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家庭主婦,我想說日本的真的很牛!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收拾了屋子,照顧好老公孩子。
之前,看過網友總結的日本家庭主婦的一天,再一次刷新了我對她們的認知。
看完這些「時間表」,導致我對日本家庭主婦的印象,就固化在了"不修邊幅,手忙腳亂"的形象上。但是最近看了一位日本主婦tomo在ins上發的照片,打破了我這一先入為主的認知。
廚房裡的所有東西都收納整齊,木柜子裡放著很多鍋碗瓢盆、速食麵條、清洗用品等等廚房用具,但都井井有序。
所有打掃用品全部歸類收納。
把所有的物品都放到一個收納箱裡,看到這裡,我不得不佩服啊,因為我本人是一個極其不會收納的人。後來,我又了解了一下這位家庭主婦,發現她最初也是一個不捨得扔東西的人。
一個人居住時,家裡有超過500件衣服,到處都是散亂的書籍,以及很多沒有使用過的餐具。
25歲的時候,她下定決心改變,開始一點點學習"斷舍離",並且堅持了十年。在這個過程中,她的心態變得更年輕,也讓她看上去更加明媚,擁有一顆少女心。
做好一個房子,可能只用幾個月的時間,但是經營一個家庭,是需要點點滴滴的累積,堅持了10年歲的tomo卻說:"一切才剛剛開始"。
是啊,斷舍離是一種生活方式的改變,並不是單純的花一天,去整理雜物,而是捨棄那些影響自己生活健康的不良習慣。斷舍離是一場沒有終點的自我探尋之旅。
等你開始實踐,就會發現"斷舍離"不僅能提高你的審美和品味,收穫精緻優雅的生活方式;還能幫你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讓你邏輯更清楚、做事更高效;更能成為你的心靈修行術,提升你對幸福的感知力,真正體驗到活在當下的自在和美妙。
其實,"斷舍離"的觀念,是由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提出的人生整理觀念。
那一天,她在寺廟裡借宿。在僧人的房間靜坐,她發現,修行僧都非常愛惜自己的生活用品,房間的物品不多,但都是生活必需品,所有的物品都擺放整潔,每個角落都打掃的乾乾淨淨。
當僧人只發給她一套僧服時,她才發現,原來自己需要的東西如此之少。她突然領悟到了生活的真諦:給生活做減法!
山下英子將"斷舍離"概念運用到了家務整理中。她運用斷舍離這種"間發生後的概念",幫助了很多深陷整理苦惱之中的人。
表面上看,斷舍離是一種家居整理的收納術,從深層次來看,這是一種活在當下的人生整理觀。整理房間就是在整理自己的內心。
《斷舍離》這本書可以說是是山下英子的智慧結晶,出版以來,累計銷量達到了400萬冊。楊瀾、 李冰冰、董卿、林依晨、陳數等眾人都從書中得到啟示和力量,對本書盛讚有加。
主持人楊樂樂在剛生下兒子沐沐之後,由於工作、家庭兩邊都不能脫手,經常是焦頭爛額。越是焦慮就越想要"買買買",結果,家裡物品越堆越多,常常是收拾衣櫃時才發現很多衣服一次都沒穿過,心裡是既愧疚又自責。
但好在,楊樂樂是一個清醒而自知的人,為了擺脫低迷的狀態,她開始不斷學習、看了很多書,找了很多方法,最後通過一場山下英子的講座,學到了"斷舍離"心法
在山下英子的指導下,楊樂樂決定斷舍離,把不心動的物品通通清理出去;不再湊合,把每一天的生活當作一份尊貴的工作那樣去規劃。
慢慢地,她越整理越上癮,她發現整理物品的過程,也是自我檢視的過程,當她處理好"人、物品、空間"的關係,把周圍一切變得井然有序時,她也就把自己變得井然有序了。
除了做主持人,還出演話劇、做製片人,遠離了名利場,卻收穫了前所未有的價值感;
人民日報評論本書:人生像一輛車,輕車簡行,不超載、不超速,就能順利抵達幸福車站。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學會做減法,學會捨得與放棄,方能獲得輕盈與靈動的人生。
希望通過《斷舍離》,能夠幫助大家做物質的減法,精神的加法,重拾輕盈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