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究竟算哪路神仙?

2021-01-12 騰訊網

[摘要]元代前城隍的主要職責範圍是管死人,元朝後則明顯擴大,開始「司分善惡,部領山川」,而且告別單身生活,有了城隍夫人。

城隍爺 (圖源網絡)

在中國民間信仰中,與土地爺、關公齊名的,大概就是城隍了,幾乎有城的地方,就有城隍廟,可城隍究竟算哪路神呢?

「城隍」二字,始見於《周易》,即:「城復於隍,勿用師。」帶有很強的哲學意味,推測文意,這裡的「隍」大概是城基。但到漢代時,人們多將隍理解為護城河,以後相延不改,但這顯然不是《周易》中的意思。

祭祀城隍,古已有之,應是上古社祭的延續。受佛教西來的影響,到三國時,城隍漸漸人格化,《搜神記》中便記載了南京城隍蔣子文的故事。將祭城隍列入典制,始於南北朝,唐朝時,城隍信仰已相當普遍,杜甫、韓愈、張九齡、杜牧、李商隱都寫過祭城隍的詩文。

唐人心目中城隍乃紫衣朱冠,城隍廟中的塑像皆如此,按唐代服制,三品以上方可衣紫,因為紫色印染較難,故奉紫為上品,至宋元一直未變,明朝時大紅色異軍突起,所以明清城隍亦有著紅袍者。

元代時,因道教風行,城隍信仰空前發展,元代韓從政《佑聖王靈應碑》稱,至正年間,皇帝再次封城隍為王,並大修廟宇,「壯如王者之居」。此前城隍的主要職責範圍是管死人,到了元朝則明顯擴大,開始「司分善惡,部領山川」,而且告別單身生活,有了城隍夫人。

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特別崇信城隍,開國後第二年便大封城隍神,當時的京都(南京)的城隍被封為「承天鑑國司民升福明靈王」,北京的城隍被封為「承天鑑國司民顯靈王」,不同城市的城隍開始論資排輩:京都等五大城的城隍都封王,是正一品,此外府州以下為正二品,州城隍為正三品,縣城隍為正四品,與當地的主官平起平坐。

這套體系看似嚴謹,其實混亂不堪,因為在百姓信仰中,城隍早已被人格化,如蘇州祀春申君、杭州祀文天祥、上海祀秦裕伯、桂林祀蘇緘等,春申君、文天祥在世時的職位顯然高過正二品。

結果是,這套榮銜制度並未得到民間認可,後明廷乾脆將北京、南京的城隍封為「都城隍」,直接稱帝,這個比較直觀,都城隍壓倒各地城隍,成為不易之論。

明清兩代北京有城隍廟四座:都城隍廟、宛平城隍廟、大興城隍廟、江南城隍廟。而都城隍廟廟會歷史最悠久,復興門內的成方街(舊稱城隍廟街)路北。始建於元至元四年(1267年),名佐聖靈應廟。明永樂年間重修,改名大威靈祠。以後多次遭焚毀,又多次重建。

清朝時,各地盛行的城隍巡城的風俗,此時城隍已成全能型神,負責祈晴求雨、驅除獸患、警示監督、社會治安、安撫孤魂野鬼、勸善止惡、判斷訟獄等,甚至科考前,舉子也要到城隍廟祭拜。

由於「城隍巡城」擾亂地方,且有迷信之嫌,辛亥革命後開始被禁止,1928年,國民黨教育部頒布神祠存廢條例,城隍廟在廢止之列。老北京顯赫一時的都城隍廟,也因此而衰敗。

相關焦點

  • 「電鋸」鋸了半天,魚皮都沒丁點兒反應,這到底是哪路神仙?
    「電鋸」鋸了半天,魚皮都沒丁點兒反應,這到底是哪路神仙?說到魚皮堅硬的魚,小編首先想到的就是松球魚。因為這種魚的鱗片排列就像是松果一樣,所以也因此而得名。可是面對這樣僵硬的魚皮,就連電鑽也無濟於事,大家知道這種魚究竟是何方神聖嗎?歡迎評論留言
  • 伯賢的粉色頭髮,燦烈的粉色頭髮,小鬼的粉色頭髮,看到他:哪路神仙
    伯賢的粉色頭髮,燦烈的粉色頭髮,小鬼的粉色頭髮,看到他:哪路神仙 當看到朱正廷粉色的頭髮,很多網友表示這是哪路神仙呢?
  • 城隍姥爺是怎麼來的?城隍的本意是什麼?你們知道嗎?
    在這些神仙鬼怪中,由一路小神仙——城隍老爺逐漸發展起來,成為各地城市的保護神。城隍老爺常和土地公公一起,也成為古代神話故事中經常出現的「配角」。 那麼,這個城隍老爺是怎麼來的呢?
  • 新竹城隍廟之各地城隍的領袖一一城隍爺
    城隍爺是道教神仙,他的前身就是古代的水庸神。所謂「城」原指土築高牆;「隍」則指沒有水的「護城河」,它們都是古人用來保衛轄區居民的一種手段。城隍爺就是一城之主,小到懲兇除惡,大到護國安邦。鑑於這尊神責任重大,所以老百姓沒少給他老人家修廟。
  • 很多地方都有城隍廟,那麼你知道城隍廟和城隍究竟是什麼嗎?
    在我國的很多城市中都有城隍廟,相信很多人也去過城隍廟,但是城隍廟究竟是怎麼回事,城隍究竟是個怎麼樣的神明你知道嗎?早在周朝就已經有了城隍這個詞,隍的本意是護城河,所以在古代城隍的意思就是護城之河了。由於人們對這個守護家園的城隍充滿了敬愛,因此就將祭祀城隍作為了一項重要的祀典活動來舉行。到了南北朝時期,城隍正式的被人們認為是一個神,隨著唐朝的興盛,城隍崇拜也被推上了高峰,政府給城隍神封了王爵。到了宋朝,基本上各地就都有了城隍廟,政府把祭祀城隍作為一項國家級別的祀典。元朝繼承了宋朝祭祀城隍的祀典,依舊對城隍非常重視,元大都的城隍神還被封為了佑聖王。
  • 中國神話體系當中知名率最高的五位神仙!猜得全對算我輸!
    道觀未來文化的發展可見一斑。其實外國的神仙固然在影視當中比較出名,但我國的神仙歷史則更加悠久以及神通廣大。可以這麼說,我國歷史上的神仙體系大體完成的時候,國外很多國家甚至連眾神起源都還沒敲定。不僅如此,我國文化當中的神仙知名度也完全不輸國外。今天我們就來細數一下中國神仙體系文化當中的五大知名度最廣的神仙。
  • 講講城隍這個民間神
    想想也是,夜雨秋燈愁煞人,看著連綿不斷的秋雨,寂寞窘迫的才子們嘆了一口氣,放下枯燥的經卷,算了,算了,還是寫一個有趣的故事吧,狐媚多情,紅袖添香,一個個故事就出來了。有人問:為什麼故事裡的花仙狐媚總喜歡愛上窮秀才呢?其實很簡單啊,因為這些故事都是窮秀才們寫的嘛!
  • 四川城隍壽日:城隍廟會
    城隍為傳說中守護城的神,其祭祀最旱見《禮記》載:「天子大蜡八,水庸居其七。水則隍,庸則城。」明確記載的為《北齊書·慕容們傳》:河南省信陽縣「中先有神祠一所,俗稱城隍神,公私每有祈禱。」唐時名郡縣皆祭城隍。《陔餘叢考》載有祭祀城隍的演變:「後唐清泰中始封為王,宋以後以王祀遍天下。
  • 我們常說的山神、土地、城隍都是怎麼來的?
    我們常說的山神、土地、城隍都是怎麼來的?對神祇的信仰是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宗教都有的。中國的先民們認為,日月星辰、山川大地,乃至草木土石都有主宰和精靈附屬,所以本土的宗教信仰道教和民間信仰,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神靈崇拜的宗教。
  • 安陽城隍,藏在安陽老城裡的守護神!
    到底什麼是城隍呢?以前沒接觸過就專門了解了一下。首先城隍爺應該是屬於道家的信仰。道教的神仙體系有一個特點,就是和人間的管理體系極度吻合。例如人間有皇帝,天界就有玉皇大帝,地府就有十殿閻羅;人間的城市有郡守,地府的城市就有城隍;人間的家庭有族長、家長,天界就在每個人家庭委派了家神,也就是灶君。
  • 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城隍」是什麼來歷?為何到處都有城隍廟?
    另外,有個地方值得注意,唐朝之前已經出現了民間祭祀「真人城隍」的現象,比如三國時期的周瑜就是在南北朝時期被尊為「城隍」,但當時都是民間尊奉,直到唐朝時期才開始正式為其立典,納入了完整的神仙祭祀流程之中。唐朝時期,「城隍」進步的方面不只是在「城隍廟」的建造上,與之一同升級的還有其法理地位。
  • 中國神話之城隍:這地兒我說了算
    城隍這個名詞最早的文獻記載,可以追溯到《周易.泰封》:「城復於隍城隍神,勿用師」這裡說的城是指的是城牆,煌指的是護城河,城隍神就是來保護這座城的。城隍顯靈,首見於班固《兩都賦·序》:「京師修宮室,浚城隍」,說的就是城隍神的奉祀。關於城隍的緣起,古人有始於堯,始於漢,始於三國諸說,但大多證據不足,無可考也。
  • 濟南府有三座城隍廟,處處城隍有故事
    督城隍廟山門建於明初的原濟南府城隍廟升格為省級的督城隍廟後,濟南府城隍被遷出城外,供奉於南門外老君堂的幾間頹敗不堪的偏房中。1870年新任濟南知府龔易圖上任的第二年,有一天濟南知府和歷城知縣同時夢到陳寬,陳寬向他們說,他已經奉敕命成為濟南府城隍,苦於沒有專門的廟宇,懇請擇地修建。
  • 《城隍信仰研究(安溪城隍廟)》
    就在上月底,劉家軍在安溪參與主持了第六屆世界城隍文化學術論壇暨世界城隍聯誼大會。福建是恢復和傳播、挖掘中華傳統城隍文化的重鎮,小小一個平和縣的九峰城隍廟都來歷奇特:它由心學大師王陽明入閩興建,祀奉的是唐代詩人王維;而福州鼓屏路邊的都城隍廟,建於公元282年,是全國最早的城隍廟宇文化發源地之一,祀奉的城隍是劉邦的功臣周苛正與福州兩千多年的城市歷史相得益彰。
  • 民間故事:秀才痛恨不公平,罵城隍罵土地舌辯群仙,從而改變命運
    高僧算了算,說道:「施主前世是個飽學之士,德行無虧,故此今世投胎為人,仍然是飽學之士。」彭後石問道:「既然是飽學之士,應當為朝廷效力,才不至於浪費才學,為何命中卻與科舉無緣?」 高僧說:「那是因為你祖上無德,故此家道中落,後人無緣官場。」彭後石生氣地說:「正所謂一人做事一人當,祖上無德,懲罰祖上就是了,為何牽連後人?
  • 一度盛行的南京「城隍文化」之演變
    「城隍廟」,在老一輩南京人心目中曾留有深刻的記憶,都知道它是祭祀城隍的地方,城隍是城市的守護神。「城隍文化」認為凡是與人們生活安危密切相關的事物,皆有神在。城隍是南京最為人知的神之一在南京人的「城隍文化」中,城隍就是中國古代最為人知的神之一,他的職責就是守護城池、保境安民,是一個城市的守護神。據考證,城隍神是從《禮記》天子郊祭八臘神中的「水庸神」演變而來的。對於「城隍」二字,清代學者趙翼著《陔餘叢考》一書中是這樣說的:「水則隍也,庸者城也。」
  • 城隍廟裡供奉的是什麼神仙?城隍爺的傳說,城隍爺的來歷
    在中國,一般縣級以上的城市都有城隍廟,供奉著代表一級陰曹地府的地方官--城隍老爺。城隍爺究竟是什麼人?城隍廟的設置因何而來? 城隍原意是城牆和壕溝,壕溝內有水的叫「池」,無水的叫「隍」,後來演化為了守護城池、庇佑黎民百姓的神,稱為城隍,說它能應人所請,旱時降雨,澇時放晴,保谷豐民足。
  • 去過城隍廟,但你知道什麼是城隍信仰嗎?
    城隍——城池守護神,是中國民間信仰中普遍祭祀的重要神祗之一。在宋朝時城隍被納入道教仙班之列,成為道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宗教史的發展影響深遠。《說文解字》中,「城隍」二字各有其意。可見城隍最早應該是分別指修築在居民點四周的兩種防衛設施,即城牆與溝壕。以城為界,居民生活在內,城外有無水溝壕,作防衛,保護人民。後來「城隍」二字連用,城隍之內的區域,就是最早的城市雛形了。而至於城隍神的原型為何,人們對此說法不一。許多學者認為城隍神起源於上古城池之神「水庸」。
  • 南哲思享|孫亦平:江蘇的城隍廟及城隍文化初探
    內容提要:從歷史上看,江蘇道教的城隍文化是道教在參與社會活動中逐漸形成的,具有傳播時間長、分布地區廣、與英雄崇拜相結合等特點。明代之後,各地城隍廟所主辦的城隍崇拜、城隍出巡及城隍廟會,成為道教直接參與社會生活的重要通道,也成為官方管理民間社會的一種手段。
  • 城隍老爺的下屬都有誰?
    道教城隍信仰由來已久,可追溯到漢代,上海最早的城隍廟為宋時興建,到明代,道教發展迅速,城隍信仰更是得到了統治者的大力推廣,朱元璋便曾經下詔令要求全國各地每處每城均興建城隍廟,供奉城隍尊神,城隍信仰自此大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