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逃避推脫,家長如何培養孩子責任意識,幾招輕鬆解決

2021-01-15 嘟嘟媽媽分享

佛家講究因果關係,做的任何事因,就會有各自的結果。在「紅塵」之中的說法就是「為自己的言行舉止負責,不同的選擇會導致不同的結果」。

雖然我們有活動和言論的自由,但犯了錯誤之後,還是需要扛起「知錯能改」的大旗,「審判」自己的行為,彌補自己的錯誤。

當然這主要是成年人之間的「約定俗成」,如果小孩子犯了錯誤,家長又該如何「斷案」呢?

犯錯誤幾乎是所有小孩子都會猜中的「水坑」,孩子犯了錯誤之後,也會有不同的反應:有的孩子會面紅耳赤,對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愧,之後主動向父母承認錯誤;

也有的孩子不希望自己在父母眼中的形象受損,也不願意遭受懲罰,會選擇撒謊或是推卸責任,然後心安理得為「替罪羔羊」表示「同情」。

而父母對於孩子犯錯,做出的行為也各有不同:有的父母會選擇原諒孩子,覺得孩子小不懂事,犯點錯正常,不需要道歉;

而有的父母則是會對孩子一陣拳打腳踢,嚴厲的懲罰孩子,讓孩子為錯誤負責。

但對於孩子犯了錯不以為然,或是嚴格懲罰孩子的教育方式,都會讓孩子變得缺乏責任意識。

前者會讓孩子自己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反正犯了錯誤父母也會他袒護自己,也不需要承擔責任;

後者會讓孩子為了逃避父母的責罰,逐漸養成撒謊、妥推卸責任的習慣,變得沒有責任感。

之前看到一個新聞:一位31歲的男子用假駕照被拘留15天,並處罰5000元,父母卻質問交警:太過分了!他才31歲,還是個孩子啊!」

父母對孩子的慣縱或是嚴厲教育,是將孩子的責任意識推向懸崖的「黑手」。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責任意識呢?用這幾招輕鬆解決。

1. 孩子犯錯時,溝通後適當懲罰

如果父母發現孩子犯了錯誤,也不要厲聲呵斥孩子,孩子犯了錯誤之後,心理略微有些驚惶不安,幾句怒吼可能會讓孩子不敢承擔錯誤。

首要家長要和孩子心平氣和地溝通,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再仔細和孩子交談犯錯誤的原因,以及彌補的方式。

也不讓放縱孩子,要適當給孩子懲罰,讓孩子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2. 讓孩子體驗犯錯的後果

如果孩子沒有認識到錯誤的嚴重性,無論父母如何責罵或是鞭打,孩子也沒有「代入感」,自然就無法誠懇地認錯並改正。

家長不妨讓孩子體驗犯錯之後的嚴重後果,比如孩子故意破壞鄰居家的花園,家長買來花草之後,讓孩子親子去栽種,同時一星期內零花錢減半。

孩子通過「勞改」,認識到了犯錯需要承擔的責任,下次遇到相似的事情時把內心也會有所忌憚。

3. 樹立規矩意識,獎罰分明

有些孩子犯錯誤完全是故意為之,只是想滿足犯錯誤時的刺激感,這樣的孩子心中沒有規矩意識,無法自我約束,今後步入社會很容易吃虧。

家長要和孩子「約法三章」,給孩子設定「金箍圈」,告訴孩子哪些事情屬於「禁區」。

孩子心中有了錯誤的「度量衡」,做一件事情前也會考慮自己行為的對錯。

如果孩子遵守規矩,家長也要適當表揚孩子,做到獎罰分明,鐵面無私。

規矩就像是雕刻玉器的模板,美玉不琢,難以成器。孩子學會了自我約束,嚴於律己,斤後才可以在規範中更加優秀,成為真正的「美玉」。

相關焦點

  • 孩子缺乏責任心,遇事就會「推脫責任」,都是家長「慣」的原因
    這樣的孩子在自理能力方面也很差,自然就會缺乏責任和擔當。 孩子缺乏責任意識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品行的發展,所以我們家長一定要重視孩子的問題。 3.以身作則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如何為人處事,對孩子的成長是影響最深的。所以家長要從自身出發,以身作則,言行一致,做一個有責任和有擔當的人。 比如孝敬長輩,主動幫助別人,潛移默化的感染孩子,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就擁有強烈的責任感。
  • 孩子「拖延症」嚴重怎麼辦?家長學會這幾招,難題輕鬆解決
    馬上」不過是一直推脫的藉口,不管自己如何催促,孩子依然一副不慌不忙的樣子,簡直是天塌下來也與他們無關。家長的代替很多家長應該有過這樣的經歷,孩子玩完玩具後弄得亂七八糟,於是家長不免會要求孩子進行收拾,但是,孩子卻磨磨蹭蹭地不肯做,於是,急性子的家長便親自動手把玩具收拾好了,但是,家長的這種代替行為,也是在向孩子傳達一種信息,只要自己磨蹭著不去幹,那麼家長就會幫忙解決。
  • 一碰到問題就「求助」,孩子自我解決能力差,用這3招輕鬆解決
    孩子一遇事就求助的外部原因孩子一碰到問題不是先自己思考,能不能自己解決,確定不能解決的才去尋求他人幫助,又或是明明可以自己解決,卻一定先找人幫忙,這些都是孩子自我解決意識和能力差的表現。這背後的原因有多種多樣,找準問題可對症下藥。1、家長溺愛不可為孩子太過於依賴別人,讓別人幫助自己成了習慣,這可能是由於孩子的家庭原因,受到了親人的過度保護。
  • 孩子犯錯後總推卸責任,家長要及時糾正,如何讓孩子有擔當?
    聽了師傅的話,同事斷定是孩子弄的。終於在一番追問下,孩子不得不承認自己出於好玩的心理往馬桶裡塞了幾團手紙,害怕媽媽責怪才把責任推到奶奶身上。一、為什麼孩子犯錯後總推卸責任?1.出於逃避懲罰的心理孩子犯錯後想要逃避懲罰,於是推卸責任則成了孩子最本能的一種反應。把事情的責任推卸給他人或者是外界環境因素,這對於孩子來說並不難,畢竟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學會撒謊了。2.
  • 孩子遇事就喊「媽」,不思考就放棄,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其實,有這種困擾的家長不在少數。在網上看到一個媽媽為了教育兒子,不遇事就喊媽,專門寫了一個「條約」的新聞。在這個「條約」上列了很多條生活和學習上的小事,告訴兒子遇到問題先學會自己思考解決。不少家長在看到這個條約之外,紛紛表示:「實在是太真實了!」、「我要把這個列印出來給孩子看。」
  • 孩子性格冷漠怎麼辦?內心有愛的孩子,離不開家長「愛」的澆灌
    當父母發現孩子有冷漠的表現,如果不及時補救和引導,聽之任之,會使孩子這種意識不斷增強。孩子一旦形成固定的對人或事的冷漠態度,將會對他的一生產生消極的影響。3、愛逃避或推脫責任如果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問題或困難,冷漠的孩子第一時間會推卸責任,逃避問題,不會積極主動想辦法解決,久而久之,就養成遇事就當逃兵,把責任歸咎於他人的習慣。因為不敢承擔責任,所以上級領導也不會對他委以重任,事業上難以取得卓越的成就。
  • 「這事都怪你」,孩子遇事喜歡抱怨,家長要了解背後的暗示
    得知幾位朋友已經出發之後,女兒向我抱怨:"這事都怪你!你為什麼不叫我起床!我跟你說了今天要去玩啊!"我不以為然道:"誰讓你昨晚這麼晚才睡,媽媽是為了讓你多睡一會。"想到自己脫離了小夥伴的隊伍,女兒悶悶不樂。在客廳看電視時,對我大喊:"氣死了!都怪你都怪你!"大家身邊肯定有這樣一種朋友:遇到各種小挫折都會選擇逃避,而且整日唉聲嘆氣,抱怨生活和命運的不公。
  • 培養孩子自信心,應該從幾歲開始?家長別錯過最佳時間,悔之晚矣
    這樣的孩子做事情更容易成功,學習上孩子遇到不會的題能夠多種思路去解決,生活上遇到問題,孩子也不會去輕易依賴他人,而是自己先想辦法,如果自己實在不行,再去問別人。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有足夠的自信,沒有自信的孩子,做事情總是會退縮,因此會失去很多的機會。
  • 這三點,教你培養出別人家的優秀孩子
    養孩子是個難題,家長除了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外,還要給孩子好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如今家庭教育越來越受重視,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每家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培養出優秀的孩子,讓自己的孩子也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 孩子遇事總是膽小逃避?可能養成了「迴避型人格」,父母要警惕
    直到上了大學,接觸的人多了才慢慢活潑起來,也是那時我意識到自己之前的性格出現了問題。直到當媽之後,讀了不少育兒書,才知道我當時的性格被稱為「迴避型人格」。而現在很多孩子不願意交往、害羞、膽小、逃避,就是出現了「迴避型人格」。什麼是迴避型人格?
  • 如何幫助孩子告別自卑?家長學會這3招,輕鬆培養孩子自信心
    不要覺得這是個小問題,或者選擇用逼迫式教育和放任的態度去面對孩子的自卑。想讓孩子告別自卑,首先我們要先弄清楚孩子為什麼會產生自卑心理,然後對症下藥解決孩子的自卑問題。因為自己的膽小懦弱而喪失和朋友一起玩耍的機會甚至慢慢的會失去朋友,會讓孩子的心理壓力更大、問題更多。3、孩子本就自卑,父母還出爛招孩子自卑,本來自己就很難受了,有些家長卻覺得這是小問題,沒有考慮孩子的感受就自己安排方法改變孩子。
  • 為什麼孩子的抗挫能力差?一遇事就退縮,3招幫父母直接搞定
    2、遇事就躲避許多家長把孩子保護得特別好,一遇到事,就希望幫孩子全權解決。這就導致孩子膽小、軟弱,在生活中,一遇到事情就很害怕,只想著逃避、尋求幫助。但是,孩子不可能一輩子不長大,不可能不獨自面對社會,家長不可能保護孩子一輩子。那麼面對一些突如其來的麻煩,如果孩子遇事只會躲避,躲不過的話,就有可能會採取極端方式解決問題。
  • 男孩如何培養,才能變得出色?掌握這幾個原則,家長輕鬆培養
    很多孩子在上課或是寫作業時經常出現走神現象。有時候不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就能完成的事情,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在家長的三催四請下才完成任務。不止家長感到身心疲憊,孩子也沒有得到充分的休息。那麼如何才能培養出優秀的男孩呢?一、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並且隨著現在父母的經濟條件也比以前更好。因此很多家長都特別溺愛孩子,例如各種事情都幫孩子處理好,寶寶不需要動手就可以直接享受家長的勞動成果。
  • 培養孩子性格特徵,面對孩子六大消極性格特徵,家長應如何引導?
    雖然說每一位孩子都是特別的,他們有著自己的性格,並且只要家長好好利用孩子的性格特徵,每一個孩子都有可能成才。但現實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很多父母由工作太忙導致疏忽了對孩子的性格培養,這就會使孩子的性格產生偏差,非常不利於他們的人生發展,要知道好的性格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給這個人帶來的只有好處。
  • 孩子總是推卸責任,傢伙在那個應該這樣做
    1、受父母行為的影響 一般來說孩子的推卸責任行為和父母有著很大的關係,因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孩子可能會學習父母的行為,在平時的學習或者生活裡面也使用這種行為。比如孩子自己摔倒了,家長卻要怪罪地面,家長的這種舉動,實際就是在教孩子如何推卸責任。
  • 孩子不肯認錯,家長應該怎麼做?|微言夜讀 · 親子
    如果一直這樣,孩子長大也可能養成遇事先怪別人的習慣。2不要給自己找藉口有的家長自己做錯了事,也會習慣「找藉口」,把責任都推給別人。等到自己跟人發生衝突時,可能也會蠻不講理地責怪別人,推脫責任,總會為自己找「藉口」,覺得對方應該先道歉。3.嚴厲的管教方式,讓孩子害怕認錯孩子不願承認自己的錯誤,還有可能是因為害怕承擔嚴重後果。
  • 孩子有「咬甲癖」?家長學會三招,輕鬆幫娃克服
    晚上鄰居佑佑家又傳來吵架聲,尤其是她媽媽的那句:「幾歲了還在啃指甲,你到底知不知道有細菌啊?」,聲音特別大。不用說,佑佑媽又在責怪他,緣由應該就是他在吃指甲。說真的,佑佑已經要十歲了,平時也是個不太愛說話的孩子,聽他媽媽說,只要遇到難事、害怕的時候,他就會習慣性啃咬指甲。針對這個壞習慣媽媽沒少想辦法,除了打罵之外,抹辣椒麵和苦瓜的方法也試過,但卻無濟於事。
  • 董卿育兒觀:家長如何培養孩子自律性
    現在孩子的學業壓力越來越大,很多家長都報了很多課後給孩子的培訓班和補習班。所以很多孩子不僅要每天做學校布置的作業,還要完成培訓班布置的任務,才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很多家長看到孩子這麼努力,學習也不再那麼嚴格,可以有意識地學習,心裡很心疼,但其實很多人都沒那麼好自控著名主持人董卿在採訪中談到學習。她說她爸爸讀書期間對自己要求很嚴格。但由於父親的嚴格要求,董卿小學四年級成績優異,考上了中學。如果孩子不自律會怎麼樣?1.注意力不集中你會發現自律的孩子自我意識很強,什麼事情都能專心做。
  • 富養孩子不需要「砸錢」,而是培養7種家風,讓孩子一生受益
    比如孩子看上了別人的玩具,想玩一會兒,這時候你應該培養他「想要玩別人的東西,就必須先徵得別人的同意」的意識和習慣。如果別人不同意,就不應該強求和強搶,父母也不應該偏幫孩子說「不就是一個破玩具嗎,玩一下怎麼了,有什麼了不起的」這樣的話。如果孩子從小沒有這種界限感,未來很可能隨意觸及別人的底線,甚至是觸犯社會、法律的底線。第三種家風:遇到問題了,就要採取行動去解決。
  • 孩子遇事喜歡發脾氣摔東西,到底是怎麼回事?家長要磨磨他的性子
    不僅僅是靜萱媽媽,生活中不少家長都為孩子的這種性格頭疼過。想要從根本上解決,了解孩子這種性格產生的原因很關鍵。最後,為了避免沒耐心發脾氣對孩子成長造成阻礙,面對孩子沒耐心脾氣大,遇事就緊張摔東西的行為性格,家長是時候磨磨他的性子了!家長如何幫助孩子進行改正?對於那些天生受到遺傳基因影響而存在買耐心、發脾氣的孩子,我們無法更改遺傳基因對其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