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有國家作出過激反應 恐懼是更可怕的傳染病

2020-12-16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外交部:恐懼是更可怕的傳染病)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4日表示,一些國家當前所採取的貿易或旅行限制措施可能會增加恐懼感,對公共衛生幾乎沒有好處。世衛組織傳染病危害及預防司司長布裡安德表示,世衛組織將對有關國家採取限制措施的理由尋求澄清,希望各國重新調整從中國撤僑政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今天(5日)的網上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疫情發生以來,中國政府一直本著對人民健康高度負責的態度,採取了最全面、最嚴格的防控舉措,很多舉措遠超出《國際衛生條例》要求,被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稱讚為「設立了應對疫情的新標杆」。世衛組織近期多次反覆強調,沒有理由採取不必要的國際旅行限制措施,呼籲國際社會勿信謠言,堅持科學。

針對有關疫情,絕大多數國家對中方抗擊疫情舉措表示讚賞和支持,對近期中國公民入境採取或加強檢疫防疫等措施,對此我們表示理解和尊重。與此同時,也有一些國家對中國疫情作出過激反應,採取過度應對措施,顯然與世衛組織建議背道而馳。中方希望各國能夠客觀公正、冷靜理性地評估疫情,尊重世衛組織權威專業建議,理解和支持中國政府防疫努力,採取有關措施應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不應超出合理限度,避免影響正常國際人員往來和各領域務實合作。

恐懼是更可怕的傳染病。面對公共衛生危機,各國應當團結合作,共克時艱,而不應隔岸觀火,更不應落井下石,這符合各國的共同利益。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外交部:有一些國家對疫情作出過激反應,恐懼是更可怕傳染病
    2月5日,外交部舉行網上記者會,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線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有記者提問,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4日表示,一些國家當前所採取的貿易或旅行限制措施可能會增加恐懼感,對公共衛生幾乎沒有好處。WHO傳染病危害及預防司司長布裡安德表示,WHO將對有關國家採取限制措施的理由尋求澄清,希望各國重新調整從中國撤僑政策。中方對此有何評論?華春瑩表示,疫情發生以來,中國政府一直本著對人民健康高度負責的態度,採取了最全面、最嚴格的防控舉措,很多舉措遠超出《國際衛生條例》要求,被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稱讚為「設立了應對疫情的新標杆」。
  • 外交部:美國對中國疫情的反應過激、過度!
    2月3日,外交部首次舉行網上例行記者會,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線回答中外記者提問。資料圖「美國對中國疫情的反應過激、過度!」有記者提問稱,近日,一些國家相繼宣布對中國公民入境採取限制措施,其中美國將赴華旅行風險級別提升到最高級別,並從2月2日起臨時禁止過去14天內曾赴華旅行的所有外國人員入境。對此,中方有何評論?
  • 外交部批美對中國疫情作出過激反應 與世衛組織建議背道而馳
    近日,個別國家相繼宣布對中國公民入境採取限制措施,其中美國將赴華旅行風險級別提升到最高級別,並從2月2日起臨時禁止過去14天內曾赴華旅行的所有外國人員入境。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今天(3日)表示,疫情發生以來,中國政府一直本著對人民健康高度負責的態度,採取了最全面、最嚴格的防控舉措,很多舉措遠超出《國際衛生條例》要求,被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稱讚為「設立了應對疫情暴發的新標杆」。
  • 國際社會批駁對疫情的過激反應和極端言論
    然而就在中國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美國和西方的某些政客及媒體對疫情作出過激反應,不斷製造和散布恐慌,甚至拋出極端言論,引發國際輿論的廣泛批評。  「我們需要事實,不需要恐慌;我們需要科學,不需要謊言;我們需要團結,不需要汙名。」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說出了國際社會的共同心聲。
  • 臺美舉行「政治軍事對話」 外交部:將根據形勢發展作出必要反應
    臺灣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系教授陳一新指出,這場會議既是「政軍對話」,就代表政治意涵大於軍事意涵,雖然會觸及軍售,但更重要是政治議題。他指出,此次對話可能是川普政府最後一次打「臺灣牌」,因此高調處理。針對臺美舉行所謂「政治軍事對話」,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6日在例行記者會中表示,美方行徑將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中方對此堅決反對,予以強烈譴責。
  • 說了5遍「不要過度反應」
    中國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早日戰勝疫情,不僅維護中國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也為世界公共衛生安全作出貢獻。問:4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一些國家當前所採取的貿易或旅行限制措施可能會增加恐懼感,對公共衛生幾乎沒有好處。
  • 外交部:斷航等過度反應措施無助於防控疫情
    人民網北京2月6日電 據外交部網站消息,外交部華春瑩今日主持例行記者會。 記者會實錄如下: 首先跟大家通報一組數字:根據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今天上午發布的統計數字,2月5日0-24時,中國境內新增治癒出院病例261例,新增死亡病例73例。
  • 扼殺孩子的未來,父母過激反應就行了
    然而很多時候,儘管並不是本意,家長們的過激反應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1. 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對於個性很強的孩子,父母過激的批判和情緒可能非但不能使孩子聽進去話,甚至可能逼孩子做出不理智的事。給孩子留下心理創傷對於心事重的孩子,本身的心理負擔如果已經不堪重負,父母的過激反應可能成為駱駝瀕死前壓上的最後一根稻草,留下重重的心理創傷。
  • 人民日報海外版:「歧視華人論調」比病毒更可怕
    近年來,「辱華」「排華」言論在少數國家及外媒偶有「冒泡」,其背後是種族主義者摘不下的「有色眼鏡」與甩不掉的刻板印象。此次,少數人煽疫情之風、再點種族主義之火,實為既無新意、也不人道的偏見。盲目無知是其二。
  •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英語怎麼說?外交部的翻譯來了
    【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友平】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昨天在例行記者會上的提到的「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知道怎麼翻譯嗎?11日,美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奧布萊恩稱,中方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初期並沒有採取最佳做法,而是掩蓋了疫情,這導致國際社會花了兩個月時間才作出反應。12日,耿爽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對此回應時笑著向提問的路透社記者問道:「中國有句古話,叫『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知道什麼意思嗎?」
  • 義大利否認恢復飛中航班 外交部:望意方不要過度反應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義大利否認恢復飛中國航班 外交部:希望意方理性對待,不要過度反應【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記者張驁】2月10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主持網上例行記者會,來自安莎社的記者提問稱,義大利此前暫停了飛往中國的航班
  • 外交部:中方將堅定不移推進瀾湄水資源合作 為促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在今天(14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美國國務院資助的一個項目即將上線,該項目將用衛星監控中國在湄公河上遊的大壩。中方對此有何評論?瀾湄合作開展以來,中國幫助柬埔寨、寮國和緬甸編制流域綜合規劃和灌溉規劃,積極協助下遊制定防洪減災預案,向緬甸、寮國等下遊國家輸送瀾滄江的水電能源,幫助下遊國家培訓水利人才並開展水利水電開發,對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造福沿岸各國人民作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汪文斌表示,以上事實充分體現了瀾湄國家間水資源合作所取得的成績。
  • 對遭遇挫折總是反應過激,你該怎麼辦?
    也許你會對這種無意識的過度反應產生共鳴。當你和朋友吵了一架,讓你確信你們倆的關係已經徹底玩完了,或者你的伴侶做了一些傷害你的事,讓你相信你真的恨透了他們。 我們甚至在流行文化和政治中也看到了這一點——在這個世界裡,我們常常很快地利用二分法將人們分為好人或壞人,值得欽佩或應當鄙視,卻沒有完全理解他們的動機或更全面的情況。
  • 獲解放軍情報後,印軍突然又增兵一萬,為何對這個情報反應過激?
    但是最近印軍獲得對手情報後,印軍卻突然繼續向邊境增兵,究竟為何反應如此過激? 在12月18日,《印度斯坦時報》報導稱,通過分析衛星圖像和截獲的情報可以證實,解放軍大量軍用基建發生新變化,說明他們已經準備好和印陸軍拉長線對峙。可以發現,解放軍 在進行關鍵道路和房屋建造活動,在喀喇崑崙山口阿克賽欽擴充軍事實力和容量。
  • 法治的細節︱如何理解妨害傳染病防治罪中的甲類傳染病?
    刑法第三百三十條規定:「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引起甲類傳染病傳播或者有傳播嚴重危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成立妨害傳染病防治罪的前提必須是要引起甲類傳染病傳播或者有傳播嚴重危險的。因此,問題的關鍵在於新冠肺炎是否屬於甲類傳染病。
  • 新冠源頭有結果了?中國外交部亮明態度,鍾南山院士重磅發聲
    01新冠源頭有結果了?如今的中國早已度過了疫情最為嚴重的高峰時期。02中國外交部亮明態度面對疫情的態度,中國始終秉持著刻不容緩的姿態應對病毒。對此,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這再次印證了病毒溯源是一個複雜的科學問題,應由科學家在全球範圍開展國際科學研究與合作,促進對病毒動物宿主和傳播途徑的了解,目的是更好預防未來可能出現的風險,保護各國人民的生命安全與健康。"中國會與各個國家及世衛組織攜手爭取為病毒溯源工作做出更多的努力。而這已經不止一方證明了新冠病毒的源頭不是出於中國。
  • 新冠病毒的源頭究竟在哪個國家?外交部發聲
    3月23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無端推測新冠病毒源頭的做法是「有害和瘋狂的」,中方對此持何立場?耿爽表示,過去一段時間,我在例行記者會上多次闡明中方在這個問題上的立場。
  •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用英語怎麼說?外交部官方翻譯來了
    【文/觀察者網 嚴珊珊】「中國有句古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3月12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回應記者「美方稱中方在疫情暴發初期沒有採取最佳做法」的問題時,作出了上述表態,隨即引起輿論關注,網友紛紛贊其「懟得好」。但問題來了,「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用英語該怎麼翻譯呢?
  • 早盤低開殺跌市場反應過激 有望展開修復
    昨夜外圍美股大跌,今天A股低開表現,但盤中延續殺跌走勢明顯是反應過激了。畢竟前面外圍美股漲的時候咱們沒有跟隨,所以跌的時候,關聯性也就不大。另外,A股市場自身,前面強勢品種都調整過了,金融、科技、醫藥、周期和消費股都調整了,市場風險也得到釋放了,不像外圍市場那樣。所以盤中市場弱勢殺跌明顯是反應過激了,所以預計市場震蕩一下便會有修復動作。
  • 多名美國公共衛生專家:過度反應無益於合作抗擊疫情
    多名美國公共衛生專家:過度反應無益於合作抗擊疫情 2020-02-07 07:59:37 參與互動   多名美國公共衛生專家強調過度反應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