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心悸、臉部潮紅不適、燥熱?試試中醫食療方法

2021-03-05 春苗萌芽

更年期是指女性一生中性成熟至老年期的一個過渡時期,指月經完全中止前數月至絕經後若干年的一段時間,是女性由生育期過渡到老年期的一個必經生命階段。女性更年期是可分成絕經前期、絕經期(月經中止)和絕經後期(月經中止1年以後),並以卵巢功能的逐漸衰退至完全消失為標誌。

一位47歲女性,近幾年常覺得心悸、臉部潮紅不適、燥熱及容易流汗,尤其晚上愈加嚴重,越來越睡不著,且時常莫名憤恨、鬱悶、煩躁不安,看什麼事都不順眼,西醫確診為更年期症候群,因不想服用荷爾蒙醫治,中醫醫治三個月後心悸、潮熱、盜汗症狀改進,不用服安眠藥也能安定入睡,心情舒暢,不再感到疲倦,甚至皮膚都變得較亮堂潤滑,不再像之前乾巴巴的。

更年期症候群為發生於大約45歲至55歲左右,因卵巢功用內分泌紊亂,賀爾蒙分泌缺乏,因而發生一系列更年期症狀,常見如:潮熱、盜汗、胸悶、心悸、暈眩、月經紊亂、陰道乾澀、皮膚枯燥瘙癢、頻尿、腰酸背痛、關節痛、焦慮、煩躁、失眠、鬱悶、易怒、心情低落、體重增加等。症狀大多繼續三到五年內會消失,但部分婦女症狀可能長達十年以上。賀爾蒙醫治以低劑量雌激素為主,但因有可能引發乳癌或是子宮內膜癌等危險,不主張長期服用,因而多數婦女會尋求中醫醫治。

更年期症候群原因為腎精虧虛因而形成可能有腎氣缺乏、腎陰虧虛、亦或陰陽兩虛,從而影響肝、心、脾、胃等臟腑功用失調,故醫治上以滋腎填精為本,再依個人狀況不同予以清心瀉火、疏肝解鬱、健脾益氣等方藥,大多能緩解更年期許多不適。

食補也可改進

更年期婦女日子上要注意日子規則,防止熬夜及過度勞累,防止刺激性與酒精性飲料等影響睡眠質量的飲品。飲食上防止燒烤、油炸、辣椒等辛香料及熱性食物。食物上能夠多食用山藥、銀杏、黃豆、覆盆子、菇類、黑木耳、南瓜等食材,可調節體內荷爾蒙,改進更年期不適。

送大家2個食譜

1.枸杞肉絲冬筍:枸杞、冬筍各30克,瘦豬肉100克,豬油、食鹽、味精、醬油、澱粉各適量。炒鍋放入豬油燒熱,投入肉絲和筍絲炒至熟,放入其它佐料即成。每日1次。適用於頭目昏眩、心煩易怒、經血量多、面色晦暗、手足心熱等。

2.生地黃精粥:生地、制黃精、粳米各30克,先將2味水煎去渣取汁,用藥汁煮粳米粥食之。每日1次。適應證同上。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猜你還想看:

女人到了絕經期,用4種中藥泡水喝,促進子宮排毒,延緩衰老速度

更年期抑鬱症吃什麼藥 三類藥物可緩解抑鬱症

早餐和晚餐前吃這個,排出體內10年溼邪,漂亮又健康!

多次建議:桂圓與此物煮水喝,氣血足,睡眠好,肌膚白皙紅潤,子宮乾淨了!

相關焦點

  • 女人更年期,度過更年期的方法
    ,很多人都不知該如何度過更年期,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度過更年期的方法。飲食—均衡營養約8成女性受到激素分泌量逐漸減少的影響,在停經前後會出現「更年期症候群」,表現出熱潮紅、心悸、失眠、焦躁易怒、頻尿、骨質疏鬆、腰酸背痛、尿失禁等症狀。為緩解不適,許多女性選擇補充大豆異黃酮等來調節。其實,維持身體健康不能只靠單一營養素,建議從天然食材中攝取均衡營養。
  • 調荷爾蒙不怕更年期!熱潮紅、心悸、失眠這樣解決——人體工程學健康貼士
    ,特別是更年期的時候。關於更年期,包含了停經前至完全停經,主要原因是女性卵巢衰退,體內雌激素分泌減少, 女性約從40~50歲開始進入更年期,過渡期則視個人體質不一,由於此時是人生忙碌的巔峰,所以常會與自律神經失調、慢性疲勞症候群等疾病混淆,忽略自己已經進入更年期。
  • 女性更年期心慌、心悸、心絞痛?有它,不用怕
    【美國貝佳Club】醫學專欄作家/XIAOYU除卻月經紊亂、潮紅、燥熱,女性更年期的主要症狀是心悸、心慌、心絞痛。◆其次,心慌、心悸與情緒焦慮的相互影響: 一些更年期女性,由這些症狀會產生焦慮、易怒。很多女性朋友進入更年期後,就容易煩躁發怒,經常因為一點小事與他人爭吵,或者經常感到焦慮、緊張、抑鬱等。
  • 進入更年期老出虛汗是怎麼回事?中醫解答更年期潮紅潮熱
    經常有人這樣說「某某更年期了」,這使得許多女性很是反感「更年期的稱謂」,其實更年期只是個年齡段的過渡,不是一個病名的稱謂,到了這個年齡段的婦女(45~55歲為更年期),會出現很多身體上的生理變化,生理機能由旺盛轉為衰退乃至喪失,導致陰陽失調而頭昏耳鳴、心悸失眠、煩躁易怒或抑鬱焦慮,月經紊亂,烘熱汗出等症狀,甚是痛苦。
  • 更年期潮熱怎麼調理!
    然而有些婦女則會感到很不舒服,一股燥熱衝向臉部、頸部,直至瀰漫到上半身。潮熱症狀在多數更年期婦女身上要持續兩三年,但有些婦女可長達 10年,甚至更長時間。這種更年期症狀每個人的感覺可能不一樣,有的嚴重有的輕微。由於很難掌握潮熱規律,一旦出現在公共場所,她們會感到非常不安,認為人們的目光都注視著自己那燒得通紅的臉,因此內心不安。
  • ​更年期應該如何度過?
    2.體質-中醫調理  女性過了45歲,經前或經後經常心情煩悶、情緒低落、易怒、血壓升高、胸悶心悸等,月經次數變少,周期拉長,就可能是更年期症候群。  更年期女性常會有心悸,但不會有胸悶、刺痛的心血瘀阻不通的缺氧現象,如果過度緊張,刺激交感神經,使心跳加速,反而會加重心悸現象,誤以為罹患心臟病。
  • 更年期婦女常吃這四道菜可擊退更年期反應
    年近五十的更年期婦女,往往會有很多身體不適的情況,如盜汗、熱潮紅、口乾舌燥、眼睛乾澀、心悸心慌等問題。
  • 女性熱潮紅就是更年期?更年期原來有這些症狀!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更年期由於某些荷爾蒙的變化,特別是雌激素的低下,會產生多種症狀,有些人甚至可能引發抑鬱及焦慮的身心問題。女性常見更年期症狀熱潮紅近8成的更年期女性有熱潮紅的症狀。熱潮紅一開始會從胸部上端和臉部發作,之後可能逐漸延伸到全身。熱潮紅通常會持續2-4分鐘。
  • 防治潮熱,安心度過更年期
    原創 上海市中醫文獻館 上海市中醫文獻館每年的10月18日,是世界更年期關懷日。潮熱發作時,身體的燥熱通常與出汗、心悸同時出現,一般會持續20~30分鐘。
  • 更年期,天然食物可舒緩不適
    記得有一次做例行追蹤檢查,發現我地荷爾蒙指數低了,一直擔心我為什麼還沒進入更年期的醫生要我有心裡準備,更年期快到了。過了幾個月再回去檢測,荷爾蒙又高了,嚇得醫生說:「怎麼回事?你又回春了。」醫生說,到我這個年齡才開始進入更年期的,大約只佔5%,還問我:「奇怪!你的荷爾蒙到底藏在哪裡?」
  • 莫名其妙的潮熱、潮紅、大量出汗,警惕更年期的到來!
    如,平時壓力較大,或家庭生活欠和諧,易加重更年期症狀;如生活比較舒適,心情比較愉悅,生活壓力較小,性格比較開朗,則持續時間較短,且症狀表現較輕。要說婚姻是女人的重要轉折點,那麼更年期也是。因為更年期是一個容易讓女性陷入糾結、難熬的階段,調理得好,往後幾十年舒舒服服的過。
  • 為何女性進入更年期會有各種不適?中西醫怎麼看?這麼做平穩度過
    ,很多女性為之色變,可以說更年期是大多數女性的一個坎,在這個階段女性的激素分泌減少,各種不適出現,甚至很多慢性病也會逐漸找上門來。那麼,針對更年期的女性應該通過哪些方法來對身體進行調整,避免身體的不適,以及可能出現的疾病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 更年期常識 | 熬不過的更年期,中醫調理解除煩惱
    臨床表現為月經周期紊亂、潮熱、潮紅、出汗及精神、神經症狀。比較而言,男性更年期症候群的症狀群比女性的少,因為男性更年期的雄激素降低,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中醫治療更年期症候群,主要採用辨證施治的方法。適用:絕經前後伴有心悸不寐、怔忡健忘、肢體乏力、皮膚粗糙者。3、甘麥飲食材:小麥30克,紅棗10枚,甘草10克,水煎。每日早晚各服1次。
  • 中醫養生:更年期的中醫調理,女中醫滋腎疏肝有一套
    更年期綜合症最好通過中醫調理,女性進入更年期後會有身體多種不適的現象,更年期的女性最好通過中醫來調理自己的身體,不僅要做好心理的調節工作,還要選擇合適的運動
  • 更年期為什麼會頭暈 5大妙招改善不適
    周圍因素影響  更年期女性會感到頭暈眼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雌激素水平降落引起的,而且由於骨質流失加速,內衣機能也會逐漸衰竭,再加上長時間缺少運動,精神上的壓力過大,覺睡得不夠好,營養不均衡等等,這些都會可能會加重更年期的不適症狀。
  • 養生有道:燥熱體質不宜吃太補
    燥熱體質與虛寒體質是相反的2種體質,中醫認為,燥熱體質還可以分為先天燥熱以及後天燥熱,夏季經常暴露在太陽底下工作的人也屬於燥熱體質的一種那麼燥熱體質有哪些常見的症狀呢?首先,口乾舌燥並帶有口臭是燥熱體質人群的常見症狀,此外,如果你有感覺到臉部潮紅、發熱,舌苔較厚並且脾氣暴躁、愛喝冷飲等表現,那麼你有可能就屬於燥熱人群。
  • 更年期是什麼意思 7大更年期症狀不容忽視
    隨著年齡的發展,女性朋友不可避免的會進入更年期,身體會隨之發生改變。這時候就要求女性朋友能及時調整心態,正確認識更年期,這樣才能保持一個良好的身體狀況。那麼更年期是什麼意思?更年期症狀有哪些?女人更年期吃什麼好?更年期是什麼意思更年期是女性朋友必然要經歷的一個時間段,一般出現在45到55歲。
  • 中醫婦科姜瑞雪教授:更年期症候群停經半年入睡困難怎麼調理比較好?
    女性更年期的多發期多在46-50歲的時候。女性更年期症候群主要表現為月經紊亂、性情急躁、面部潮紅、失眠鍵忘、閉經等症狀。女性更年期症候群中醫稱為絕經前後諸證,中醫認為多為腎氣不足、天癸衰少、以至陰陽平衡失調所致。
  • 美魔女中醫吳明珠秘技大公開!
    吳明珠中醫表示,身體質量指數BMI介於18至24範圍的人,不必急於減重,但是,身體太肥胖,會影響肝經脾肺腎,所以,必需先調理好體質,例如屬於燥熱、溼症或陰虛不同體質的人,也可以適度選擇適合的中藥材調理體質,再配合中醫針灸,抑制食慾或增加飽足感,體重才有機會下降。
  • 穴位按摩+食療 中醫教你睡個好覺!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副院長兼治未病中心學術帶頭人彭康教授表示,中醫調理失眠,也有虛證實證之分,需分證論治。而日常的穴位按摩和食療,會有所幫助。 中醫看失眠,也有虛實之分 從中醫角度看,失眠也有虛實兩種不同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