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11月底,北京實體書店數量為1938家,比2019年增加639家,同比增幅49%。北京每萬人擁有0.9個書店,實體書店數量已位居世界主要城市前列。這是記者從12月25日舉辦的2020年北京市實體書店建設現場會上獲悉的。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王野霏對2020年北京市實體書店建設情況進行了通報。
根據《2019—2020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中首次披露的2019年網絡打卡書店數量排行榜,北京市實體書店數量排在全國第一,產業影響力和競爭力日益顯現。今年8月,全市實體書店達到1782家,提前完成「萬人擁有0.8個書店」任務。截至11月底,全市實體書店數量為1938家,比2019年增加639家,同比增幅49%。新增書店面積達7.94萬平方米。實現每萬人擁有0.9個書店,已超過紐約、巴黎、東京、多倫多、首爾、雪梨和莫斯科等7個國際一流城市平均萬人0.85個實體書店數量。
符合首都文化定位、特色服務鮮明的特色書店已覆蓋全市各區。截至今年9月底,本市已建成特色書店(最美書店)200家。這其中包括特色書店183家、最美書店17家,而東城區有39家,西城區有36家,朝陽區有38家,海澱區有35家。
選品精準、空間優美、格調高雅的書城已遍布全市各區。12月25日,隨著房山區新華書店和華彩復興書店兩家書城舉行開業揭牌儀式,標誌著北京市實體書店「一區一書城」建設全面完成。目前全市共建有100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性書城39家。分布數量最多的是朝陽區,共8家;東城區、西城區各5家;石景山區3家。
今年,15分鐘公共閱讀服務體系已在全市基本形成。王野霏說,本市實現了館店結合、園店結合、校店結合、廠店結合、前場後店等多業態融合發展的閱讀空間和書香網絡布局,15分鐘公共閱讀服務體系已建成。目前,全市各區基本實現了以區圖書館為總館,鎮街圖書館為分館的圖書館體系,以社區書店、村、社區圖書室、城市書房為代表的社區閱讀體系,以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部隊等基層圖書室為基層服務點的三級公共閱讀空間體系。
今年北京實體書店遭受前所未有的疫情衝擊,扶持規模也前所未有。今年市區兩級財政部門共統籌專項資金2.4億元支持實體書店建設,資金規模超過」十三五「前四年的總和。截至11月底,已有9個區完成了區級扶持工作:其中,海澱區有53家實體書店獲得1500萬資金支持;通州區有75家實體書店獲得1980萬扶持資金;順義區擬對100餘家書店扶持5000萬元。
在談及明年實體書店建設規劃時,王野霏表示,本市將出臺針對高校書店、商場書店、社區書店等領域的具體措施,推動措施落地,加快建設進度,實施精準扶持。提升萬人擁有實體書店數量指標,推動人口密集地區、新建社區等地區的實體書店覆蓋率,彌補空白和短板。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路豔霞
編輯:金力維
流程編輯 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