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聯合國環境大會於2017年12月在肯亞奈洛比的聯合國環境署總部召開。在大會開幕儀式上,聯合國環境署執行主任索爾海姆發表最新報告稱,汙染主要來自於空氣汙染、土壤汙染、淡水汙染以及海洋和近海汙染這四個方面。
全球超過80%的城市不符合聯合國的空氣品質標準。從生產力損失、醫療費用和生態系統損害的角度來看,汙染產生的經濟成本是巨大的。此外,水質下降也在人類健康、生態系統健康、農業和漁業生產力及休閒用途等方面產生了廣泛的經濟影響。
2012年全球死亡人數中,有大約1260萬是環境因素造成。
有時候不禁反思,在經濟發展面前,環境保護總是被放在後面。但是,當環境出了問題,人類的發展也會成問題。蝗災、豬瘟、鼠疫、極端天氣、地質災害,都是自然對人類的「反饋」,大自然用行動告訴人類,誰才是這個地球的主宰。
好在人類已經意識到環境保護與人類命運息息相關,尤其是近些年各國對於環保的投入持續增加,以我國為例,近幾年來國家對環保異乎尋常的重視,中央政府還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治國方針,國家環境保護力度不斷加大和環保產業政策日趨完善。
環保產業快速發展,產業領域不斷拓展,產業結構、技術和產品結構逐步優化升級,運營服務業發展加快,為環境保護和汙染物減排做出了貢獻,環境質量也得到了飛躍式的改善和提升。
環境保護行業的高速發展過程中,也積累了很多隱患, 主要集中在環保數據不透明、小企業資金匱乏、資源利用低下、環保技術不足等。
區塊鏈技術的分布式存儲、點對點傳輸、去中心化特性恰好能解決這一難題,區塊鏈技術則能夠讓多種業務主體平等交流,信息共享,實時核對數據一致性,能夠有效實現多主體信息共享、有效協作。習大大也指出,要抓住區塊鏈技術融合、功能拓展、產業細分的契機,發揮區塊鏈在促進數據共享、優化業務流程、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協同效率、建設可信體系等方面的作用。
那麼應該如何利用區塊鏈技術賦能環保行業? 或許全球最大的區塊鏈+環保項目——EEG環保公鏈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個很好的借鑑。
EEG環保公鏈是由美國金融專家、比特幣早期投資人Edward博士發起,團隊高管也都出身名門。EEG是一個以區塊鏈技術為核心,集成環保節能、生化技術、AI大數據為一體的全球化環保區塊鏈生態平臺,專注綠色環保領域的研究與創新,結合區塊鏈應用落地。
EEG擁有多項世界領先水平的區塊鏈和環保專利技術,覆蓋全球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在美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中國、日內瓦等地設有辦公室,與多家美國,加拿大,冰島的環保技術實驗室籤訂戰略合作關係,共同推進全球環保節能區塊鏈生態落地,幫助環保節能企業與區塊鏈金融的完美結合。
本文將會通過「項目理論」、「項目運作」、「EEG通證」 三個維度結合來分析EEG環保公鏈是如何將區塊鏈技術賦能環保行業。
首先是理論,不僅僅是區塊鏈項目,任何一個項目在啟動之前,都需要進行理論研究。首先是理論可以行得通,項目才有成功的可能,如果理論都不可行,那麼實踐無法成功。
但環保是個涉及全球幾十個國家數十億人,數千億的大產業,區塊鏈無法直接對環保產業進行手術式的改變,因此再宏偉的藍圖,也需要一筆一筆的畫。EEG環保公鏈對於環保產業的改變通過「信息真實性」、「效率優化」、「激勵」 三個環保產業久而未決卻又是區塊鏈的優勢點來切入。
EEG公鏈保障環保數據信息真實
正如前文所說,人類對於環境的保護在一定階段是和經濟發展相矛盾的,經濟發達的地方願意為了環保犧牲一些代價,也有能力通過高科技來保護環境,降低汙染。但對於欠發達的地區,依舊採取粗放式的發展,為了經濟效益不會重視環保,而且也沒有能力對汙染排放進行處理。
這就導致了一個結果,很多地區為了經濟發展,又為了不引起輿論反感和上級的責罰,故意上報虛假的數據。明明汙染很嚴重,卻說沒有汙染,明明空氣品質很差,卻說空氣品質很好,這種行為在過去也頻頻被媒體曝光。難道對於信息作假,只能通過媒體的揭露和舉報?現在利用區塊鏈,可以從源頭上杜絕這種情況發生。
通過區塊鏈技術,全球每一個監測站都是一個節點,可以實時監測大氣、水文等汙染情況,並且上傳到EEG公鏈上。得益於區塊鏈的不可篡改特性,EEG公鏈上的單一節點無法自行修改數據。例如某個地區的監測節點監測到汙染嚴重,那麼是沒辦法修改的,這樣可以保證在EEG的區塊鏈網絡上,監測節點只有生成並上傳數據的能力,而沒有修改數據的可能。
EEG公鏈優化環保產業資源配置
在環保行業中,經常會出現資源配置不公平的地方,那就是馬太效應。強者得到的越來越多,弱者得到的越來越少。越是發達地區,能夠得到的資源就越多,越是欠發達的地方,得到的資源就越少。以我國為例,國家對於環保的投資,一般都被國企和龍頭企業瓜分,小的環保企業根本拿不到。
這個原因很簡單也很現實,那就是環保產業的發展本身也是科技創新,補貼給大企業能夠讓它們提升國際競爭力,而補貼給貧困地方和小企業,有很大可能這個錢就打水漂了。但是最終造成的結果是最需要幫助的高汙染地和一線的小微環保企業得不到任何資源。也變相的造成了很多貧困和汙染嚴重的地方謊報瞞報,因為又要馬兒跑,又不給馬吃草是難以為繼的。
用區塊鏈技術可以一改過去粗放式的環保補貼方式,通過對EEG公鏈上所有監測節點的信息進行大數據分析,把需要的資源精準分配給最需要的地方。並且通過智能合約進行分批給付,達到目標後再進行下一階段撥付,從而避免粗放補助帶來的大規模浪費。
通證經濟激勵產業
對於環境保護產業的推動,主要是靠自上而下的推動。因為環保產業投入大見效慢,可能現在付出的巨大努力,下一代人才能夠看到變化。而且小企業與普通個體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更是微乎其微,由於自身得不到利益,很難有實際的行動。
如果以政府或者機構以法幣進行補貼激勵的形式,需要的是天文數字,咱們從各環保專項補貼也能看到,例如減排、新能源,每年全球政府都要支付大量補貼。
區塊鏈的通證經濟可以開創激勵的新方式。比特幣就是很經典的案例,通過進行運算對區塊進行維護,處理轉帳等工作,可以得到比特幣獎勵。當然比特幣網絡只是最基礎的,區塊鏈發展到3.0階段,區塊鏈已經不再是進行簡單的重複運算,整個網絡上可以運行各種dAPP,而節點可以通過去中心化鏈上治理得到獎勵。
如果要分析EEG公鏈如何激勵環保產業的發展,那麼就需要了解其官方通證EEG。
官方通證EEG
EEG coin(簡稱EEG)是EEG公鏈的平臺官方通證,用於維護EEG公鏈的運行、鏈上網絡安全以及協調參與者的利益。
EEG總量100億枚永不增發,在初始階段,為了保障網絡安全和流通效率,選擇基於以太坊網絡的ERC-20標準發行,主網正式上線後將1:1映射至主網。
要了解EEG coin的未來價值,就必須了解它的三大核心功能:
1. 權益證明
在EEG構建的生態系統中,EEG coin是網絡當中的權益證明,因為EEG公鏈的核心就是儲存所有的環保數據,持有更多的EEG coin就可以擁有更多的鏈上存儲空間,也可以享受到生態發展的紅利。
例如在EEG網絡中開發dAPP,就需要用到足夠的EEG,因為和伺服器一樣,需要在區塊鏈網絡上運行,也會佔用到資源;還有信息,比如環保企業需要使用EEG節能與環保區塊鏈技術孵化器的資源為自己所用,也需要EEG coin;如果有機構希望購買EEG的海量環保數據用於商業目的,也需要支付EEG coin。
而EEG環保公鏈本身不以盈利為目的,在滿足公鏈的開發和維護成本前提下,多出來的部分收益將由EEG生態基金分配給EEG的持有者。
2 激勵屬性
EEG的分配機制也是通證激勵的關鍵,對於參與到EEG生態的企業、個人、開發者、科學家們,將根據其貢獻獲得數量不等的EEG coin獎勵。通過獎勵將使得參與者願意持續的為生態發展做出貢獻。
舉個例子,由於EEG公鏈裡的環保數據並非儲存在某個中心化的伺服器當中,而是由節點進行分布式存儲,那麼對於提供存儲數據的節點,就會予以獎勵;還有科研人員如果取得了研究成果,也會獎勵EEG coin;甚至是普通人,只要參與進來做出對環保有益的行為,哪怕是低碳出行,垃圾回收,都有可能獲得激勵。
當然獲取EEG的方式有很多,以上幾個例子只是其中極少的部分,解答上文提出如何通過EEG通證來進行激勵的問題。
3. 價值流轉
EEG生態的建設者和參與者得到的EEG coin並非只是一串數字,而是和貨幣一樣可以流通。在整個EEG網絡中,做出貢獻可以得到EEG coin的獎勵,而很多行為則需要持有或消耗EEG coin,那麼做出貢獻的人可以把EEG coin轉讓給需要的人。
這也是EEG環保公鏈的核心所在,如果只有獎勵和應用場景,那麼並沒有任何價值,只是一串數字。實際上EEG coin由於數量恆定,導致不會出現通貨膨脹,加上除了基金會預留的14%用於初期的發展資金,總量的86%都需要通過對EEG網絡做出貢獻才可獲得,這也就是挖礦產出。
由於數量稀缺,但是消耗較大,需要使用EEG的企業或開發者就需要支付更高的溢價,從參與者或二級市場上進行購買,也使得EEG coin會不斷升值。
不僅如此,團隊將會拿出項目收益通過二級市場回購的形式購買EEG並且銷毀,這就造成了進一步的通貨緊縮,市場上的流通量越來越小,使用場景越來越多,EEG的價格不斷提升,潛力無限。
據悉,EEG於2020年2月8日全球首發AYABTC.COM交易所,開放EEG/USDT交易對,上線最高漲幅達到300%,也印證了社區和投資者對於EEG環保公鏈和EEG coin的看好。
(新媒體編輯: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