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火犧牲的少年賴寧,為什麼從教科書刪除,照片也從學校摘下?

2020-12-15 秦思君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無論是在哪個年代,那些捨己為人的烈士先鋒,總是能成為我們的時代楷模,狼牙山五壯士的壯烈跳崖,捨身救國;雷鋒同志傾其一生,那句「為人民服務」的口號,響徹大江南北,至今仍是許多地方的標語。

這些人,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一個更加美好而和諧的社會,也成就了一段又一段的佳話,就像是深海裡的星星,給黑暗中的人以些許的光亮,他們燃盡了自己的餘灰,也號召著更多的人,不斷的向前衝鋒,為了人民的安康,貢獻自己全部的力量。

賴寧就是其中一員。相信一些出生於七八十年代的讀者們,對於賴寧這個名字都不感到陌生,這個曾經被寫入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小小救火英雄,用自己幼小的身軀,撲滅了那場熊熊大火,贏得了多少人的眼淚與感動。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段奮不顧身的少年事跡,從教科書上被刪除了,而他的照片,也被從學校摘下。

小小少年志氣高

1971年,賴寧出生在四川綿陽縣的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父母從小就教導他,要做一個勇於奉獻,對社會和國家都有益處的人。

小小的賴寧聽從了父母的教誨,把這些話語一字一句地記在心裡。他善良體貼,總是不忍看到父母的辛苦,於是在他閒暇之時,經常幫助父母分擔家務。

在學校裡,他樂觀向上,與同學團結友愛,互幫互助,也深得老師的喜愛。幾乎每年都是班裡的「三號學生」、「優秀少先隊員」。在學習方面也毫不馬虎,他懸梁刺股地學習,成績也總是名列前茅。這樣一個惹人疼愛的小小少年,後來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石棉縣第一中學。

救火英雄賴寧

石棉縣第一中學,位於崇山峻岭的環繞之中,地勢險峻,森林密布,極易引發火災,有時只需要點燃一根樹枝,火勢就會迅速蔓延,逐漸演變成熊熊大火,造成極為嚴重的後果。在這種情況下學習生活,見到火災是一件概率很大的事,賴寧就遇見過不下三次。

萬幸的是,每次火災爆發之時,火勢都比較小,想要撲滅也顯得比較容易。每當這時,廣播裡就會號召大家一起救火。這時,身為少先隊員的賴寧,就會感受到肩膀上沉甸甸的責任,他總是會衝到救火隊伍的最前面,積極配合滅火工作,為每次火勢的撲滅都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他默默付出,從不要求回報,每次協助消防隊員滅完火之後,他對自己的老師、同學,甚至家人都是隻字不提,因為在他的心裡,這些都是他應該做的事情,是他作為一名少先隊員肩膀上沉甸甸的責任,他樂在其中,也全力以赴。

後來,直到學校收到了來自林業部的表揚信,才知道眼前的這名瘦小的少年,竟然是一名勇敢的救火英雄。

一次次的救火成功的經驗,使得賴寧在火場上獲得了更大的膽量,於是他更加勇猛地奔赴火場,希望能拯救更多的人。然而,不幸還是毫無徵兆地發生了:1988年,年僅十五歲的賴寧,永遠地犧牲於一次救火行動之中。

那是一個夜晚,賴寧發現自己家中的燈變得忽明忽滅,他感到詫異,遂出門巡視了一番,發現在石棉山的西側山坡上,燃起了熊熊大火。

原來是由於某一戶人家的電線短路,導致了較為輕微的火災,但由於當時的氣候正乾燥,風也很劇烈,於是火勢迅速蔓延,擴大,釀成了眼前的熊熊大火。

廣播中號召大家一起參與到救火行動之中來,如若火勢繼續蔓延,則很可能導致石棉縣的電視臺和油庫被燒毀,要是再晚一點,甚至可能會引發爆炸,造成更為慘痛的後果。

聽到了廣播中的號召,賴寧迅速行動了起來,加入了撲滅火災的隊伍之中,由於賴寧的年紀尚小,而火勢又過於迅猛,許多現場工作人員和營救人員都紛紛勸說他回家。但是賴寧執意要去救火,加上當時情況危急,大家都沒有過多的時間來和賴寧交流,於是賴寧便徑直衝入了火場。

大火終於被撲滅了,然而少年英雄賴寧的生命,卻在那個夜晚戛然而止。當晚,由於火勢過於兇猛,賴寧幼小的身軀終究抵不過激烈的火舌,在火場中尋找生者的過程中,火霧蒙蔽了他的雙眼,他找不到前方的路在何方,和大隊伍走散了的他,就這樣,犧牲在了大火的環繞中。

他還有很多夢想沒來得及實現,就這樣去了天堂,著實讓人感到惋惜。這樣一個年輕的生命,因為自己的勇敢和魯莽,就這麼溘然長逝了。

他的事跡傳遍了大江南北,他的照片被懸掛在學校很醒目的位置,供大家瞻仰,他的事跡被寫入了課本,供大家傳唱。

教材為何刪除賴寧事跡

賴寧的事跡過去了很多年之後,他的名字也在教材上銷聲匿跡,照片也被從學校撤下,這個曾經的救火英雄,就這樣漸漸的淡出了大眾的視野。這不免讓我們感到疑惑與不解:作為曾經的救火英雄,賴寧難道就不該擁有屬於自己的位置嗎?

然而事實卻不是這樣。隨著時代的發展,各行各業的專業水準也更加完善:消防員會經過嚴格的培訓,學習如何自保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撲滅火災,救火也不再像從前一樣,用水去淋,而是有了專業的滅火器。這一切,都使得救火更加專業和快速。而賴寧那種盲目滅火的行為,並不值得提倡。

其次,捨己為人,捨身為國,以己之命換取社會安康,這樣的價值觀並不值得提倡,也並不有利於社會和諧。

真正正確的價值觀,是將個人的追求,與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結合其倆,在追求國家蓬勃發展,長治久安的同時,也絕不忘記使自己內心富足快樂,從而實現雙贏。

「為人民服務」這句口號,並不能作為道德綁架的標語,因為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也完全有自由去做出自己真正想要的選擇。只有這樣,個人才會更有動力和恆心,去為國家和社會,做出更有利的貢獻。

小結:

就像教材刪除賴寧英雄事跡的那樣,對於每個人而言,尤其是正在成長中的青少年,我們的未來都有著無限可能,再面對自己的能力遠遠不能匹敵的天災人禍之時,不要逞一時之勇,用一命換一命的行為來賭上自己的人生。這才是當今的教育應該做的。

所以,當我們在響應「為人民服務」的時候,請一定要記得,「安全第一」「生命對於我們只有一次」。要知道,保家衛國的前提,是我們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與一個金剛不壞的身體。

但是,當我們面對像賴寧這樣,奮不顧身的救火小英雄時,也應持欣賞態度,他捨己為人的精神是很多人難以達到的,儘管這並不值得我們效仿。

相關焦點

  • 1988年救火小英雄賴寧,為什麼被教科書刪除,照片也被學校摘下?
    32年前的救火少年賴寧,他也曾是我們心目中的少年英雄榜樣,卻因為救火而悲壯的犧牲。不過曾經的勇氣,由原先的倡導,到後來卻變成了壓抑,到現在為止,賴寧曾經的事跡都已經被移出了教科書,照片也從學校摘下。那麼這又是為什麼呢?一、樂於助人的賴寧賴寧,出生在1973年,那是一個很獨特的年代,雖然1972年的時候尼克森訪華,但是東西兩方的世界都對我們進行包抄。
  • 救火少年英雄賴寧,名字被課本移除,照片從學校摘下有何原因?
    小英雄賴寧已犧牲32年,名字被課本移除,為何照片也從學校摘下導語:英雄的正面形象,能給予人們引領的作用,它對我們塑造健康,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有著很大的作用。我們耳熟能詳的少年英雄,有道德楷模一生為善的雷鋒,也有勇猛敢拼保家衛國的張嘎子。這些英雄們的故事被載入教科書,成為了少年們教育的必修課。
  • 小英雄賴寧去世32年,為何名字被移出教科書?照片也被學校摘下
    賴寧的家庭也很普通,父母都是老實善良之人,很重視對孩子的品德教育,而賴寧也並沒有讓父母失望,從小就非常懂事,在家體貼父母,在學校團結同學。從上小學開始,賴寧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和優秀少先隊員,曾獲得過紅領巾讀書讀報獎章活動一等獎,地區少年兒童繪畫比賽二等獎和縣兒童書法比賽一等獎,幾乎所有的活動都能看到賴寧的身影,他也同樣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 15歲犧牲的少年英雄,課本上名字沒了,學校裡照片撤了,這為何?
    而有一個15歲因見義勇為而犧牲的少年英雄,課本上他的名字沒了,學校裡他的照片撤了,這是為何呢?一個普通的孩子,卻有極強的社會責任感據《賴寧的世界》中記載:這是一個瘦瘦的男孩子,看上去約有十一、二歲的年齡,大眼大耳厚嘴唇 ,戴一副茶色框兒的近視眼鏡。
  • 15歲勇鬥山火犧牲的少年,可歌可泣卻飽受爭議,最終被教科書除名
    而就有這麼一位年僅15歲的少年,他雖不是消防員,卻奮不顧身地參與撲救山火,英勇犧牲。他就是本文所介紹的英勇少年——賴寧。品學兼優、意氣風發的少年賴寧在校品學兼優,全面發展,立志長大要成為一名和李四光一樣的偉大的地質學家。
  • 土耳其為什麼刪除生物教科書的進化論呢?
    2017年9月, 土耳其宣布,土耳其教育部有關進化論的相關內容被移出高中教科書。關於進化論的章節將不會再出現在九年級學生的教科書中。土耳其教育部長伊斯梅爾·伊爾馬茲表示,新的課本將以「價值教育」為基本導向對原先的課程進行簡化,從而能夠更好地與學生的發展相協調。
  • 清明—致敬四川涼山救火英雄:30人壯烈犧牲,用生命守護人間安寧
    689明消防人員前往救火。31日18時許火勢突然增強,受力風向突變,突發森林火災爆發,瞬間形成了巨大的火球使現場30名救火隊員失聯,4月1日11時55分兩架直升機前往火場救援,傍晚18時30分找到了他們,但是他們永遠離開了我們。天地同悲,山河含淚。
  • 男星的拍立得照片,千璽日系少年,看到羅雲熙:哪個學校的?
    男星的拍立得照片,千璽日系少年,看到羅雲熙:哪個學校的? 那些喜歡拍照的朋友們,肯定嘗試過各種風格的。其中最沒挑戰的就是拍立得吧,在那樣低飽和的濾鏡下怎麼拍都好看。基本不用修圖。下面說幾位男星的,一起看吧!
  • 為什麼楊麗萍常年總是戴著帽子?當她摘下後,網友:嚇到我了
    「為什麼公共汽車會停在八樓?」「教室裡的吊扇會不會掉下來?」「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長大後才發現,有些問題很無聊,但有些問題卻會讓人沉思。比如「楊麗萍」為什麼只要出面就會戴著帽子?當知道原因後,網上的評論也迅速兩極化,有人表示她摘下帽子後,自己有被嚇到。更有人看到摘下帽子後的樣子,忍不住的對她豎起了大拇指。
  • 19名犧牲英雄出徵影像曝光:抱歉,我不能回家了……
    >無人生還31人中有24個90後、2個00後20歲出頭的年紀永遠定格在了去年的那個春天歷史重演,悲痛之餘更多細節,令人深思去年的文章下最多的留言就是「為什麼山火頻發?」「為什麼不能放著不管?」「為什麼非要人工滅火?」
  • 4月4日清明節全國哀悼疫情犧牲烈士句子簡短 英雄哀悼詞
    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務院今天發布公告,決定2020年4月4日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在此期間,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旗誌哀,全國停止公共娛樂活動。4月4日10時起,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我們一起來看看可以發什麼句子。
  • 華晨宇為什麼摘下了眼鏡?看到他戴眼鏡的舊照,網友:瞬間明白了
    相信大家都知道,曾經的華晨宇在剛出道的時候經常是眼鏡不離手,那麼為什麼現在開始選擇摘下了呢?難道是近視真的好了嗎?提到華晨宇,相信大家可能都不陌生,在當時參加《快樂男聲》的時候就有了很多粉絲。在之前的《花兒與少年》中,華晨宇給人的都一種乖小孩的感覺,那時候的華晨宇總是一臉青澀而且還經常害羞,顯得特別可愛。在去年《明日之子》裡華晨宇也是擔任了一位十分嚴格的音樂導師,讓網友不僅感覺曾經的大男孩已經長大了。不過有網友卻開始好奇,華晨宇在之前出的道時候經常會戴眼鏡,為什麼這兩年卻很少戴眼鏡了?其實大家要是看到以前戴了眼鏡的花花,總會感覺哪哪些地方特別不對勁。
  • 少年之名凡宇長什麼樣為什麼戴面具亮相 凡宇照片個人信息起底
    少年之名凡宇長什麼樣為什麼戴面具亮相 凡宇照片個人信息起底時間:2020-07-01 15:39   來源:中華管理在線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少年之名凡宇長什麼樣為什麼戴面具亮相 凡宇照片個人信息起底 少年之名凡宇長什麼樣?
  • 說《少年的你》不好的,曾是少年嗎?
    遲鈍地發現同學們往外衝,她才摘下耳機恍惚走出去。接下來就是鏡頭跟著跌撞的她下了樓,她走出人群,形容越來越悽惶。停下。這一段簡單的開篇,立馬就能讓觀眾感受到恐慌了。鏡頭就頻繁在鐵柵欄外遊移,企望從柵欄的縫隙裡窺看學子們的日常;涉事的三個女孩被陳念舉報了,其中兩位女孩的家長帶著女兒來學校,求到班主任面前來,在班級外的走廊上呼天搶地。看熱鬧的同學們一層層壘在窗口往外看,像是被規定不得出去的犯人;頻頻杵在陳念面前的鏡頭,得以望到她身後日復一日烏壓壓朝前走的學子。看不到前路的「困境「。
  • 刪除了iPhone中的大量照片和視頻,為什麼一點內存沒釋放?
    iPhone手機的工藝設計和互動設計都設計的十分巧妙,它每一處設計的出發點也都是經過用戶實際操作與驗證的結果,所以有很多人喜歡蘋果手機不是因為高逼格而是因為它的軟體作業系統,前段時間有不少iPhone用戶發問:為什麼明明刪除了相冊裡的大量視頻和照片,手機還提示內存不足呢?怎麼沒有釋放內存呢?
  • 腦洞大開的教科書
    美國教科書最虔誠:上帝6天創造世界 達爾文1859年出版《物種起源》,隨後,他的進化論很快被美國公眾所接受並迅速進入教科書。可是,達爾文應該也萬萬沒想到,66年後美國公立學校掀起了在教科書中剔除進化論的熱潮。
  • QQ回應刪除照片 華為回應攔截QQ刪除照片
    【手機中國新聞】5月5日,@騰訊QQ 發布了關於個別用戶反饋「華為手機提示攔截QQ刪除照片」的說明。@騰訊QQ 發文稱,今日,我們收到個別用戶反饋「華為手機提示攔截QQ刪除照片」,團隊十分重視並第一時間進行核查,初步原因說明如下:
  • 魯迅經典為何陸續從教科書中刪除?專家:難懂,不如看宮崎駿
    ——歌德(德)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1060,閱讀約3分鐘近年來,教科書中有關魯迅的文章被刪除的消息屢屢成為頭版頭條。比如,2013年9月,有媒體報導,初一年級的學生發現,拿到的語文課本中,魯迅的文章《風箏》被刪掉了。一石激起千層浪。
  • 當年的五道槓少年,和不屑弟同在一張照片,長大後的人生卻對調了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陸北老師昔日曾有一張標題為「五道槓少年和不屑弟」的照片火遍網絡,照片裡的兩個男孩也在一夜之間成為眾人津津樂道的對象,可以說是屬於那個年代的。這張照片其實源於一則報導,而報導的主角,就是五道槓少年黃藝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