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爸有話說:做孩子最好的玩伴,玩出水平,威信和教育一舉兩得

2020-12-17 寒石冷月

兒子出生時,只有5斤7兩,他沒有吃過母乳,在哺乳期裡不像別的寶寶那樣,整天可以依偎在媽媽的懷抱裡。而我則順理成章地成了奶爸,像衝奶粉和餵奶,哄孩子睡覺,換尿布,給孩子講故事等這諸多事,很自然地就落在我的身上。

僅會給孩子餵奶那絕對稱不上一個合格的奶爸,因為早期教育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對於新手上路的我來說,起初並沒有育兒經驗,怎麼辦呢?只好在陪伴孩子成長的日子裡,邊學習邊實踐,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和孩子共同成長吧。

1、一本厚厚的嬰兒生活日記

我不知道有多少奶爸在寶寶嬰兒期裡寫過生活日記,但我一直堅持在做這件事。

記錄嬰兒成長過程,發現並培養寶寶的飲食、睡眠、情緒規律,這是我最初的想法。但想法付諸實踐後,發現想做好這件事,非得有毅力堅持不可。

就拿寶寶每天餵奶記錄來說吧,每一次寶寶哭聲響起時,我馬上就知道這臭小子不是拉了就是尿了,一檢查果真是。

擦洗乾淨後換上新尿布,馬上就得去寶寶衝奶粉。家裡的茶几成了我的工作檯,寶寶就在嬰兒車裡,一邊衝奶粉,一邊還得和他說著話,聊著天。也不知道我那時話怎就那麼多,而有趣的是,每次和寶寶說話時,他都用明亮的小眼睛看著我,仿佛能聽懂我的話,但我知道他聽不懂,只是在等待我衝好奶粉餵他。

每次餵奶時,我都要看牆上的鐘表,心裡記下這個時間。待餵完後,再記錄在寶寶的餵奶記錄裡。當然,內容絕不止這一點,後面還要附上,寶寶拉粑粑的顏色,濃稠度,量的大小等。記下這些後,便陪著寶寶玩兒,有時給他播放一些柔和的音樂,有時給他講童話故事或放錄音,有時敲敲打打那些嬰兒玩具,反正得製造出點聲響來。

當寶寶玩開心後,心滿意足地睡著時,我再接著記寶寶情緒變化觀察日記。可能有些奶爸不明白我為什麼記這方面內容,我可以告訴你,寶寶的情緒就是他們和我交流的最直觀表現。讀懂了嬰兒的情緒,你便解開了嬰兒的心理世界密碼。

當兒子滿一歲時,已經記了兩大本嬰兒生活日記,與此同時,家裡的育兒書籍也日漸增多。而閱讀這些書的時間,大都放在寶寶睡著以後。在寶寶的嬰兒生活日記裡,還有一部分內容,就是進行信息整理,以及育兒收穫與感悟。

非常遺憾的是,因為幾次搬家,這些寶貴的日記不慎遺失,否則,定可以成為將來在兒子成為父親時,送給他最珍貴的禮物。不過,經驗早已經沉澱在記憶深處,將來口述也可以轉達,倒是彌補了少許遺憾。

2、經常陪伴兒子玩耍的父親

北方的四季非常分明,冬季最漫長,竟連供暖期都有六個月,春、夏、秋加起來也不過半年。

自打兒子從蹣跚學步開始,公園就成了我常帶他去的地方,而他則最喜歡去那裡,等到會說話時,動不動就說,滿都海和青城。這是兩個公園的名稱,別看話說不溜,但是心思卻總是記掛著那裡。等到兒子上小學後,又有兩個公園進入他的記憶名單,一個叫阿爾泰,另一個叫成吉思汗。

四季分明最大的好處,就是為陪伴孩子玩耍提供了非常好的環境契機,春天可以帶兒子去公園,那裡碧波蕩漾可以划船,垂柳依依樹蔭可下玩耍,野花爛漫可以看蜜蜂,遊樂場歡聲不斷可以盡情嬉戲。對於孩子來講,春天的公園裡,亦或是野外,格外吸引他們,因為色彩太過豐富。

兒子最喜歡夏天的公園,一到周末我休息時,便讓我帶著他去湖邊,買來捕魚籠還有抄網,或多或少的小魚小蝦,亦或是小蝌蚪,都要放在小桶裡帶回家養著。還沒有到下一個周末時,那些小魚小蝦便死掉了,但這並沒有讓他興趣下降,反而是繼續撈。最為可愛的是,他帶回家的小蝌蚪養到長出四肢時,又被送回公園,在湖裡放生。照兒子的話說,讓小蝌蚪回去找媽媽吧。

冬天雖然漫長,雖然很冷,但是兒子還是喜歡在戶外玩耍,小一點時,帶著他去公園裡坐著冰車滑,大一半時嘗試學冰刀。冰車對他來說坐著當然舒服,但是對我來說,則有點像老黃牛,用不了多久我便周身冒汗。但兒子學用冰刀時,我則省力氣多了,反正他是不怕挨摔,在摔打中就學會自己在冰上獨立滑行。

有時天氣不好,兒子也要到戶外玩耍,不能走遠,只能在小區廣場上。就這樣,在四季輪迴中陪伴他玩過了童年。

也恰是因為一直堅持陪伴兒子玩耍,反而鍛鍊了他很好的肢體協調力,還有愛動腦的好習慣。孩子聰明不聰明,有人說靠遺傳,在我看來奶爸的陪伴最為重要,這是後天開啟智力發展的一把金鑰匙。在我這個奶爸陪伴的同時,教會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便放開手鼓勵他去嘗試,這反而很好鍛鍊了他的自信心和主見。

3、玩中學讓規矩和秩序感得以建立

做奶爸的那些日子裡,我發現一種現象,就是兒子有我親自帶時,秩序感特別好。而輪到他媽媽帶時,兒子就經常會哭鬧,甚至娘倆還經常發生衝突。細分析原因,大抵就是孩子媽媽聽不進我的建議,用她的無序生活打亂了孩子的有秩序節奏,這讓他心裡感覺很不舒適,於是便用哭鬧和無理試圖掙脫。

相比很多媽媽一直陪伴孩子為主,我倒時認為奶爸帶孩子最有優勢,就如上面所講到的做親子陪伴時,孩子的秩序感表現。對於我這個奶爸來說,生活習慣一直養成不錯,當我根據兒子的身心特點為他構建起生活規律後,我的習慣便與他同步去養成。我以我的身教影響著兒子的身心,這便是早期教育最有利的優勢所在。

多次帶兒子去公園玩耍,兒子身邊總是少不了玩伴。

為什麼他那麼吸引小夥伴呢?答案很簡單,就是會玩兒。每次在公園裡玩耍,我們都要商量好哪一個時段該玩哪些遊戲,或者在遊戲中學什麼內容。因為目標明確,任務清晰。孩子很享受這種玩中學的奶爸陪伴,而周圍很多孩子看到我和兒子玩的開心,自然就慢慢加入進來。

尊重和接納孩子的玩伴,這是我給兒子立下的規矩。每一次兒子在和小夥伴一起玩耍之前,我都要教他們遊戲規則,也教孩子們學習監督與管理遊戲秩序。這樣一來,為構建孩子內心物秩序感和遵守規則的意識提供了非常好的環境。

兒子和玩伴們一起玩耍時,我旁觀。有的孩子家長就會問我一些問題,在與他們溝通的過程中,我便會把自己的育兒理念傳遞給他們,時間長了,周末與家長有約,讓孩子們一起玩耍倒變得非常默契。直到今天,孩子們都大了,很多家長還仍然是我的好朋友。

4、兒子在我面前沒有青春期叛逆

正是因為多年一直盡心盡力做奶爸,並且是身體力行,講究家庭民主,這讓我和兒子的關係相處非常和諧。

有朋友看到我和兒子在一起時,總是誇孩子懂事聽話。我只能虛與委蛇,幾句話哪能給他們講清楚這裡的育兒經。不過有一點必須要說明,孩子的懂事與聽話,都是認真抓好早期教育的必然結束,對於不懂或不重視家庭教育的家長來說,他們看到的只是表象罷了。

我至今還清晰地記得曾經對兒子說過的一句話:「小東西,你得什麼時候長大了,你長大了我就老嘍。」

兒子說:「老爸,我不想長大,你也別老。」

話說著,兒子就長大了。但回過頭來看他走過的青春期,我們竟然很和諧地共同走過來了。與之相反的是,兒子和他媽媽的相處倒是問題不斷出現。

有時我與兒子講:「你要學會和媽媽在矛盾中共處,但關鍵是你要學會主動化解矛盾,而不是總激化矛盾。因為我和你媽媽的育兒觀念完全不同,彼此互不接受。」

兒子最初自然不理解我的話,他總是對媽媽說:「為什麼你就不能像爸爸那樣,我們做到彼此尊重呢?」而他媽媽的回答是:「那只能讓你爸爸再給你找一個你認為滿意的後媽了。」

要說當爹娘最可悲的是什麼?當屬死不悔改錯誤觀念型的。

和青春期孩子平和共處原本很簡單,只要在幼兒和兒童期能夠經常陪伴孩子,成為他們心中最值得信賴和尊重的人,一直在引領孩子成長,在親密無間的夥伴關係中融入教育和引導,自然能讓孩子們建立正確的認知和分辨,再輔助於秩序與規則的建立,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品行與習慣,剩下的就交給學校去教授他們知識了。

誰都想自己孩子青春期沒有叛逆,但真正實現的家長並不多。如此說來,家長不學習家庭教育知識便無法實現這個願景,可是有多少家長能意識到這點呢?他們情願被孩子氣的半死,也絕想不起自己學習。

尾聲:聊到這裡,一篇奶爸的拙文就結束了。雖然雜七雜八聊了不少,但是我想真正能悟透的家長並不多。若問為什麼?答案很簡單,我們的育兒觀有差異性。就如有些父親根本不願意扮演奶爸角色,就如有些媽媽出於自然的傳統繼承就壟斷了育兒權。如果真得做理性父母,在孩子孕育期就應該做好育兒分工,開啟育兒學習之旅,夫妻彼此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焉能教育不好孩子?焉能不彼此都輕鬆?但是很多中國的家長連這簡單的道理都弄不明白,自然就十年如一日去感覺到育兒之累、苦、煩了。

相關焦點

  • 會玩的父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在美國,有一位爸爸為了懲罰女兒和男生走得太近,決定接管女兒社交帳號兩周。沒有想到的是,在接管帳號期間,由於這位爸爸在帳號裡面放飛自我,玩出了各種新花樣。沒想到的是,他的各種奇怪自拍和冷幽默配文竟然吸引了一大批粉絲。
  • 幫孩子找這5種玩伴,鍛鍊孩子的交友能力
    雖然說合群的寶寶有著更強的人際交往能力,但家長並不能要求孩子和全部小朋友都成為好朋友,在朋友交往上孩子有著自己的喜好和選擇,家長不要強迫孩子非合群不可。雖然你家寶寶喜歡自己一個人玩在別人看來是另類的,是難以接近的,但是只要寶寶是健康快樂的,家長就應該任由孩子按照自己的心去做他喜歡的事情。
  • 這些我們最初的玩伴,差點被忘記了
    我們在成長中認識玩伴與他們肆意玩耍談天說地我們也在成長中因為聚少離多而丟失玩伴好在總有一些機會提醒我們記得再一起玩
  • 教育孩子無需站在對立面,比起「拆臺教育」,父母要學會攜手共進
    文丨萱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家長教育孩子的前提,都是希望孩子可以獲得最好的教育,在以後的人生路可以走得更順利更輕鬆。1.平時缺乏溝通,做不到理解對方如果父母之間溝通的太少,沒有協商出最好的教育理念,在孩子面前就容易表現得互相拆臺,用數落對方的方式營造自己的威信,支持自己的理論。
  • 學會傾聽,給孩子說話的權利,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如果你已經做了父母,有沒有曾這樣對待過自己的孩子呢?在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不會聽孩子說話,不給孩子發言權。尤其是當父母覺得孩子犯錯的時候,更是不允許孩子說話,因為他們覺得孩子的解釋就是頂嘴和狡辯。我們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聽話,卻很難做到傾聽孩子的心聲。如果父母過於壓制,無異於扼殺孩子的天性。
  • 新晉奶爸:孩子才是我人生最好的老師!
  • 奶爸帶娃如同「練功」,4個階段各有技能,你家奶爸練到哪層了?
    「我先去廁所」、「我肚子疼」、「你帶娃我去買菜」、「我困了,」甚至為了不帶孩子主動去洗碗,在公司加班到深夜。不會帶、嫌麻煩、帶不好,是最初級的奶爸,寶媽一開始抱有希望,最後乾脆放棄。2)進階技能——角色互換有些寶爸願意嘗試帶娃,也想出了各種辦法,可是跟孩子在一起時,他們仿佛是需要被照顧的孩子。
  • 本周六「國民奶爸」謝宏親臨鄭州現場答疑,還有超多福利...
    說出這番話的,是被譽為「國民奶爸」的謝宏,一個15歲就上了大學,19歲成為大學教師,27歲開始創辦國內知名企業的人。「國民奶爸」空降鄭州,和寶爸寶媽「面對面」孩子是上天帶給父母最好的禮物,但說到如何科學教育孩子、培養孩子,許多父母又會陷入困惑。
  • 教育孩子最好的辦法你們知道是什麼嗎?
    教育孩子最好的辦法你們知道是什麼嗎? 幾乎所有的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接觸最好最棒的教育,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夠在長大後出人頭地,可是你們知道吧,即便是在最好最棒的教育下也不可能保證你的孩子在以後能夠出人頭地,畢竟孩子們在優秀教育下受到的影響都是不一樣的。
  • 馬雲:不讓孩子多去體驗和玩耍,我保證三十年後他們找不到工作
    文字/迎迎編輯/迎迎大家都知道教育對於人類的重要性,每個時代的專家都在專研如何讓人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有效的教育,對於最需要受到教育的孩子們,每位專家都要不同的見解。馬雲在創業前是一名教師,他對於教育有自己的獨門見解。
  • 孩子是上天給父母最好的禮物,而柔聲教育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前幾日,我剛把4個月大的寶寶哄睡著,還沒有幾分鐘,樓上咣當咣當地把剛睡著的寶寶吵醒了,我家寶寶睡覺比較輕,有點動靜就很容易醒,然後我放下手中的工作,又陪著孩子玩了會,沒多久,寶寶再次進入夢鄉,但是好景不長,樓上又開始咣當咣當的響,於是,我去樓上告訴他們,家裡有小寶寶,一會就被吵醒了兩次了
  • 陪伴是最好的禮物,3-6歲孩子,如何在「玩」中學習成長?
    玩的意義馬雲曾語出驚人,他說:「不讓孩子去體驗,去玩,不讓他們去嘗試琴棋書畫。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為什麼這樣說呢?知識是可以學來的,但是智慧是一種體驗,只有經歷過,才會體驗到,孩子們也是通過「玩」來認識和探索這個世界,並逐漸成長!
  • 奶爸修煉秘笈045——你開心嗎?
    平時不敢提的要求,不敢做的事,不敢說的話,都要去試探一下。他們從大人的情緒中,感應到一種「安全」的信號——就算做得有點過分,也不至於遭受多麼嚴厲的批評。相反,如果大人吵了架或者情緒不佳,你會發現孩子們會比平時乖一點兒。難怪著名教育專家李希貴先生曾經感慨:「孩子可以一眼看到我們的心底!」果真如此。
  • 「我再也不幫你們帶孩子了!」年輕媽媽和婆婆的對話太戳淚點了……
    陪伴孩子的時間比較少,但他們一直都在努力在較短的時間裡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年輕父母們陪伴孩子的時候很像「鬧著玩」,其實是他們更希望和孩子一起玩著長大。「回來啥也不管,帶個孩子跟玩似的」。雖然經常被長輩們嫌棄,但她依然堅持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一個好媽媽。工作越努力,陪伴孩子的時間越少,但陪伴孩子的每一分鐘,我們都在竭盡全力。
  • 全球福利最好的國家瑞典水平有多高?
    國內很多老師更多的傳授知識,對於孩子往往是苦口婆心的「教誨」,口氣也幾乎都是「領導者」式的,因此,差距明顯。 通過統計及觀察,瑞典父母尊重孩子的教育方法收效是突顯的。在瑞典,孩子們待人接物普遍表現出熱情大方,彬彬有禮,遇到事情不慌不忙,很多孩子會開動筋想辦法,因此,瑞典的孩子具有非常鮮明的獨創精神,從容不迫,孩子們在許多場合都從不卻祛場,像成年人一樣大大方方。
  • 「所謂二胎,不過是小時候的玩伴,長大後的親戚」,很心酸
    對於父母而言,生二胎,就是想讓倆孩子有個伴,等他們去了,孩子之間有個依靠。但真的是這樣嗎?認識一位哥哥,他還有一個弟弟。他們兩個相差3歲,算是一起長大。雖然都是在一起玩,但基本都玩不到一起去。再加上,男生不善於表達,所以很多時候,他們都把彼此當成玩伴,僅此而已。等哥哥上了高中,在家的時間很少,彼此之間的聯繫就更少了。
  • 如何讓孩子在家玩一整天?都安的奶爸奶媽都知道嗎?
    別花錢帶他們去看電影,遊泳池或商場了,有了這些便宜有趣的創意方法,孩子們自己就能在家玩一整天。試試這些便宜,簡單實用的好玩方法,你會覺得它們真不賴。1、在地毯用彩色膠帶畫出道路,讓孩子們玩玩具車遊戲3、用粉筆和海綿就可以了
  • 「小時候兄弟姐妹是個玩伴,長大後只是個親戚」,但我依然要二胎
    小雅認為,經常有父母說要二胎就是要給孩子一個伴,但對孩子來說,能夠一起玩,一起成長,一起分享的小夥伴,就是玩伴,是非常純粹的友情。給孩子一個伴,其實這是很容易做到的,並不是只有兄弟姐妹才能做到。如果只是想要孩子多一個玩伴不寂寞的話,鄰居家的小朋友、朋友家的孩子,照樣可以發展成為青梅竹馬搬的友情來。
  • DIY小熊玩伴,讓孩子體驗動手做玩具的奧妙奇趣 小小家「六、一禮物」親子活動第二彈
    「媽媽,這個是怎麼做的啊,胳膊和腿還能動,能不能教我做一個呀」兜兜好奇地發問促使我有了一個想法,能不能讓兜兜或者更多的孩子DIY自己動手做一個屬於自己的小熊玩伴呢又能提升孩子的動手能力,又有意義,多好!於是,經朋友們鼎力相助,小小家終於找到並推出了「DIY小熊玩伴」的親子體驗活動。馬上就要「六、一」兒童節了,讓孩子DIY一個自己的小熊玩伴,體驗做手工需要的耐心和奧妙。
  • 讓孩子玩超輕黏土的八大好處!(家長必讀)
    今天小錦給大家講講兒童玩粘土的好處有哪些?主要鍛鍊什麼? 三、玩黏土讓孩子思維更活躍 黏土因為具有高度延展性和可塑性,可以塑造成各種千變萬化的圖樣和形狀,能給孩子很多的想像空間。在從虛到實的過程中充分發展他們的美感、想像力和創造力,從而使兒童的思維活躍起來,有效地促進兒童思維能力的發展和智力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