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民間收藏家30多年收集「百名紅軍紀念封」弘揚長徵故事

2020-12-26 中國新聞網

「長徵精神展館」老紅軍親筆籤名紀念封。 陶拴科 攝

中新網新疆布爾津1月15日電 (陶拴科 鄧亞美)「為了弘揚長徵精神,讓長徵精神永存,我們用紅色的事跡來教育後代,讓他們記住長徵,長徵精神永遠傳承和伴隨他們成長。」新疆布爾津縣企業家李瀚威說。

今年56歲的李瀚威是布爾津縣一家企業負責人,年輕時曾經參軍入伍,退役後創辦了一家企業,他的業餘愛好就是集郵、收藏、做公益。

上世紀80年代開始,他開始對集郵、收藏紀念封感興趣,期間他收藏紀念紅軍長徵勝利50周年、60周年、70周年和80周年中國郵政發行的紀念郵冊和老紅軍親筆籤封等珍貴物件。其中收藏的紀念封有開國將帥本人或親屬子女的,有參加過長徵的老紅軍的等。

走進「長徵精神展館」,100多平方米的展廳裡,陳列著開國領袖合影、元帥親屬物件、開國將軍題詞、老紅軍親筆籤封等珍貴物件,用文字和圖片再現艱苦歲月,弘揚長徵精神。

透過玻璃櫃展臺,紀念冊裡保存的,是李瀚威30多年來所收集的200多枚老紅軍親筆籤名紀念封,每枚紀念封上有一位老紅軍的親筆籤名。紀念封被細心地裝上封套。為了能夠讓大家清楚地了解每一位老紅軍,他對老紅軍的資料進行了裝裱,整體的排列在牆壁上,醒目而耀眼。

回憶收藏的艱辛和不易,李瀚威感慨到,「當初的奔波雖然很辛苦,但是現在看來值得,能為下一代創造一個學習的基地,我感到很欣慰。」

據介紹,30年來李瀚威不遠萬裡尋訪收集了蕭克、楊成武、張愛萍、王定國等老紅軍的珍貴籤名。有時候為了一個老紅軍的線索他會費盡周折,到處打聽去尋找老紅軍。

如今,「長徵精神展館」已經成為該縣一處3A級景區,成為布爾津縣的「紅色教育基地」,每年吸引遊客參觀4萬人次。(完)

相關焦點

  • 我的長徵 尋找最後的女紅軍
    【編者按】 長徵,這一偉大歷史事件,是人類軍事史上的奇蹟,在中共黨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長徵途中的女紅軍,是一個特殊而偉大的群體,她們理想信念堅定,英勇頑強。
  • 記者再走長徵路丨紅軍贈送的棉褲,成了傳家寶
    這裡也是1934年紅軍長徵途中從廣西資源縣進入湖南城步境內所攻克的第一道險關。一天半的採訪,從老山界到高山紅哨,從南山牧場到長安營鎮的紅軍橋,城步人的長徵故事說了一路,從戰火年代說到了現在。紅軍過城步至今的85年,也是長徵精神不斷傳承的85年。
  • 【歷史:紅軍長徵過楚雄】中央紅軍、紅軍二、六軍團長徵過楚雄
    5月3日,紅軍一師趕到龍街渡口,紅軍二師佔領元謀縣。龍街渡口,是當時滇川通道之要津。在紅軍到來之前,這裡的船隻多數被敵焚毀,少數沉於對岸江中。紅軍找不到船隻,就四處收集竹木,在石花灘架設浮橋,設法渡江。元謀縣城在馬頭山之北,紅軍二師佔領元謀縣城後,一部在馬頭山白酒坡布防,準備阻擊尾追之敵,一部在城內及附近村寨,開展群眾工作。
  • 紅軍長徵中的宣傳工作透視
    如遵義戰役是紅軍長徵中取得的最大勝利,殲滅俘虜了大量敵人。長徵親歷者黃鎮繪製了反映遵義大捷的漫畫。紅軍幹部對被俘白軍進行宣傳,一大部分白軍參加了紅軍。又如紅二十五軍於1935年3月10日發布《紅二十五軍政治部告國民黨士兵書》,指出國民黨士兵大部分是窮人出身,為國民黨作戰不是為國為民,而是禍國殃民。說明紅軍是工人、農民和蘇維埃政府的軍隊,歡迎白軍士兵來當紅軍。
  • 紅軍長徵時走過的草地在哪?如今已80多年過去,變成什麼樣子呢?
    紅軍長徵,堪稱人類史中的一部壯舉。若非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信念,恐怕沒有哪一個民族、哪一支隊伍能在戰爭史上留下如此濃墨重彩的一筆。據統計,紅軍長徵的行程約兩萬五千裡,他們還經歷了三百八十多次戰鬥,攻佔了七百多座縣城,當然,還有更令人心痛的數據:犧牲了營級以上幹部四百三十餘人,他們的平均年齡不過三十歲。那麼,當年紅軍長徵走過的草地,八十多年過去了,如今變成什麼樣了呢?本期暴走大歷史為您獨家揭秘。當年紅軍走過的草地,位於四川西北部,名叫松潘草原。
  • 南部縣濱江街道辦追尋紅軍足跡訪鹽鄉
    為紀念中國共產黨誕辰99周年,南部縣濱江街道振興街南段社區黨總支組織30餘名黨員代表於近日乘坐中巴車1個小時,赴長坪鎮長坪山紅色鹽鄉紀念園,開展「重走長徵路、緬懷革命先烈」黨日活動。走進紅色鹽鄉紀念園,黨員們肅然起敬。
  • 光洋百貨開展「弘揚中華傳統節日 淡化洋節 紀念毛主席誕辰127周年...
    2020年12月26日是毛澤東誕辰127周年紀念日,為紀念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的誕辰,東明光洋百貨開展多樣紀念活動。活動從12月24日開始到27日結束,今天12月26日為紀念毛主席誕辰127周年,光洋百貨收銀部、客服部、防損部及全體管理層人員身著紅軍軍裝,嚴陣以待,站在毛主席像前紀念毛主席 緬懷偉人。▲主持人段豔紅精彩的開場白活動正式開始▲公司總經理範渭東致辭講解開展此次活動的重要意義。▲四樓百貨部和收銀部員工共同送上了《十送紅軍》舞蹈表演 。
  • 「紅軍」、「長徵」、「六萬五千裡」的由來和演進
    但是不用擔心,絕大多數的字、詞、句,仍然是國內先輩智慧的結晶,紅軍、長徵等就是。紅軍一詞還未正式創建時,農民犁鋤揮舞,團結在一起,運用武裝力量保護自己,這樣的軍隊被定義為工農革命軍。後來,中共中央把紅軍寫進了文件中,各地部隊開始使用紅軍的武裝稱號。1928年5月25日下發的軍事工作大綱裡,宣布了一則消息,決定採用廣東省委擴大會議軍事問題決議案中的內容,認為建立紅軍迫在眉睫,不必有大型的起義鋪路,只要能有自己的割據地區,就可以把創建紅軍提上日程。
  • 哈達鋪:昔日長徵「加油站」 今日紅色文化「網紅」打卡地
    坐落於岷山腳下的古鎮哈達鋪,因中國工農紅軍一次理想信念的偉大遠徵,而有了更加響亮的名字:長徵途中的「加油站」。「哈達鋪是中國工農紅軍歷經千難萬險後的絕處逢生之地。」哈達鋪紅軍長徵紀念館館長路晨霞介紹,哈達鋪被紅軍將士親切地稱為長徵途中的「加油站」。過去哈達鋪為紅軍「雪中送炭」,如今紅色基因讓哈達鋪更加紅火。
  • (文化)哈達鋪:昔日長徵「加油站」 今日紅色文化「網紅」打卡地
    坐落於岷山腳下的古鎮哈達鋪,因中國工農紅軍一次理想信念的偉大遠徵,而有了更加響亮的名字:長徵途中的「加油站」。「哈達鋪是中國工農紅軍歷經千難萬險後的絕處逢生之地。」哈達鋪紅軍長徵紀念館館長路晨霞介紹,哈達鋪被紅軍將士親切地稱為長徵途中的「加油站」。過去哈達鋪為紅軍「雪中送炭」,如今紅色基因讓哈達鋪更加紅火。
  • 興國縣聯合功夫動漫打造中國長徵超級IP《長徵總動員》
    可以說,作為長徵的出發地之一,長徵文化就是興國鮮明的文化底色。  在二萬五千裡的長徵中,紅軍將士同敵人進行了600餘次戰役戰鬥,跨越近百條江河,攀越40餘座高山險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餘座,穿越了被稱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頑強意志徵服了人類生存極限,書寫了集意志、勇氣和力量於一體的偉大史詩。
  • 長徵故事反覆講但年輕人真能理解長徵精神嗎?我們從遵義開始找答案...
    長徵,距離我們已80多年了。記者出發之前,心下惶恐: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可該選哪一個點,才能體現長徵精神?攤開地圖,從江西看到貴州,從四川連到甘肅,選了遵義。解放日報·上觀記者在遵義會議紀念館,出生於1996年的講解員童丹講起長徵故事,聲情並茂。
  • 一幅卡通的佛八角帽紅軍戰士像出現在江西贛州紅色紀念館門口
    江西是著名的紅色革命根據地,紅色故事和紅色革命紀念地數量眾多。開車到這兒,沿途可以看到許多紅色紀念碑和烈士陵園,每個地方都有許多故事。一些民間人士評價:看到這座紅軍雕像,感覺像是現代廟宇中帶著頂八角帽的佛像,這就是用宗教雕像的藝術美感,造了一個紅色文化的雕像。有人還以為,小紅兵的雕像也是個年輕的紅兵,還很小,黃肌瘦,臉有點腫,雖然小紅兵的頭像沒有影視作品中那樣高大威猛的效果,但雕像的感覺還是挺真實的,甚至有點像卡通。作為紅色革命老區的江西,有許多先輩的紅色光榮事跡,值得我們去探尋。
  • 108歲女紅軍劉文治:帶著弟弟走完長徵 用一塊鹽救了女兵排丨尋訪...
    【編者按】長徵,這一偉大歷史事件,是人類軍事史上的奇蹟,在中共黨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長徵途中的女紅軍,是一個特殊而偉大的群體,她們理想信念堅定,英勇頑強。長徵途中的川籍女紅軍,共約8000人,佔了整個長徵女紅軍的90%以上。在即將迎來建黨100周年之際,封面新聞從四川出發,尋找最後的女紅軍。
  • 周恩來與《長徵組歌》問世
    《世紀風採》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一 《長徵組歌》又名《紅軍不怕遠徵難》,是開國上將蕭華將軍所創作的一部輝煌而又不朽的紅色經典史詩。
  • 1934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紅軍主力開始長徵
    1934年,中共中央領導中央紅軍主力踏上戰略轉移的漫漫徵程,開始了艱苦卓絕的長徵。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紅軍總政治部聯名致第一軍團和第三軍團的電報中講:「我們不為勝利者,即為戰敗者,勝負關係全局。」11月30日上午,軍委縱隊的人馬陸續到達湘江渡口。12月1日,中央紅軍阻擊陣地上的告急電報一封接著一封,阻擊戰到了白熱化狀態,決定黨中央和紅軍生死存亡的最後時刻到了。
  • 長徵時紅軍穿什麼:綁腿和草鞋成戰士的法寶
    星火燎原: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特稿第六期 作者:軍史任意元摘要:在很多反映紅軍題材的影視作品裡,通常紅軍指戰員都是軍容嚴整,軍帽軍服齊備,最多就是衣服上加幾個補丁,來表現一下當時的艱苦困難。
  • 「夾金山精神內涵挖掘」學術研討會在四川長徵幹部學院雅安夾金山...
    來自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電子科技大學、四川師範大學、西南石油大學、成都工業學院、四川旅遊學院,以及綿陽市委黨校、雅安市委黨校的20餘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話夾金山精神內涵挖掘。四川長徵幹部學院雅安夾金山分院常務副院長柯小平在致辭中說,夾金山是紅軍長徵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夾金山精神是長徵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將紅軍成功翻越夾金山的精神初步梳理為「信念堅定,團結友愛,挑戰極限,不勝不休」,旨在表達廣大紅軍指戰員以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團結友愛的革命情懷、挑戰極限的英雄氣概、不勝不休的執著追求,成功徵服夾金山的壯麗史詩和英雄壯舉。
  • 保定「紅飄帶」研學進入第六站 長徵故事感動眾人
    圖為學生講解陳樹湘師長「斷腸拒俘」故事。研學活動第六站得到沿途學校、展館和村民的大力協助。興安縣第三小學五(3)班侯少琴同學為大家講解了紅5軍團第34師師長陳樹湘「斷腸拒俘」壯烈犧牲的故事,感人的事跡讓聽眾無不動容。
  • 電影《紅麥》殺青,再現紅軍長徵麗江往事
    由張春和、王洋聯合執導的首部反映納西族人民支援工農紅軍長徵的電影《紅麥》日前殺青。導演張春和表示,影片的靈感來自於當年紅二、六軍團經過麗江時,他們從奇峰險峻的邱塘關一路挺進,在途中遇到了淳樸真摯的人民,「這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是《紅麥》的創作基調」。當年紅軍在經過雲南麗江時留下了一段光輝的歷史,也留下了一段軍民魚水情深的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