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真正將外部的知識轉化成自己的

2020-12-13 前瞻網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田志剛  來源|知識管理中心KMCenter(ID:KMCenter) 

 /01/

跟一個人聊天,感覺他很厲害,一張口就是「刻意練習」、「費曼技巧」、認知升級、混大、吳軍又說了啥!

但具體到事情和問題上,卻沒有發現這哥們的過人之處:

雖然他用的詞都很時髦,但看問題流於表面、解決問題時沒有思路或者照貓畫虎,毫無創見。

真讓他去做的話完成的任務時,最大的可能是什麼也做不出來,或者做的很差勁。

我一直認為,拜移動網際網路所賜,中國的普通人大概是掌握最多「方法」的人群了:

朋友圈、微博、公眾號、書籍雜誌裡面整天都在給大家推薦立竿見影、藥到病除的良方!

許多人也就真的認為看了、聽了這些方法自己就會了、掌握了。

如果這樣想,就真的想多了!這些人大部分最後都成了所謂的「學習愛好者」:整天在談學習,但很少真正的去學習,而且學習也沒有什麼效果。

/02/

大部分人都希望不勞而獲或者「少勞多獲」,這是人的劣根性之一。

但真正的聰明人知道,高效學習的本質是你能夠持續的投入:堅持持續的閱讀、訓練、實踐、反思、總結,多年如一日。

這個過程一點也不快樂或者性感,甚至是枯燥和無趣,所以許多人只不過是「理論上認為自己愛學習」,但真正去做的卻很少,而能夠持續的做下去的則更少。

也因為這個原因,許多人沉迷於去找到那些三個月搞定、21天掌握的「捷徑」,造成這種完全不符合學習規律卻符合人們投機取巧的所謂方法、秘訣大行其事,但這些招式只不過是讓你有「瞧,我在學習」的感覺而已!

在學習上,如果一個人有目標和方向,即便他什麼方法也不掌握,只要自己真的想學,也有實踐的機會,靠個人最原始的方式去摸索,只要持之以恆也能夠有所成就。

反過來說,即便智力超常天資聰穎,掌握很多方法與工具,但不願意去下功夫,那也很難進步。

正確的方法可以讓你事半功倍,但不少應付考試的秘笈卻不一定適合成年人的工作場景。

/03/

讀書當然是學習,但通過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更是學習,在解決完問題後能夠反思、抽象、提煉和總結也是學習。

現在許多言必稱學習的人們,卻恰恰忘了去實踐、去幹活和完成任務,就造成這些人頭腦中跑著許多顯性的別人家的思想,但無法轉化成自己的見解和洞察。

表現出來就是,你跟他聊天時他可以引經據典頭頭是道,但面臨問題時卻仍然不知道如何下手。

真正的高效學習者明白,有效的學習一定有2個飛躍:

先是掌握前人顯性的知識和經驗,這是一次飛躍;

接著通過實踐和解決問題,將前人的知識經驗與自己的體會結合,再經過抽象和概念化,形成自己獨特的知識,真正轉化成自己的認知,才算真正掌握。

許多人錯誤的根源就是認為自己看了更多的書、文章就水平高了,但問題是從外部公共知識(書、論文、文章等)到工作中可以可以應用的知識,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只有將公共知識結合上個人的經驗和體會,形成適合自己所在場境的模板、方法、技巧、策略、流程,才能實現從知到行的過程。

反過來說,一個人獨特的競爭優勢一定不是來自任何人都可以獲取的內容(書、論文、文章等),而是在這些公共知識基礎上形成的獨特知識。

即便學習別人的知識和經驗,也有許多方法和技巧在裡面。

/04/

成年人的學習一定是圍繞問題和目標進行,而不是泛泛而談,只有這樣子你才有動力去啃那些枯燥乏味的經典,才不會沾沾自喜於自己一年度了多少本書而是知道那本書那一部分可以為你所用,那些書即便別人說的再好也與你無關,才知道將不同的書籍、文檔、網頁甚至與人聊天中的內容構建成你需要的、能夠解決你的問題屬於你自己獨特的知識體系。

知識體系微信群,感興趣可以掃描進入

掌握高效學習方法的人有自己的許多模式和套路,他頭腦中掌握了學習一個領域、了解一個行業甚或一個人、一項任務的框架,他知道如何判斷趨勢,找到問題,發現導師。

在擅長高效學習的人眼裡,跟人的一次交流、報紙上的一條新聞、工作中的某個現象都會激發他的探究欲望,他們具備敏感性和鑽研進去的能力。

他們還知道,只有能夠用通俗、簡單的語言表達的內容才是真正掌握了。所以他們除了愛分析和解決問題之外,還通過說或者寫來發現、提升自己對於知識的掌握,並且貢獻給自己的同事和行業,贏取大家的信任。

總結一下:

如果想讓你的學習高效起來,首先得有一個方向和目標(因為現在知識太多了),其次是要掌握一些高效學習的方法和技巧(好方法可以讓你事半功倍)。

但更重要的是你得真去持續的學,而不是大部分人存在的狀況:愛學習,但沒學習,或者期望21天學習後立馬有收穫。

對於成年人而言,有效的學習方法在《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裡面有詳細的介紹,簡單說就是:真的去學,然後持之以恆。

該文內容摘自《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本文作者為知名知識管理專家作者田志剛。您可通過微信號:511956894 與他聯繫或加入他的【二班】

本文來源知識管理中心KMCent,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掌握穿透式學習思維,避免「假裝學習」將知識變為自己的認知架構
    由資深的網際網路人、跨界學習高手方軍老師所著的《穿透式學習》,通過三種穿透式的學習思維「如何開啟學習之旅」、「 如何將所學轉化為能力」,「 如何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幫助我們更加快速高效的學習新技能、新知識,並將其內化到自己的知識體系當中。
  • 花蜜是如何轉化成蜂蜜的 ?
    蜂蜜是蜜蜂採集植物花蜜或植物活體分泌物或在植物活體上吮吸蜜源昆蟲排洩物等生產的天然甜味物質,與其自身分泌的特殊物質結合轉化、沉積、脫水、貯藏並留存於蜂巢中直至成熟。蜂蜜含有糖、酚類化合物、蛋白質、酶等對身體健康有益的化合物。蜂蜜的生產過程是及其複雜的生物轉化過程,花蜜轉化為蜂蜜的機制,既是蜂蜜生產的起點,又直接反應其真實性的途徑,故明確蜂蜜成熟過程中物質變化十分必要。
  • 如何把Instagram上的粉絲轉化成客戶?
    想通過instagram贏得更多的客戶,有很多種方式 當你的instagram帳號通過很長一段時間的運營 有了一定的粉絲基礎之後,就可以開始將關注者轉化為客戶了 如何將粉絲進行轉化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到底是如何進行的 產品促銷 促銷就是比較基礎的方法了,你的產品如何通過instagram進行促銷,Instagram可以提供相對應的促銷信息發布,其實和我們線上線下促銷一樣的道理,其中也要涉及到很多營銷技巧。 在文案中描述你的產品提到更多的優惠,使用戶看到能提起興趣。
  • 真正拖垮一個人的,是對知識的依賴!如何成為行動上的巨人?
    真正原因是,拖垮我們的,不是讀了很多書,而是對知識的依賴,卻忽略了行動上的重要性。現代社會,網際網路的發展,使得我們可以隨時隨地獲取想要學習的知識,我們可以今天學點心理學、明天學點營銷,後天學點編程,只要你想學,絕大多數都能在網上找到資料。
  • 把天秤座內外部優點轉化,讓他主動黏你,每天想見你
    然後很巧的是,也有一個天秤座女生表示有一個天蠍座男生想追她,然後約了幾次這個天秤座女生,女生太忙就推掉了,再想跟天蠍座男生見個面時,天蠍座男生反倒興趣缺缺了,然後天秤座女生表示,天蠍座男生太心急,可能也是對自己沒有什麼心的。大家發現沒有,其實在愛情裡,天蠍座與天秤座之間是有一個「時間差」的。
  • 新手小白如何將UG中將草圖2D圖轉化為3D?
    新手小白不知道要如何將UG中將草圖2D圖轉化為3D?其實很簡單,今天就教大家操作! 雙擊滑鼠左鍵打開UG 新建建模
  • 如何真正「看見」自己,遇見未知的自己?
    迷茫,從何處來?它是通過解讀對產生威脅的事件的看法,來減少外部和內部現實的突然變化,以達到情緒平衡和內心平靜。他們或者是「否認」無法達到的某目標的價值和重要性,或者是「退行」,回到早期發展階段,採取幼稚的行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表現為自嘲、「佛系」、態度消極、無所事事等。
  • 圖書營銷如何做才能實現從「營」到「銷」的轉化?
    在信息繁雜的現在,我們要找出一本書背後的精準讀者,讓更多人看到這個產品並實現銷售轉化。後來我對營銷也有了自己的理解:我換了個角度(或許是編輯思維),從價值觀層面,我覺得是為了賦予一本書持久的生命力,能夠代代相傳。這樣說可能有些虛高了,那麼有什麼辦法將這樣的價值觀落地呢?這就需要營銷去牽線閱讀推廣人,策劃某種切實可行的活動,將活動深入到每家每戶或學校。
  • 如何找回真正的自己?
    有和無;陰和陽;白天和黑夜;誕生和死亡;得到和失去;外在和內在,都是一體的,它們相互依存,相互轉化。如果我們一直只向外尋求,將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外在的世界 —— 從未關注過自己的內在,也不去看見真實的自己 —— 我們的內外就會失衡,空虛感和不安感,將不斷的吞噬著我們的心。
  • 從神經轉化到符號:從知識圖譜的角度看認知推理的發展
    因此,具有推理、可解釋性等能力的認知智能研究毫無疑問將越來越受到重視,成為未來人工智慧領域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 研究人員的嗅覺無疑是最敏銳的。例如,ACM圖靈獎獲得者約書亞·本吉奧(Yoshua Bengio)在NeuIPS2019的特邀報告中明確提到,深度學習需要從系統1(System1)到系統2(System2)轉化。
  • 如何把普通員工培養成得力幹將?
    如何改變「搭便車」和「窩裡鬥」,避免「招聘的是一條龍,進了組織變成蟲」的悲劇?如果招聘了三個裨將,又如何把三個裨將轉化為諸葛亮?管理的常識內容合伙人、知名人才管理專家王成老師認為,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學習發展」。
  • 「軟體」如何使用PS將圖片轉化成漫畫插畫?
    生活中設計師們在設計的時候需要把人物、風景等設計成插畫或者漫畫。要是手工去繪畫去創作,去作圖那真的是專業的人士才能搞定。像小編這樣的人,不懂繪畫但是也能把一張圖片變成漫畫插畫樣子。這就需要今天給大家介紹的PS動作插件,一鍵搞定。
  • 父母要站高一線、重構問題,將抑鬱經歷轉化為孩子的成長契機
    基於上述種種錯誤,青少年抑鬱家庭的父母,在深刻理解抑鬱的本質之後,需要重塑自己的角色,重塑家庭的氛圍,站高一線,抓住根本,實事求事,靈活應對,撕去標籤,重構問題,幫助孩子將抑鬱經歷轉化為成長契機,甚至是整個家庭改頭換面,提升整個家庭能量的上等機緣。下面,我重點與大家探討一下家庭改變的幾大方向。
  • 知識樹:如何在短時間內,讓自己掌握「最大化」的知識體系
    知識點是「顆粒化」的,當在一個領域,自己掌握的足夠多的時候,就能起到串聯的作用,那麼知識體系就是建立在「多個知識點之上」,總結出來的方法論,然後將每個方法論進行串聯,就成了「整體體系」。但是他們卻沒有意識到,自己12個小時真正有多少時間是認真在閱讀的,或者有多少個小時大腦在開小差或者是打盹的?我做事的風格從來都不是拼「時間」,而是拼「聚焦精神」,就是你會花費多少時間聚焦這件事就夠了。
  • 宋朝經濟實力舉世無匹,為何沒有將之轉化為軍事實力?
    可是當柴榮病逝了之後,趙匡胤卻仗著自己手握禁軍大權而選擇了黃袍加身,搶走了柴宗訓的皇位。 這倒也不是說趙匡胤如何如何不忠不仁,實在是當時的歷史人文環境就是如此。 後周開國皇帝郭威原本也只是後漢將領,可是劉知遠駕崩了之後,他也一樣運用手中的兵權取後漢而代之。
  • 外部意象 | 陳蒙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這一「外部」不是地理學術語,而是指一種傳統的開放性,這種傳統將自身理解為一種真正的開放或向外部敞開。當我們翻開尼採的著作,我們將不再穿行於內在性之中,無論是靈魂或意識的內在性,還是本質或概念的內在性。正是尼採打破了以主體為中心的個體化原則,而這種內在性一直以來都作為哲學的原則在發揮著作用。
  • 如何轉化為增長動能?
    貨幣政策專家在線解讀如何轉風險為增長。11月24日,在2020年中國金融學會跨境人民幣業務專業委員會年會暨人民幣國際化與擴大金融開放理論研討會上,多位貨幣政策專家指出,近年來,跨境人民幣的使用出現了明顯的結構變化,主要表現為資本項下的使用佔比大幅上升,海外機構在中國國內的證券投資尤其是債市投資的大幅增長,逐漸成為推動人民幣跨境使用增長的主力。
  • 《矛盾論》:跳出舒適圈,實現自我性質的轉化
    ——《矛盾論》上面這段話揭示了事物性質轉化的根本原因。事物性質是如何轉變的呢?偉大領袖在《實踐論》中再次指出:唯物辯證法認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雞蛋因得適當的溫度而變化為雞子,但溫度不能使石頭變為雞子,因為二者的根據是不同的。
  • 真正具有轉化力的藝術要表達的是你將達到而尚未達到的狀態|《一味》
    艾力克斯在信中提起某回在我家探討過純正藝術的本質:「真正具有轉化力的藝術要表達的是你將達到而尚未達到的狀態。」我為艾力克斯寫的序言強調了一個主題:我們都具備肉眼、心眼與靈眼,以何種眼睛看世界,便繪出何種派別的畫。
  • 活躍的謬知和真正的知識
    可以運用的信息包括活躍的謬知和真正的知識。真正的知識就是那種我們可以深刻理解,我們可以充分接受,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的知識,他們經得起檢驗,經得起質疑;而活躍的謬知就是那些我們不知道他是錯誤的而大加運用的錯誤認知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