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乙女遊戲為何出不了第二個《戀與製作人》

2022-01-10 媒介守望者via

2017年末,疊紙的《戀與製作人》異軍突起,開服月流水直衝3億。此後,大廠紛紛下場分蛋糕。經過了三年發展,國產乙女遊戲已然從元年進入兩超多強階段,但離大家盼望的行業起飛還相距甚遠。《戀與製作人》後,這條收割女性用戶的賽道被迅速炒熱,可第二個大爆款卻遲遲未能到來。

2017年12月,《戀與製作人》的出現標誌著成熟的乙女遊戲在我國落地。《戀與製作人》一經發行,便迅速佔領了女性玩家市場,更一度超越《王者榮耀》登上了AppStore免費遊戲榜第二的位置。

《戀與製作人》的火熱,讓更多遊戲廠商看到了乙女遊戲的潛力。從2020年開始,隨著米哈遊、騰訊、網易等大廠的入局,乙女遊戲的市場格局在逐漸重構。這一年,也被稱之為國產乙女遊戲的「戰國元年」。

但這並不意味著好遊戲也隨之增多。儘管《光夜》的流水讓它同樣躋身乙女手遊top級別。但4年來,《戀與製作人》行業No.1的姿態始終難以撼動。「玩家粘性最高、話題效果最強、持續運營能力最強。」乙女遊戲從業者大飛如此評價《戀與》。數據顯示,《戀與製作人》開服前五月流水均過億,用戶氪金能力可見一斑。而《光與夜之戀》開服後第二個月流水便下降至8700萬。

同時,在玩家粘性層面,儘管如今已迎來四周年,《戀與製作人》仍籠絡大批核心受眾。就在本月,《戀與》周年慶和《光夜》內容更新同步。據七麥數據顯示,《戀與》周流水數據反超《光夜》,依舊十分能打。

而遊戲外的周邊售賣更體現了這點。據不完全統計,疊紙官方旗艦店的周年慶衍生品預售額超過263萬。而與婚紗品牌WEcouture聯合推出的高價婚紗聯名,也收穫大量粉絲購買曬單。

「很難想像當前市場中的任何一款乙女遊戲能在開服4年後還有這樣的熱度和賺錢能力。」大飛評價。在他看來,這也和疊紙長久以來的持續運營緊密相關。無論是節點運營還是角色活動、遊戲主線更新和玩法進化,在阿敬看來,疊紙都是「最努力的一個」,「典型就拿今年七夕來說,戀與推新活動新卡面。但剛公測的光夜卻根本沒有新內容,一下子就流失了很多粉絲。

除了運營、人設外,疊紙的首創性最為重要。疊紙做出的《戀與製作人》固然關乎公司的運營能力和精準賽道投資眼光,但更重要的在於抓住了那一點時代運氣,成為了未來自己也難以複製、難以取代的行業頭部。

當然,儘管《戀與製作人》牢牢佔據行業頭部位置。但這不意味著其他製作方沒有做出超越嘗試。無論是故事塑造、角色構築還是玩法上,後入局的玩家均在進行差異化製作,努力開闢新亮點,但遺憾的在於,受限於乙女遊戲的玩家群體特性,這些改變更像是帶著鐐銬跳舞,受制頗多。

首先在故事架構上,戀與製作人構築了一個當代都市+奇幻異能的背景。此後的一眾乙女遊戲,也大多如此展開。不走尋常路的《未定事件簿》,將故事背景設定為沒有超脫現實的推理主軸。

不過,也有玩家表示《未定事件薄》的女主雖然很強,但是人設搭建也過於仔細,甚至精確到喜好。這會讓人覺得是「在看別人談戀愛」。於是,肉眼可見的,《未定事件簿》的劇情更新不斷放緩,玩家在玩完現有主線後,等待期增長。而各類為了帶動玩家氪金的活動也與主線匹配度不夠,效果寥寥。

但在人物設定上,同質化競爭的加深也促使可攻略男性角色存在高度雷同感。當一款乙女遊戲的男主角人設是可被替代的時候,這款遊戲也就可被替代了。此前《戀與》已有五大類人設標版:霸道、狼狗、奶狗、溫柔、叛逆,和三種人物關係元素:空降、竹馬、對立。

這些要素非常齊全,後入局者基本就只剩排列組合的空間。尤其是cv配置的高度同質化,更是加深了這種相似感。以阿傑、吳磊、夏磊、趙路為代表的數位知名聲優,循環出現在各個乙女遊戲中,讓不少玩家難以入戲。

至於玩法上,乙女遊戲核心受眾對戀愛的需求更是讓很多較為複雜的玩法無法嫁接入遊戲。典型如同最近新上的《花亦山心之月》,其中納入了卡牌對戰操作,戰鬥難度和可玩性極大增強,可有不少玩家便感慨「操作太難,打鬥過長不能跳過」,足見玩家群體的訴求差異。

可以說,當前的乙女手遊,創新其實不如照著戀與製作人復刻來的保險。市場上唯一進入top陣營的玩家,不是謀求創新的《遇見逆水寒》亦或《未定事件簿》,反倒是完全copy了《戀與》模式的《光夜》。也足夠說明問題了。

女性玩家對女性向遊戲的玩法訴求不高,更多是社交訴求。但據有飯研究報導,目前大多數遊戲公司中有技術和資本實力的開發團隊均以男性為主。在這樣的團隊主導下,想要將乙女遊戲中女性玩家敏感、柔軟的地帶照顧周全,實難達成。於是,對於玩家群體的意見,乙遊開發者的在意程度遠超業內其他遊戲方平均值。」

成功的乙女遊戲意味著玩家對於角色的高度依賴感和深度粘性。這也造成乙女遊戲玩家對角色待遇十分敏感,玩家自然會非常容易形成集群且呈現飯圈的態勢。一頭是官方的小心翼翼、一頭是玩家群體的粉絲化。聯合起來就造成了不少乙女遊戲玩家具備強排他屬性。

瘋狂粉絲群體雖說在玩家中可能只是少數,但這種強飯圈性、排他性,尤其不利於新人物的增加和用戶群的擴充。

同時,玩家群體的強粉絲心態,也會阻礙乙女遊戲的橫向拓展。當前不少遊戲方其實不希望卡死在男女戀愛這條賽道,試圖做出更多空間。

典型如同《花亦山心之月》,除了男女cp線外,女女、男男都是可選擇項。整個手遊中,重點角色與主角的關係更像「友達以上戀人未滿」,並沒有顯著的戀愛內容。於是,隨著遊戲推進,大量奔著乙女向而來的玩家紛紛表示不滿,乙女群體和腐女群體也爆發了激烈的爭執。

不可否認的是,在戀與製作人爆紅的第4年,乙女遊戲圈還處於後戀與時代。沒有新的遊戲中興,也未有一個更好的模式持續蓄力。在玩法與內容都難有質的突破的情況下,或許向更泛化的遊戲品類進發是更順應用戶使用習慣的選擇。

來源:娛樂資本論

編輯:馬潤楊

責任編輯:丁琦

(圖文侵刪)

相關焦點

  • 《戀與製作人》推出第二季,這款國產乙女手遊上線近三年依舊領航?
    《戀與製作人》已經上線3年,但每當有新活動或新動作時,又總能在暢銷榜單前列看到它的名字。不僅如此,目前微博話題#戀與製作人#的閱讀量高達77.9億次,討論度也遠超一般的遊戲。而在7月16日,這款上線三年的乙女向遊戲推出了版本大更新,並採用了遊戲界少見的「第二季」形式,再次在國內女性向手遊市場扔下一顆「重磅炸彈」。
  • 在資深乙女玩家眼裡,《戀與製作人》算是好遊戲嗎?
    對那些自詡為「乙女遊戲玩家」的新人玩家,阿宅持保留意見,「現在很多人把《戀與製作人》作為乙女遊戲的代表,甚至等同於乙女遊戲,這個我是很不認同的。雖然是《戀與製作人》與讓國內很多玩家知道了『乙女』這個詞,但是它真的不能代表乙女遊戲,乙女遊戲的世界,要比他們想像中大得多。」
  • 《戀與製作人》三周年,頭部乙女遊戲的IP產業鏈如何建成?
    創新、創作、勇於嘗試「第一次」但是想要拿下女性向市場的公司、作品猶如過江之鯽,為什麼最終依舊只有疊紙遊戲成為了女性向遊戲的代表,《戀與製作人》上線多年依舊是國產乙女遊戲一座難以超越的高峰?這離不開製作方對自身產品的定位,長線化運營和持續的創新。
  • 乙女遊戲浪潮前,《戀與製作人》動畫來襲
    網視導讀:2017年出世的現象級手遊《戀與製作人》終於在2020年迎來了動畫化公開。2020年,國內乙女向手遊市場已經被各大廠商盯上,而這應當是國內首檔乙女向遊戲改編的動畫,在《戀與製作人》的遊戲劇情正在掀起新篇章的現在,或許也是《戀與製作人》希望對自己打上的一針強心劑。
  • 等待一年,國產首部戀愛遊戲改編動畫《戀與製作人》終於定檔,它真...
    為何「動畫定檔」這件事能掀起軒然大波,又或者說,為何這部還未面世的中日合拍動畫有著這麼強的影響力?而這開闢出全新方向的國產乙女遊戲盛況,正是由《戀與製作人》一手開創。之前也不是沒有國內廠商乙女遊戲,但大多都是毛毛雨,還未走進大眾視野就消隱了身形。
  • 2020國產乙女遊戲神仙打架?戀與製作人還能否坐穩第一把交椅
    有生之年爺終於等到乙女遊戲在中國百花齊放的一天了?(我終於不用看疊紙的臉色了,爺站起來了!) 何為乙女向遊戲 即專門針對女性玩家開發的一類遊戲,屬於女性向的一個分類,形式為一女多男即女追男,多以著名的聲優,華麗優美的場景和感人至深的情節博得女性玩家的青睞。 乙女:乙女(おとめ),是"少女"的意思,介於蘿莉和御姐之間。
  • 戀與製作人:「國產乙女向動畫」開播,中配評分高於日配?
    在4月新番中,《轉生成為了只有破滅flag的邪惡大小姐》在各種動漫中突出重圍,也讓乙女向的動漫給宅男們大開眼界。而國漫中也有一部乙女向的動漫開播,而且還是由超高人氣的遊戲改編,名叫《戀與製作人》。《戀與製作人》這部動畫是由遊戲改編而來,原本在中國的市場上就很少出現純乙女向的作品,大多都是瑪麗蘇、大女主之類的作品,但疊紙公司製作的乙女遊戲《戀與製作人》卻大受歡迎,讓國內乙女向的遊戲大批湧現。
  • 動畫版《戀與製作人》遇冷:國產第一乙女遊戲「漫遊聯動」宣告失敗?
    ——當得知《戀與製作人》的動畫版上線在即,一位玩家在評論區激動地敲下了這句留言。然而誰也沒有預料到,自7月15日在騰訊視頻開播算起,上線兩周有餘的《戀與製作人》動畫卻依然在熱度和口碑上不溫不火,遠遠低於市場此前的預期。這款全球累計超過9000萬次下載量,號稱中國最受歡迎的少女戀愛遊戲,在女性玩家心中的地位已無需贅言。
  • 《戀與製作人》三年,一部乙女遊戲的奮鬥史
    某位同行說,評價一場演出是否受歡迎,就看場外黃牛人數多不多。筆者親測後覺得,單看人數多寡未免有些偏頗,理應再加上黃牛倒騰票的決心與耐心。這是發生在12月12日晚上6點多,東方藝術中心正門的一幕。當晚7點15分,《戀與製作人》三周年音樂會《戀與流年》正式上演。
  • 《戀與製作人》出續作?疊紙首款乙女3D戰鬥手遊,人物被罵太油膩
    不知道小夥伴有沒有玩過《戀與製作人》呢?如果沒有玩過,應該也聽過這款遊戲吧。是由疊紙遊戲公司推出的一款乙女類戀愛遊戲,一發行就收到了很多女孩子的喜歡。本以為《戀與製作人》就是疊紙戀愛類遊戲的巔峰了,沒想到疊紙又推出了一款新的遊戲《戀與深空》,一起來看看相關消息吧!
  • 2020戰國元年,國產乙女遊戲年度觀察報告
    並非說笑,這些花樣百出的宣發手段,的確是今年乙遊扎堆、競爭激烈所致。2020年可以說是國產乙女遊戲的戰國元年:騰訊、網易、完美、米哈遊,大廠紛紛下場,小廠在夾縫中輾轉求生,也不乏閃光之處。針對今年已經公測的國產乙女遊戲,硬糖君經過真實體驗,結合近期流水,為大家做了一份乙遊市場年度觀察報告:l 各家產品孰優孰劣,今年戰績如何?l 大小廠為何紛紛殺入乙女遊戲賽道?真能賺錢嗎?l 乙遊同質化日趨嚴重,誰能殺出紅海,成為下一任王者?
  • 從《戀與製作人》談起:中國需要什麼樣的「女性向遊戲」?
    2017年的最後一周,別名為「錢與四個野男人」的乙女向手遊——《戀與製作人》徹底引爆了女性遊戲市場。如果說2015年的《奇蹟暖暖》只是將女性玩家的聲音傳遞到了遊戲市場上,2016年的《王者榮耀》和《陰陽師》開始讓更多研發商意識到女性市場的龐大,那麼衝入IOS暢銷榜前十的《戀與製作人》則是將女性向手遊的藍海概念呈現在大眾眼前。
  • 《戀與製作人》被《旅行青蛙》擠掉?乙女向動漫是時候發力了!
    最近,乙女向遊戲《戀與製作人》逐漸低潮後,另一款「佛系養蛙」的遊戲《旅行青蛙
  • 戀與製作人:女主遭人暗算,四位男主是「超能力者」,乙女成懸疑
    說到乙女番,不少人都看過日乙,像比較出名的《魔鬼戀人》《失憶症》《薄櫻鬼》都為人熟知,但要是說到國乙恐怕沒幾個人能想出什麼動漫來。戀與製作人作為國產乙女遊戲大作,前不久就出了一部動漫。一部乙女遊戲改編而來的動漫《戀與製作人》,一經播出不僅博得了粉絲的喜歡,還讓不少不熟悉遊戲的觀眾對動漫產生了興趣。
  • 中國市場需要什麼樣的「女性向遊戲」?從《戀與製作人》《閃耀暖暖...
    2017年的最後一周,別名為「錢與四個野男人」的乙女向手遊——《戀與製作人》徹底引爆了女性遊戲市場。 如果說2015年的《奇蹟暖暖》只是將女性玩家的聲音傳遞到了遊戲市場上,2016年的《王者榮耀》和《陰陽師》開始讓更多研發商意識到女性市場的龐大,那麼,衝入IOS暢銷榜前十的《戀與製作人》則是將女性向手遊的藍海概念呈現在大眾眼前。
  • 《戀與製作人》:女性向戀愛模擬遊戲的虛幻與真實
    一時間,這款遊戲讓四個虛構人物成為了萬千女性(以及部分男性)的「白馬王子」、「夢中情人」,社交網絡上出現了無數「白夫人」、「李太太」、「許墨老婆」、「周萌萌妻」,同時也讓「乙女遊戲」走進了公眾視野。《戀與製作人》中的四個男性角色。
  • 乙女向遊戲《戀與製作人》BGM疑似抄襲日劇 我的超能力是改編_遊俠...
    最近,女性向氪金遊戲《戀與製作人》異常火爆,甚至一度在App Store免費遊戲排行榜中超越《王者榮耀》下載量達到了近30萬;另外在微博中該遊戲也成為了熱門話題,微博顯示#戀與製作人#目前在遊戲話題中熱度最高,在4.2億閱讀量的情況下擁有1.3萬個帖子並俘獲2.9萬粉絲。
  • 「戀與製作人」受肖戰牽連,要求更換聲優,飯圈請不要幹涉遊戲!
    事件發展到邊江喬詩雨被爆破,狐狸君還是抱著吃瓜的心態旁觀這場鬧劇,可總會有一些人不懂得什麼是分寸與界限,試圖把所有圈子都變成他們進攻肖戰的武器。《戀與製作人》是蕪湖疊紙網絡科技有限於2017年發行的一款面向年輕女性的戀愛主題角色扮演遊戲,也就是俗稱的「乙女遊戲」。
  • 誰能推翻疊紙乙女遊戲「霸權」?
    對此,遊戲製作人Forest(化名)表示:「我覺得短期內不會再出現如《戀與製作人》這樣量級的乙女遊戲了,因為乙女遊戲其實是個亞文化遊戲,亞文化的特點是小眾和高壁壘。」究竟,國內女性向遊戲市場呈現出怎樣的局勢,更為細分的乙女遊戲品類為何築起難以逾越的壁壘?本文將從品類、產品研發以及玩家心理進行剖析。常規的理解當中,只要女性玩家佔據50%以上,那麼該款遊戲就是女性向遊戲。而根據伽馬數據及Mob研究院的定義,女性向遊戲係指女性玩家佔比超過7成的遊戲產品。
  • 《戀與製作人》動畫化?我們仍未知道女性向遊戲的正確衍生方法
    不過硬糖君的薄情並不妨礙這款遊戲仍是乙女遊戲裡的翹楚,尚未被國內任何模仿者超越。只是不像其掀起現象級關注時那樣火熱了,賺錢還是很賺錢的。 再次吸引硬糖君的注意,是《戀與製作人》動畫化和日服開啟的消息。只不過這個消息不知算不算官宣——9月15日,在華中科技大學的聯合校招宣講會上,疊紙相關人士透露,《戀與製作人》已和日本動畫公司達成合作,即將動畫化,遊戲第二代也將在2020年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