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花開新邊疆」「非遺+旅遊」 致富顯成效 解鎖鄉村振興新途徑

2020-12-14 環球網

本文轉自【光明網】;

光明網訊(記者 趙豔豔 潘迪 李剛)

住朝鮮族傳統民宿,吃朝鮮族傳統美食,體驗朝鮮族泡菜製作過程,了解朝鮮族遷徙歷史……在呼倫貝爾阿榮旗新發朝鮮族鄉東光村,幾名來自呼和浩特的遊客完整的遊覽、體驗了朝鮮族的民宿文化。

「從2016年到現在,像這樣的遊客,我們新發鄉已經接待了18萬餘人。」新發朝鮮族鄉黨委副書記鄒風華告訴記者。

樸順玲在朝鮮族特色民宿前留影

朝鮮族第一家園:特色民宿吸引八方遊客

作為內蒙古自治區唯一的朝鮮民族鄉,新發鄉有著良好的民俗旅遊基礎,東光村更是集中的佼佼者。經過多年的打造,東光村已成為阿榮旗旅遊產業的重要景區。

「2016年,我們對東光村21棟朝鮮民宿進行了整體改造,以傳統、簡約、時尚、田園等裝飾風格進行了整體裝修,打造『一屋一院一主題』的朝鮮族特色家庭旅館精品,讓慕名而來的八方遊客感受不一樣的民俗民俗風情。」據東光村黨支部書記樸順玲介紹,2017年,東光村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進一步提高了新發鄉旅遊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在解決了部分村民就業問題的同時,也更加促進了東光村民宿的快速發展。

自東光村民宿建設投入使用以來,「朝鮮族第一家園」民宿群累計接待國內外遊客18萬餘人,在滿足遊客們住農家院、摘農家果、吃農家菜、領略朝鮮族民俗風情的生態遊、鄉村遊需求的同時,2019年,新發鄉全鄉旅遊產業總收入達2000萬元,民俗及朝鮮族特色產品線上銷售收入達400萬元,大大提高了村民們的收入。

李貞淑演示朝鮮族泡菜製作技藝

體驗朝鮮族泡菜製作:特有民俗展現朝鮮族文化

離「朝鮮族第一家園」民宿群幾百米的地方,坐落著一座2000餘平方米的明花飯店,這是東光村的村民鄭明花自2002年起就開始經營的朝鮮族特色飯店。18年來,鄭明花不懈努力,在自己致富的同時,不僅帶動了當地村民在家門口就可以就業,更時刻注意傳承和發揚朝鮮族的特色餐飲文化。

李貞淑,是鄭明花的兒媳婦,同時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朝鮮族泡菜製作技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在鄭明花的鼓勵下,李貞淑把朝鮮族泡菜製作的體驗項目加入到了遊客到東光村旅遊的行程當中。遊客除了可以親身體驗朝鮮族泡菜的製作過程,還可以吃到自己親手製作的泡菜,大大提高了遊客的遊覽體驗。

多年來,鄭明花一直鼓勵鄉親們發展餐飲業和旅遊業。「我的目標,就是借東光村旅遊業發展的大勢,帶動東光村成為一個遠近聞名的特色餐飲集聚區。」

朝鮮族民俗館

全國文明村、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旅遊村寨、全國衛生村、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村、中國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全國休閒農牧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隨著東光村在旅遊致富的路上越走越寬,其綜合經濟實力也逐步提高。截至目前,東光村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3萬元。

在東光村的帶動下,整個新發朝鮮族鄉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為鼓勵和吸引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新發鄉還創建了反向農民工創業園,通過打造創業一條街、舉辦奇石文化日等舉措,有力的推動了全鄉客流量的增加,帶動了地方就業,為實現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相關焦點

  • 【幸福花開新邊疆】「幸福花開新邊疆」網絡主題活動新疆站啟動
    光明網訊(記者 嶽沛 邵緒楠 潘迪)10月19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網信辦、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宣傳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網信辦協辦的「幸福花開新邊疆」網絡主題活動新疆站啟動儀式在喀什舉行。有關負責同志及參與此次活動的網絡媒體編輯記者出席活動。
  • 花開成海!臨夏市第二屆鄉村振興金色草花節開幕!
    牡丹馥鬱的花香還未淡去,臨夏市第二屆鄉村振興金色草花節又盛大開幕了。從5月30日開始,到6月20日,共21天裡,大氣靈動的草花花海將會用滿目的金色點亮臨夏絢麗多彩的鄉村美景。「油菜開花遍地黃,芳菲日麗吐馨香」。5月30日,臨夏市第二屆鄉村振興金色草花節在折橋鎮後古村開幕。市委副書記、市長郭維安出席開幕式,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郭燕玲出席儀式並發表致辭。
  • 旅遊扶貧送春風 致富之花次第開 ——看金秀瑤族自治縣鄉村旅遊...
    金秀以全域旅遊發展為主線,推動瑤醫藥康養、民族文化挖掘傳承和鄉村旅遊深度融合,加大旅遊引資和項目建設力度,引進優質旅遊項目,加快推進重大旅遊項目。在推動全域旅遊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打造特色鮮明的鄉村振興示範點,加快民宿旅遊提質升級,旅遊接待能力和服務質量不斷提升,帶動大量貧困村和貧困戶參與旅遊發展。
  • 連平縣以魚梁文化搭建鄉村旅遊平臺 打造鄉村旅遊品牌助力鄉村振興...
    前日,河源市鄉村旅遊衝鋒號系列活動之「鄉夢初心·千年魚梁」連平專場活動啟動儀式暨連平縣旅遊扶貧產品展銷會在田源鎮肖屋村舉行。活動推介連平鄉村旅遊特色產品,打造具有連平特色的鄉村旅遊品牌,助力鄉村振興,推動連平旅遊業發展向「全域、全景、全業、全時、全民」邁進,構建全域旅遊發展新格局。活動現場的文藝演出。
  • 文脈頌中華|楊昌芹代表:竹編織就脫貧幸福路 指尖非遺助力鄉村振興
    中國青年網北京5月30日電(記者 韓玉)「鄉村振興離不開傳統產業。傳統產業和鄉村振興融合發展,群眾才能在富裕之路上越走越遠。」今年的兩會,全國人大代表、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赤水竹編傳承人楊昌芹帶來了「傳統產業和鄉村振興融合發展」的建議。
  • 配好鄉村振興「金鑰匙」
    很大程度上要看「三農」工作成效。杭州與恩施繼續瞄準鄉村振興目標,紮實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產業振興、人才振興、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旅遊……一張張擘畫的新藍圖,正在逐步變為現實。恩施州借鑑杭州打造全國鄉村振興示範區的經驗,不斷完善鄉村振興體制機制,配好解鎖鄉村振興的「金鑰匙」,朝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蹄疾步穩再出發。
  • 這就是山東|非遺助力、因地制宜,山東文化鑄魂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1月9日訊(記者 張敏敏 楊廣科 孫小茹)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鑄魂工程。近年來,山東紮實做好思想強農、文明育農、文化惠農等文章,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全省廣大農民精神風貌明顯改善,農村群眾文化生活更加豐富,鄉村社會文明程度進一步提升。
  • 青陽新河鎮:鄉村文化建設,促進鄉村振興
    鄉村文化是農村社會的粘黏劑,保護與發展民俗文化以及本土人文歷史是鄉村文化振興、村民文化自信的內在需要,是發展鄉村文化與旅遊融合,打造和諧幸福鄉村環境的重要一環。在致富奔小康路上,既要重視物質文明建設,更要注重精神文化建設,讓鄉村振興戰略能落得了地、能生得了根、能接得了果。青陽縣新河鎮十裡崗村於2007年11月由原黃檀村、光榮村、萬春村撤併組建而成。
  • 【幸福花開新邊疆】鮮蔬菜·鮮生活
    (原標題:【幸福花開新邊疆】鮮蔬菜·鮮生活) 拉開溫室大棚的紗門
  • 聚焦鄉村振興 相遇幸福高陵
    12月21日下午,「高質量發展看西安」網絡媒體行主題宣傳活動採訪團走進高陵,了解高陵鄉村振興新實招、新引擎。何村:讓優質蔬菜更快走向全國何村地處西安市高陵區通遠街道西北部,1992年何村率先發展大棚蔬菜,2000年實現大棚設施蔬菜全村覆蓋。
  • 「脫貧振興八閩行」築夢大陸「阿里山」——鄉村振興中的臺商身影
    臺品櫻花茶園的負責人、臺商謝東慶指著眼前被雨水打溼後更顯蒼翠的茶園說,「我們希望把櫻花茶園打造成兩岸最靚麗最生態的園區,也希望通過櫻花帶動鄉村旅遊,進而帶動當地的餐飲、住宿及服務業等發展,助推地方鄉村振興。」 永福鎮是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的核心區,被臺商譽為「大陸阿里山」。謝東慶是最早到永福鎮投資農業的臺商之一。
  • 抓農業興旅遊振興美麗鄉村
    為加快推進農業與旅遊業的產業融合,尼木縣卡如鄉利用自身優勢,鼓勵合作社牽頭,通過「專業合作社+農戶(旅遊點)」等形式,全面調動農牧民群眾建設美好家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打造「科學規劃布局美、創業增收生活美、生態平衡環境美、鄉風文明和諧美」的特色鄉鎮,以實際行動落實鄉村振興戰略。
  • 充分認識「鄉村旅遊重點村」助力鄉村振興的意義
    將「鄉村旅遊重點村」建設列入產業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既是對前期鄉村旅遊發展促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成果的肯定,也是對未來鄉村旅遊發展促進鄉村全面振興提出的新要求。「鄉村旅遊重點村」建設就是在多年來鄉村旅遊發展過程中創新模式、積累經驗的基礎上,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和《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的工作部署,為以村莊為單元的鄉村旅遊和鄉村振興主體樹立一個新的示範標杆。
  • 鄉村處處顯生機——甘州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紀實
    白福年對該鄉的鄉村振興戰略信心滿滿。不僅僅是幸福老人院,集鎮水、電、暖、路、天然氣等基礎設施全部提升配套,高標準養殖小區建成使用,弱水灣休閒旅遊度假區、高效農業產業示範園等項目加速推進……僅僅一年的時間,這個偏遠小鄉鎮發生了歷史性、顛覆性的變化。靖安鄉的蛻變,僅僅是甘州區拆除老舊房屋,舊貌換新顏的縮影。
  • #幸福花開新邊疆# 可可愛愛羊咩咩支撐脫貧,讓農民增收~
    #幸福花開新邊疆
  • 堅持綠色發展 促進鄉村振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綠色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必然選擇。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政績觀,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讓鄉村綠起來、美起來、富起來,成為人人嚮往的幸福家園。
  • 文潤鄉村 芳香自來——全國政協「發揮文化建設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文化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最基礎、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鄉村厚植文化能夠提振農村精氣神,增強農民凝聚力。調研組了解到,兩地深入推進文化惠民工程,堅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集中文化資源和項目向基層傾斜,著力補齊文化小康短板。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常態化開展政策宣講、科技興農、就業培訓等活動,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推深做實講好身邊人脫貧攻堅、致富圓夢的故事,激發思富思進內生動力。
  • 推動鄉村振興文化鑄「魂」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為鄉村振興和文化事業的發展提供了遵循、明確了目標、注入了動力。副省長張黎聽取了委員意見建議並講話,全面介紹了我省鄉村文化建設工作成效和今後工作思路。省政協副主席王絢介紹了前期調研和會議準備情況。我省相關部門和部分州、縣黨政部門負責同志,三級政協負責同志和政協委員、專家學者代表等200多人參加現場會議。政協委員和各界人士共計2600多人,通過掃描手機二維碼觀看了現場直播。
  • 一杯黃酒釀出億元致富路,土城村靠什麼鄉村振興?
    千年黃酒釀出億元致富路,土城村實現鄉村振興!今天地道農旅地道君帶你走進土城村,看她是如何做好酒文章,走出致富路的?一、土城村的成就湖北房縣土城村位於房縣北大門,該村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南觀神農架、北望武當山,以盛產黃酒而聞名。
  • 地評線丨華龍兩江評:「非遺+」打造脫貧金鑰匙 點亮小康新生活
    武隆將川江號子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國家5A級景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串聯起旅遊新格局,門票帶來的收入,再算上民宿、農家樂、採摘園等,當地百姓靠非遺幹上了新職業、吃上了旅遊飯。武隆「非遺+」的成功探索和實踐,是重慶和國家精準實施文化扶貧、產業扶貧的一個縮影,既給貧困地區、困難群眾開闢了致富發展新渠道,又促進了文旅產業的繁榮發展,同時為傳承、弘揚優秀中華傳統文化開拓出一條新路徑。「非遺+扶貧」,打造致富「金鑰匙」。 一邊是瀕臨失傳的傳統技藝,一邊苦於致富無門的貧困群眾,「非遺」遇上「扶貧」擦出了致富的火花、智慧的火花和幸福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