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們身邊有了可以玩到一塊的小夥伴時,他們本應該獲得更多的快樂,可是如果此時家長們貿然給予了孩子並不恰當的幹預的話,那麼很有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社交發展。畢竟在孩子的童年時光中,沒有要好的玩伴將會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家長們過於苛刻的交友觀很有可能會讓孩子成為一座可憐的孤島。
郎平做客訪談,直言"小孩兒只要不出格,就讓他們玩吧!""孤島"心理惹人深思
在一檔節目中,郎平提到了自己朋友身上的一段經歷。朋友很優秀,對於孩子也管教嚴格,於是在她發現孩子新結交的朋友成績並不令人滿意時,她非常直接地告訴孩子說不要和這些孩子玩,"他們都是不好好學習的孩子!"僅僅這樣一句聽起來很片面的評價就輕鬆地剝奪了孩子身上的交友權。
在此後孩子所交的每一個朋友都要過媽媽這關才行,只要媽媽覺得孩子所交往的對象不足夠好,那麼孩子就不能夠再與這個朋友往來。所以,在孩子的成長中,他所結交的朋友數量很有限。
就這樣,孩子長大了,在媽媽的幹涉下,他的社交圈非常狹窄,甚至於說沒有一個十分要好的朋友。
於是在假期的時候,孩子通常會宅在家裡,既不出門社交也很少和朋友往來,更多時候是一個人躲起來打遊戲。
看到孩子如此地封閉自己,郎平的朋友這才意識到自己之前的教育引導可能是出了問題。考慮到孩子未來的發展,朋友開始催促孩子外出工作,可是孩子卻直截了當地拒絕了,"我不想和別人打交道。"原來,在孩子的成長中曾經缺失的社交在其成年後留下了無法彌補的缺憾。
看到朋友的苦悶後,郎平忽然意識到,孩子的社交並不應該被過多的幹預,所以在孩子交友這件事上郎平的心態很"淡定",她說,"小孩只要不出格,就讓他們玩吧,別讓孩子變成一座孤零零的孤島。"
"孤島孩子"身上容易出現哪些心理問題?父母們別再坑孩子了
1.對社交的恐懼
當孩子的生活中沒有朋友的存在,他們身上的社交能力發展就會受到影響,當孩子因為社交而產生負面認知的話,他們很有可能會因此而心生恐懼,社交由此便也成了一種成長中的壓力。
2.自我懷疑
當孩子的世界中只有自己時,孤零零的他們很容易陷入迷茫之中。當孩子無法和他人建立起社交連接時,孩子內心會有種自我懷疑的挫敗感產生,而這無疑也影響了孩子對於自我的評價。
3.孤獨無助
當孩子沒有融洽的社交時,他們很容易陷入孤獨無助的情緒之中。沒有可傾訴想法的對象,沒有獲得支持和幫扶的友情,孩子的社交觀會變得非常消極和片面。孤獨無助的情緒也有可能滋生出很多的負面情緒壓力。
家長們如何才能夠給予孩子恰到好處的社交影響?別讓孩子成為可憐的"孤島"
1.別為孩子設定太多的框架約束
父母的擇友觀也許會更加全面,但是卻並不適宜孩子。孩子們的世界有他們特有的樂趣,父母的強加幹涉反倒會影響到孩子的樂趣獲得。太多的框架約束並沒有為孩子"篩選"出合格的朋友。反倒讓孩子的交友多了很多的限制和附加值。
2.給予孩子交友選擇的權利
當孩子們擁有了交友的權利後,他們才能更加擁有分辨好壞的能力。父母有必要在孩子交友這件事上適當地放手,大人們可以給孩子適當的參考,但是不要自以為是地替孩子做決定,給予孩子更多自主選擇的空間。
3.引導孩子明白社交的真正意義
孩子的社交觀念尚未完全建立,所以家長適當地進行引導很有必要。當孩子明白社交的真正意義後,他們才不會被不良社交裹挾。平等、彼此尊重的社交關係更加值得孩子們用心經營。社交的價值在於讓孩子獲得快樂,而不是成為孩子的負擔。
孩子的交友觀影響著他們今後的社交發展,父母們有必要給予孩子的社交一定的關注,但是與此同時也要把握好分寸,過多的幹預限制反倒成了孩子的束縛。別讓孩子成為一個人的孤島,鼓勵孩子正常社交很有必要。大家對於孩子的交友方面有哪些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