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是世界範圍內消費的重要主食作物和蔬菜,其含有良好的維生素、優質蛋白質、澱粉、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抗氧化劑,為人體提供許多益處。並且馬鈴薯其烹飪方式較多,例如煮沸、微波和油炸等而受人們所喜歡。但烹飪方法改變,食物的組成和營養價值也會隨之變化。馬鈴薯乾重含有70-80%的澱粉,澱粉是一種聚合碳水化合物,由大量葡萄糖單位與糖苷鍵結合,由直鏈澱粉和支鏈澱粉組成,直鏈澱粉和支鏈澱粉共同形成顆粒密集堆積的結構,分為快速消化澱粉(RDS)、緩慢消化澱粉(SDS)和抗性澱粉(RS)。烹飪和其它形式的加工會改變RS的比例,從而影響其血糖指數(GI)。
該研究以2種馬鈴薯作為研究對象KufriChipsona-3 (KF3)和LadyRosetta (LR),生薯(Raw)為對照,探究蒸煮(Boil)、微波(Microwave)和油炸(Fried)3種烹飪方式對馬鈴薯的直連澱粉、支鏈澱粉、總還原糖、抗性澱粉、升糖指數以及血糖負荷等值的影響。
圖1 (a):蒸煮對澱粉含量的影響(%);(b):蒸煮對直鏈澱粉含量的影響(%);(c):蒸煮對LR和KC3的總可溶性糖(g/100gDW)的影響。
由圖1(a)可以看出,對於LR馬鈴薯,生、煮、微波和油炸馬鈴薯中澱粉含量分別為67%、40%、27%和64%,而KC3馬鈴薯中澱粉,在經過生、煮、微波和油炸方式分別為70%、45%、22%和70%。在所有三種烹飪方法中,澱粉經微波後最大程度水解,油炸後無顯著降低。綜上,蒸煮使澱粉含量降低40%,微波降低64%,油炸降低2%。
由圖1(b)可知,直鏈澱粉與澱粉含量呈相似趨勢。在LR中,生、煮、微波和油炸中直鏈澱粉含量分別為17%、15%、13%和13%。在KC3中,生、煮、微波和油炸中直鏈澱粉含量分別為18%、15%、16%和10%。生馬鈴薯中直鏈澱粉含量明顯高於兩個品種的熟樣品。綜上,蒸煮降低直鏈澱粉含量14%,微波降低17%,油炸降低34%。
在澱粉食品的烹飪過程中,在高溫下水解成糖,從而增加熟土豆的總可溶性糖濃度。圖1(c)顯示,KC3生樣品含有54g/100gDW總可溶性糖,蒸煮後增加到71g/100gDW,微波後為57g/100gDW,油炸後減少到52g/100gDW。同樣,LR生樣品含有56g/100gDW的總可溶性糖,蒸煮和微波後分別增加到64和76g/100gDW。綜上,蒸煮使總可溶性糖增加到9%,微波增加到25%,而油炸將含量降低到10%。
圖2(b)顯示,在生薯樣品中,總碳水化合物含量是最少的,在蒸煮、微波和油炸後顯著增加。然而,蒸煮和微波樣品的總碳水化合物含量沒有顯著性差異。在LR(12.25g/100gFW)的生薯樣品中,總碳水化合物最小,在KC3(17.18g/100gFW)的油炸樣品中最大。在馬鈴薯蒸煮等加工過程中,澱粉分子之間的鍵會斷裂,並通過結合更多的水分子開始膨脹。這種現象導致從澱粉顆粒中浸出直鏈澱粉含量,使細胞破裂,最終增加總碳水化合物含量。油炸過程中糖的減少可能是由於油炸介質中糖的浸出[1]。
圖3 (a):烹飪對抗性澱粉的影響(RS%);(b):烹飪對血糖指數的影響(GI);(c):烹飪對LR和KC3的血糖負荷的影響(GL)。
由圖3(a)可以看出,生薯中的RS含量顯著高,LR為61%,KC3為65%。烹飪能顯著降低RS含量。LR和KC3的蒸煮後分別含有0.42%和0.30%的RS,微波處理後含有0.33%和0.25%的RS。與蒸煮和微波相比,油炸樣品中的RS有顯著增加,LR和KC3中的RS含量分別為0.59%和0.56%。
圖3(b)顯示,熟馬鈴薯含有較高的GI,即超過70。兩個品種的熟制後GI值顯著較高。兩個品種的微波和油炸塊莖中GI差異不顯著。與蒸煮樣品相比,油炸馬鈴薯時,GI會顯著降低。
GL分為低(1-10)、中(11-20)和高(>20)[2]。由圖3(c)所示,目前所有方法煮熟的馬鈴薯都屬於高GL類別(GL>20)。GL的值取決於GI的大小和總碳水化合物含量。儘管微波和油炸樣品中GI的減少,但由於總碳水化合物的增加,GL也會增加。
總之,該研究表明烹飪對馬鈴薯中碳水化合物和GI值有顯著影響。一般情況下,烹飪會降低澱粉、直鏈澱粉和RS含量,增加了可溶性糖和還原糖的含量。在油炸的情況下,可溶性糖和還原糖的的含量比煮沸和微波低。油炸似乎是一種很好的加工方法,因為其低糖,但油炸脂肪含量高,也不作為推薦。
參考文獻:
[1]Raigond, P., Ezekiel, R., & Kaundal, B. (2014). Starch fractions of cooked potatoes at low temperature. Potato Journal, 41(1), 58–67.
[2]Nayak, B., De, J., Berrios, J., & Tang, J. (2014). Impact of food processing on the glycemicindex (GI) of potato products.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56, 35–46.
譯註者:合肥中農科泓智營養健康有限公司 許永
原文連結:DOI:10.1016/j.lwt.2020.109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