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乳企紛紛入局特配粉:美廬股份旗下優益力和優康力獲批!

2020-12-23 新浪財經

來源:財經嘯侃

近年來,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正在進入「存量競爭為主、價格上漲為輔」的時代,因此,龍頭乳企紛紛開拓新的細分領域。

2019年,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專業簡稱「特醫食品」,業界俗稱「特配粉」)、有機奶粉、羊奶粉、輔食等各個細分領域,已經形成了一定氣候,且市場增長速度超出了資本預期。

然而,與其他細分領域不同,特醫食品對於科研實力的要求很高,入局者基本都是像雀巢、雅培、聖元、貝因美這樣的龍頭乳企。

2020年3月11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信息,愛優諾營養品有限公司(下稱「愛優諾」)旗下2款特醫食品通過註冊,而企查查提供的信息顯示,愛優諾則是美廬股份的全資子公司,這意味著又一家龍頭乳企殺入了「特醫食品」這個細分領域。

對此,美廬股份方面表示,這既證明了美廬股份技術研發的強大實力,也凸顯出美廬股份戰略布局的前瞻性。

將加快特醫食品的上市工作

雖然被視為大健康領域裡的種子「選手」,然而,特醫食品的生產標準高、監管嚴、準入門檻高,這讓中小乳企「望而卻步」。

據悉,我國特醫食品相關法規的制定,不僅借鑑了歐盟的標準(歐盟標準是全球最為嚴格、完善的標準之一),且在某些方面還要更加嚴格,因此,特醫食品的註冊難度完全可以媲美藥品。

據了解,自國家2016年頒布《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註冊管理辦法》至今,僅有40餘個特醫食品通過註冊,其中外資企業佔據絕大多數,比如雀巢、雅培、達能。

而國內僅有聖元、貝因美等龍頭乳企的特醫食品通過了配方註冊,此次美廬股份旗下的2款特醫食品一舉拿下配方註冊,實屬難得。

另外,美廬股份也是繼貝因美、聖元、恆瑞之後第4家擁有兩個及兩個以上特醫產品註冊的國內企業。

基於此,美廬股份方面不無自豪地表示,特醫食品的關鍵在於配方和研發,這足以證明美廬股份強大的研發能力和企業實力。

據悉,美廬股份旗下通過註冊的2款特醫食品分別名為「優益力」和「優康力」,其中優益力是獲批的第一款國產1-10歲全營養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適用於進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礙、代謝紊亂需要補充營養的人群,提供25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特別添加了膳食纖維及牛磺酸,為適用人群提供全面均衡的營養補充。

而優康力針對10歲以上特殊人群研製,提供了乳蛋白、大豆分離蛋白、中鏈甘油三酯、牛磺酸、膳食纖維及25種維生素和礦物質。

這兩款特醫食品科學的配方設計,既可滿足適用人群的膳食營養需求,作為單一營養來源,也可作為日常飲食的營養補充。

美廬股份相關負責人向《五穀財經》表示,這兩款特醫食品由強大的專家團隊研發,為特定人群提供專業的營養解決方案,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美廬股份將加快2款特醫食品的上市工作,以滿足特殊群體的營養所需。

細分領域已經成為業績新引擎

與嬰幼兒配方奶粉相比,其他細分領域的市場規模依然較小,但是,成長速度驚人,比如羊奶粉、有機奶粉已是大中型乳企的「標配」,並已經成為業績增長的「新引擎。

美廬股份也不例外,2019年,美廬股份的各項任務指標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績,實現了逆勢增長,特別是美廬股份旗下的」愛優諾「品牌,經過短短幾年的發展,成為市場上一隻強勁的」黑馬「,成功佔領了高端羊奶粉的一席之地。

經過近20年的發展和探索,美廬股份不斷細分品類,完成了牛奶粉、羊奶粉、有機奶粉的多品類布局,未來在特醫食品的加持下,必將構築起產品護城河和更高的競爭壁壘,有望為美廬股份發力布局大健康產業保駕護航。

正如美廬股份方面所言,愛優諾的高速發展,是美廬股份多年的渠道積累和產品力不斷夯實產生的碩果;多年來,美廬股份始終堅持科研創新,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未來,美廬股份紮實的基本功也會不斷地為特醫食品賦能,助力其快速地在特醫食品領域嶄露頭角。

據了解,特醫食品在國外已經比較成熟,尤其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年消費量達到400-500億元,近年來,伴隨著消費升級和知識普及,國內特醫食品的市場也呈現出快速增長態勢。

數據顯示,2011年到2017年,我國特醫食品的需求量從0.65萬噸上升到3.66萬噸,增長了近4.63倍;特醫食品的生產量則從0.2萬噸上升到2.47萬噸,增長近11.4倍,這充分說明了特醫食品的發展潛力。

然而,乳業資深專家王丁棉等行業人士則向《五穀財經》表示,生產特醫食品需要與醫學科研機構聯手研發,並具備臨床試驗等各種條件,而這一點恰恰是國內企業所缺乏的。

為了在特醫食品這個細分領域裡「掘金」,2019年下半年,美廬股份投入大量資金,攜手南昌大學成立特醫食品研究院,進行產學研合作,為美廬股份進軍特醫食品聚集行業頂尖力量,同時也為美廬股份可持續性的研發創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美廬股份擁有兩大十萬級GMP工廠,人、機器設備及空氣的潔淨度均可達到醫療製藥標準;同時,美廬股份的兩大檢測中心也都通過國家CNAS實驗室認可,檢測能力多達94項。

此外,經過多年的行業積累,美廬股份已經建立起了強大的全球化供應鏈,精選全球優質奶源,有力保障產品質量。

這些紮實的行業基礎,讓美廬股份創下了19年來品質安全「零」事故的行業記錄,多次榮獲「質量優秀獎」、「質量金獎」等行業殊榮。

對此,美廬股份方面表示,前瞻性的視野和雄厚的實力,讓美廬股份在特醫食品領域走在了很多大企業、大品牌的前面,成為行業的先行者,美廬股份的特殊醫食品已經揚帆起航。「我們有信心以優質的產品滿足國人更精準的營養需求,為行業注入新動力,為推動中國特醫食品領域發展做出貢獻。」

相關焦點

  • 39%特配註冊號被藥企拿下,乳企如何打好持久戰?
    近兩年,特配粉市場備受關注,據海通證券研報顯示,2019年我國特配粉實現營收65.7億元,同比增長19.7%,2008-2019複合增速42.8%,遠超嬰配粉增速,增長強勁。截止目前,已有59款特配粉通過配方註冊,隨著特配粉賽道不斷擴容,筆者發現,特配粉的適用年齡、人群結構和入局企業在不斷變化。
  • 美廬股份披露登陸A股計劃,旗下愛悠若特羊奶粉每年增長70%!
    在「巨無霸」爭戰的時代,中小奶粉企業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紛紛開啟了差異化競爭,甚至成功實現了逆襲,比如澳優。美廬股份也一樣,在陳林看來,美廬股份的體量雖小,但是,卻要美、精、強,唯有這樣,才能健康地活著。
  • 奶粉行業面臨二次淘汰,乳企探路大健康
    特醫最後一環待打通除營養品業務之外,部分國內乳企則選擇拓展科技含量更高的特殊醫學配方食品市場,後者也被認為是增長前景較好、入局者少的一個藍海領域。截至今年5月底,國內共有51個產品獲得了準入批准,而從名單中可以看到,申請企業主要是各大知名乳企如雀巢、達能、雅培等,而中國企業也佔到半壁江山,其中聖元、伊利、貝因美、美廬等都有產品獲批。
  • 嬰配粉銷量排名靠前的6大中資乳企竟都布局了營養品
    近幾年,隨著嬰配粉市場增長放緩,大家都在尋求其他細分品類做奶粉增量,比如兒童粉、孕婦粉、成人奶粉、中老年奶粉等,但其實除了奶粉之外,部分中大乳企還開始布局大健康營養品類,比如伊利、聖元等乳企。特別是疫情之後,國家倡導全民注重健康營養,這對於整個大健康領域而言,又是一次新的機遇。
  • 伊利1.8億元戰投中地乳業 龍頭乳企加速優質奶源布局
    認購後,伊利旗下擁有優然牧業(持股40%),賽科星(通過子公司優然牧業持股44.78%)和中地乳業(持股16.6%)。伊利掌控3家規模化牧場企業,奶牛存欄總數約為35萬頭。對於中地乳業而言,此次認購可以改善公司資產負債比率及補充流動資金,降低財務風險,同時優化企業資本結構,加強與產業鏈下遊乳企的協同合作。中地乳業擬將約70%認購資金用於補充採購飼料、獸藥等物資的運營資金,約30%資金用於償還臨期銀行貸款以支持現有業務運營。
  • 頭部乳企加大布局上遊奶牛養殖力度,打響奶源爭奪戰
    在此背景下,伊利、蒙牛、飛鶴等頭部乳企紛紛加大布局上遊奶牛養殖力度,打響奶源爭奪戰。政策和市場紅利雙重推動下,奶源成為國內乳企發展的重要籌碼。面對蒙牛、伊利等國內外巨頭的入局,新希望乳業董事長席剛曾表示,如果行業裡的主要企業都在關注巴氏奶品類,說明這個品類的機會來了,而好品類一定需要更多人來推廣或參與,才能把通道做大。在經濟學家宋清輝看來,各大乳企紛紛加碼低溫鮮奶品類,看重的是低溫鮮奶品類的高增速。
  • 從「暗鬥」到「明爭」,中外乳企競逐細分餐飲渠道
    近期,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三元股份」)發布全乳脂「奶茶基底」產品,瞄準茶飲市場布局產品線。近年來,伴隨乳製品行業整體增速放緩,越來越多的乳企加碼餐飲渠道,進而誕生出多款細分品類的隱形「冠軍」,如恆天然旗下安佳淡奶油、港式奶茶「專寵」菲仕蘭黑白淡奶等。
  • 食品行業:恆天然擬出售旗下牧場 內資乳企加速搶佔奶源
    投資要點  周觀點:恆天然擬出售旗下牧場,內資乳企加速搶佔奶源  2020年10月5日,紐西蘭乳業巨頭恆天然發布公告,擬以5.55億紐西蘭元(約合25億元人民幣)將旗下中國牧場群出售給優然牧業、三元創業投資,以增強其在大中華區餐飲服務、消費品牌、原料供應領域的戰略聚焦;其中伊利集團子公司優然牧業旗下天然乳業有限公司將以人民幣
  • 兩款深度水解嬰兒特配奶粉註冊獲批
    按照2016年7月1日正式實施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註冊管理辦法》規定,對在我國境內生產銷售和進口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實施註冊管理。只有通過註冊的產品,才可以在我國境內銷售。在今天的發布會現場,小食代了解到,嬰兒牛奶蛋白過敏深度水解配方至今暫時只有雀巢這兩個配方已獲批,其餘奶粉企業的類似配方申請仍在進展當中。這一定程度上讓雀巢在該細分嬰兒奶粉市場擁有了先發優勢。
  • 2020年躬身入局營養品的八大奶粉品牌,他們是攪局者還是推動者
    毋庸置疑的是,今年在大健康風口井噴和國家政策管控趨嚴的「一松一緊」中,市場更活躍了,行業更規範了,當然,參與者也更多了,不斷有跨界而來的選手躬身入局,比如與營養品「同宗」的奶粉品牌。2020年的市場,加劇了這一趨勢,越來越多的奶粉品牌躬身入局營養品,或者加碼營養品版塊。今天我們盤點幾家上半年在營養品版塊有重大動作的奶粉品牌,看看他們關注的版塊、入局的領域、追隨的風口、跨界的視角,是否對營養品行業發展有引導意義和作用。
  • 乳企紛紛試水孕婦奶粉
    奶粉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奶粉品類細分化也成為眾多乳企的關注重點。而以擴大消費者的年齡層次,開發孕婦奶粉品類,從源頭爭奪嬰配粉消費群體,為奶粉市場品類擴容,則成為當下眾多乳企的新選擇。孕婦奶粉在市場中的表現究竟如何?消費者對孕婦奶粉的認識程度又有多少? 增速顯著 值得細挖 當前奶粉市場趨於飽和狀態,細分領域產品競爭也變得激烈。
  • 高瓴入局隆基股份背後 一場「三贏遊戲」受惠者都有誰?
    股價三連漲,是本次高瓴資本入局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隆基股份」,601012.SH)的非常效應。12月21日,隆基股份發布公告稱,高瓴資本受讓公司二股東李春安226,306,134股股份,佔上市公司已發行總股本的 6%,受讓完成後,李春安持股比例下降至3.4%,高瓴資本持股6%,成為隆基股份第二大股東。
  • 漲價窗口點燃萬億乳企 「奶茅」伊利24年暴漲500倍...
    2021年的第二個交易日,在政策加碼,提價預期刺激下,萬億乳業板塊沸騰,成為了最為靚麗的贏家,「奶茅」伊利股份市值越過了3000億。漲價窗口引萬億乳企沸騰中國雀巢在路上?從今天的盤面看,乳業上市公司集體創新高,A股西部牧業、皇氏集團、鵬都農牧、光明乳業等近10股漲停,龍頭伊利股份大漲近8%,上市24年股價升值超過500倍。
  • 有乳企稱不排除調價可能
    國盛證券最新研報指出,伊利、蒙牛擬對旗下白奶產品進行3%-5%不等的提價,以此判斷行業龍頭盈利能力有望持續釋放,迎來估值和業績雙升。分析認為,兩巨頭提價具有一定標杆意義,隨著原奶價格持續上漲,行業性整體提價預期將逐漸增強。
  • 食品消費結構升級 菊樂食品等區域性乳企獲新機
    目前,我國乳製品加工企業主要分為三類:以伊利股份、蒙牛乳業、光明乳業三巨頭為核心代表的全國性乳企;以三元股份、燕塘乳業、皇氏集團、菊樂股份、新希望乳業等為代表的區域性乳企。還有產品結構單一的地方性小型乳企。
  • 匯總|23家上市乳企半年報:蒙牛、雅士利、新乳業等業績下滑,三元...
    據柒財經旗下母嬰e觀察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23家上市、掛牌乳企披露2020年上半年財務數據,營收總和約1350億元,淨利潤合計達102億元。值得一提的是,乳企行業正面臨分化加速,頭部企業業績差距拉大的趨勢。由下圖可知,2020年上半年,營收超百億的乳企有3家。
  • 巨頭企業紛紛入局 小家電行業火了
    巨頭企業紛紛入局!有公司淨利潤增長近99%!為啥突然火了?小家電是指除了黑電、白電之外,體積、功率較小的家電產品。今年以來,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消費者的生活習慣發生改變,各類小家電的需求出現了迅猛增長。面對激烈的市場環境以及需求多樣化的消費者,不少小家電企業都在加大研發力度,挖掘消費者需求,加快推出新品。與此同時,小家電行業的市場前景,也吸引了更多的入局者。
  • 對比飛鶴、達能、惠氏、健合、澳優等多家乳企財報,揭開這幾大增長點
    從表格中即可看出,僅飛鶴、澳優、貝因美3家乳企的營收和淨利均實現了雙位數及以上的增長; 從財報可知曉,伊利和健合的總營收實現了個位數的增長,但伊利的奶粉相關業務取得了高速增長,增速高達51.51%,而健合奶粉業務卻微降2.62%; 另外,無論是蒙牛的奶粉業務還是雅士利公司,今年的營收都在下滑
  • 高位入局隆基股份,高瓴資本日賺35億,重倉新能源賽道浮盈翻倍
    隆基股份成立於2000年,主要從事單晶矽棒、矽片、電池和組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光伏電站的開發。除了多晶矽料,隆基股份業務已經涵蓋了光伏全產業鏈。作為當前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單晶矽棒和矽片製造商之一,在12月21日漲停前,隆基股份年內股價已經上漲超過2.4倍。支撐股價強勢上漲的是隆基股份自身不俗的業績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