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貸消費調查:每10個90後有4個在用花唄 給年輕人帶來什麼影響?

2020-12-12 新浪財經

來源:證券時報網

遠離消費陷阱,規避消費誤區,提升消費體驗,黑貓投訴平臺全天候服務,您的每一條投訴,每一次對消費的建議,都可能會改變這個世界。投訴請上黑貓:【點擊投訴】

借貸消費調查:那些負債的年輕人

證券時報記者 卓泳 唐維

「能用上信用消費的,我絕不用自己的錢。」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90後程俐(化名)在各大電商平臺上消費了3000多元,其中,過半的消費以白條、花唄等支付工具來支付。程俐只是90後借貸消費大軍中的一員。支付寶發布的《年輕人消費生活報告》顯示,中國近1.7億90後中,有6500萬開通了花唄,也就是說每10個90後就有近4個在用花唄消費。

白條、花唄等工具是京東、淘寶等電商平臺推出的一種信用消費工具,有別於傳統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或者「先給錢後交貨」,使用者可以藉此享受「先消費、後付款」的購物體驗,且享有一定期限的延後付款期或分期付款,也因此為超前消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當前,使用上述信用消費工具及產品來超前消費在年輕群體中頗為盛行,這種消費行為一方面滿足了年輕人在某一特定階段的消費欲望,另一方面卻因「先消費、後付款」而產生了不同程度的負債備受社會爭議。

數據顯示,在中國年輕人中,信貸產品的滲透率已經超過八成,而逾期貸款也在不斷攀升。超前消費的年輕人長什麼樣?負債的背後又是什麼?消費貸款究竟給年輕人帶來怎樣的影響?如何正視借貸消費?帶著種種問題,記者調查了那些借貸消費的年輕群體,嘗試還原真實的情況。

誰在借錢消費?

作為資深網購用戶,程俐大部分購物都在網上完成,對於白條、花唄等支付工具,她都有使用,且熟稔於心。「能用上信用消費的,我絕不用自己的錢。」程俐說。在一次購物付款過程中,程俐發現,使用花唄支付可以減免一定金額,抱著省點錢的心態,程俐便嘗試了一下。此後的每次購物支付,平臺都默認為使用花唄支付。「我覺得也沒什麼不好,就一直用下來了。」每個月帳單出來之後,程俐都會及時還清欠款,從不逾期。「這樣我既可以手上的現金做理財,又可以利用消費分期滿足購物需求,還不會產生欠帳,何樂而不為呢?」程俐說。

在廣州某高校讀大三的劉光(化名),也是一名消費貸用戶,他告訴記者,每當碰到自己想要但又消費不起的東西,他都會使用消費貸分期購買。就在近期,出於學習和工作的需要,劉光用消費貸給自己買了一臺筆記本電腦,「電腦要1萬多,問家人要錢,他們肯定不願意給,乾脆不開這個口了。」劉光告訴記者,因為不需要一次性付款,所以在每個月還完1000多元的分期費用之外,還能剩餘幾百元的生活費,而每個月做家教的收入也可以用於還貸。「我在合理控制的範圍內提前使用一臺電腦,感覺也挺好的。」劉光說。

不難看出,消費貸的用戶都是為了滿足各類消費需求,可是對於消費貸的理解和還款規劃卻不盡相同。據2019年尼爾森市場研究公司發布的《中國消費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顯示,在中國年輕人中,總體信貸產品的滲透率已經達到86.6%。扣除作為支付工具的部分後,中國年輕人實質負債人群約佔整體年輕人的44.5%。

央行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國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已飆升至854億元,是10年前的10倍多,這些逾期借款人中,90後幾乎佔了一半。也正因此,社會輿論對年輕消費群體超前消費、負債纍纍頗有爭議。

理性與欲望博弈

對於借貸消費,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而正是理解上的差異,讓他們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對程俐來說,頻繁使用消費貸的主要動力在於:第一,可以省下手頭的現金來做理財;第二,可以積攢平臺的信用積分。「當你信用積分高了,就像銀行的VIP客戶,能享受一些特權,這對我來說,就像一種榮譽。」第三,這些電商平臺的應用場景之廣泛,也是他們的消費貸產品能夠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我的支付信用高,租共享汽車、單車、充電寶,都不用交押金,住酒店也有折扣。」第四,可以進行消費記帳。「我在平臺上花過的所有錢都有痕跡,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些年花了多少錢,花在哪些方面。」程俐表示。

不想佔用資金,是很多人選擇信用消費的重要原因。「如果買一些長周期的商品,我也一定會用花唄,不然付了錢長久不發貨,佔用我的資金。」深圳某公司職員劉女士表示,自己的信用卡到期了,後來懶得換,而電商平臺的消費貸開通比較方便,也沒有卡片管理費的套路,所以索性開始用電商平臺的信用消費工具。

但是,正如劉女士所說的,消費貸開通方便,對消費者而言初期幾乎沒有任何成本,想用錢唾手可得,在這巨大的誘惑面前,並非人人都能理性看待。在豆瓣小組中,有一個叫「負債者聯盟」的小組上了熱搜,這是上萬名負債的年輕人聚集地,在這裡負債者們講述自己的負債之痛,打卡記錄艱難的上岸之路。

「看著身邊的人擁有我也想有,第一次嘗試到超前消費的快感就停不下來了。」小於是「負債者聯盟」中的一員。他在帖子裡寫道,借錢之前並沒有想太多,只覺得有錢就花,而且自我克制力不強,之前屬於債多不愁,吃喝玩樂一樣沒有拉下,但如今債務已經高達近10萬,預計需要花兩年時間才能還清。

借貸消費市場

擴張背後的邏輯

整體來看,國內從事消費金融業務的公司大體可分為三類,即商業銀行、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和網際網路消費金融平臺。網際網路消費金融平臺包括花唄、京東白條、美團月付、蘇寧任性付等,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則包括捷信、招聯等平臺。

記者觀察到,今年以來,在疫情之下,作為消費金融的重要市場主體,商業銀行在消費貸產品上給足了優惠,不僅提高了貸款額度,還普遍降低了貸款利率,有的利率甚至降到了4.5%左右。而作為超前消費最常見的金融工具——信用卡,近年發卡數量也大增。有數據顯示,2015~2019年期間我國發卡量持續增長,年均複合增長速度為14.5%。2019年我國信用卡發卡量為7.46億張,同比增長8.75%,而銀行向消費者推廣信用卡的力度也有增無減。

這一切都讓國內消費金融市場得到了迅猛的發展,銀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儘管在2017~2019年間出現了下滑,但在2019年依然有15.92%的增速,高於個人貸款等其他類型貸款的平均增速。截至2019年年末,中國26家消費金融公司資產規模達到4988.07億元,貸款餘額4722.93億元。

借貸消費這門生意背後有著怎樣的商業邏輯?首先,從獲取貸款來看無疑是相當便捷的。「手機上點幾下就能到帳,還能分期付款,日息只要零點幾,以前不知找誰借,現在是一機在手,應有盡有,我來挑選向誰借。」家住長沙、剛工作的小夥李光(化名)這樣形容他所看到的消費貸廣告。

其次,從借貸成本來看,記者調查發現,各家消費金融平臺展示的借貸利率都不一樣。記者登錄多個消費貸平臺發現,近八成平臺未標註年化利率,僅以「最低日利率」、「日均還款」等語言宣傳貸款利息,而這些宣傳與實際執行利率並非完全一致。這是因為,除了貸款利率之外,還有服務費。

據記者粗略統計,僅有花唄、捷信消費金融、北銀消費金融、平安消費金融與中銀消費金融在頁面顯示了年化利率。如果直接用年化利率,加上服務費可能高達30%以上,會嚇跑一部分客戶。這也是為何有些消費貸平臺在營銷時,選擇展示日利率的原因。

如此高的借貸成本之下,不良率又如何?根據銀行業協會數據,2019年,消費金融公司平均不良貸款率為2.63%,略高於信用卡的平均不良水平,較2018年下降0.11個百分點;從不良率的中位數來看,2019年為2.03%,較2018年上升0.1個百分點。對比來看,今年上半年,工行、農行、建行、交行、郵儲行信用卡不良貸款率分別為2.65%、1.81%、1.17%、2.9%、1.99%。

不難看出,高借貸利率、低壞帳率,除去資金成本,消費金融平臺目前仍有相當不錯的盈利狀況。以螞蟻集團為例,今年上半年螞蟻725.28億元的營收中,微貸科技業務(含消費信貸及小微經營者信貸)對集團的收入貢獻達到近四成。

拿捏尺度與邊界

消費金融的存在和發展,刺激和推動了超前消費,從而使得部分個人負債高速增長,這個結論看似非常正確。但是,作為消費金融獨立的商業主體,通過合法經營實現商業價值和獲取利潤,在其經營過程中向目標客戶傳播消費信貸的理念,這和任何一場產品發布會宣傳產品理念本質上是一樣的,即宣傳的是「消費需求可以通過金融的手段來實現,通過金融的手段來實現資源的重新配置,是很正常的消費行為」。

不可否認,消費貸的低門檻和便捷性一定程度上放大了消費的欲望。「因為不需要支付現金,所以對花了多少錢沒有感覺。」劉光表示。接受記者採訪的多位用戶,都與劉光有著相似的感受,在消費貸面前,消費多少只是帳戶上數字的變化,用戶對錢並不敏感,花起來也不心痛。不可忽視的還有,如果消費貸到期可以一次性還款,倒不產生任何費用,但如果進行分期付款,費用就很高了。這也使得劉光會更加審慎地選擇分期消費。

而社會輿論爭議的焦點在於,消費貸面向的是一個相對年輕的人群,是一個消費能力和消費需求存在錯配的人群,這群人普遍缺乏獨立判斷,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在消費貸的宣傳引導下,很容易出現盲目、非理性的消費。因此,消費金融常被認為沒有盡到其作為一個社會構成的應盡義務和責任,有違商業倫理。

對此,消費者和消費金融平臺是否掌握了「借貸」的尺度和邊界?大學生小李向記者講述了他的親身經歷。今年初,他在借唄借了一筆錢,沒有及時還上。過了幾個月,他想把借唄用起來,於是還了借款,但當他再向借唄提出申請的時候,就被拒了。他的同學小張在花唄還款逾期,花唄額度馬上就被調降了。

但是,仍有小部分嘗到了滿足消費物慾甜頭的年輕人,繼續舉債,胃口越來越大。按照規則,只要你按時還款,系統就會鼓勵你借更多的錢。如果一次性還不上,系統還會貼心地為你提供分期還款服務,看起來一個月只需要還一點點錢。這種分期還款會進一步麻痺借款者的判斷,誤以為還款很輕鬆。手續費、分期服務費以及變相利滾利的層層加碼,最終會將人拖向深淵。

在業內人士看來,平臺的尺度則在於風控。深圳某支付公司員工向記者表示,「其實像螞蟻、京東這些電商平臺,風控是非常好的,基於大數據給用戶的額度基本是合理的,只要不向多個平臺借貸、以貸養貸,合理使用並不存在還不起的風險。」

正視價值擁抱監管

借貸消費在上世紀20年代的美國已經非常普遍,但也受到了社會文化的挑戰,直到1927年,美國社會對負債消費才普遍認可。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所長、金融學講座教授陳志武在他的著作《金融的邏輯》裡闡述,分期消費的安排理順了個人消費流程和收入流程的關係。金融市場發展的目的之一,是通過住房抵押貸款、汽車貸款、教育貸款等,來緩解人們因為不同年齡時收入不均勻而導致消費力不平衡的問題。

但有觀點認為,借錢用於創辦事業、投入生產性活動中的是「生產性借貸」,而用於吃喝玩樂衣食住行則是「消費性借貸」,對此,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塞利格曼曾在他的著作《分期付款銷售的經濟學》裡提到,這兩者之間不存在本質的差別,因為「消費也是生產」,沒有什麼只進不出的消費。在他看來,表面上,一個人把錢用掉了,沒有產出什麼,但實際上,人的消費開支也是一種生產投資,是對人力資本的投資,因為如果個人住房舒適、開的車好、穿的正裝瀟灑,那麼他工作會更賣力、更勤奮,能做成的生意和創造的價值就會更多。此外,根據對美國大量個人借貸消費數據的研究分析,負債消費會讓消費者變得更加有財務紀律、自律能力更強。

正視消費借貸自身價值的同時,還應該正視消費金融的生態建設。「網際網路平臺作為支撐借貸消費的工具,需要更加規範、強化風控。」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認為,網際網路平臺應更加精準地建立授信模型,比如授信的門檻、額度、期限、還款周期、風險預案等,從而加強整個市場的自律。

而近期發布的兩份文件也可窺見監管層對於消費金融的態度。一方面,11月上旬發布了網絡小貸新規,對網絡小貸提出了一系列約束措施;另一方面,監管部門發文降低消費金融公司撥備覆蓋率、拓寬市場化融資渠道,被認為是促進消費金融公司發展的重磅信號。

實際上,今年消費金融公司的獲批籌建的確進入了快車道,已新增批籌5家消費金融公司。可以預見,在暢通國內大循環的大背景下,在不發生大量壞帳和投訴的前提下,消費金融未來依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編輯:馮方)

相關焦點

  • 90、95後突然關了花唄 理財背後為控制消費欲
    進入後疫情階段,存錢、了解行情、理財成了很多人的「避險」首選。年輕人的理財:為對抗風險更為克制「消費欲」超前消費人群中,90後人群佔了大多數,他們更是花唄、借唄、白條等網際網路借貸產品主要用戶。蘇寧金融研究院在2019年10月發布的《90後人群消費趨勢研究報告》顯示,超前消費是90後人群的常態——2018年,我國90後短期消費貸款超過3萬億,約佔全年短期貸款總規模的三分之一,而錢不夠、能滿足超前消費的需求是90後用戶選擇消費金融產品的首要原因。對超前消費的熱衷,也讓90後成為了消費貸款的主力軍。據融360調查,從年齡上看,貸款人群中90後佔比最高,達49.31%。
  • 花唄很好用,但慫恿年輕人借錢消費,就是馬雲的不對了
    題:花唄很好用,但慫恿年輕人借錢消費,就是馬雲的不對了文/姜子說書當代年輕人的生活,已經離不開支付寶了,每個月的收入,在餘額寶裡存著;每個月的消費支出,用花唄支付,次月再從餘額寶還款,這成了無數年輕人的選擇。
  • 頻繁使用花唄和借唄,對生活有什麼影響,會影響銀行貸款嗎?
    「超前消費」和「超前借貸」似乎充斥著很多人當下的生活,尤其在年輕人群體中,更是倍受青睞。在滿足物質享受的同時,不好意思向家人伸手,似乎使用花唄和借唄,只需要額外負擔一點利息,但是卻可以用看似最小的經濟成本,獲得最大的物質享受。
  • 下架存款產品後,螞蟻又對準花唄下手了,馬雲真正目的是什麼?
    靠這種運營模式可以用30億的資本帶來100倍的回報,用30億賺回了3000億。 通過把錢借給用戶,然後靠用戶的借貸記錄抵押給銀行,銀行再把錢借給螞蟻集團。而這些錢又借給用戶,循環往復之後,實現了空手套白狼。
  • 困在花唄裡的重慶年輕人:月薪7000花25000學外語 點外賣先吃後付
    最近幾天,一個名為「困在花唄裡的年輕人」的話題在微博上數次登上熱搜,引起全網熱議。一組2019年《中國消費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中的數據被多家權威媒體的微博公眾號反覆提及,數據顯示全國有1.75億90後,而86.6%的90後都接觸過信貸產品。
  • 支付寶花唄額度,超過10000元的,都是些什麼人?
    根據支付寶發布的《年輕人消費生活報告》顯示,中國1.7億的90後當中,有6500萬人開通了花唄。相當於10個90后里就有4個人在用花唄。這是非常大的比例,要知道支付寶月活躍用戶達到了7.11億,而花唄借唄用戶更是達到了約5億人。在花唄借唄龐大用戶支撐下,造就了螞蟻集團2.1萬億人民幣的估值。這在國內的網際網路公司當中,都是位列前茅的。
  • 花唄?花唄!年輕人消費天秤為何在兩極搖擺?
    近期有不少網友反饋稱自己的花唄額度被降低了,有部分用戶發現自己的花唄額度從一萬元直接被降到了兩千元或三千元以下,而這些被調額的網友大多是年輕網友。花唄方面對此回應表示:近期正在調整部分年輕用戶的額度,倡導更理性的消費習慣。
  • 那個用花唄分期買手機的男孩子,差點被起訴
    最近我妹找我借花唄買iPhone 11(因為她額度不夠),有感而發,想寫寫95後&花唄的故事。
  • 花唄該為年輕人陷網貸背鍋嗎?你怎麼看?
    相關數據顯示,全國1.75億90後,只有13.4%沒有負債,而86.6%的90%接觸了信貸產品,每10個人群中就有1個同時使用多個網貸工具。花唄、借唄、京東白條、小米貸、分期樂......各式各樣的消費信貸產品在給人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讓一部分年輕人陷入深淵。
  • 夜讀|困在「花唄」裡的年輕人|《咬文嚼字》發布今年十大流行語
    近日,一組數據成為微博熱搜——「全國有1.75億90後,其中只有13.4%的年輕人沒有負債,而86.6%的90後都接觸過信貸產品」記者調查發現,與傳統信用卡不同,年輕人開通「花唄」、「借唄」、「白條」等消費信貸產品,幾乎毫無門檻,可以輕鬆實現「一鍵開通,先消費,後還款」。
  • 再見了,花唄!再見了,被花唄毀掉的中國人!
    《20歲喜歡的裙子,40歲穿上已經沒有任何意義》整個社會都是這種浮躁的、刺激消費的理論,消費被與身份、階級、品味、智商,聯繫在一起。可是工資不夠怎麼辦?沒關係,用花唄呀!它既滿足於人們及時享樂的心理,小到買衣服、化妝品,大到買家電,又因為花唄門檻低,幾乎人人都可以開通,所以年輕人對此趨之若鶩。
  • 花唄借唄裡也有滿滿的「套路」?別再透支了,控制自己的消費欲
    不過對於年輕人來講,如果自己本身就沒有什麼錢,工資又不高,還想買東西咋辦呢?現在的支付平臺也幫你解決了這個問題,支付寶就有花唄和借唄這兩類借貸產品,依託於支付寶這樣的大品牌支持,讓很多人年輕人放心的去「透支」金錢,買到自己心愛的物件。
  • 信用卡,花唄,白條……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當到了90後、00後的時候,缺錢的時候怎麼辦?得到的回答便是:花唄,借唄,信用卡,白條……反正絕對不是省吃儉用。借款體制豐富,拓寬了現在年輕人借款的渠道。但與此同時,帶來了哪些問題與弊端?我們先來看看,信用卡、花唄、白條這些背後是什麼。它們其實是代表著個人品牌所能換回來的錢,而運用這些應用換來的錢,實則是在通過透支個人品牌而贏得的消費。
  • 一則借貸糾紛改判背後:金融機構不受限於4倍LPR,花唄、借唄們是否...
    在該判決中,法院駁回了銀行主張按年化24%計收案涉貸款利息的訴訟請求,判決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2020修正)規定的LPR4倍利率上限計算利息,即年化15.4%。由於該案判決適逢民間借貸新規出臺後不久,被稱為是新規後首例判決金融機構適用的案件,並引發諸多爭議。
  • 花唄「陷阱」被扒出,大批年輕人已經關閉,一不小心就入坑!
    現在隨著電商行業的不斷流行,馬雲可以說是影響了我們的生活。而他名下的「行動支付」便是其中之一,我們現在身上幾乎很少帶現金,到哪裡我們只需要掃個二維碼就可以完成付款,對於我們來說方便了許多,「支付寶」可以說是其中的代表,有一種消費趨勢,現在已經慢慢成為了主流,那就是「超前消費」。
  • 央行調查銀行線上聯合消費貸 與花唄、借唄合作的這些指標要單獨列...
    每經記者:李玉雯 每經編輯:廖丹《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發布不久,監管開始對銀行線上聯合消費貸業務進行摸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銀行人士處獲悉,央行近期下發通知,開展線上聯合消費貸款調查,調查對象為各法人銀行機構。
  • 花唄、白條等超前消費模式,「毀掉」了多少年輕人?
    花唄、借唄、白條等超前消費模式,雖然促進了消費發展,但也悄悄的毀掉了一波花一樣年紀的孩子們。為什麼這麼說呢? 花唄、借唄、白條等消費模式確實讓我們的生活便利了,出門帶個手機就可以,節省了攜帶現金的煩惱。想買「大件」的時候,可以使用分期支付,這樣可以減少一次性支付的壓力。
  • 困在「花唄」的年輕人,打賞主播欠30萬,還貸四年未塗過臉霜
    對於很多深陷在消費貸裡的年輕人來說,這是個遲來的好消息。據融360調查,中國使用消費貸款的人群中近半數都是90後,在亞洲同齡人中排第一。雖然貸款的路徑、目的各不相同,但結局都異曲同工。無論5萬、10萬還是30萬,對於年輕人來說,欠債後背負的壓力都如大山一般沉重。
  • 被花唄害慘的中國女孩
    如今生活裡,使用花唄、白條等透支消費方式,已經成為諸多年輕人日常支出的首選。支付寶曾經發布過一份《年輕人消費生活報告》,裡面顯示:在中國近1.7億90後中,開通花唄的人數超過了4500萬,有近4成的90後把花唄設為支付寶首選支付方式。
  • 花唄「套路」被發現?大批年輕人關閉花唄,究竟什麼原因?
    但是對於一些年輕人來說,可能工作還沒多久,甚至還沒有開始工作,錢可能不是很充裕。但是,在如今這個社會,就算沒有錢,也是可以消費的。可謂是有需求就有商機,針對人們的需求,從而出現了一種新的消費方式,那就是超前消費,也就是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相信很多人都有超前消費的經歷或習慣,拿著三四千的工資,過著上萬的生活,每到還款日就窮得叮噹響,拆東牆補西牆,甚至欠「一屁股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