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王蕊 胡梟峰
3D列印不僅僅出現在電影中,還在很多生活場景中也都已應用,我們不禁設想:如果身體某個部位出現問題,能否利用這項技術給自己打個新的?其實,這並不是幻想,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骨科近期就利用3D列印技術,為一位脂肪肉瘤侵犯骨盆的患者替換了一個新的骨盆。
被腰痛折磨得度日如年
竟是巨大腫瘤把骨盆「吞噬」了
54歲的老羅(化名)沒想到自己可以恢復得這麼快,手術後才2周多,就已經可以坐立,甚至在助行器幫助下在病房走廊鍛鍊。「畢竟做了這麼大一個腫瘤手術,還切掉一部分骨盆換了個新的。」濃眉大眼的他說話中氣十足,但他手術前,曾虛弱得不想多說一句話。
老羅是安徽黃山人,在杭州打拼有十五六年了,他經營者一家小型服裝加工廠,平時自己既當老闆又做工人,忙時在縫紉機前一坐就是十幾個小時。去年8月開始,老羅就隱隱覺得有點腰酸腰痛,本以為是久坐的緣故,他讓「勞碌命」的自己休息了一段時間,而後還特意去買了一個座椅靠墊。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但腰部的疼痛感沒有絲毫緩解,熬到去年年底,老羅才到家附近的醫院做了檢查,「當時醫生說我有點腰椎間盤突出,但並不嚴重,就配了點藥吃吃。」但藥物似乎並沒有緩解他的症狀,他感覺疼痛越來越劇烈。
「我們去富陽、建德啊,都去看過,中藥也喝了一個多月,都沒用!」老羅說,最近幾個月他已經痛得睡不著覺了,靠吃止痛片來度日,「有時候痛起來我連話都不想多說一句。」
由於疫情的影響,直到今年5月,老羅才拖著病體來到浙大一院就診。「根據他的症狀以及劇烈疼痛,我們考慮他的病因可能不在腰間盤突出,給他完善了各項檢查。」接診的骨科副主任陳斌主任醫師介紹,磁共振顯示老羅的左側大腿根部存在一個直徑20cm左右的腫瘤,而且已經侵犯到骨盆的左側恥骨、坐骨和髖臼等部位,「通俗地講,就是從他大腿根內側一圈、骨盆內側的前後方都被腫瘤『吞噬』了。」
老羅的CT影像顯示左腿根部有巨大腫瘤
「一直感覺就是腰痛、屁股痛,怎麼都想不到會是大腿上長了個腫瘤。」老羅說,難怪怎麼治都沒見好轉,原來是病因找錯了。
人體「承重牆」切了
醫生給他3D列印了新的
穿刺結果顯示,「吞噬」老羅腿根、骨盆的,是一個脂肪肉瘤。
該怎麼治?切除還是放療?切得話要怎麼切?浙大一院骨科負責人林向進主任醫師組織了放射科、化療科、放療科、腫瘤外科、泌尿外科等科室進行了多學科會診(MDT)。考慮到老羅所患脂肪肉瘤的特點,放療和化療效果不佳,可能達不到預期,外科手術切除是治療的「最優解」。
「脂肪肉瘤這樣的惡性腫瘤,為了降低復發概率,一定要儘可能切除乾淨。」林向進主任醫師介紹,從這個角度出發,就需要把被累及的部位都切除,包括部分骨盆,但這樣的手術方案面臨著一個大挑戰:缺失的骨盆怎麼辦?
我們都知道,骨盆是連接人體脊柱和下肢的重要結構,起著支持和傳遞重力的作用,切除部分骨盆意味著人體的「承重牆」被破壞,老羅術後不僅無法站立、行走,甚至連坐著都是奢望。切掉的部分骨盆如何再生呢?林向進主任醫師解釋,為了提高老羅的生活質量,專家組決定利用3D列印技術給他個性化定製一個新的骨盆,並原模原樣裝進缺失的部位。
3D列印提供定製服務
術後生活質量大大提升
「我家人了解了一下,這個3D列印是個高科技,這樣的方案我肯定是接受的。」老羅說,醫生的建議為他在黑暗中又點亮了希望的火苗。
3D列印的骨盆是怎麼產生的?攏共分三步。
1、醫生將老羅腿部及骨盆的CT影像全導入電腦,利用建模系統生成一個虛擬的3D模型。
根據老羅CT數據建立的三維數字模型
2、在這個模型中確定被腫瘤侵犯的部位,模擬將這些部位切除後的場景,並通過計算機的分析,設計出1:1的骨盆模型,這一過程中,骨盆上每個螺絲釘的具體安裝位置、長度、角度都要精確設計過,確保手術中能和剩餘骨盆緊密貼合。
假體術中模擬效果圖中右下方天藍色部分為列印假體
3、通過3D印表機將骨盆列印出來,消毒術中備用。
前不久,林向進主任醫師主刀為老羅進行了手術,切除了包括恥骨、坐骨、髖臼在內的約1/4左右的骨盆以及股骨頭,再將3D列印的骨盆嚴絲合縫地裝進體內,與「原裝」骨盆和人工股骨頭固定在一起。
「由於腫瘤大,要切除的範圍廣,且手術部位的血管和神經都較為集中,術中出血風險大,稍有不慎損傷神經,就會導致他下肢活動受限。」參與手術的陳斌副主任介紹,手術團隊通力協作、精準操作,耗時7個多小時成功完成了手術,目前老羅的術後康復良好,已經出院,後期老羅還需要進一步定期複查,觀察腫瘤是否復發。
「3D技術為骨科手術帶來了無限可能,不僅可以治療疾病,還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林向進主任醫師介紹,除了早已開展的3D列印人工椎體手術,近幾年,浙大一院骨科在骨盆重建、四肢關節重建、髖關節置換以及粒子植入等方面都已成熟應用3D列印和3D導航技術。
被高科技改變的也不僅僅是骨科,浙大一院口腔科目前也已經成熟應用3D列印技術開展截骨正頜手術治療骨性畸形。
被科技改變的,不僅僅是醫學,還有我們的生活!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