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傷二科成功自主開展腹直肌旁入路+3D列印技術治療複雜骨盆髖臼骨折

2020-12-16 澎湃新聞

骨傷二科成功自主開展腹直肌旁入路+3D列印技術治療複雜骨盆髖臼骨折

2020-10-27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骨盆髖臼骨折是創傷骨科「皇冠上的明珠」,能夠成功開展複雜骨盆髖臼骨折的救治,體現了一個醫院創傷急救及骨科手術達到較高水平。骨傷二科經過年來致力於救治複雜骨盆、髖臼骨折,積累了較多經驗,近年來,在骨盆髖臼微創手術、智慧機器人輔助手術及新的手術入路方面做了大量創新性探索,近日骨傷二科關節組在陳洪傑主任的帶領下,成功利用3D列印技術,通過腹直肌旁手術入路救治一名嚴重骨盆骨折,這標誌著我院骨傷科在「智能化」、「精準化」、「微創化」道路上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患者男,77周歲,因車禍致傷右髖部,疼疼活動受限1小時入院。由於患者高齡,病情嚴重,我院急診科迅速評估病情,根據創傷中心救治規範流程,啟動綠色通道,迅速完善心電圖、血常規、血型、凝血機制等檢查。入住骨傷二科後,骨傷二科關節組成員迅速實施救治,再次全面評估病情,補液,導尿,會診,實施患肢股骨髁上牽引,治療內科基礎病。經過緊張有序的救治患者病情很快恢復平穩。接下來則需要制定進一步的手術方案。複雜的骨盆骨折合併髖臼中心性脫位,對於手術難度提出考驗。患者高齡且有嚴重基礎病,如何在保證復位滿意,固定可靠的前提下有效縮短手術時間,減小創傷失血對於保證患者生命安全至關重要。

      近日我院成功引入3D列印技術,成為我們實施手術的新武器。

      術前骨盆影像學資料顯示:髖臼前後柱骨折,髖關節中心性脫位,恥骨上支、髖臼負重區骨折線累及髂骨。

      3D列印實物模型  圖片中左側部分為骨折1:1模型;右側為對側鏡像實物模型,為復位固定、鋼板塑性、螺釘深度提供實際參考。

      學術帶頭人陳洪傑主任在術前根據3D列印模型研究手術入路及復位和固定方案。

   

      通常情況治療複雜髖臼骨折或骨盆骨折,手術時間需要3-4小時,術中失血1000--1500ml,甚至更多,多需要輸血,創傷較大,術後患者恢復慢。本次手術利用腹直肌旁手術入路,尤其是3D列印技術的應用,大大減小創傷。由於術前對鋼板固定位置、骨折復位方向、內固定螺釘植釘位置和深度都做了充分準確的術前設計,不需要反覆折彎鋼板和透視X線,使手術時間減少至2小時,失血約300ml,達到了預期目的。

      本次手術充分體現了3D列印技術的優勢。其可以將術前影像學資料提供的二維圖像1:1還原為三維立體實物模型,可以更加直觀的了解骨折移位形態,確定復位方向,設計固定方式,並能夠將內固定物提前行精準預彎塑性,可以大大縮短手術時間,避免無效操作,減少創傷失血,減少射線暴露。

      腹直肌旁手術入路是近年來逐漸開展的用於治療骨盆骨折較新的手術入路,尤其適用於復位固定累及四邊體的髖臼骨折。腹直肌旁手術入路可以直接達到骨盆與髖臼骨折手術「外科平面」,即真骨盆與盆內壁肌肉的潛在間隙,使真骨盆內的結構顯露更加充分、手術操作更加方便,與傳統髂腹股溝入路相比,不但無需解剖及分離股外側皮神經、髂腰肌、股神經、髂外血管淋巴管束及精索或子宮圓韌帶等重要組織,又能充分顯露髖臼骨折部位,鋼板塑性簡單、復位固定更符合生物力學要求。

      骨傷二科關節組簡介

      骨傷二科數十年來致力於獨立開展髖關節、膝關節、肩關節疾病、創傷等相關診療工作,經過科室幾代人的努力,目前能夠獨立開展各種複雜全髖關節置換、股骨頭置換、髖關節翻修、假體周圍骨折的治療;獨立完成嚴重畸形的全膝關節置換、單髁置換以及脛骨高位截骨等保膝手術治療;運動醫學方面:獨立完成各種複雜膝關節多發韌帶損傷的修復重建、膝關節前、後交叉韌帶重建、半月板成型、膝關節清理、軟骨修整手術,獨立開展肩袖損傷的全內鏡下縫合修復、肩峰成型、肩關節清理等手術;骨盆骨折的微創、開放手術治療,年完成相關手術500餘臺。

骨傷二科關節組成立以來,學科梯隊更加完善,我們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為萊州及周邊廣大患者服務!

      術者簡介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3D列印技術助力複雜骨盆骨折治療
    2019年12月21日,威海市立醫院創傷骨科主任肖紅強在「全國AO講師團:聚焦術式-髖部論壇」分享了一例複雜骨盆骨折病例的手術治療經驗,得到全體專家同道的高度好評,山東省立醫院骨科醫院院長、山東省醫學會骨科分會原主委周東升教授評價:「該病人的救治流程及手術方式代表了山東省乃至全國的領先水平。」
  • 濱醫煙臺附院創傷骨科完成多例複雜骨盆骨折手術
    骨盆骨折手術難度高,致殘、致死率高,特別是複雜骨盆骨折是國內外公認的創傷骨科的頂級手術,是創傷骨科最高水平的體現。近年來濱醫煙臺附院創傷骨科在李善會主任的帶領下,不斷提高骨盆骨折的診療和手術技術水平,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 全國骨盆髖臼骨折治療技術及解剖培訓班今天開班,歡迎骨科同道前來...
    9月4日-6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中心主辦,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骨科、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北京醫學獎勵基金會 301 環骨盆微創救治聯盟、徐州仁慈醫院承辦,德醫骨科等協辦的第六期骨盆髖臼骨折治療技術及解剖培訓班暨第三期國產創新骨科機器人應用示範及支撐技術培訓班在徐州仁慈醫院舉辦
  • 中醫院骨二科成功實施INFIX骨盆前環內固定支架微創手術
    近日,萊州市中醫醫院骨傷二科成功實施一例infix骨盆前環內固定支架微創手術,標誌著萊州市中醫醫院骨傷二科骨盆骨折微創手術技術進一步提升
  • 我院複合手術室成功開展DSA引導下骨科手術機器人輔助下骨盆骨折...
    40歲的高先生不慎從高處墜落導致骨盆骨折,被緊急送到天津醫院救治,被收治在創傷骨科骨盆病區,經檢查為骶骨U型骨折,經過我院骨盆科、麻醉三科和DSA室的通力合作,成功於複合手術間在數字減影血管機(DSA)引導下實施骨科手術機器人輔助骨盆骨折微創手術,進行骶骨全長縱行螺釘固定,手術時間1小時,術中未輸血
  • 老人房頂墜落骨盆骨折!業達醫院援渝醫生成功實施通道螺釘手術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閆麗君 通訊員 周蘭蘭「6月1日,我做了一臺骨盆骨折通道螺釘手術,手術非常成功。」煙臺業達醫院派駐到重慶巫山縣支援的骨一科醫生孫鳴曉說。據介紹,患者是一名老年男子,從房頂墜落後受傷,醫院急診檢查發現他有血氣胸、骨盆骨折。醫生為他進行了血氣胸治療,生命體徵平穩後,轉入骨科治療。在當地醫生的配合下,孫鳴曉為他進行了通道螺釘技術微創治療。手術後第二天患者疼痛明顯減輕,可以坐起來吃飯及大小便了。
  • 骨盆現巨大腫瘤難治療?這家醫院用VR+3D列印,順利完成摘除手術
    CT下穿刺行病理活檢的結果顯示腫瘤為高分化的軟骨肉瘤,影像學檢查則提示腫瘤侵犯了右側骨盆及部分髖臼,腫瘤體積達18 cm×12.5 cm×10 cm。(術前X線及CT檢查顯示巨大的腫瘤侵犯了右側骨盆的II、III區及部分髖臼)「骨盆惡性腫瘤發病隱匿、部位特殊,其毗鄰臟器眾多且結構複雜,使得手術切除困難、併發症多。
  • VR+3D列印技術結合,實現骨盆巨大腫瘤精準切除與重建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脊柱外科李春海教授團隊通過術前VR規劃、3D列印模型精準制定手術方案,配合特殊定製的3D列印假體,邀請多學科專家合作,成功為劉先生完成骨盆巨大腫瘤的切除與重建。近日,劉先生回院複查,康復情況良好。
  • 濰坊市人民醫院應用STARR架微創精準治療複雜骨盆骨折
    人民網濰坊6月20日電 骨盆骨折是一種嚴重的創傷,一般由高能量暴力造成,致殘率高達50%-60%。骨盆骨折也是骨科手術中難度最大的手術之一,以往都需要長達20cm以上的長切口暴露骨折端,乃至解剖半個骨盆環,使之復位,多塊鋼板內固定,病人創傷大、恢復慢、出血多、麻醉手術風險高。
  • 郝永強教授團隊再次成功完成個性化3D列印骨盆重建手術
    發生在骨盆、髖、膝、肩、踝、腕等骨關節部位的腫瘤治療已成為公認的世界性難題。骨關節腫瘤的治療難點主要在於,腫瘤邊界難以確定、腫瘤切除後骨關節缺損形態複雜、個體差異大,傳統標準假體無法重建或重建後功能不佳。
  • 股骨壞死20年 3D列印助陣換髖
    原標題:股骨壞死20年 3D列印助陣換髖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周潔瑩 通訊員彭逢美、周靖婷)26年前的一場車禍,讓患者鄒阿姨(化名)身體經歷了多處創傷,骨盆髖臼粉碎骨折還給她帶來了繼發性嚴重股骨頭壞死。從此,疼痛如影隨形二十多年。
  • 恢復小蠻腰,產後變「辣媽」,岱嶽區婦保院開展腹直肌分離治療
    例如,大多數的孕婦身上容易出現不同程度的腹直肌分離現象。近日,泰安市岱嶽區婦幼保健院開展腹直肌分離治療,助力產後媽媽恢復小蠻腰,產後變「辣媽」。什麼是腹直肌分離,腹直肌有2塊,一左一右平行排列在腹前壁正中線兩側,由中間的腹白線連接,懷孕期間內分泌水平改變,腹中胎兒日益成長,腹壁承受的壓力增大,腹直肌被拉長,腹白線被拉伸變薄,導致腹直肌分離。產婦在第二產程中過度屏氣也會導致腹直肌分離。
  • 『早讀』 骨盆骨折的閉合復位經皮微創技術
    右側骨盆外翻前旋上移骨盆骨折的閉合復位技術:途中所示為三種常用的透視位之下復位時骨盆移動的方向,黃色箭頭自左至右分別為入口位、正位、出口位,藍色箭頭為入口位上骨盆上下移動時實際移位方向;紅色箭頭為出口位上骨盆上下移動實際移位方向;綠色為牽引下肢時移動方向經皮微創技術治療骨盆骨折要求首先對骨盆骨折進行閉合復位,因此手術難度較高。傷後10d內的患者復位成功率較高,超過10d後復位較為困難。
  • 骨盆骨折的ORIF
    恥骨聯合分離>2.5cm,或者恥骨支骨折分離>2cm,旋轉不穩的骨盆骨折導致下肢不等長超過1.5cm者,或者伴隨嚴重的骨盆畸形者,採用內固定可以增強骨盆前環的穩定性。Tile B1型骨折,當恥骨聯合分離>2.5cm時,骨盆環旋轉不穩,垂直方向穩定,採用恥骨聯合鋼板固定即可獲得骨盆的穩定性。
  • 永州市中醫醫院利用彈性髓內釘技術成功完成兒童股骨幹骨折固定手術
    紅網時刻永州5月29日訊(通訊員 李曉軍)日前,永州市中醫醫院骨傷二科成功開展首例股骨彈性髓內釘固定手術,開闢了兒童股骨幹骨折治療新途徑,為患兒提供了一種更為有效、更加微創的治療方式,不僅能夠對骨折進行生物學微創固定和復位,而且不會增加併發症風險。
  • 骨科機器人助陣 仁慈創傷骨科完成多例微創骨盆骨折手術
    中國江蘇網4月27日徐州訊 日前,徐州仁慈醫院創傷骨科藉助骨科機器人,又完成一例機器人導航下骨盆骨折手術,將分離骶髂關節和恥骨上下支骨折固定,成為該院引進骨科機器人以來第121臺骨科機器人手術。作為江蘇省引進的第二臺天璣骨科機器人,仁慈醫院業務副院長張貫林表示,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的引進使用,已經廣泛應用在脊柱科、關節科、創傷骨科、手外科、足踝科手術中,3個月累計成功開展了100多例機器人手術。為廣大骨科患者提供更先進、優質的醫療服務,標誌著該院骨科手術邁入智能化、精準化、微創化時代。
  • 他渾身上下多處被砸嚴重骨折,該如何化險為夷?
    經多次輸血進行抗休克治療,商先生情況稍微穩定了些,但他髖臀部、雙大腿骨折,當地醫院建議轉院救治,商先生隨即轉入富陽中醫骨傷醫院進行治療。入院後,經主治醫生錢煒煒診斷,商先生身上發生多處骨折:雙大腿股骨骨折、臀部骨盆髖臼骨折、創傷性貧血,其中骨盆骨折為左髂骨粉碎性骨折,累及骶髂關節分離,雙恥骨下支骨折,右髖臼骨折,絕對是嚴重創傷中的多發性骨折。
  • 上海專家成功完成個性化3D列印骨盆重建手術
    上海專家成功完成個性化3D列印骨盆重建手術 2020-05-08 19:09:57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8日披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該院骨科專家郝永強教授為一名來自浙江台州的53歲男子成功精準切除了右側巨大骨盆腫瘤,並利用3D列印技術「量身定製」個性化手術方案,為患者植入假體。目前,患者恢復良好。
  • 腹直肌分離自主訓練指導
    生理性腹直肌分離或產後腹直肌分離症經康復治療恢復後,可以通過核心肌力訓練鞏固治療效果,身體達到最佳恢復狀態。如何訓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