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放棄了絕大多數殖民地,為何堅決不歸還馬島,這點是最關鍵的

2020-12-14 多邊形的歷史

二戰結束後,英國實力受到嚴重損傷,世界霸主的地位徹底失去。此時,英國各個殖民地也都迅速獨立。由於世界獨立運動的興起,英國實力減弱的原因,最後不得不讓這些殖民地獨立。我們在學習歷史的時候覺得英國的殖民地獨立的都很順利,沒有什麼太大的戰爭。不過有一個地方卻非常特殊。這個地方是屬於其他國家的,被英國佔領。英國堅持不歸還,而且為了此地還發生了重大戰爭。這個地方就是馬島,我們看一下英國為何不願意歸還馬島。

馬島,全稱馬爾維納斯群島,不過這是阿根廷的稱呼,英國稱其為「福克蘭群島」。整個馬島括東福克蘭島、西福克蘭島和776個小島,總面積12200平方公裡。這個地方位於南大西洋的群島。主島地處南美洲巴塔哥尼亞南部海岸以東約500公裡,南緯52°左右海域。這個地方是阿根廷的南端,島上沒有什麼特別的資源,人口只有三千多人。可以說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說,這裡都不能算是非常重要。和英國放棄的其他殖民地相比,簡直不值一提。那麼英國為何一直不願意放棄馬島呢?

馬島最初上面是有自己的居民的,西班牙人來了之後把這些人趕走了,開始統治了這裡。阿根廷獨立之後一直宣稱擁有這個島嶼的主權,之後還在這裡設置了官員。1833年初,英國未開一槍就把剩餘的阿根廷官員驅逐出島。之後英國人不斷移民到這些島嶼。不過阿根廷卻從未放棄馬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馬爾維納斯群島的主權歸屬問題轉移到聯合國。不過這個問題並沒有徹底解決。1982年,英國和阿根廷因為這個島嶼還爆發了著名的馬島戰爭,戰爭持續了十個星期,以英國的勝利而告終。之後英國一直佔領馬島到現在。

從上面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這個地方之前是有自己的土著的,並不能說是屬於任何一個國家。最初的時候真的是誰佔領就是誰的。而且阿根廷雖然統治了這裡,但時間非常短,和英國的統治時間相比,簡直不值一提。從這一點上來說,英國還是佔點理的。不過這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就是英國和阿根廷雙方實力的問題。英國雖然放棄了自己大多數殖民地,但沒有一塊是自願的,都是迫不得已的。只要能保留,英國是絕不會直接放棄。英國之所以不放棄馬島,是因為自己實力比阿根廷強大。所以才不惜發動戰爭都要佔領此地。

簡而言之,就是英國實力比阿根廷去強大。否則,英國絕對會放棄這個島嶼的。

相關焦點

  • 馬島爭端與清朝有關?廣州一起偶然買賣,讓英國丟棄的荒島變寶島
    這個位於南大西洋的荒涼群島,為何能讓英國不惜投入重兵,與阿根廷展開海空大戰?從戰略角度看,福克蘭群島的地理位置的確十分重要,但這不是全部原因。如果深入挖掘歷史,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微妙的史實——英國霸佔馬島的目的,和清朝也有一定關係,而關鍵一環則是海豹。
  • 如果「馬島戰爭」阿根廷勝利了,英國會失去五常位置嗎?
    原來馬島在二戰之前是英國的海外殖民地,如果再往上推,馬島之前是阿根廷的國土。通俗來講,馬島問題其實就和農村的牆角地界一樣,都說老輩兒人擁有過這塊地,這就產生了爭議。不過聯合國也有規定,就是說在沒有聯合國成立之前,誰佔有就是誰的,維持現狀,不能再往上捯飭了,你不能說我祖宗曾擁有過這塊地,應該歸我所有。
  • 英國佔盡優勢,為何還讓美國打贏了獨立戰爭,吐出了最肥的殖民地
    我們知道,美國獨立是因為在同宗主國英國的獨立戰爭中獲勝才艱難得到的,然而這在當時其實是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裝備,人員素質的巨大差距,絲毫不亞於二戰初期的中國和日本,那麼為何美國還能打贏獨立戰爭呢?
  • 英國、西班牙的殖民地遍及世界,為何法國獨獨對非洲情有獨鍾
    殖民時代的開啟在法國和英國打的如火如荼的時候,葡萄牙最偉大的國王若昂一世和西班牙女大帝伊莎貝拉卻相繼推動兩國放下舊仇,以教皇為中間人,保持著較長時間的和平。這兩國也比較有意思,葡萄牙位處歐陸的最西邊,若要擴張只有向東進軍,可即使兩國綁在一起也打不下一個法國,無奈之下只好另闢他路。
  • 觀點|從貝寧向英國追索青銅器說起:是歸還被盜文物的時候了
    關於貝寧青銅器的追索已經和埃爾金大理石雕一併成為國際上最受關注的流失文物案例。包括大英博物館在內的歐洲主要博物館組成的「貝寧對話小組」(Benin Dialogue Group)正在尋找一種方法來結束這一數十年的爭端。
  • 阿根廷有沒有能力重新奪回被英國控制的馬爾維納斯群島
    1764年法國航海家布幹維爾率先在東福克蘭島建立居民點,次年英國人也開始在島上定居,1770年佔據南美大陸的西班牙殖民者驅逐了島上的英國人並於1767年左右買下法國居民點的全部產權。1771年英國以發動戰爭作為威脅恢復其西福克蘭島的前哨基地,需要注意的是這時的英國只控制著西福克蘭島,而東福克蘭島仍一直處於西班牙統治下。
  • 英國幹涉香港內政,試圖「收復」香港殖民地,中國外交部:醒醒吧
    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在歷史中有鼎盛時期也有低谷時期,這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必然過程,因為落後我們失去過很多,尊嚴,主權,領土還有金錢……甚至有很多領土和文物現在依舊流落在外,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去挽救那些失去的,就像是拿回我們自己的,卻被別的國家誤以為我們拿了本屬於它的,何其可悲,何其可笑
  • 英國在歐洲唯一的殖民地,戰略意義極端重要,人均收入是中國4倍
    文/格瓦拉同志二戰結束後,英國的實力和影響力一落千丈,再也無力維持對海外龐大殖民地的穩固統治,因此,擺脫其統治而獨立的地區比比皆是,而英國也大都採取默視態度。不過,對於在歐洲唯一的殖民地-直布羅陀,英國卻始終不肯放棄,態度極其堅決。那麼,直布羅陀到底有何價值,它對英國到底有多重要?直布羅陀是英國目前在歐洲唯一的殖民地,位於南歐伊比利亞半島南端,直布羅陀海峽東端北岸,南部隔海峽與西班牙在北非的屬地休達相望,面積為6.5平方公裡,人口約3.5萬人。
  • 印度曾是英國的殖民地,但為何殖民地中卻有幾塊是屬於葡萄牙的?
    英國在今年脫歐了,脫歐之後歐洲人到英國去,或者英國人到歐洲來,相對而言不像以前那麼順暢。但是在歐盟的幾十個國家中,有一個國家他還保有著跟英國交往的便利,這個國家就是葡萄牙,因為葡萄牙和英國之間還有一份盟約。
  • 英國為什麼不把殖民地變成領土,俄國是怎麼做到的?
    英國因此接替西班牙成為新的「日不落帝國」,那麼英國國力這麼強勁,為什麼不直接把殖民地變成領土呢?因為英國佔領殖民地的目的是為了掠奪資本,英國從殖民地掠奪原料運回本土,製作成商品後再向殖民地傾銷。只要殖民地能夠滿足原料產地與商品傾銷地,英國人甚至願意幫助殖民地維持原來的統治,比如幫助清朝鎮壓太平天國。
  • 前殖民地不恨英國?以愛爾蘭和印度為例,談談三個真相
    英國作為人類殖民史上第二個日不落帝國,被一些人看作是感恩他們的似乎比較多,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其實,西班牙和英國作為兩任日不落帝國,原來的殖民地也都不怎麼被仇視。其原因既有現實因素:英國還很強大,又有實實在在地發展歷史原因但這要怎麼看待。其一,歐洲殖民者往往與被殖民者不在一個州,現實世界裡沒有被再次殖民的可能。
  • 法國歸還掠奪文物,「稀世寶劍」重回非洲,卻拒不歸還中國文物
    黑暗的殖民統治後,別有用心的歸還文物世界上殖民面積最大的國家,是英國,排名第二的就是法國了。法國在1919年-1939年期間,殖民地面積達到了123.7萬平方公裡,法國是這個時期的殖民大國,在非洲也有不少地方是法國的殖民地。如今這些殖民者已經與被殖民的國家籤署了和平條約,但是他們殖民的痕跡依然沒有被抹去,如今也是深刻地影響著非洲國家的發展。
  • 19世紀日本如何避免成為殖民地的命運?因為太窮,列強看不上
    曾經稱霸歐洲的奧斯曼土耳其被英法俄按在地上摩擦,變成了「西亞病夫」,大清帝國被英法聯軍擊敗被迫籤訂《北京條約》逐漸成為半殖民地,而伊朗愷加王朝也被英國和俄國列為保護國。足足有4457.9萬平方公裡的亞洲,卻只有隻有三個獨立國家存在於亞洲,其中日本就避免了成為殖民地的命運,日本是怎麼做到的呢?日本能避免成為殖民地,是內外因共同的結果,總結起來應該有四點。
  • 掠走6個英國面積的領土,俄國歸還了多少?成語:滄海一粟
    近代,晚清末,民國初,這註定是一段我們華夏歷史上需要銘記的恥辱,列強們用他們強大的炮火與槍枝在我們華夏土地上肆虐,割地、賠款成了當時清政府屈服於列強淫威的唯一應對方式,此等喪權辱國令當時的我們都抬不起頭來
  • 前英國殖民地那些糾紛,是英國故意留下的,還是無意而為之?
    英國是近代的殖民帝國,號稱「日不落帝國」,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二戰後,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高漲,而英國這些老牌殖民帝國在二戰中經歷了巨大的災難,國內面臨重建,對於殖民地的控制已經力不從心了,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新興國家應運而生。
  • 因為他用足球擊敗英國,為國家雪恥
    但是英國在1833年趕跑了阿根廷官員。1892年,福克蘭島成為英國正式殖民地。馬島距離英國十萬八千裡,在阿根廷家門口,卻是英國國土。從此,馬島成為英國和阿根廷衝突的焦點。 從歷史淵源來講,馬島離阿根廷更近,管理也更早,因此馬島應該是屬於阿根廷的。
  • 二戰後,英國丟了這麼多殖民地,哪個地方最讓其心疼?
    導語:二戰後,英國丟了這麼多殖民地,哪個地方最讓英國心疼?眾所周知,當年的英國是世界上殖民地最多的國家,其殖民地的面積是最大的,比如現在的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印度、南非等等。這些國土面積廣袤的國家,曾經都是英國的殖民地,由此可見當年的英國影響力之強。然而可惜的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如今英國手裡所擁有的殖民地已經所剩無幾了,而當年的許多殖民地也已經逐漸比英國強大,那麼在這麼多的殖民地當中,哪塊殖民地的丟失最讓英國心疼?
  • 英國從我國搶走一名畫,價值連城,主動提出歸還,卻被中國拒收
    英國從我國搶走一名畫,價值連城,主動提出歸還,卻被中國拒收 在那段暗無天日的時期,中國華麗的衣衫被撕扯的破破爛爛,海量的文明之寶流落海外,我們一直在不計代價的尋回,但在二戰時,英國主動提出歸還早年從我國搶走的一幅價值連城的名畫,卻被中國拒收,這又是為何呢? 名畫所出 這幅畫就是大名鼎鼎的《女史箴圖》,出自東晉顧愷之之手。
  • 血戰東南亞:「日不落帝國」為何會在自己的殖民地一觸即潰?
    這個道理自然是非常簡單,也不難分析出來,所以在英國人的眼睛裡,不只是像餓狼一樣饑渴的日本人是自己的敵人,就連自己的盟友,中國軍隊和美國軍隊都是自己潛在的敵人,英國人的外交哲學中對於盟友有著這樣的定義,那就是「不向自己開火的敵人」。
  • 英國怎麼管理殖民地?以美國為例,北美洲3種方法,英國權力鬥爭
    而董事會,則由英國國王任命。比如英國維吉尼亞、麻薩諸塞殖民公司,就各自管理著維吉尼亞州、麻省殖民地。第二,業主殖民地。本質上,這種殖民地就是英國國王的領地。英國國王指定業主,業主則代表著英國國王的統治。比如賓夕法尼亞州等地,就是如此。第三,自治殖民地。這是自由移民建立的殖民地,不歸屬英國國王,也不歸屬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