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五千年歷史並非妄言

2021-01-10 菏澤日報

日期:[2017年12月01日] -- 菏澤日報 -- 版次:[A3]

牡丹五千年歷史並非妄言

牡丹的歷史到底有多久遠,學界一直眾說不一。最近我在主持 《中國牡丹文化系列叢書》(10卷)的編纂中,積累查閱了大量文獻資料,以證牡丹五千年歷史並非虛妄之言。
   牡丹是我國本土固有的野生植物,也是目前科學界公認的最原始的一類被子植物。但是牡丹初無名,依芍藥得名。牡丹與芍藥均為芍藥科芍藥屬,二者枝葉、花型、籽實相似,花期相近,宋時已經有人開始研究分辨牡丹與芍藥了。三代,是對中國歷史上的夏、商、周三個朝代的合稱,夏朝始於公元前2205年,距今4000多年,如果這裡的芍藥即牡丹的話,這4000多年也是牡丹的歷史。
   有文字記載的芍藥最早見於《山海經》,其中有四處寫到「芍藥」。《山海經》的作者是伯益,為舜、禹之臣,曾為舜掌管火及山林鳥獸,後又幫助禹治水。若從這時算起,芍藥之名出現在公元前21世紀前,距今亦4000餘年。
   詩經《鄭風·溱洧》:「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若這裡的芍藥就是牡丹,這是牡丹第一次在文學作品中出現。《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多年間的詩歌305首,經孔子編修而成,距今也已4000餘年。
   秦漢時期問世的《神農本草經》,首次在藥用植物中提到了牡丹並用文字記載了下來。它將牡丹列入「中品」,謂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同時,芍藥也被記入其「中品」,謂「主邪氣腹痛,除血痺,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生川谷及丘陵。」神農即炎帝,距今5500餘年,若以此為據,牡丹的歷史則更長。
   「牡丹」之名最早見於戰國時期的《黃帝內經·素問》:「清明次五日,田鼠化為鴽,牡丹華。」華,古通花。這句是說過了清明節,田鼠即躲入洞穴避暑,取而代之的是鴽鳥開始出來活動,牡丹也到了盛開之時。戰國始於公元前475年,牡丹一詞距今已有2500歲左右。
   宋代歐陽修在《洛陽牡丹記》中說:「牡丹初不載文字,唯以藥載《本草》。」自《神農本草經》《黃帝內經》以藥記載以後,牡丹在各種文獻資料中則屢見不鮮。
   《中國牡丹品種圖志》認為,中國牡丹的主要栽培中心,一直位於黃河中下遊地區,分布中心始終在山東菏澤、河南洛陽和北京。宋代虞汝明的《古琴疏》記載:「帝相元年,條谷貢桐芍藥。帝命羿植桐於雲和,命武羅伯植芍藥於後苑」。帝相,本名姒相,夏朝前中期君主。帝相元年即公元前2146年,如果條谷貢的確實是牡丹,牡丹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已有4000多年。這也是傳說時代的牡丹栽培的歷史起點。
   據南宋王應麟《海山記》(簡稱《海記》)記載:「隋帝闢地周二百裡為西苑……詔天下境內所有鳥獸草木,驛至京師……易州(今河北易縣)進二十箱牡丹。」宋代傳奇小說《〈青瑣高議〉後集之五·隋煬帝海山記》亦有類似記載。隋煬帝605-617年在位,距今已有1400年歷史。儘管今人對此提出了一些質疑,但本人認為,此說並非空穴來風,應當是其來有自,可能是相關文獻還在發現之中。宋代餘仁中本《顧虎頭列女傳》畫中描繪了庭院栽植的牡丹,顧虎頭即東晉畫家顧愷之,這又把牡丹的栽培開始期向前提了100餘年。
   那麼,菏澤的牡丹栽培始於何時呢?清代餘鵬年在《曹州牡丹譜》中說:「曹州之有牡丹,未審始於何時。」首次記載曹州牡丹的是明代薛鳳翔的《亳州牡丹史》:狀元紅「弘治間得之曹縣,又名曹縣狀元紅」,他還明確記載說八個品種來自曹州:狀元紅、金玉交輝、平實紅、梅州紅、花紅平頭、綺新妝、喬家西瓜瓤、太真晚妝。這是現在大家公認的菏澤牡丹的起始時間,弘治(1488-1505)距今500多年。但此前,菏澤是否有牡丹呢?傳說隋煬帝時,曹州就出了一個著名的牡丹栽培花師,叫齊魯恆,他在洛陽西苑嫁接「樓臺牡丹」成功。若如此,菏澤牡丹的歷史又提前了八九百年。
   牡丹的存在、牡丹的栽培,肯定都在記入文獻之前,所以牡丹的歷史一定是更久遠的,說牡丹有五千年的歷史是有根有據的。 蕭若然 

相關焦點

  •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是怎樣計算的?
    喜歡歷史的讀者,總會在歷史書中看到「公元前」、「公元後」的說法。但是,很多人並不清楚,歷史書中所謂的「公元前」究竟是什麼意思?中國五千年的歷史,究竟又是怎樣計算的?由於不清楚這個問題的人非常多,這次將為大家科普這兩個歷史中常用名詞的真正含義。
  • 用「上下五千年」來描述中國歷史,至今不過才40年的時間
    上下五千年的說法,同樣如此。《上下五千年》本是我國第一部少兒歷史通俗讀物,現代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學家林漢達和現代作家曹餘章編著,上起盤古開天闢地和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於1979年由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
  • 中國有五千年歷史,國際上卻只承認三千年,夏朝為什麼不被承認?
    說起來中國歷史,大家都知道是上下五千年。良渚遺址的成功也標誌著中華上下有五千年,但國際上卻只有3300年的說法。上下五千年在當時沒有史料依據,外國人自然會質疑。但近些年隨著各種的遺蹟發掘,良渚文明、仰韶文化、河洛文化的發現,自然而然的能夠證實中國的歷史。中國的歷史很多都來自與史書的記載,在中國史書歷來都很受重視,史官亦是每個朝代都會設置的官職。歷史能使我們很好地了解前人的事跡。
  • 良渚陶文:五千年文明的歷史書寫
    因為,從五千年前的良渚陶文上可以看到天堂裡文明的燦爛曙光。我深感責任重大,很有必要把良渚陶文的重大意義寫出來,告訴世人,共沐榮光。內容豐富的良渚陶文 良渚陶文中有不少象形文字,日月星辰、山水飛禽,雞龜貓蝶鹿蛇更是栩栩如生,一目了然。
  • 牡丹祈祥 辛丑納福——回顧牡丹薈「深圳女孩」們的祈福修行之旅
    大家齊頌牡丹祈祥,辛丑納福的口號之後,開始今日的牡丹薈祈福之行。舉香齊眉,佛明所願,雙手合十,佛知所想。禮佛之路,牡丹薈姐妹們相伴而行,伴隨師傅的講解與指引,每個人都許下了對未來的期許。繞殿一周,渡己過往。此時環繞在她們身邊的是檀香的氣味,是殿中的梵音,是心靈的純淨。一抹淨水沐身,點去鉛華,願今日所想,來日所成。
  • 世紀大對決世界上下五千年歷史的帝國大排名
    在過去五千年的世界歷史長河中,如果給所有存在過的帝國、強國進行一個實力劃分,我想他們大致可以劃分成這樣: 古文明時代,九大世界級帝國: 古埃及帝國、阿卡德帝國、烏爾第三王朝、古巴比倫王國、西臺帝國、亞述帝國、新巴比倫王國、
  • 龍池牡丹|傳承牡丹精神,弘揚牡丹文化,發展牡丹產業
    牡丹之名尊貴無價,牡丹,是中國固有的特產花卉,素有國花的美譽,有著兩千多年的人工種植歷史,中華民族美好幸福,繁榮昌盛的象徵,牡丹以其國色天香的姿色,被歷朝歷代的文人騷客所追捧,留下了眾多詩詞,廣為傳頌。
  • 到洛陽、賞牡丹、喝陶香!兩張文化名片——牡丹和彩陶坊,香飄洛陽...
    如今,一到花會時節,盛開的各式各樣的牡丹,國色天香,雍容華貴,芳香四溢,恍若仙女下凡,向中外遊客訴說著華夏文明五千年的故事。自第一屆牡丹花會開始到現在,洛陽已接連舉辦了38屆,規格從最初的市級到省級,再到國家級,從沒中斷過,這已經證實了牡丹的魅力。說牡丹花會(牡丹文化節)是河南的一張文化名片,這便是明證。
  • 【人文歷史】最老銀杏、最美流蘇、相思茶花、神奇牡丹……合肥...
    一棵古樹,就是一段歷史的見證與傳承;一株名木,就是一種文化的記載與烙印。古樹名木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與文化的象徵,是城市歷史文化風貌的重要載體,是森林資源中的瑰寶,也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來的珍貴遺產,被譽為「活的文物」。 合肥有2000多棵古樹名木,有很多樹齡高達幾百年乃至近千年的古樹名木,不但稀世珍貴,也成為合肥獨特的旅遊資源。
  • 童書推薦:《上下五千年》原來歷史是這麼生動有趣
    然而,童書市場又是汗牛充棟,尤其是歷史類的書籍更是層出不窮,所以為孩子選書呢,就變成了對家長最大的考驗。長篇文字的書,怕孩子覺得枯燥,看不進去,幽默好玩的書,怕孩子看了等於沒看,浪費時間,舒太厚呢,怕孩子壓力大,書太薄了,又怕知識面小,性價比低,選來選去選不出來,到底什麼樣的書才能既全面又有趣,還不浪費孩子寶貴的時間呢?
  • 有趣又有料的歷史故事,你只知道《上下五千年》?
    你或許沒有聽說過林漢達,但你肯定聽說過《上下五千年》。我今天要說的《林漢達歷史故事集》也是林漢達先生所著的。不過,這部書可比《上下五千年》生動有趣多了。林漢達先生一生致力於社會教育和民眾教育,尤其是語文教育的通俗化。早在1940年代,他就嘗試用拼音來寫中國歷史故事。1948年,就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通俗歷史讀物《東周列國志新編》。
  • 洛陽最黃的牡丹、最綠的牡丹、最黑的牡丹……
    「您好,在哪裡能看到牡丹花王『姚黃』?」今日,鄭州遊客左玲一家來到洛陽王城公園,直奔牡丹大田尋找花王身影。作為洛陽牡丹的古老品種,「姚黃」被認為是國內最黃的牡丹,廣受歡迎。除了最黃的牡丹,哪些品種是最綠的牡丹、最藍的牡丹、最黑的牡丹?
  • 牡丹的傳說故事第一章,龍池牡丹:牡丹成就花王的歷程
    「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自古以來,牡丹花都是大家喜歡的花卉品種,關於牡丹花的名詩佳句更是不勝枚舉。每年時逢穀雨時節,牡丹爭奇鬥豔、奼紫嫣紅,非常的漂亮,牡丹被稱作是花中之王,同時是我們很多國人心目中的國花。今天,我們就講講這關於牡丹背後的神話故事。
  • 富貴牡丹國畫 畫家張洪山的工筆牡丹代表作賞析
    牡丹千姿增富貴,天香一品賜吉祥。以牡丹入畫,是一款充滿吉祥好運和美貌的花鳥國畫。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這並非虛言。白居易在《牡丹芳》中贊道:「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劉禹錫也在《賞牡丹》中贊到「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這足以表明當時世人對牡丹之愛已達到了一種如痴如狂的程度。牡丹是中國人喜愛的花卉,碩大的牡丹花怒放,雍容大度,寓意富貴吉祥,繁榮昌盛。國運昌時花運昌,太平盛世喜牡丹,如今牡丹畫已成為家居裝飾的尤物,寄託著人們對富貴、吉祥、美滿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 不可思議的印度;印度人喝牛尿治病與練瑜伽都有近五千年的歷史
    #趣知識#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約公元前2600年誕生了印度河文明,近五千年的文明史,2019年印度總GDP世界第五。一,「印度瘤牛」被印度教教徒視為「聖獸」,印度教徒認為,「印度瘤牛」既是繁殖後代的象徵,又是人類維持生存的基本保證。
  • 雲南羅平:中國五千年文明活化石「活」起來
    古法榨油,又叫土法榨油,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制油技藝,凝聚著五千年來勞動人民的辛勤與智慧,被譽為「來自遠古文明的活化石」。早在五千多年前的中國、埃及、印度、巴比倫等古老國家就開始使用土法榨油了。在漫長的歷史沉澱中,古法木榨壓榨菜籽油技藝世代相傳,隨著機械化生產的普及,菜籽油產量提高了,依魯古法木榨菜籽油技藝逐漸被冰冷的流水線所替代,正宗古法木榨菜籽油在現代人生活中漸行漸遠,被人們所忽視、遺忘,落寞的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所幸的是,依魯古法木榨菜籽油技藝經羅麗江祖輩矢志不渝的堅守和傳承下,延續發展至今。
  • 熟讀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沒有自己的歷史價值觀等於白讀!
    今天老王談談中華歷史。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要細細說來那是說不清,道不明。那些史書是浩如煙海,一一說來那得把人累死了。我們中國的歷史是世上唯一延續不斷有詳細文字記載的,是一個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國家,與其他國家是不同的。那我們學習歷史有什麼用?主要的用處,是讓我們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管理等等。
  • 薦書|昆明忠呈物業總經理張雅娜推薦《中華上下五千年》
    本期嘉賓:昆明忠呈物業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雅娜推薦書目:《中華上下五千年》(赫歷/李桂琴/劉思遠)書目簡介:《中華上下五千年》從華夏始祖盤古開天闢地開始,將三皇五帝,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朝漢代,三國西東晉南北朝
  • 雙塔寺的牡丹
    太原市雙塔博物館  冀美俊 太原永祚寺有著豐富的中華歷史文脈與民俗文化的珍貴遺存,更有百餘種牡丹永祚寺是全國唯一一座全部採用磚仿木無梁建築組成的寺院;明清兩代所刻的《寶賢堂集古法帖》和《古寶賢堂法帖》是「書林珍寶」,薈萃了包括孔子、李斯、李世民、王羲之、王獻之、蘇東坡、米芾、黃庭堅、傅山等在內的名人、帝王、書法家的墨跡寶翰200餘塊,歷史、書法、藝術價值極高,在全國極為罕見。
  • 絕代只西子,眾芳惟牡丹—牡丹盛開之時,十二首唯美牡丹詩詞欣賞
    每年四五月,牡丹盛開,正是欣賞牡丹的最佳時節。牡丹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其花大而香、色澤豔麗、雍容華貴、富麗堂皇、芳香濃鬱,素有「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譽,因此牡丹的花語為:圓滿、濃情、富貴、雍容華貴。牡丹在我國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栽培歷史,品種繁多,根據花的顏色,就可分為上百個品種,以黃、綠、肉紅、深紅、銀紅為上品,尤其黃、綠為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