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無論是在哪個年代,那些捨己為人的烈士先鋒,總是能成為我們的時代楷模,狼牙山五壯士的壯烈跳崖,捨身救國;雷鋒同志傾其一生,那句「為人民服務」的口號,響徹大江南北,至今仍是許多地方的標語。
這些人,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一個更加美好而和諧的社會,也成就了一段又一段的佳話,就像是深海裡的星星,給黑暗中的人以些許的光亮,他們燃盡了自己的餘灰,也號召著更多的人,不斷的向前衝鋒,為了人民的安康,貢獻自己全部的力量。
賴寧就是其中一員。相信一些出生於七八十年代的讀者們,對於賴寧這個名字都不感到陌生,這個曾經被寫入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小小救火英雄,用自己幼小的身軀,撲滅了那場熊熊大火,贏得了多少人的眼淚與感動。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段奮不顧身的少年事跡,從教科書上被刪除了,而他的照片,也被從學校摘下。
小小少年志氣高
1971年,賴寧出生在四川綿陽縣的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父母從小就教導他,要做一個勇於奉獻,對社會和國家都有益處的人。
小小的賴寧聽從了父母的教誨,把這些話語一字一句地記在心裡。他善良體貼,總是不忍看到父母的辛苦,於是在他閒暇之時,經常幫助父母分擔家務。
在學校裡,他樂觀向上,與同學團結友愛,互幫互助,也深得老師的喜愛。幾乎每年都是班裡的「三號學生」、「優秀少先隊員」。在學習方面也毫不馬虎,他懸梁刺股地學習,成績也總是名列前茅。這樣一個惹人疼愛的小小少年,後來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石棉縣第一中學。
救火英雄賴寧
石棉縣第一中學,位於崇山峻岭的環繞之中,地勢險峻,森林密布,極易引發火災,有時只需要點燃一根樹枝,火勢就會迅速蔓延,逐漸演變成熊熊大火,造成極為嚴重的後果。在這種情況下學習生活,見到火災是一件概率很大的事,賴寧就遇見過不下三次。
萬幸的是,每次火災爆發之時,火勢都比較小,想要撲滅也顯得比較容易。每當這時,廣播裡就會號召大家一起救火。這時,身為少先隊員的賴寧,就會感受到肩膀上沉甸甸的責任,他總是會衝到救火隊伍的最前面,積極配合滅火工作,為每次火勢的撲滅都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他默默付出,從不要求回報,每次協助消防隊員滅完火之後,他對自己的老師、同學,甚至家人都是隻字不提,因為在他的心裡,這些都是他應該做的事情,是他作為一名少先隊員肩膀上沉甸甸的責任,他樂在其中,也全力以赴。
後來,直到學校收到了來自林業部的表揚信,才知道眼前的這名瘦小的少年,竟然是一名勇敢的救火英雄。
一次次的救火成功的經驗,使得賴寧在火場上獲得了更大的膽量,於是他更加勇猛地奔赴火場,希望能拯救更多的人。然而,不幸還是毫無徵兆地發生了:1988年,年僅十五歲的賴寧,永遠地犧牲於一次救火行動之中。
那是一個夜晚,賴寧發現自己家中的燈變得忽明忽滅,他感到詫異,遂出門巡視了一番,發現在石棉山的西側山坡上,燃起了熊熊大火。
原來是由於某一戶人家的電線短路,導致了較為輕微的火災,但由於當時的氣候正乾燥,風也很劇烈,於是火勢迅速蔓延,擴大,釀成了眼前的熊熊大火。
廣播中號召大家一起參與到救火行動之中來,如若火勢繼續蔓延,則很可能導致石棉縣的電視臺和油庫被燒毀,要是再晚一點,甚至可能會引發爆炸,造成更為慘痛的後果。
聽到了廣播中的號召,賴寧迅速行動了起來,加入了撲滅火災的隊伍之中,由於賴寧的年紀尚小,而火勢又過於迅猛,許多現場工作人員和營救人員都紛紛勸說他回家。但是賴寧執意要去救火,加上當時情況危急,大家都沒有過多的時間來和賴寧交流,於是賴寧便徑直衝入了火場。
大火終於被撲滅了,然而少年英雄賴寧的生命,卻在那個夜晚戛然而止。當晚,由於火勢過於兇猛,賴寧幼小的身軀終究抵不過激烈的火舌,在火場中尋找生者的過程中,火霧蒙蔽了他的雙眼,他找不到前方的路在何方,和大隊伍走散了的他,就這樣,犧牲在了大火的環繞中。
他還有很多夢想沒來得及實現,就這樣去了天堂,著實讓人感到惋惜。這樣一個年輕的生命,因為自己的勇敢和魯莽,就這麼溘然長逝了。
他的事跡傳遍了大江南北,他的照片被懸掛在學校很醒目的位置,供大家瞻仰,他的事跡被寫入了課本,供大家傳唱。
教材為何刪除賴寧事跡
賴寧的事跡過去了很多年之後,他的名字也在教材上銷聲匿跡,照片也被從學校撤下,這個曾經的救火英雄,就這樣漸漸的淡出了大眾的視野。這不免讓我們感到疑惑與不解:作為曾經的救火英雄,賴寧難道就不該擁有屬於自己的位置嗎?
然而事實卻不是這樣。隨著時代的發展,各行各業的專業水準也更加完善:消防員會經過嚴格的培訓,學習如何自保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撲滅火災,救火也不再像從前一樣,用水去淋,而是有了專業的滅火器。這一切,都使得救火更加專業和快速。而賴寧那種盲目滅火的行為,並不值得提倡。
其次,捨己為人,捨身為國,以己之命換取社會安康,這樣的價值觀並不值得提倡,也並不有利於社會和諧。
真正正確的價值觀,是將個人的追求,與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結合其倆,在追求國家蓬勃發展,長治久安的同時,也絕不忘記使自己內心富足快樂,從而實現雙贏。
「為人民服務」這句口號,並不能作為道德綁架的標語,因為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也完全有自由去做出自己真正想要的選擇。只有這樣,個人才會更有動力和恆心,去為國家和社會,做出更有利的貢獻。
小結:
就像教材刪除賴寧英雄事跡的那樣,對於每個人而言,尤其是正在成長中的青少年,我們的未來都有著無限可能,再面對自己的能力遠遠不能匹敵的天災人禍之時,不要逞一時之勇,用一命換一命的行為來賭上自己的人生。這才是當今的教育應該做的。
所以,當我們在響應「為人民服務」的時候,請一定要記得,「安全第一」「生命對於我們只有一次」。要知道,保家衛國的前提,是我們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與一個金剛不壞的身體。
但是,當我們面對像賴寧這樣,奮不顧身的救火小英雄時,也應持欣賞態度,他捨己為人的精神是很多人難以達到的,儘管這並不值得我們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