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澳」雞尾酒因包裝時尚等原因深受青年消費群體喜愛,家住南通市通州區的「90後」青年小麗通過網購方式買了一箱「銳澳」雞尾酒,她和朋友聚會喝酒時,發現雞尾酒味道不對,遂立即向警方報了案,令她意想不到的是,這些網紅「銳澳」雞尾酒,竟然是「貼牌」產品。近日,南通市通州區檢察院依法以涉嫌假冒註冊商標罪、銷售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罪、非法製造、銷售非法製造的註冊商標標識罪對範某某等8人提起公訴。
範某某家住山東省龍口市,此前,他開了一家飲品公司,公司本來生產的是自己品牌的雞尾酒,但無奈於銷售情況不佳。2018年下半年的一天,在四川省成都市一次展銷會上,任某某找到範某某,兩人一合計,找到了一條「生財之路」。
據供述,任某某和範某某商量製造並銷售假冒網紅品牌「銳澳」雞尾酒,由任某某提供空酒瓶、瓶蓋、商標、紙箱等材料,範某某安排崔某某工人在廠裡生產加工。為了掩人耳目,任某某還偽造了上海某酒業有限公司的委託加工合同。崔某某是任某某廠裡的負責人,他將白糖、水、酒、色素、香精等原材料調製後,然後安排工人直接灌裝、貼標。據崔某某案發後供述,他和範某某都知道,未經同意借用「銳澳」雞尾酒商標不對,但是他們被快速致富的方式衝昏了頭腦,走上了造假「不歸路」。
經審查,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中旬,任某某以37元/箱價格支付加工費給範某某。2019年1月中旬之後,任某某將此生財之道轉讓給朱某某,朱某某向範某某、崔某某支付40元/箱的加工費。就這樣,這些被包裝得光鮮亮麗的假「銳澳」雞尾酒以100元/箱的價格銷售給南通市通州區人陳某某等人,明知這些「銳澳」雞尾酒都是貼牌產品,但陳某某等人依然通過淘寶店鋪、微信等途徑,以155至195元/箱的價格將上述產品售往全國各地。
據辦案檢察官介紹,2018年9月以來,範某某、崔某某所生產加工的假冒「銳澳」雞尾酒共計8000餘箱,非法經營額87萬餘元,任某某、朱某某涉案金額分別為30餘萬元、60餘萬元。而作為銷售方的陳某某也因此「發了財」,其銷售金額達100餘萬元,其同居女友馬某參與銷售涉案14餘萬元。其餘為製作假冒「銳澳」雞尾酒提供瓶蓋的鬱某某叔侄2人也均被公安機關查獲。在審查起訴期間,檢察機關依法告知了各被告人認罪認罰的相關規定和從寬處理的後果,有7人認罪悔罪,籤署了認罪認罰具結書。
檢察官提醒,註冊商標屬於智慧財產權保護範疇,未經商標註冊所有人許可,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否則將構成民事侵權,情節嚴重的將構成刑事犯罪。明知是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而進行銷售的,也屬於違法行為。同時,消費者在網上購物要學會辨別真假。網店中冠之以某品牌之名的未必是經授權的店鋪,必須查看有無授權委託書。在購買商品時,莫要貪圖小便宜,向假貨說「不」,尤其涉及食品類,對身體健康帶來的安全隱患更為突出,消費者在購買到假貨後,建議及時向電商平臺或者相關行政執法部門投訴。
(來源:江蘇廣電南通中心站/陳志斌 龔丹 姜晨光 編輯/沈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