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感的世界裡,什麼是「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倚」?今天讀到了著名時尚品牌香奈兒創始人的一段愛戀往事,細品之餘,忽然有點明白了……
1918年12月23日深夜,巴黎的某個街角,兩輛馬車轟然相撞,其中一位車主隨著車身一起翻覆,被壓在沉重的鋼鐵支架之下,口袋裡滑落一串珍珠項鍊,刺眼地閃耀在血色中。
這個男人叫亞瑟·卡伯,是當時著名的貴族和工業家,將近一百年後,雖然貴族的徽印被時光滌蕩淨盡,他還有另一個知名的身份:CoCo·香奈兒的戀人和支持者。
他支持不名一文的香奈兒開辦自己的帽子店,從製作精良的男士服裝中汲取靈感運用到女性衣飾,還請巴黎最炙手可熱的歌劇演員戴上香奈兒設計的帽子成為上流社會的廣告牌,他用才華和財富幫助她走近夢想,卻在她三十一歲的時候,被那場車禍戛然帶走,珍珠項鍊是他送給她的最後一件聖誕禮物。
親眼看到原本英俊的戀人被撞的面目全非,使天人兩隔的痛苦再一次的放大。但意外的是,香奈兒安靜地用手帕包起那串染血的項鍊,把眼淚、悲慟、尖叫通通都咽到心底:她為自己做了一款小黑裙,剪短了頭髮,無言地悼念自己的愛情……
此後,幾乎兩年的時間,她都在沉默中度過,沒有訴苦,沒有絕望!
1920年,香奈兒陪同俄國大公爵巴卡扎羅夫參觀瑞士珠寶礦,被鈷藍和鍺紅兩種顏色的寶石的魅力吸引,她閃電般地想到了戀人卡伯留下來的那串染了血的珍珠!
久違的設計靈感就這樣在瞬間迸發了,她把鈷藍和鍺紅兩者結合,將各種不同顏色和質地的珠寶鑲嵌在一起,豐富了珠寶的顏色和樣式。
後來,在公爵的幫助下,香奈兒又找到了人工珠寶與天然珠寶混合鑲嵌的設計和製作方式,這種風格與「二戰」前人們務實節儉的潮流一拍即合,香奈兒珠寶開始風行。
於是,在與失去戀人的巨大痛苦博弈中,香奈兒收穫了人生最精彩的成就:小黑裙和香奈兒珠寶!
《個體崛起》中講過一個定律: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吃一定量的苦,它既不會憑空消失,也不會無故產生。但它會從一個階段轉移到下一個階段,或者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
每一種被追逐的幸福都帶著自己的鋒芒,看不見意外時,都是妥妥的福;意外來臨時,剛好相反。
在愛怨交織的人生中,我們學習了太多太多如何攀登高山的技巧,但鮮有人教我們如何應對人生中突如其來的低谷,所以意外優先於明天搶先到來時,我們往往手足失措!
世上沒有真正可以感同身受的事,遭遇意外的人生低谷就像一個遭遇黝黑、陰冷、令人絕望的隧道,我們必須獨自撐著自己,從那個隧道裡走出來,才能迎接到一個全新的自己!
名人如此,普通人亦然:人生福禍相依,甘甜苦樂,低谷高峰,都須自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