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專家成功完成個性化3D列印骨盆重建手術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上海專家成功完成個性化3D列印骨盆重建手術

2020-05-08 19:09:5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蘇亦瑜 責任編輯:蘇亦瑜

    郝永強教授及其團隊手術進行中。上海九院供圖

  中新網上海5月8日電 (陳靜徐英)惡性腫瘤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的重大問題,而發生在骨盆、髖、膝、肩、踝、腕等骨關節部位的腫瘤治療更是公認的世界性難題。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8日披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該院骨科專家郝永強教授為一名來自浙江台州的53歲男子成功精準切除了右側巨大骨盆腫瘤,並利用3D列印技術「量身定製」個性化手術方案,為患者植入假體。目前,患者恢復良好。

  據悉,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戴尅戎帶領下上海九院骨科,醫工合作,在國際上率先將3D列印技術引入個性化重建假體的研發,創建了3D列印個性化病變模型、重建假體等「三位一體」的治療模式。這意味著,過去無法治療的骨腫瘤等骨科嚴重疾病有了新的治療方式。郝永強表示,基於3D列印技術的個性化醫療模式對某些疾病而言,就是救命的「雪中送炭」。

中國工程院院士戴尅戎和普外科羅蒙教授探討交流患者1:1的3D列印腫瘤模型。上海九院供圖

  據悉,這名患者3月中旬被查出罹患盆腔腫瘤。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患者的腫瘤日益增大,疼痛難忍,並逐漸出現便秘、右下肢腫脹等等症狀。郝永強教授團隊在短時間內製備了3D列印骨盆腫瘤模型、3D列印個性化手術輔助導板、3D列印個性化骨盆重建假體。

  如何破解人工關節失敗後複雜翻修這一世界性難題?採訪中,郝永強教授介紹:「髖關節是人體最大、最主要的承重關節,是連接軀幹與下肢的重要解剖部位,其功能正常與否對人的行走運動及生活質量至關重要。」他指出,在翻修時,如何重建髖關節的解剖、力學與運動功能,是人工關節失敗後再次手術(翻修)國際上公認的難點。

  據了解,上世紀80年代,戴尅戎教授與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王成燾教授醫工合作,應用3D列印技術輔助設計定製型翻修假體,使中國在個性化定製型人工關節領域躍居世界領先水平。近年來,戴尅戎院士、郝永強教授率先將金屬3D列印引入醫學領域,應用於重建嚴重創傷、腫瘤、先天性畸形、假體翻修以及複雜骨與關節缺損等,使中國在醫學3D列印研發與臨床轉化領域位居世界領先水平。(完)

相關焦點

  • 郝永強教授團隊再次成功完成個性化3D列印骨盆重建手術
    郝永強教授團隊再次成功完成個性化3D列印骨盆重建手術 2020-05-08 14: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九院完成個性化3D列印骨盆重建手術—新聞—科學網
    5月8日,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獲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該院骨科專家郝永強教授為一名來自浙江台州的53歲男子成功精準切除了右側巨大骨盆腫瘤
  • 骨盆現巨大腫瘤難治療?這家醫院用VR+3D列印,順利完成摘除手術
    指導專家: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脊柱外科 李春海教授來自東莞市的45歲司機劉先生不久前被確診為骨盆腫瘤,巨大的腫瘤侵犯了右側髂骨及部分髖臼,嚴重擠壓到周圍軟組織及器官,通過手術完整切除的難度極大。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脊柱外科李春海教授團隊通過術前VR規劃、3D列印模型精準制定手術方案,配合特殊定製的3D列印假體,邀請多學科專家合作,成功為劉先生完成骨盆巨大腫瘤的切除與重建。近日,劉先生回院複查,康復情況良好。
  • VR+3D列印技術結合,實現骨盆巨大腫瘤精準切除與重建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脊柱外科李春海教授團隊通過術前VR規劃、3D列印模型精準制定手術方案,配合特殊定製的3D列印假體,邀請多學科專家合作,成功為劉先生完成骨盆巨大腫瘤的切除與重建。近日,劉先生回院複查,康復情況良好。
  • 3D列印技術助力複雜骨盆骨折治療
    2019年12月21日,威海市立醫院創傷骨科主任肖紅強在「全國AO講師團:聚焦術式-髖部論壇」分享了一例複雜骨盆骨折病例的手術治療經驗,得到全體專家同道的高度好評,山東省立醫院骨科醫院院長、山東省醫學會骨科分會原主委周東升教授評價:「該病人的救治流程及手術方式代表了山東省乃至全國的領先水平。」
  • 骨傷二科成功自主開展腹直肌旁入路+3D列印技術治療複雜骨盆髖臼骨折
    骨傷二科成功自主開展腹直肌旁入路+3D列印技術治療複雜骨盆髖臼骨折 2020-10-27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胸壁腫瘤切除及胸壁重建手術中國專家共識(2018 版)
    中國醫師協會胸外科醫師分會通信作者:李小飛,Email:lxfchest@fmmu.edu.cn;黃立軍,Email:hljyxq@fmmu.edu.cn關鍵詞:胸壁腫瘤切除;胸壁重建;專家共識引用本文:中國醫師協會胸外科醫師分會. 胸壁腫瘤切除及胸壁重建手術中國專家共識(2018 版).
  • 貴州完成首例3D列印模型下精準肺段切除手術
    6 月 15 日,記者從貴州省人民醫院胸外科獲悉,近日完成了 3D 列印模型下的精準肺段切除術,據悉,本次技術在臨床上的運用在貴州省尚屬首例。據悉,患者是一名中年女性,因體檢發現右肺上葉尖段磨玻璃結節就診,病變直徑約 1.5cm,術前考慮為早期肺癌可能性大,符合肺段切除手術指徵。
  • 股骨壞死20年 3D列印助陣換髖
    原標題:股骨壞死20年 3D列印助陣換髖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周潔瑩 通訊員彭逢美、周靖婷)26年前的一場車禍,讓患者鄒阿姨(化名)身體經歷了多處創傷,骨盆髖臼粉碎骨折還給她帶來了繼發性嚴重股骨頭壞死。從此,疼痛如影隨形二十多年。
  • 南充市中心醫院完成首例骨盆惡性腫瘤切除+半骨盆重建置換術
    今年4月,何女士出現右側髖部疼痛伴活動受限,診斷為宮頸癌伴骨盆轉移,在醫院進行了6周期的化療治療,但疼痛仍未得到解決。  為求進一步治療,今年11月,何女士來到南充市中心醫院骨科――骨與軟組織腫瘤專病門診就診,副主任醫師劉躍輝詳細了解了她的病情,並為其完善相關檢查。
  • 3D列印技術助力打破手術禁區——交大一附院成功完成國內首例巨大...
    >中央型)」患者採用雙傘封堵取得成功,打破了長期以來下腔型房間隔缺損不能做介入治療的禁區。  張玉順教授在看過她的檢查後欲言又止,按照以往的醫學思路,患者是應該做外科手術的,但看著患者充滿期望且帶著一絲絕望的眼神裡,他能夠理解患者的心情,而目前的科學技術越來越發達,想要實現封堵治療也不是不可以,國外也已經有了成功的先例,所以張玉順教授斟酌再三決定大膽嘗試,創新術式。
  • 3D列印鞋墊治療足跟疼痛
    結合三維掃描技術和3D列印重建或修復人體表面解剖結構,可以獲得人體的數字模型;根據患者足跟表面形態設計個性化的矯形鞋墊,使其與皮膚緊密貼合,可以吸收能量和緩衝衝擊,有效緩解足跟疼痛。3D列印個性化鞋墊能完全貼合患者個體生理曲線,提供良好的支撐,最大限度地減少軟組織變形程度。
  • 湖南首臺5G遙控手術成功 省級專家可實時遠程指導基層醫生手術
    6月11日,湖南省腦科醫院(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專家團隊在5G環境下,通過模擬專家遠程指導,配合混合現實技術成功完成一例頸動脈內膜剝脫血管重建手術,這也是全國首例在5G+混合現實技術(MR)下通過遠程指導完成的頸動脈內膜剝脫血管重建手術。
  • 中醫院骨二科成功實施INFIX骨盆前環內固定支架微創手術
    近日,萊州市中醫醫院骨傷二科成功實施一例infix骨盆前環內固定支架微創手術,標誌著萊州市中醫醫院骨傷二科骨盆骨折微創手術技術進一步提升
  • 市二醫院成功完成華南地區首例骨盆巨大腫瘤切除
    日前,深圳市二醫院在收治該名患者後為其進行了高難度手術,術後塗先生康復良好,避免了高位截肢的厄運。按照康復計劃,2周後即可下地行走鍛鍊。&nbsp&nbsp&nbsp&nbsp據了解,塗先生於20年前曾做過骨盆腫瘤手術,此次為骨盆復發性巨大惡性腫瘤,病變範圍極其廣泛。
  • 3D列印的基本流程
    3D列印過程其實就是把你設計好的零件模型用三維立體的形式表達出來,然後再將數字模型導出到3D印表機中列印出實體的模型,所以3D列印的流程主要分三步,首先是要獲取模型,然後是模型的3D列印,最後那還要對它進行系列的後處理,那模型的獲取主要有三種方式,第一種就是自己設計,利用Solidworks
  • 3D列印原理是什麼和能列印什麼?卻被認為能促成第三次工業革命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3d列印的列印的原理和過程,3d就是立體的意思,顧名思義,就是列印出來的是一個立體的實物,這個是不同於傳統的列印只是列印文字圖像,3D列印技術是一種製造技術,可以輕而易舉把電腦中的構圖列印成現實,3d列印的實現:首先需要一個實物模型,也就是虛擬化的建模,然後通過專業軟體切片,然後印表機逐層列印,通過列印累加來完成,看下面的這點視頻資料:
  • 54歲老闆被腫瘤咬壞骨盆,醫生竟給他換了一個新的
    我們都知道,骨盆是連接人體脊柱和下肢的重要結構,起著支持和傳遞重力的作用,切除部分骨盆意味著人體的「承重牆」被破壞,老羅術後不僅無法站立、行走,甚至連坐著都是奢望。切掉的部分骨盆如何再生呢?林向進主任醫師解釋,為了提高老羅的生活質量,專家組決定利用3D列印技術給他個性化定製一個新的骨盆,並原模原樣裝進缺失的部位。
  • 我院複合手術室成功開展DSA引導下骨科手術機器人輔助下骨盆骨折...
    40歲的高先生不慎從高處墜落導致骨盆骨折,被緊急送到天津醫院救治,被收治在創傷骨科骨盆病區,經檢查為骶骨U型骨折,經過我院骨盆科、麻醉三科和DSA室的通力合作,成功於複合手術間在數字減影血管機(DSA)引導下實施骨科手術機器人輔助骨盆骨折微創手術,進行骶骨全長縱行螺釘固定,手術時間1小時,術中未輸血
  • 幹細胞+3D列印,修復受損「丁丁」|3d列印|修復|陰莖海綿體|...
    該技術有效修復了缺損的兔陰莖海綿體,恢復其陰莖勃起和射精功能,並完成子代的生育。研究成果於6月1日發表於國際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安庚介紹,目前該技術仍在動物實驗階段,希望未來十年內能夠應用於臨床,幫助陰莖畸形、發育異常和陰莖海綿體損傷的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