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的歷史到底有多久遠,學界一直眾說不一。最近我在主持 《中國牡丹文化系列叢書》(10卷)的編纂中,積累查閱了大量文獻資料,以證牡丹五千年歷史並非虛妄之言。
牡丹是我國本土固有的野生植物,也是目前科學界公認的最原始的一類被子植物。但是牡丹初無名,依芍藥得名。牡丹與芍藥均為芍藥科芍藥屬,二者枝葉、花型、籽實相似,花期相近,宋時已經有人開始研究分辨牡丹與芍藥了。三代,是對中國歷史上的夏、商、周三個朝代的合稱,夏朝始於公元前2205年,距今4000多年,如果這裡的芍藥即牡丹的話,這4000多年也是牡丹的歷史。
有文字記載的芍藥最早見於《山海經》,其中有四處寫到「芍藥」。《山海經》的作者是伯益,為舜、禹之臣,曾為舜掌管火及山林鳥獸,後又幫助禹治水。若從這時算起,芍藥之名出現在公元前21世紀前,距今亦4000餘年。
詩經《鄭風·溱洧》:「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若這裡的芍藥就是牡丹,這是牡丹第一次在文學作品中出現。《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多年間的詩歌305首,經孔子編修而成,距今也已4000餘年。
秦漢時期問世的《神農本草經》,首次在藥用植物中提到了牡丹並用文字記載了下來。它將牡丹列入「中品」,謂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同時,芍藥也被記入其「中品」,謂「主邪氣腹痛,除血痺,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生川谷及丘陵。」神農即炎帝,距今5500餘年,若以此為據,牡丹的歷史則更長。
「牡丹」之名最早見於戰國時期的《黃帝內經·素問》:「清明次五日,田鼠化為鴽,牡丹華。」華,古通花。這句是說過了清明節,田鼠即躲入洞穴避暑,取而代之的是鴽鳥開始出來活動,牡丹也到了盛開之時。戰國始於公元前475年,牡丹一詞距今已有2500歲左右。
宋代歐陽修在《洛陽牡丹記》中說:「牡丹初不載文字,唯以藥載《本草》。」自《神農本草經》《黃帝內經》以藥記載以後,牡丹在各種文獻資料中則屢見不鮮。
《中國牡丹品種圖志》認為,中國牡丹的主要栽培中心,一直位於黃河中下遊地區,分布中心始終在山東菏澤、河南洛陽和北京。宋代虞汝明的《古琴疏》記載:「帝相元年,條谷貢桐芍藥。帝命羿植桐於雲和,命武羅伯植芍藥於後苑」。帝相,本名姒相,夏朝前中期君主。帝相元年即公元前2146年,如果條谷貢的確實是牡丹,牡丹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已有4000多年。這也是傳說時代的牡丹栽培的歷史起點。
據南宋王應麟《海山記》(簡稱《海記》)記載:「隋帝闢地周二百裡為西苑……詔天下境內所有鳥獸草木,驛至京師……易州(今河北易縣)進二十箱牡丹。」宋代傳奇小說《〈青瑣高議〉後集之五·隋煬帝海山記》亦有類似記載。隋煬帝605-617年在位,距今已有1400年歷史。儘管今人對此提出了一些質疑,但本人認為,此說並非空穴來風,應當是其來有自,可能是相關文獻還在發現之中。宋代餘仁中本《顧虎頭列女傳》畫中描繪了庭院栽植的牡丹,顧虎頭即東晉畫家顧愷之,這又把牡丹的栽培開始期向前提了100餘年。
那麼,菏澤的牡丹栽培始於何時呢?清代餘鵬年在《曹州牡丹譜》中說:「曹州之有牡丹,未審始於何時。」首次記載曹州牡丹的是明代薛鳳翔的《亳州牡丹史》:狀元紅「弘治間得之曹縣,又名曹縣狀元紅」,他還明確記載說八個品種來自曹州:狀元紅、金玉交輝、平實紅、梅州紅、花紅平頭、綺新妝、喬家西瓜瓤、太真晚妝。這是現在大家公認的菏澤牡丹的起始時間,弘治(1488-1505)距今500多年。但此前,菏澤是否有牡丹呢?傳說隋煬帝時,曹州就出了一個著名的牡丹栽培花師,叫齊魯恆,他在洛陽西苑嫁接「樓臺牡丹」成功。若如此,菏澤牡丹的歷史又提前了八九百年。
牡丹的存在、牡丹的栽培,肯定都在記入文獻之前,所以牡丹的歷史一定是更久遠的,說牡丹有五千年的歷史是有根有據的。 蕭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