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參軍,9歲長徵,美國記者稱他為「最小的紅軍」,英雄出少年

2020-12-18 笑傲春秋

賀老總是開國十大元帥之一,不光他這麼赫赫有名,賀家也出了很多英雄,為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不少貢獻。據不完全統計,賀家前前後後就有109位烈士,尤其賀家三姐妹巾幗不讓鬚眉,不懼敵,英勇的犧牲精神值得後人敬仰與學習。

今天我們要寫的這位就是有著「雙槍女英雄」之稱的賀滿姑的兒子、賀老總的親外甥向軒。他雖然不姓賀,但是卻遺傳了賀家英勇奮戰,不怕犧牲的精神。他7歲參加紅軍,9歲參加長徵,被美國記者索爾茲伯裡稱為「最小的紅軍」。

為給「兩個媽媽」報仇,7歲參加了紅軍

向軒是中國年齡最小的紅軍,他1926年出生在湘西。環境可以造就一個人,他未出生時,在娘胎裡就隨母親上山打遊擊,這就是小向軒的胎教。在小向軒兩歲的時候,他的母親賀滿姑所帶領的部隊,在掩護傷病員途中遭遇襲擊,後突圍轉移到永勝縣,最終卻被叛徒出賣,導致被捕,賀滿姑的三個孩子也一同被關進大牢,最大的才五歲,最小的才幾個月,其中向軒就在其中,當時他才二歲。因賀滿姑拒不交代賀老總與賀英的去處,慘遭敵人的虐殺,英勇就義。

向軒的大姨賀英得到這個消息後,設法用錢財買通了監獄看守,把向軒兄妹三人解救了出來。從此向軒跟著大姨賀英生活,改口喊賀英媽媽,賀英媽媽教他習武,練槍法,三四歲的小向軒就已經能打槍了。

1933年農忙時節,他舅舅所帶的遊擊隊回家插秧時,被叛徒出賣。賀英在犧牲前交給了向軒兩把槍,四塊銀元,讓向軒去找舅舅賀老總的紅軍部隊,要報仇。

由於從小就生在這座大山,向軒對家鄉的山裡地形比較熟悉。於是七歲的小向軒一邊打槍自衛,一邊往山裡跑,小腿腳脖子處也中了彈,但是他以與超出同齡孩子的毅力,歷盡千辛萬苦,最終在湖北的地界找到了舅舅的大部隊,傷好後當了一名勤務兵、通訊兵,後升了通訊兵副班長。

在當通訊兵宣傳員的時候,他戴著軍帽,身穿大鬥笠去老鄉家發傳單。在那個時期,長期被地主欺凌的老鄉,因怕地主將來會報復,根本就不敢開口要土地。向軒就學著老紅軍的口吻,挨家挨戶去安撫他們,讓他們不用擔心害怕,有人民給他們做主。

但孩子畢竟是孩子,向軒也有調皮搗蛋的一面。用向軒的話說,那時候調皮得很,很難管教。他帶領著和他差不多大的娃娃紅軍釣魚,魚釣不著,就上來挖老鄉家的土豆烤著吃,為此遭到舅舅賀老總的訓斥,賀老總扯著他的耳朵,到老鄉家道歉,回來再繼續讓向軒罰站,不許睡覺,直到向軒能深刻認識錯誤為止。

兩年後年僅九歲的向軒就跟著紅軍爬雪山、過草地,踏上二萬五千裡長徵之路。長徵路上的艱苦可想而知,大人都吃不消,何況是一個只有9歲大的孩子。隊伍中有一匹馬專給娃娃兵累了時候騎的,但小向軒幾乎不騎馬,都是把馬讓給別的小朋友。他說舅舅跟他說,腿上有舊傷越鍛鍊傷好得越快,越徹底。雖然他是賀老總的親外甥,但是在部隊裡他從來沒有過任何的優待,反而賀老總對他要求很嚴格。

去前線打仗,成為一名合格的戰士

向軒17歲那年,賀老總讓他去一線打仗,他二話沒說聽從賀老總的安排去了358旅警衛連當了一名戰士。抗戰勝利後,賀龍又對他說:"你還要磨練,讓你去挖戰壕、架橋吧"!於是向軒又去學工兵,由於向軒勤學苦練,對工兵的技戰術很快就掌握了要領,並熟記於心,由於他的出色表現,從班長,最後升為工兵連副連長。

1955年向軒被授予中校軍銜,1960年晉升為上校,1982年12月離休,享受正師級待遇。向軒如今已經94歲高齡,身體仍然很硬朗,現在的人很少有人熟知他們家族的事情,向老也很少提起。有很多的英雄連同他們的事跡都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今天能幸福地生活在中華大地中,最不該忘卻的是那些像向老一樣無悔付出的英雄,他們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相關焦點

  • 108歲女紅軍劉文治:帶著弟弟走完長徵 用一塊鹽救了女兵排丨尋訪...
    經過史料收集與縝密考證,獲悉長徵途中的川籍女紅軍許多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跡,她們絕大部分都悲壯犧牲或流落失散各地。健在的川籍女紅軍(截至2020年8月2日),僅有9人。她們分別是——劉文治,108歲,四川通江人,現住重慶。(2020年9月28日離世)張文, 101歲,四川通江人,現住北京。李鴻翔, 100歲,四川通江人,現住成都。
  • 108歲女紅軍劉文治逝世:長徵路用一塊鹽救了整個排
    (資料圖)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陳靜見習記者劉柯辰  2020年7月23日,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病房裡,記者見到了參加過長徵的川籍女紅軍劉文治及其子女。老人膝下有四個兒女,分別是老大謝家彬、老二謝家銀、老三謝家喜、老四謝家榮。家族四世同堂,加起來有24人。21歲那年,劉文治加入了中國工農紅軍,從此改變了一生的命運。
  • 記者再走長徵路丨紅軍贈送的棉褲,成了傳家寶
    6月26日,2019年「記者再走長徵路」主題採訪活動湖南邵陽城步站,就從南山牧場東南面的老山界開始。這裡也是1934年紅軍長徵途中從廣西資源縣進入湖南城步境內所攻克的第一道險關。一天半的採訪,從老山界到高山紅哨,從南山牧場到長安營鎮的紅軍橋,城步人的長徵故事說了一路,從戰火年代說到了現在。
  • 99歲老紅軍方槐:長徵中的《黨證》 他保存至今
    近百年歲月的風霜洗禮,在他臉上刻下一道道皺紋。 9月下旬,記者來到方老位於空軍武漢指揮所虎泉幹休所的家中,聆聽方老的革命故事。 儘管聽力和記憶都已衰退,看到記者在小黑板上寫下「長徵」「雪山」「草地」時,老人的眼睛亮了,一如當年那個雀躍著參加紅軍的15歲少年。
  • 一支神奇的「少年紅軍」
    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他們最晚出發,在沒有電臺的情況下,獨立進行長徵,歷時10個月,途經安徽、湖北、河南、陝西、甘肅5個省,在與中共中央長期失去聯繫的情況下,遭遇國民黨發動派圍追堵截的情況下,靠著幾千名少年紅軍,轉戰5000公裡,率先到達陝北,甚至還有餘力「西徵」,支援了中央紅軍的長徵。
  • 參加過長徵的女英雄、最高齡女紅軍王定國逝世
    中國婦女網記者從全國紅軍小學建設工程理事會獲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謝覺哉同志夫人、老紅軍王定國因病於2020年6月9日上午11點06分在北京去世,享年107歲。老紅軍王定國生於1913年的王定國老人,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隨紅四方面軍參加長徵。從受盡欺辱的童養媳,成長為英勇無畏的紅軍戰士,從目不識丁的農村婦女,成長為德高望重的革命前輩,跨越兩個世紀,從黑暗走向光明,她前進的腳步從未停止。
  • 14歲參軍的「紅小鬼」,30年後,主席問道:興國矮子去哪了?
    開國少將雷永通,14歲參軍的「紅小鬼」,早在12歲時,他就是家鄉有名的兒童團團長了,那個時候,因為他的個頭不高,因而大家都叫他矮子,後來這個稱號傳到了毛主席的耳朵裡,毛主席對此笑笑,便記住了他。雷永通是著名的將軍縣,興國縣人,1918年出生,小時候因為家貧在村裡當學徒,紅軍來了以後,建立了工農政府,12歲的雷永通就加入了當地的兒童團,他雖然個子不高,但是很是聰明,因而大家在戲稱他為矮子的同時,對他也很欽佩,兩年後,14歲的雷永通,帶著29名兒童團成員,正式加入了紅軍。
  • 長徵時紅軍穿什麼:綁腿和草鞋成戰士的法寶
    上衣為灰色中山裝式樣,立翻領,4個帶蓋加扣的明兜,領口上綴紅領章;下衣是有插手口袋的西裝式軍褲,打綁腿;軍帽是八角帽,帽徽為紅布五角星。由於受到經濟條件的制約,紅軍軍服樣式雖然統一,但布料、顏色還不盡相同。大部分紅軍軍服顏色為灰色,少部分也有藍色或藏青色。比較典型的就是紅2軍團,所轄三個師,紅7師為灰色軍服,紅8師為青色軍服,紅9師為藍色軍服。
  • 《紅軍部隊新長徵》:光輝的勝利,永恆的血脈
    今年是紅軍長徵勝利84周年。86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紅軍以無與倫比的英雄氣概進行的萬裡長徵,創造了氣吞山河的人間奇蹟,譜寫了中國革命事業的壯麗史詩,在我們黨、軍隊和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上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 他16歲當連長,一戰失利,被槍決時刑場獲救,後成王牌軍長!
    有人說,鄧嶽少將是我軍最傳奇的軍長,此言不虛。 作為威名赫赫的將星,鄧嶽在戰場上經歷了九死一生,少年時還差點被軍法處決,所幸有人搭救,在刑場上撿回一條命。此後將軍戎馬半生,成長為我軍王牌軍長,傳奇人生令人感嘆。
  • 「最高齡女紅軍」王定國:謝覺哉夫人 90歲重走長徵路 終年107歲
    2020年6月9日,老紅軍王定國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7歲。她曾在94歲高齡重走長徵路,她也曾是她曾是健在的年齡最大的女紅軍,她離休後仍步履不停,心繫人民,70多歲推動長城保護,90多歲還參與植樹造林。她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在她身上我們可以學到很多很多。
  • 103歲的老紅軍,14歲參軍,因傷留貴州80多年,如今仍健在
    馬崇德就是這樣一名簡簡單單的抗戰將士,他將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了戰場,2010年的電影《馬紅軍》就是以他為原型改編的。這應該是對他長徵生涯最大的褒獎。在採訪時,馬崇德曾驕傲地告訴記者:"那紅軍就是我。"
  • 我的長徵 尋找最後的女紅軍
    【編者按】 長徵,這一偉大歷史事件,是人類軍事史上的奇蹟,在中共黨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長徵途中的女紅軍,是一個特殊而偉大的群體,她們理想信念堅定,英勇頑強。
  • 【方志四川•特稿】三過草地的長徵女英雄王定國
    2020年6月9日上午,王定國同志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108歲。2020年6月15日,老紅軍王定國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舉行。2016年9月21日,王定國揮毫寫下「長徵萬歲」幾個大字(圖片來源:人民畫報)王定國21歲隨紅四方面軍參加長徵,當時她在紅四方面軍的前進劇團,主要負責劇團演出的道具和演員化妝。王定國曾回憶說,自己是在歌聲中走完長徵的。曾經有一篇報告文學,名為《九趾紅軍》,故事主人公的原型,就是王定國。
  • 1934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紅軍主力開始長徵
    長徵,是中共黨史上最偉大的事件之一,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事件之一。美國時代生活出版公司出版的《人類1000年》一書,公布了公元1000年至公元2000年1000年間人類歷史進程中發生的100個重大事件,中國入選了3個,其中之一就是1934年的長徵。長徵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氣吞山河的英雄壯舉,是中華民族英勇奮鬥的壯麗史詩。
  • 重走長徵路 | 贛南籍老紅軍何木林:裝啞14年 忠骨歸青山
    說起公公生前的點滴往事林成英向記者娓娓道來公公何木林原名何垂豐,1904年出生於會昌縣筠門嶺。1927年,他主動報名參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後,改名何木林,跟隨紅軍隊伍一路轉戰來到貴州。1935年1月28日,土城青槓坡戰役打響。
  • 電視劇《絕命後衛師》:嚮往明天的少年紅軍
    是電視劇《絕命後衛師》裡17歲的少年紅軍賴驕驕寫下的。這是電視劇的第25集,是紅34師作為黨中央紅軍縱隊的斷後部隊,將近彈盡糧絕的時候與父親一起參加紅軍的17歲少年紅軍賴驕驕在父親賴老石頭和很多戰友犧牲後寫在烈士留給他的一個染滿鮮血的日記本上的一句話。電視劇《絕命後衛師》講的是1933年5月,國民黨軍隊發動了第五次圍剿,中央紅軍越來越陷於被動的局面。
  • 長徵故事反覆講但年輕人真能理解長徵精神嗎?我們從遵義開始找答案...
    孟雨涵 攝發掘散落的寶貝和故事記者再去找73歲的黃先榮。退休前,他曾任遵義市旅遊局局長,還當過宣傳部副部長,遵義紅色景點的一些解說詞,都是他自創的。比如,他把「土城戰鬥」描述為「五任國防部長,七大元帥,三百將軍,在一個兩平方公裡的地方打了這一仗」。近幾年,遵義通了高鐵,機場航線更密了。
  • 【歷史:紅軍長徵過楚雄】中央紅軍、紅軍二、六軍團長徵過楚雄
    兩路紅軍三條線路,長徵經過楚雄地區的8個縣、市,歷時18天,行程1300多公裡。所到之處,紅軍向廣大群眾宣傳黨的綱領和政治主張,組織群眾開展「打土豪、分浮財」鬥爭,在楚雄地區各族人民群眾中播下了革命火種,推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楚雄地區的傳播,為後來恢復重建黨的組織和黨組織在楚雄地區領導開展革命鬥爭起到了重要作用。
  • 新疆民間收藏家30多年收集「百名紅軍紀念封」弘揚長徵故事
    「長徵精神展館」老紅軍親筆籤名紀念封。 陶拴科 攝中新網新疆布爾津1月15日電 (陶拴科 鄧亞美)「為了弘揚長徵精神,讓長徵精神永存,我們用紅色的事跡來教育後代,讓他們記住長徵,長徵精神永遠傳承和伴隨他們成長。」新疆布爾津縣企業家李瀚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