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藥解(十四):栝樓根

2021-02-12 經方蠡測

栝樓根首載於《神農本草經》,《傷寒論》入方4次,《金匱要略》入方6次。

 

一、藥物基原

為葫蘆科植物栝樓或雙邊栝樓的乾燥根。全國南北各地均產,以河南安陽一帶產者質量較好。秋、冬二季採挖。本品呈不規則圓柱形、紡錘形或瓣塊狀,表面黃白色或淡棕黃色,有縱皺紋、細根痕及略凹陷的橫長皮孔,有的有黃棕色外皮殘留。質堅實,斷面白色或淡黃色,富粉性,橫切面可見黃色木質部,略呈放射狀排列,縱切面可見黃色條紋狀木質部。


二、炮製加工

略泡,潤透,切厚片,乾燥。

 

三、性味歸經

甘、微苦,微寒。歸肺、胃經。

 

四、用法用量

現代用法:煎服,10-15g。仲景最大量方:柴胡桂枝幹薑湯(四兩)、柴胡去半夏加栝樓湯(四兩)。


五、經方應用

1、生津止渴,用於熱病煩渴。

本品甘寒,既能清肺胃二經實熱,又能生津止渴,故常用治熱病煩渴,內熱消渴。仲景用栝樓根,必見口渴,如:柴胡桂枝幹薑湯「渴而不嘔」(147);柴胡去半夏加栝樓湯「瘧病發渴」(四);栝樓牡蠣散「百合病渴不差」(三);栝樓瞿麥丸「其人苦渴」(十三);小柴胡湯加減法「若渴,去半夏,加栝樓根三兩」(40);三黃湯加減法「渴加栝樓根三分」(五)。

2、消腫排膿,用於瘡瘍腫毒。

本品既能清熱瀉火而解毒,又能消腫排膿以療瘡,用治瘡瘍初起,熱毒熾盛,未成膿者可使消散,膿已成者可潰瘡排膿,此功效仲景未曾涉及。

 

附:含栝樓根經方一覽表

方名

出處

用量

配伍

柴胡去半夏加栝樓湯

金匱

四兩

柴胡黃芩生薑大棗等

柴胡桂枝幹薑湯

傷寒金匱

四兩

柴胡黃芩桂枝幹姜等

栝樓桂枝湯

金匱

二兩

桂枝湯

瓜蔞牡蠣散

金匱

等分

牡蠣

牡蠣澤瀉散

傷寒

等分

牡蠣澤瀉蜀漆商陸等

栝樓瞿麥丸

金匱

二兩

瞿麥薯蕷附子茯苓

 

附:天花粉與瓜蔞

天花粉是瓜蔞的根,瓜蔞是瓜蔞的果實,它們是母子關係。天花粉為葫蘆科植物栝蔞的根,為清熱瀉火類藥物,其具體功效是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排膿消腫。主治:治熱病口渴、消渴、黃疸、肺燥咳血、癰腫、痔痿。對於治療糖尿病,常用它與滋陰藥配合使用,以達到標本兼治的作用。瓜蔞果卵圓形或類球形,果皮稍厚,內表面黃白色,果瓤橙黃色,與多數種子粘結成團。清熱滌痰,寬胸散結,潤燥滑腸。用於肺熱咳嗽,痰濁黃稠,胸痺心痛,結胸痞滿,乳癰,肺癰,腸癰腫痛,大便秘結。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王松,遼寧省中醫藥學會仲景學說專業委員會委員,遼寧中醫藥大學杏林學院中醫經典教研室教師。長期講授《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中醫各家學說》等中醫經典課程。師承關東火神張存悌主任。善於治療頭痛、牙痛、痤瘡、口舌唇瘡、肩周炎、頸椎病、腰腿痛、感冒、咳嗽、鼻炎、咽炎、糖尿病、冠心病、眩暈、失眠、心悸、胸悶、胃炎、胃痛、腹脹、便秘、尿頻、尿急、陽痿、遺精、痛經、閉經、不孕、月經不調、更年期綜合症等多種內科及婦科雜病。

<出診信息>

出診地點:瀋陽市蘇家屯區文竹街24號3門同漢堂中醫診所(正大香格城東南角)。

出診時間:周六上午8:30-12:00。

聯繫電話:13889366508(可簡訊預約)。

乘車路線:坐333、335路公交車到雪松路牡丹街站下車步行900米即是;坐324、145路公交車到蘇白路市場站下車步行100米即是,外地就診可坐高鐵到瀋陽南站東出站口轉乘333路公交車。。

往期回顧:

話說附子(一)

話說附子(二)

經方藥解(一):麻黃

經方藥解(二):桂枝

經方藥解(三):紫蘇

經方藥解(四):生薑

經方藥解(五):防風

經方藥解(六):細辛

經方藥解(七):蔥白

經方藥解(八):柴胡

經方藥解(九):升麻

經方藥解(十):葛根

經方藥解(十一):淡豆豉

經方藥解(十二):石膏

經方藥解(十三):知母

相關焦點

  • 本能藥解——瓜蔞(栝樓)
    藥食瓜蔞入藥部分為全果(含瓜蔞)、天花粉(根塊)、蔞皮、蔞籽四部分。全瓜蔞:清熱散結、潤肺化痰,滑腸通便。瓜蔞皮:清肺化痰,寬胸利氣。  常用方劑: 1、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  瓜蔞30半夏20黃連20   2、胸痺不得臥,心痛徹背者,栝蔞薤白半夏湯主之。
  • 栝樓桂枝湯方證
    栝樓桂枝湯方:栝樓根三兩,桂枝(去皮)三兩,芍藥三兩,生薑(切)三兩,大棗十二枚,甘草(炙)二兩。
  • 栝樓和栝樓花開
    藥啊,在我童年的印象裡都是極苦,極難吃的,那點美好的願望瞬間化為泡影,失望至極。但是栝樓的名字和枯藤敗葉以及乾癟得像橘子的果實,都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腦子裡。直到前兩年才在雜誌上見到栝樓花的照片。美麗的無以言表,故一直對它念念不忘,總想一睹芳容。今天,終於在玉淵潭公園見到盛開的栝樓花了。
  • JT叔叔傷寒論慢慢教第三期3.7.2栝樓、小青龍湯、桂枝加葛根湯醫案3.7.2栝樓、小青龍湯、桂枝加葛根湯醫案
    栝樓實藥性解那這個栝樓根呢,我們說根的藥性往往都是上升的,對不對?因為它要把水分輸布到這個上面的莖跟葉子裡面去。但是,當然我們說根的哪個部分是下行的啊?就是根的那個尖端對不對?根的尖端它要往土裡面鑽,那個地方的藥性是往下的。那葛根,葛的這個種子它的性還是散的,還是可以清酒毒啊什麼的,止下利啊,是往上提的。
  • 【經方觀止】薏苡附子散
    緩急,有人認為是指病情時緩時急;亦有人認為緩,作治療解,急,作急症,即治療急症。【功效配伍】薏苡附子散溫經止痛,散寒除溼。方中重用炮附子以溫經散寒,通心陽,行痺阻,止疼痛;重用薏苡仁,除溼宣痺,導濁陰下行,又能緩解筋脈拘攣。二藥合用使陽氣振奮通暢,寒溼下行消散,則疼痛緩解。本方藥味雖少,但炮附子辛溫發散力量雄猛,故可作散劑以溫散寒溼。
  • 【每日中藥】栝樓
    (《本草衍義》);13.治乳腫痛:栝蔞(黃色老大者)一枚熟搗,以白酒一鬥,煮取四升,去滓,溫一升,日三服。(《子母秘錄》);14.治乳癰及一切癰疽初起,腫痛即消,膿成即潰,膿出即愈:瓜蔞一個(研爛),生粉草、當歸(酒洗)各半兩,乳香、沒藥各一錢。上用酒煎服,良久再服。
  • 【黃煌經方方證藥證】《經方一百首》之厚樸麻黃湯
  • 化痰中草藥:栝樓
    治胸痺之要藥栝樓為治療胸痺(冠心病等)之要藥。從南北朝時開始,漸有栝樓皮栝摟仁分別入藥,栝樓皮和栝樓仁均有清肺化痰的功效,栝樓皮兼能利氣寬胸,栝樓仁兼能潤腸通便。《本草述》中記載,「栝(瓜)摟實,陰厚而脂潤,故於熱燥之痰為治療之藥,若用之寒痰、溫痰、氣虛所結之痰、飲食積聚之痰,皆無益而有害者也」現代藥理研究發現,栝樓還具有抗腫瘤、抗菌、抗缺氧等功效:栝樓小檔案栝樓屬葫蘆科,為多年生草質藤本植物,主產於山東、河北、河南、安徽、浙江、江蘇等地。
  • 藥 | 天花粉
    今天蘆根君要與大家分享一味常用藥:天花粉 天花粉又叫栝樓根蘆根君第一次聽到這個味藥的時候
  • 它被譽為「千古經方第一藥」,究竟有何玄機,且看醫聖張仲景如何運用
    可以說它是千古經方第一藥,一點也不含糊。其主治的範圍涉及了太陽病,少陽病,太陰病,少陰病,厥陰病,痙病,溼病,瘧病,中風病,歷節病,血痺病,虛勞病,咳嗽上氣病,胸痺病,心痛病,腹滿病,寒疝病,痰飲病,水氣病,黃疸病,嘔利病,陰狐疝病,婦人妊娠病,婦人產後病,婦人雜病等。
  • 一藥一講 | 葛 根 :解表藥 發散風熱藥
    葛  根  Gegen《神農本草經》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ld.)Ohwi或甘葛藤Pueraria thomsonii Benth.的乾燥根。野葛主產於湖南、河南、廣東、浙江、四川等省;甘葛藤多為栽培,主產於廣西、廣東等省,四川、雲南地區亦產。
  • 一味治療頸椎病的好藥:解肌昇陽話葛根
    《詩經》中經常出現的「葛」,是一種多年生草質藤本植物,習稱野葛,它的莖可以做繩,它的花可以用於解酒,它的纖維可以織葛布,而它的根更是極具藥用價值,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它的根——葛根。葛根的妙用葛根具有解肌退熱,生津止渴,透疹,昇陽止瀉,通經活絡,解酒毒的功效,可用於外感發熱頭痛,項背強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熱痢,洩瀉,眩暈頭痛,中風偏癱,胸痺心痛,酒毒傷中等。現代人多是低頭族,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容易造成血脈、經絡不通,因此頸椎僵硬、疼痛的問題時有發生。
  • 張仲景用於補陽氣的經方!四味藥,補胃陽、肝陽、腎陽
    一說起張仲景的經方,很多讀者可能覺得深奧難懂。其實,只要你稍微認真一點去琢磨,就會發現,它其實很簡單,而且特別有意思。應廣大中醫愛好者的要求,我再給你科普一張常用的經方。閒言少敘,我還是給你講個故事。有這麼一個女患者,當時年紀是32歲。什麼毛病呢?胃疼。一邊胃疼,一邊吐涎水,還乾嘔。
  • 拓展用經方
    又說:「本方散心下水氣,藉麻黃之大力,領諸藥之氣布於上,運於下,達於四旁。內行於州都,外行於元府,誠有左宜右有之妙。」小青龍湯由麻黃湯加減而來,治療「傷寒表不解」,自然當以麻黃為君藥。金代醫家成無己在《傷寒明理論》中即指出:「麻黃味甘辛溫,為發散之主,表不解,應發散之,則以麻黃為君。」既然方中以麻黃為君藥,那麼麻黃的用量理應不少於他藥。
  • 經方中桔梗的配伍應用規律探析
    筆者認為此處貝母應為今之浙貝母,主要取其散結之力,且巴豆具有峻洩之功,三藥相伍,祛痰、排膿之效顯著,《本草綱目》解其:「仲景治寒實結胸,用桔梗、貝母、巴豆,取其溫中、消谷、破積也」。結合三物白散主療「寒實結胸」,可知桔梗白散主要治療寒痰阻滯於肺導致的肺癰。
  • 張仲景用於「解心煩」的經方!用兩味藥,除煩熱、助睡眠
    今天這篇文說,我繼續給您聊張仲景的經方。 閒言少敘,來看一個有意思的案例。 我跟我老師到鄉下做醫療支援的時候,有一回,鄰縣有人特意來找我們,說他們那裡有一個瘋病人,請求我老師過去看看。 瘋了?怎麼個瘋法呢?
  • 黃煌經方100首之七十:大黃牡丹湯(轉載)
    曾進行灌腸治療,檢查左側降結腸處有一條索狀物,上抵於脅,脹痛不堪,不能飲食,且大便下痢膿液、爛肉樣物。每日大便五、六次,裡急後重。脈弦而滑,舌苔黃膩。辨證為肝膽熱邪,迫及於腸.傷及氣血,挾有瘀滯,??投大黃牡丹湯加味。藥後瀉下臭穢糞便甚多,服至三劑而墓本痊瘳(《金匱要略詮解》劉渡舟治驗)。
  • 黃煌:加強科普創新,讓中醫藥經方更好服務百姓
    經方大家、南京中醫藥大學國際經方學院院長黃煌教授,與醫藥行業翹首、媒體代表一起推動啟動杆,完成啟動儀式。黃煌教授是知名經方大家,以經方的方證與藥證為研究重點, 致力於經方的普及推廣工作。他的觀點鮮明且有新意,與臨床緊密結合,實用性強,是受到國內外廣泛關注的著名中醫學者。
  • 經方應用之柴胡桂枝幹薑湯醫案
    組成 柴胡桂枝幹薑湯方: 柴胡半斤 桂枝三兩(去皮) 乾薑二兩 瓜萎根四兩 黃芩三兩 牡蠣二兩(熬) 方義 柴胡桂枝幹薑湯即小柴胡湯去半夏、人參、生薑、大棗,加桂枝、乾薑、栝樓根、牡蠣而成。柴胡、黃芩合用,清解少陽鬱熱;因渴而不嘔,故去半夏、生薑之溫燥;因水飲內結,故去人參、大棗之壅滯;加栝樓根、牡蠣逐飲開結;加桂枝、乾薑通陽散寒,溫化水飲;甘草調和諸藥。本方寒溫並用,攻補兼施,既可和解樞機,又可溫化水飲。
  • 胡希恕講感冒證治的備選經方
    對咳嗽,在感冒初期,可於解表方劑中適證加鎮咳藥以照顧其症狀,此時後世方的桑菊飲可用(偏於治咳,對於傷風感冒的咳嗽挺好使);也可置咳嗽於不顧,只著眼於表證,表解則咳亦得到緩解。若表解後咳不了了者,半夏厚樸湯加減很好使,其方為:半夏四錢,厚樸三錢,紫蘇葉二錢,生薑三錢,茯苓四錢,這是原方;若咳而咽喉不利,須加杏仁三錢,栝樓一兩,橘皮六錢,桑白皮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