抑鬱症,需要心理醫生進行疏導了;31-45分說明你有嚴重抑鬱症並需要立即治療。  這樣的自測是否準確?抑鬱症到底是怎樣一種疾病?
  • 抑鬱症、強迫症如何自我療愈?心理學家:三種方法教你走向康復
    抑鬱症、強迫症如何自我療愈?心理學家:三種方法教你走向康復抑鬱症、強迫症如何自我療愈呢?所有的抑鬱症、強迫症患者都期盼一種能夠讓自己如夢方醒的最佳治療方法,然而,患者的這種心理期望,卻不利於他們的康復治療,也會給他們的信心帶來很大影響。他們缺乏對抑鬱症、強迫症等神經症的正確認識和了解。
  • 正確認識抑鬱症,這幾大誤區要避免!
    新浪微博截圖據央視報導,抑鬱症正在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全球預計有3.5億人患病。為應對日益增加的抑鬱症人群,國家衛健委近日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要求到2022年,抑鬱症就診率在現有基礎上提升50%。但也有人認為,抑鬱症不是病,而是嬌氣、矯情、抗壓能力差的表現,無需治療。真的是這樣嗎?
  • 抑鬱症被納入學校體檢!學生隱私被洩露了怎麼辦!正確的方法是?
    但抑鬱症防治工作不只是一紙文件的下發就能一蹴而就的,更要確保個環節切實可行,切勿搞形式主義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否則空有其命令,沒有真正落實到點上,再完備的舉措也會讓人唏噓。要從根源上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加強對抑鬱症的正確認識引導,打破大眾的認知偏見,從而讓患者能夠放下心理戒備,讓病情袒露在「陽光下」。
  • 抑鬱症首選藥物 抑鬱症是聰明病 面對抑鬱症我們要如何做
    抑鬱症首選藥物 抑鬱症是聰明病 。抑鬱症是以持續且顯著的情緒低落為特徵的一種心境障礙。目前常用的抗抑鬱症首選藥物有: 1. 傳統的三環類抗抑鬱藥,如阿米替林、多慮平等。
  • 崔永元談抑鬱症 崔永元如何走出抑鬱症
    抑鬱症可怕嗎?不少人都因抑鬱症自殺。喬任梁的離去,讓更多的人重視抑鬱症,了解抑鬱症,崔永元則是用自己的經歷談抑鬱症。  抑鬱症並非是一種見不得人的病  喬任梁28歲年輕的生命在抑鬱症的折磨下永遠的離開了我們,對此,抑鬱症也再一次敲響了警鐘。
  • 如何正確認識自己?
    認識自己,其實非常困難。從這件小事上,就能看出來,人是很難正確認識自己的。部分原因在於認知水平不夠。比如,根本不知道正確的標準的滑雪姿勢,自然而然就以為「翹屁股滑雪」姿勢是對的;部分原因在於自己意識不到。
  • 家屬該如何陪伴抑鬱症患者?
    當親人得了抑鬱症,作為家屬陪伴抑鬱症患者度過抑鬱症是非常不簡單的經歷,因為雙方都需要耐心跟勇氣。
  • 抑鬱症:如何勸說抑鬱症患者接受治療
    抑鬱症是一種非常真實的疾病。一般來說,抑鬱的人不能簡單地「振作起來」。抑鬱的人真的需要額外的愛,支持和理解來幫助他們渡過疾病。對抗抑鬱症的資源有很多,包括心理科醫師和其他心理治療師,小組治療,各種形式的抑鬱症支持小組和心理危機熱線。自殺的可能性是抑鬱症的真正危險。很多人都驚訝地發現,當抑鬱症患者開始出現恢復的跡象時,自殺企圖最為常見。
  • 如何正確認識自我?激發自己的潛力?
    面對自我的困惑如果人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不能正確的定位自己,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那麼他就是你成功道路上無形的一堵牆。那麼如何打破怎麼這堵牆呢?我們就必須要有正確的做法,那就是正確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正確的定位自己,才可以改變這種錯誤的思維模式。古往今來,人們常說「人貴要自知之明」那麼這句話如何理解呢?那就是既不要高估自己,也不要低估自己,許多人認識到這一點很容易,但是要做到這一點,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的。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 如何看出抑鬱症開始好轉?從這3個方面進行觀察,結果比較準確
    但是由於抑鬱症不是「實體」的疾病,所以在治療期間,有些人很難看出抑鬱症開始好轉了。其實可以從這3點出發觀察,一般不會錯。第一點:情緒管理抑鬱症比較明顯的表現就是很難做到正確的情緒管理,以至於總是讓負面情緒籠罩自己,並且不斷的傷害自己的身體。而當抑鬱症在接受治療期間,患者的情緒把控應該是可以得到很好的調整的。
  • 正確認識抑鬱症:它不是心理問題而是一種病
    近年來,「抑鬱症」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熱詞,某某明星自殺、某某高中生跳樓。。。。。。據權威數據統計,我國2019年心境障礙終身患病率達7.4%,其中最常見的是抑鬱症。然而目前,我國抑鬱症的識別和有效治療不甚樂觀,絕大多數抑鬱症患者及其家屬重視不夠,未採取任何措施,甚至未到醫院就診治療過,間接導致一些消極行為,甚至還會發生自殺行為。
  • 如何正確度過抑鬱症的維持治療期?
    維持治療期的意義對於抑鬱症患者的康復以及防止復發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有鬱友覺得狀態好了、擔心藥物的副作用、面臨著懷孕、準備結婚了擔心另一半知道後嫌棄等等原因而擅自停藥,從而導致復發的事件屢見不鮮。 那麼,該如何度過維持治療期呢?有哪些注意事項,以及哪些方法有利於抑鬱的康復,能使我們順利斷藥康復呢?
  • 家屬如何正確幫助抑鬱症、焦慮症、精神分裂患者走出疾病?
    作為家屬,我們該如何幫助抑鬱症、焦慮症、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復並預防復發?
  • 講座分享|揭開抑鬱症的面紗,正確認識它
    抑鬱症診斷還是要到專業醫療機構進行!❤  A:不會的!患者在長期服用後如果突然停藥,可能會出現撤藥反應,容易被大家誤認為「上癮」了,但其實兩者是不同的。避免撤藥反應最好的方法就是療程結束後在醫生的指導下緩慢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