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實驗錄》:葛根湯證其四(附列再門人治驗)

2021-02-22 彩雲長在

鎮江趙錫庠,章次公門人也,診所在曹家渡,嘗治康腦脫路忻康裡四十八號蔡姓女孩,約一周歲,先病百日咳,月餘未痊,忽股背間隱約有紅點,咳甚劇,目赤多淚,惟身熱不揚,手足逆冷,常自汗出,皮膚寬緩,顏面淡白,無出疹狀。錫庠告其母曰,瘄疹欲出,表陽虛而不足以達之,此即俗所稱白面痧也。方用

葛根(三錢) 桂枝(一錢) 杭芍(錢半) 生草(一錢)姜(一片) 棗(二枚)

因其咳也,加前胡錢半,射幹錢半,桔梗八分,象貝三錢,復加牛蒡子三錢以助其提達出表。明日複診,顏面紅疹漸顯。神色雖佳,而手足尚冷,遂令再進一劑。二日後,手足溫和,周身紅疹透達。越二日而回。一切平安,躉咳亦愈。

【按】學者既已知中風傷寒溫病各為太陽病之一綱矣,然此猶為未足。吾今當為學者作進一步言。曰,所謂中風,所謂傷寒,所謂溫病,所謂太陽病,推而至六經病,是皆非疾病之真名,不過疾病之代名耳。更細晰言之,六經病方為疾病之代名,所謂中風傷寒溫病,尚為疾病中一證之代名耳。病猶戲劇之全部,證猶戲劇之一幕,故病之範圍大,而證之範圍小。更詳盡言之,謂中風傷寒溫病等為一證之代名,猶不切,毋寧謂之曰一證之通名。何者,知此等通名病證之方治,將可以泛應萬病故也。例如吾人知太陽溫病之方治,可以泛治痙病,可以泛冶麻疹,可以泛治一切類似之病。所謂痙病,所謂麻疹,方是疾病之真名。仲景之所以為聖,即在先教人以病證之通名通治(指《傷寒》),後教人以病證之專名專治(指《金匱》)。後人不曉病證之通名通治,獨齗齗於傷寒溫病等代名之爭。既不知疾病之通名通治,更不曉何者為證。而餘之所欲大聲疾呼者,亦即在使學者知仲聖通名通治之大道。柯氏曰:「因知仲景方可通治百病,與後人分門證類,使無下手處者,可同年而語耶?」是柯氏寧非得道之深者。

餘謂吾人既知太陽溫病之方治,即可以泛治麻疹者,猶曰用葛根湯方可以治麻疹之初起也(麻疹之順者可勿服藥,服藥而誤,反易僨事)。閱者將疑麻桂之決不可治疹病者乎,則吾師遇麻疹病之遏伏甚而不透發者,且用麻黃湯。服湯已,疹乃暢發。惟竊細心考察,間有透發之後,引起灼熱者,是正所謂「若發汗已,身灼熱者,名曰風溫。」但餘早已言及,此所謂灼熱並非不得了之謂,其輕者將自已,其重者亦可以補治。惟竊意與其補治於後,寧早用葛根預防於前,故餘之治小兒麻疹,葛根乃為第一味要藥。回觀本案趙先生方中,既用前胡牛蒡桔梗等開發之品,即可以代麻黃之司。故謂本方為桂枝湯加葛根加味,毋寧謂葛根湯加味,與餘之方治乃密合無間也。

餘用麻黃常由八分至二錢,用桂枝常由錢半至三錢,用葛根常由二錢至四錢,若吾師之用此三藥,則更倍蓗於是。故三藥之中,以葛根最為和平。奈何今之醫尚多不敢下筆,徒知拾前人之唾餘,曰「葛根是陽明藥,若邪未入陽明而早用之,將引邪入內」,曰「葛根竭胃汁」,是可慨也。

曹穎甫曰:世之論者動稱溫病無主方,而傷寒論一書幾疑為專治傷寒而設。不知越人言傷寒有五,溫病即在其中。今姜生能於大論中發明葛根湯為太陽溫病之主方,真能發前人所未發。蓋葛根湯證與傷寒不同者,原以津液不足之故,故於桂枝湯中加麻黃而君葛根。中風證而津液不足者即用桂枝湯本方而加葛根。太陽標熱內陷而下利者即用葛根芩連湯,以清熱生津為主。蓋人體中水分多於血分,則易從寒化,故藏於精者,春不病溫。血分多於水分,則易從熱化,故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從寒化者,傷寒不愈,寖成痰飲,雖天時轉陽,猶宜小青龍湯。從熱化者,中風誤治即成熱病,為其津液少也。即此意以求之,則葛根為太陽溫病主藥,葛根湯為太陽溫病主方,不益可信乎?

為人父母者,不知醫為不慈,為人子女者,不知醫為不孝。歡迎大家光臨彩雲長在的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經方實驗錄》: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證其四(附列門人治驗)
    有一派喉科醫生治喉,喜用苦寒之藥,如板藍根、川連、地丁、人中黃之屬。服後,雖可暫折邪氣,每致鬱而不宣,牽延時日,甚或轉變重症,至堪危慮。凡患乳蛾因服苦寒藥不解,續進辛涼甘潤藥者,則見效必較緩,甚或初劑二劑竟毫不見效,餘試之屢矣。又有一派醫生治喉,喜用重膩育陰之藥,如生地、麥冬、石斛、沙參之屬,竟重用至八錢一兩者。以此治乳娥,亦不能速愈。
  • 黃煌經方沙龍(第六期)
    :2015-6-1開 本:16開紙 張:膠版紙印 次:1包 裝:平裝 定 價:38.00內容提要本套叢書是以黃煌老師為首的經方團隊及其經方愛好者在其博客上的討論內容為主題的,並按時間順序及專題進行歸類整理而陸續出版。
  • 《經方實驗錄》:陽明戰汗
    設其人正氣充實,受邪不重,又得藥力以助之,則濈然汗出,了無煩苦。設不假藥力之助,但憑正氣與邪相搏,則其人略有煩苦矣。故大論曰:「欲自解者,必當先煩,乃有汗而解。」設其人正氣虛弱,邪氣充實,即使得藥力之助,亦必須鼓額懍慄,努力掙扎,方能得汗,而其外表不僅為煩,甚當為戰矣。故大論又曰:「問曰:病有戰而汗出,因得解者,何也?答曰:脈浮而緊,按之反芤,此為本虛,故生戰而汗出也。
  • 翻閱胡希恕先生的筆記「治驗回憶錄」,看完後肅然起敬,長有所思
    有關經方的概念、定義,說到底是對經方理論的認識。近幾年來出現經方熱,認為「有病找經方」,許多人認識到辨方證是經方治病的一大特點,但對經方的理論卻未有進一步認識。許多醫家對經方的概念和理論認識不足,認為「經方是經典之方」或稱「《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的方才為經方」,甚至還有人認為「醫經有理論,經方無理論,是張仲景用醫經的理論指導用經方,經方才有了理論。」
  • 【黃煌經方方證藥證】《經方一百首》之厚樸麻黃湯
    【黃煌經方方證藥證】《經方一百首》之厚樸麻黃湯作者:黃煌       編排:胡廷峰029、厚樸麻黃湯 【組成用法】麻黃10~25g、厚樸15~30g、半夏12~20 g、五味子12~15g、細辛10~15g、乾薑10~15g、杏仁15~20g,石膏50~150g、小麥20~50g。
  • 辯證論治「入手」三條路
    「從辯病機入手」的辯證論治,遵循「症—證—類方—方」的順序。比如,根據脈澀、舌紫、嘴唇青、夜痛增劇,辨為血瘀證。由此決定選用桂枝茯苓丸、桃核承氣湯等血瘀類方;再從類方中細辨具體之方,根據大便幹的症狀,最終選用血瘀熱結的桃核承氣湯。
  • 經方藥解(十四):栝樓根
    本品甘寒,既能清肺胃二經實熱,又能生津止渴,故常用治熱病煩渴,內熱消渴。仲景用栝樓根,必見口渴,如:柴胡桂枝幹薑湯「渴而不嘔」(147);柴胡去半夏加栝樓湯「瘧病發渴」(四);栝樓牡蠣散「百合病渴不差」(三);栝樓瞿麥丸「其人苦渴」(十三);小柴胡湯加減法「若渴,去半夏,加栝樓根三兩」(40);三黃湯加減法「渴加栝樓根三分」(五)。
  • 黃煌經方100首之八十九:復脈湯(炙甘草湯)(轉載)
    煎服法:先將上述前8味藥浸泡於1600ml水中近2小[時,然後加入黃酒急火煎煮,滾後改為文火,約煎3小時大約煎到600mi時,去藥渣加入早巳浸泡烊化的阿膠,攪拌均勻,此時藥汁像稠厚的糖漿,分早中晚3次服用。休息1~2天再服第二劑,此間可將留F的藥渣再煎服一次。在此24例中,右90%以上的患者在接受本法治療前也服用過為期不短的炙甘草湯及其加減方,然效不顯著。
  • 袁紅霞應用薏苡附子敗醬散治驗舉隅
    袁紅霞教授善用仲景經方,臨證常應用本方化裁,獲效頗多。現舉其驗案 3 則如下。1 慢性闌尾炎高某某,女,40 歲。2010 年 3 月以「下腹痛 1年」為主訴就診於袁教授門診。自述感受寒邪後出現右下腹及臍下腹痛,喜按,遇冷加重。查體腹軟,右下腹部可觸及一條形包塊,按之輕度壓痛,外院腹部超聲示: 慢性闌尾炎。
  • 經方辨治「精神抑鬱症」
    臨床上謹守病機,各司其屬,隨證治之。此方原治「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現代臨床多以之治各種原因的心律失常,療效甚佳。《經方實驗錄》經方大師曹穎甫的學生薑佐景說:「餘用本方,無慮百數十次未有不效者,其證以心動悸為主。」茲從本方的組成看本方的功效。組成:生地、麥冬、人參、阿膠、麻仁、桂枝、炙甘草、大棗、生薑九味。1.臨床用本方應以「心悸」為主證。
  • 【來稿精選】楊黎黎《二加龍骨湯治失眠脫髮案》
    第三診:10月29日,患者顏面沒那麼紅了,頭髮也不油膩了,人看著清爽精神了許多。睡眠也不那麼多夢了。汗出正常了,頭髮不怎樣掉了,也比以前愛動了。按:1、二加龍骨湯附載於《金匱要略 血痺虛勞病篇》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方下。《小品》雲:虛弱浮熱汗出者,此方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三兩,名曰二加龍骨湯。陳修園認為:此類病證陽浮不潛,陰亦失藏,故日」虛弱浮熱」這四字為辨證論治的指徵。
  • 胡希恕:甘草粉蜜湯治頑固胃疼
    為您推送優質的經方醫學知識甘草粉蜜湯治頑固胃疼作者/段治鈞、馮世綸、廖立行甘草粉蜜湯:[來源]《金匱要略·卷下》[組成] 甘草100克,鉛粉50克,蜂蜜200克。[用法] 先煎甘草,取汁一碗,入粉、蜜,煎如薄粥,溫服。一日服2劑。
  • 經方治冬月感冒嗓子痛牙痛耳痛口腔火辣辣一例
    治其腎火,而各經之火盡散也。        方用腎氣丸加減治之。        熟地24 山藥12 山茱萸12 牡丹皮9 澤瀉9 茯苓9 肉桂3 麥冬24 五味子5(搗碎)。        我請教水師的問題是,水師在《經方治傷寒熱病一例》的解答中提到:        "表寒的桂枝湯和麻黃湯都是以辛溫發汗為主。        怎麼判斷入裡??        具體看患者是否有心肺熱的症狀,還有相火上逆的症狀。
  • 小柴胡加石膏湯治驗一則
    治喉咽痛。下蠱毒。《金匱要略》載有排膿湯、排膿散,均以桔梗為主藥。   最終處方為:小柴胡加石膏桔梗。果然是一劑知,三劑大效,共連服五劑症平,停藥。   按:胡老常說辨證的次序是先辨六經,再辨八綱,繼辨方證,辨方證是辨證的尖端。
  • 經方的治病原理
    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地球上的生命生存主要依靠太陽內部連續不斷的核聚變反應所提供的熱輻射能。地球上的風能、水能、海洋溫差能、生物質能等皆來源於太陽。經方扶陽派將這種生命的能量稱之為陽氣,即生命力。疾病則是生命體內部結構和功能的無序化。
  • 甘草粉蜜湯治頑固胃疼
    段治鈞、馮世綸、廖立行胡希恕:「甘草粉蜜湯這個方子,不只能驅蟲,它還能治胃疼。它治『心下疼』,心下就是指胃。我們遇到胃疼,不論是胃潰瘍還是胃炎,胃疼痛得厲害,用這個藥很好使,但這個粉(鉛粉)就不要擱了,驅蛔蟲才擱鉛粉,我治上述普通的胃病都擱白及。白及這味藥和王不留行差不多,也是祛瘀定痛,同時止血。假設是胃潰瘍這種病且伴有潛血的情形,這個藥就更好使了,就用甘草、蜜,加上白及。
  • 經方治右下腹硬塊胃脹一例
    先生我現在已知道不能再錯了,把你幫我把!這樣下去真的是一輩子要一事無成了。水中火註明:後再無反饋 。水中火:        一診的處方我不難為大家,用的是《湯液經法》固元補腎湯(王瓜根藥店沒有,不用。苦酒就是米醋)。        先把處方告訴大家,後面再講解。
  • 《經方實驗錄》:大陷胸湯證其二
    生川軍(五錢後入) 制甘遂(二錢先煎) 元明粉(三錢衝)【按】有名袁茂榮者,南京人,年四十四,以賣面為業,其麵攤即設上海民國路方浜橋順泰當鋪前人行道旁。體素健,今年六月間忽病,纏綿床第者達一月之久,更醫已屢,迄未得效。胸悶異常,不能食,兩旬不得大便,一身肌肉盡削,神疲不能起床。半月前,胯間又起跨馬疽,紅腫疼痛,不能轉側,至是有如千斤重量負系其間。自問病篤,無可為已。
  • 經方治大便稀水肛周灼熱一例
    患者用的是:        四逆湯+調胃承氣湯的合方再加黨參當歸組成千金溫脾湯。        生大黃10,炒當歸6,乾薑6,黑附子5,黨參4,芒硝4(起鍋後下),炙甘草4。        自己當時想過大黃附子細辛湯,不過因為當時迷迷糊糊的就用了麻黃附子細辛湯,上半身出汗而下半身疼痛依舊,後來水拉完了乾脆拉血,也是找水先生治好的,從此,就徹底記住溫脾湯了。
  • 產後缺乳治驗
    產後缺乳治驗 滋乳湯(《醫學衷中參西錄》): 生黃芪一兩,當歸五錢,知母四錢,玄參四錢,穿山甲二錢,路路通三個,王不留(炒)四錢,絲瓜絡做引,或用豬蹄燉湯煎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