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悚電影導演希契科克曾說過:「要想做一個真正的英雄是沒有選擇餘地的,往往是要麼成功要麼成仁」。
所謂英雄者,必定做了別人想做卻做不到的事,這樣一個人,在決定性關頭為人類社會利益付出很大,甚至是生命。
01
31年前,賴寧僅是一位來自四川雅安的15歲初中生。
賴寧的家庭也很普通,父母都是老實善良之人,很重視對孩子的品德教育,而賴寧也並沒有讓父母失望,從小就非常懂事,在家體貼父母,在學校團結同學。
從上小學開始,賴寧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和優秀少先隊員,曾獲得過紅領巾讀書讀報獎章活動一等獎,地區少年兒童繪畫比賽二等獎和縣兒童書法比賽一等獎,幾乎所有的活動都能看到賴寧的身影,他也同樣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小學畢業後,賴寧以全縣第一的成績考入了重點中學石棉縣一中。
這樣優秀的孩子不僅是父母的驕傲,更是老師和同學眼中學習的榜樣,也許是天妒英才,命運不公,賴寧永遠被留在了那場突發的大火之中。
賴寧的嘉興是石棉縣,這裡的山上經常發生火災,1988年3月13日山林火災又發生了,大火危險這石棉縣的森林資源、衛星電視臺和石油公司的油庫,情況非常嚴峻。
這天,賴寧寫完作業後就下樓去玩,剛下樓就看見沖天的火焰,他還來不及給臥病在床的母親說一聲便跑了出去,接著就與小夥伴們跑到山上用松枝滅火。
02
面對高達二三十米的火焰,他們一次次衝向火海奮不顧身,但是現場指揮救火的縣領導看見他們後,強制性用汽車將救火的學生們送下了山,賴寧也在其中。
賴寧和小夥伴們坐上車上心急火燎,於是偷跑下去繼續滅火,一次一次被拉回來又偷溜回去,但隨著風越吹越大,火勢漸猛,賴寧和小夥伴走散了。
等到火被撲滅之後,大家在叢林中發現了賴寧的遺體,他抱著一顆小樹,腿部還保持著向上攀登的姿勢,只是沒能逃出去,現場的人都落淚了。
賴寧去世後就被推崇為時代少年的榜樣,更被授予「英雄少年」的光榮稱號,但時隔多年母親心中的痛苦絲毫不曾磨滅。
2009年,賴寧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賴寧成為90年代整個中國學生學習「見義勇為」的精神榜樣,他的事跡被寫進教科書,照片被做成海報掛在學校的牆上。
但是,進入21世紀之後,賴寧漸漸被遺忘,賴寧精神中過度宣揚和鼓勵未成年人見義勇為的做法不太被認可,他的名字被移出教科書,照片從學校摘下。
賴寧精神被放大化,在一定程度會引起未成年人的小芳,照片被摘下並不意味著不需要這種精神,其實更多的是不鼓勵那種不顧一切的「勇敢」行為。
對此,你怎麼看?
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END——
點下關注,不迷路!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歡迎轉發閱讀,禁止非法轉載
圖片皆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