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減肥減得這麼快,身材還是臃腫沒線條?你減肥真的減對了嗎?帶著這些問題,本期我們學習與體重密切相關的幾個指標:①體脂率;②水分率;③肌肉率;④骨骼含量。
一、關於體脂率
體脂率是指人體內脂肪重量在人體總體重中所佔的比例,又稱體脂百分數,它反映人體內脂肪含量的多少。
肥胖≠體重
大多數人都會以體重來判斷自己是否肥胖,實際上這並不準確。
判斷是否肥胖的標準用體脂率會更準確。當脂肪過多,會嚴重影響我們的健康。比如血液裡脂肪含量高,容易得高血脂,內臟脂肪含量高,容易得脂肪肝,皮下脂肪含量高,影響外形美觀。
如何測量體脂率?
測量體脂率最專業的方法是到醫院進行測量,但是費用比較貴。
其次體脂率可以通過家用體脂稱測量。體脂稱原理是運用生物電阻法。因為肌肉內含有較多血液等水分,可以導電,而脂肪不導電。因此可以通過微小電流通過身體來計算電阻,並由此測量出體脂率。測量結果僅供參考,並不準確。
除此以外,可以用公式估算:
男性:身體脂肪重量(kg)=〔腰圍(cm)x 0.74〕-〔實際體重(kg) x 0.082 + 44.74〕
體脂率=〔身體脂肪重量(kg)÷實際體重(kg)〕 x 100%
女性:身體脂肪重量(kg)=〔腰圍(cm)x 0.74〕-〔實際體重(kg) x 0.082 + 34.89〕
體脂率=〔身體脂肪重量(kg)÷實際體重(kg)〕 x 100%
公式裡涉及到腰圍和體重兩個指標,可以在早晨測量這兩個值然後代入公式。最好在充足睡眠醒來後測量,這個時候體重和腰圍的測量數據比較準確。計算出體脂率後,參照下表:
對於成人來說,脂肪率如果太高,則更容易患上各種疾病。當然,體脂率並非越低越好,如果體脂率太低,也會出現內分泌,消化功能障礙等各種問題。對於18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由於脂肪細胞還未發育成熟,不適合用這個標準參考。
二、關於水分率
水分率是指人體內水分重量在人體總體重所佔的比例,人體水分含量與性別、年齡和胖瘦程度等因素有關。
肌組織含水量較多(75%-80%),而脂肪組織含水量較少(10%-30%)。因此肌肉量多的人一般體水分也比較多,這類人的標準水分率範圍也會比一般人大一些。通常男性的體脂含量少於女性,成年男性的體液量約為體重的60%,而成年女性的體液量約佔體重的50%;小兒的脂肪較少,故體液量所佔體重的比例較高,新生兒可達體重的80%(所以稱小鮮肉)。隨著年齡增大,體內水分含量逐漸減少。
很多快速減肥的方法其實減的大部分都是水分。
如果在減肥的過程中出現水分大幅減少的情況,意味著你的減肥方法有些許偏差,應該採用更為健康方法的減少脂肪。
總之,在減肥的過程中,對身體的體脂率或水分率的測量,結合每周一次的體重測量,不僅可以更好地檢驗你的減肥效果,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反映你的減肥方向是否正確。
如果體重下降,脂肪率沒有變化,甚至是上升了,這時不要太高興,很有可能減少的是水分甚至是肌肉,這些都不是在減少脂肪。
如果體重下降過快,這時應該好好反思減肥方法,因為脂肪的減少一般是沒有那麼快的,這時減的可能更多的是水分或者肌肉。如果每周體重下降超過2斤,通常就意味著瘦肌肉組織也被分解了。推薦的減重速度是每周1-2斤,這也是身體能夠承受的減脂速度。
如果體重下降,體脂率也下降,這時才真正達到減肥的目的。
比較常用的測量水分率的方法是利用家用體脂稱測量,測量結果僅供參考。
三、關於肌肉率與骨量
肌肉率是指人體肌肉總量佔人體總體重的比例,這個值的範圍決定一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況以及力量的多少。
重視健康的人們普遍會關注身體內脂肪的含量,很多人並不知道或忽視了身體的另一種成分——肌肉含量對健康的重要影響。
與脂肪相比,肌肉具有更高的代謝率。保持一定量的肌肉可以促進代謝,減少與代謝紊亂有關的慢性病,如動脈粥樣硬化、血脂異常、糖尿病等的患病風險。同樣的原因,肌肉含量較充足的人,衰老的速度也較慢,會比同齡的缺乏肌肉的人更年輕一些。
比較常用的測量肌肉率的方法是利用家用體脂稱測量,測量結果僅供參考。
骨量是指單位體積內骨組織和骨基質的含量。骨量用來代表骨骼的健康情況。不同年齡時間段人體骨量是不同的,增加骨量不僅要補鈣,還要補充膠原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