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在東北登基時有多荒唐,穿著日本人準備的元帥軍服

2020-12-13 多邊形的歷史

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為了更好地管理東北,想找一個傀儡來治理東北,於是想到了子啊天津的溥儀。1931年11月在日本駐屯軍司令官土肥原賢二的幫助下從天津潛赴旅順,不久到奉天。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持溥儀在東北地區建立滿洲國。不過此時的溥儀並不是偽滿洲國的皇帝,兩年之後,溥儀才成為了這個帝國的皇帝。可以說這是溥儀第三次登基成為了皇帝。不過這一次和前兩次完全不一樣。

在溥儀從天津去東北之前,有和日本人進行協商過。他諮詢過日本人到了東北建立的是共和制還是帝制,如果建立的是帝國的話自己就去,如果不是帝國,自己做不了皇帝的話就不去。畢竟溥儀心裡一直想要恢復大清。日本人說建立的絕對是帝國,溥儀才選擇去東北。不過溥儀不知道的是,這個帝國和溥儀想像的完全不一樣。

1934年,溥儀登基之前,考慮國號和年號的問題。溥儀肯定想用清朝的國號,然後恢復宣統的年號。這樣才能說明自己是正統,不過日本人並不原因。最後確定國號為滿洲國,年號為康德,溥儀也就成為了康德皇帝。除了這些,還有在登基的很多具體儀式上都有過討論。按照溥儀的想法,肯定是按照清朝皇帝登基的典禮進行。穿著龍袍,行祭天大典之類的。不過日本人還是沒有答應。最後溥儀是穿著日本的元帥軍服,向日本天皇祭奠的。可以說整個登基大典完全是不倫不類。從這些也就可以看出溥儀是一個傀儡了。

穿著日本元帥服登基,溥儀也可以說是我國歷史上唯一一個這麼做的皇帝了。為了恢復大清,溥儀真的是做了很多荒唐的事情。讓他沒想到的是,他登基之後只是個傀儡,沒有任何實權。是日本人侵略中國的一個工具。

相關焦點

  • 偽滿時期的溥儀,日本人手裡的一個玩物,皇帝頭銜不過搞笑罷了
    被趕出紫禁城的溥儀只能黯然前往天津,不過就算到了天津溥儀也沒有安分下來,而是選擇與日本人「合作」,日本人說要讓他在東北繼續做大清國的皇上,任誰都知道日本人不安好心,可是被皇位衝昏頭腦的溥儀還是選擇了相信日本人,為此他還特地找到光緒帝的妃子,和人家借了一件光緒穿過的龍袍,然後便跟著日本人去了東北。
  • 末代皇帝溥儀:一生三次登基,又三次退位,最後擁有了選民證
    溥儀一生三次稱帝,又三次退位,他都經歷了什麼?一起來看一下溥儀的三次大起大落,你會有什麼感慨?正文1908年,年僅三歲的溥儀登基,稱為宣統皇帝。此時的溥儀,已經12歲了,不管他是願意還是不願意,他都沒有說話的權利,也只能任人擺布,不管他是真的想繼續做皇帝,還是被迫無奈,溥儀最後重新登基,稱這一年為宣統九年,通電全國改掛龍旗。
  • 偽滿洲國:東北人民一段血淚史,亡國奴的日子是一個怎樣的景象?
    相傳,溥儀本想在就職時龍袍加身,但被日方嚴厲拒絕,日本人要的是滿洲皇帝,可不是什麼清朝皇帝,於是,溥儀只好穿上日方準備的海、陸、空元帥制服。就這樣,溥儀迎來了一場隆重的就職儀式,在典禮上,有數十名身穿馬褂長袍的滿清遺老,恭敬地向溥儀行叩拜大禮,而此時的溥儀,卻身穿西式大元帥軍服,鞠躬行答謝禮,這種不倫不類的登基儀式,讓現場的所有中國人感到十分鬱悶,好似看小丑一樣。
  • 溥儀在偽滿州國這個好習慣,被日本人利用!害苦了廣大的東北人民
    每當日本人來到「帝宮」,都非常恭維的和溥儀客氣幾句話,隨便誇獎、奉承他一下,還說作為偽滿洲國的「一國之君」,應該擴建宮殿之類的,但是都被溥儀「義正言辭」的拒絕了:「滿洲國的民眾生活還很艱辛,況且皇軍正在浴血奮戰,自己現在的生活水平和普通的老百姓、皇軍將士比起來好太多,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所以,溥儀都被自己說感動了,日本人聽了當然也很感動啊。
  • 東京審判,溥儀當眾撒了個謊,卻把7名日軍甲級戰犯送上斷頭臺
    從古到今,正義不會被嚇倒,只要犯錯的人被送上法庭受審,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被送上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46年1月,在日本專門為戰犯設立的國際法庭中,除了中國之外,還有10個。
  • 溥儀吃飯有個習慣,日本天皇看見難以理解,只能報以微笑!
    日本人炸死東北王之後,對東北的侵略計劃全面實施,東北軍三十萬人從東北撤退,不到幾天的時間,東北四省全部被日本佔領,日本為了鞏固自己在東北的統治,準備設立一個傀儡政權,而這個傀儡政權的候選人,日本關東軍在斟酌之後,將目標定在了末代皇帝溥儀的身上,於是關東軍方面派土肥原專門會見了溥儀,說明來意之後,溥儀心中竊喜,他自以為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於是他提高條件,非要日本方面答應自己接自己到東北做皇帝才肯罷休
  • 舊時代的日本軍服,為何與中國軍隊非常相似?
    今天,我們聊聊中國北洋時代的軍服與日本的昭和五式軍服。認真的說,在這一時期,中國軍服和日本軍服驚人相似,都採用了大簷帽和不同顏色的領章。那麼,兩個國家的軍服,在這一時期,為何會這麼接近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其實,兩國學習的一個國家,那就是德國。
  • 傀儡皇帝溥儀的憋屈事:日本「天照大神」被篡改為祖宗
    這話傳到關東軍司令官南次郎大將那裡,他認為鄭孝胥有「抗逆情緒」,便對溥儀說:「鄭總理倦勤思退,可讓他養老,另換一位總理大臣。」溥儀也早想換掉鄭孝胥了,於是向南次郎推薦偽民政部大臣臧式毅繼任,南次郎卻拒絕稱「另有人選」。鄭孝胥被迫辭職,在上辭職奏摺時還附上一份「內閣」改組名單,舉薦「間島」省長蔡運升繼任「總理」,但關東軍司令官提出的人選是「軍政大臣」張景惠,溥儀只好依從。
  • 溥儀東北復國,為什麼不叫大清而叫滿洲國?主要有三個原因
    就在他對自己人生感到極為彷徨的時候,日本人找上了他,當時的日本迫切地渴望得到整個東北,但他們又不能明目張胆地在東北搞殖民統治,於是他們就和想當皇帝的溥儀一拍即合。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沒多久就侵佔了整個東北,佔領東北後早已經和溥儀聯繫好了的日本駐屯軍司令官土肥原賢二立刻派遣特務與溥儀接觸,並於當年的11月秘密趕到奉天與日本籌備復國的
  • 溥儀吃飯的時候有個壞習慣,日本天皇難以接受,但礙於面子只能默默...
    溥儀被趕出紫禁城之後,日本方面將溥儀保護起來,隨後日本政府在中國東北建立「滿洲國」,溥儀上位。雖然溥儀成為了偽滿皇帝,日本人非常「照顧」他。因為如果溥儀無後,那就是「滿洲國」後繼無人。日本人讓溥儀的弟弟迎娶日本皇室公主嵯峨浩,以期許「滿洲國」的繼承人流淌著日本人的血液。
  • 末代皇帝溥儀3歲登基那一年,生父載灃,一句話預示著清朝結局
    最後迎來了亡國,1912年2月12日,北洋大臣袁世凱誘使清帝溥儀遜位,頒布了清帝退位詔書,清朝從此結束。作為清朝最後一個皇帝的末代皇帝溥儀,在登基之時,竟然發生了一件事情,而那也預示著清朝滅亡的結局。在光緒皇帝駕崩,慈禧太后去世之後,大清在1908年的12月2日迎來了最後一任君主——愛新覺羅溥儀。那一年,溥儀才3歲,還是一個什麼都不知道的孩童,他是光緒皇帝同父異母的弟弟載灃的兒子,是慈禧太后定下的大清之主。溥儀登基那一天,北京城的天氣很不好,天很陰,空氣中更是散發著冷氣。
  • 溥儀在軍事法庭上受審時,說出一個天大秘密,在場的人都沉默了
    在當時東北的皇宮,溥儀也是很壓抑的,常常受到日本人的壓制,溥儀很多想法都不敢表露出來。甚至日本人一度想讓溥儀娶日本女子,後來溥儀的弟弟溥傑娶了嵯峨家的女兒浩,後來改名愛新覺羅·浩。 但是自從譚玉玲進入皇宮後,的確給溥儀帶來了很多的快樂。溥儀喜歡攝影,他給譚玉玲拍了很多的照片。後來根據統計,從皇宮中流散出來的照片,婉容的只有8張照片,而譚玉玲的有33張。
  • 中國軍隊的55式軍服,與同期的蘇聯軍服,為何非常相似?
    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為何兩種軍服的非常相似呢?其實,當時整個東方陣營,除了東德以外,軍服樣式都差不多。首先,我們聊聊我國軍隊的發展歷史。我國軍隊的全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前身則是八路軍、新四軍和東北抗日聯軍,再向前則是著名的工農紅軍。我國軍隊建立於1927年8月,當時,我國軍隊採用了灰色的軍服。
  • 抗戰時期,為什麼偽軍的軍服都不一樣?竟然是因為這個原因
    我們在電影作品和各種抗日神劇中會看到偽軍們穿著不一樣的衣服,當然這些作品可能並不專業,也表現了他們投敵時間的先後順序、地區的差別、所屬「偽政府」及其作戰序列不同的因素。侵華的日軍根據各個部隊的不同,有自己獨特的管理偽軍的方法,不止是服裝方面,其他軍需備品和糧餉標準、戰鬥力等也是各不相同。
  • 唯一死在中國的日本元帥,只給女兒留下4句遺囑,意義深刻
    二戰日本軍銜系統中,最高是大將。大將之上所封的元帥,是個榮譽性軍銜。從建軍到投降,70多年中,日本陸軍元帥共有134枚,其中17人受封元帥。這17人中,有1人死在了中國。他,就是武藤信義。(關東軍司令武藤信義在發言)一、武藤信義,日本關東軍總司令、偽滿特命全權「大使」、關東廳長官,一身兼三職,偽滿實際最高控制者,溥儀的太上皇,死時65歲。詭異的是,他死前2個月才剛剛受封元帥。更詭異的是,他獨自一人死在了偽滿新京(今長春)的司令部官邸。混一輩子,混到軍隊最高級別,本應該高興滿足才是,他怎麼會死?
  • 溥儀:臨終時將自己的「半生」作為遺產留給妻子,卻為其引來官司
    說到末代皇帝,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愛新覺羅·溥儀。溥儀出生的時候,清朝已經走到了窮途末路。出生於1906年的溥儀,從小在慈禧太后身邊長大,而溥儀的即位一定程度也與其有關。 溥儀登基後不久慈禧太后離世,由於年齡尚小,對於國事處理並不具備能力,而這一切重任落到了父親載灃的身上。
  • 溥儀的一後一妃兩貴人,為什麼都被溥儀稱為「犧牲品」?
    溥儀三歲登基。慈禧指定以溥儀入承大統,有兩個原因:一是內親關係,便於鞏固自己的政權;一是立幼君,可以由她擺布。但是她沒有料到,溥儀進宮才三天,她便一病不起了。 溥儀有四個妻子,皇后婉容是正白旗郭布羅氏榮源之女;淑妃文繡是額爾德特氏端恭之女;慶貴人譚五齡原姓他他拉氏;最後是福貴人李五琴。
  • 民國第一渣女:珍妃侄女,愛過溥儀,倒追張學良,日本人逼她離婚
    我們都知道中國的「末代皇帝」溥儀,卻很少有人知道溥儀還有個弟弟叫溥傑。今天要給大家講一個關於渣女的故事,這個故事就是圍繞著溥儀和溥傑展開的。 1931年,唐怡瑩的公公載灃隨溥儀去了東北,而她的丈夫溥傑也在準備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唐怡瑩只得僱人將醇親王府大批的財物運走。
  • 他是溥儀的弟弟,被迫和日本貴族結婚,溥儀差點地位不保
    自從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侵略中國的野心也不再掩飾。在此期間,日本人為了掌控東北三省,便將溥儀扶植成了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 只能說當時年僅二十幾歲的溥儀太過的天真了,在日本人的眼中,溥儀並沒有那麼重要。相信要是日本人有更加合適的選擇的話,會毫不猶豫的替換他。
  • 溥儀弟弟溥傑娶日本妻,妻苦等丈夫16年,最終在周總理幫助下重聚
    1937年4月13日,一場極為特殊的婚禮在日本東京的軍人會館舉行,這場婚禮受到中國、日本乃至全世界的關注。這是在中日關係最為緊張的時候,日本佔領了中國東北建立傀儡偽政權滿洲國已經五年。 婚禮的新郎是中國人,新娘是日本人。這場婚禮其實是日本想要進一步控制中國的一步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