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又稱紅薯,在中國大部分地區,栽培相對普遍。地瓜苗容易生根,成活率高。通常,在合適的環境條件下,直接插杆種植,可獲得很好的存活率。近年來,田間使用化肥的情況有所增加,但是紅薯的產量越來越低。有些人用了一些化肥,卻出現長藤不結薯,即使形成薯塊,它們也越來越小,這樣的現象隨處可見。這是由於化學肥料不科學應用,打破了紅薯營養供需平衡。儘管化學肥料速效且肥效高,但單一化肥不如農家肥那麼全面持久。
紅薯根部富含澱粉,通常含量約為10%至30%,含有約5%的糖和大量的水,含量通常約為60%至80%,以及一些微量元素和礦物質。過多的氮肥會導致莖和葉徒長,而根部生長所需的磷和鉀元素不足,根莖膨脹被抑制,根纖維增加,產量低,質量差。紅薯是好鉀肥的作物之一,紅薯生長情況與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以及磷鉀肥的含量直接相關。在富含有機質,疏鬆肥沃,具有良好的透氣性的沙壤土中,紅薯生長旺盛,不僅不徒長藤,且薯塊肥大。所以,種植紅薯不能僅僅依靠化學肥料,完全腐熟的農家肥和其他有機肥以及疏鬆,滲透性良好的土壤,才是紅薯能否獲得高產的關鍵,無論化肥質量如何,如果沒有有機質相對富裕的土壤作後盾,種植的紅薯很難達到理想的產量。
從紅薯插杆到正常生長,整個紅薯的生長期主要以營養生長為基礎,需要更多的氮肥。團棵後,所需的磷和鉀肥逐漸增加,直到紅薯膨大期,鉀肥用量都應超過氮肥的用量。因此,在種植地瓜時,在土地上使用完全腐爛的有機肥料,有益的微生物肥料,複合肥料等,深耕後起隴,目的是防止水浸,甘薯的抗旱能力超過抗澇能力。紅薯定植後,除了倒入足夠的定植水外,通常在恢復正常生長前不澆水,還必須儘可能地控制用水,並進行一系列農業活動,例如鬆土和除草。紅薯團棵後,經常會遇到連續陰雨天的出現,多水,這會導致紅薯藤瘋長,這個時候要施用控旺藥劑進行控制,節省紅薯藤過多消耗土壤養分。
紅薯的葉面肥施用,紅薯長到團棵期後,可噴施0.2%磷酸二氫鉀+天大2116+液鈣,使紅薯苗健康生長,視情況噴施控旺劑。通常情況下,在施用基肥時,應每畝增加50 kg過磷酸鈣的施用量。與有機肥混合後,能顯著提高土壤中磷肥的利用率和鈣的補充量。如果土壤太幹,不管含有多少鈣,也不容易被紅薯根系吸收。當紅薯進入裂縫期時,地下儲藏根會迅速膨脹。這時,除適當追施速效肥料和澆水外,還可以噴灑0.3%優質可溶性硫酸鉀+根莖專用型天達2116,或直接噴灑10%草木灰水溶液,補充鉀肥。雖然紅薯生長所需的微量元素很少,但它們確實非常重要,不能被鋅,硼,硫,鐵,鈣,鎂等其他元素替代。在噴施葉面肥時,最好添加胺基酸葉面肥,其中含有各種微量元素,對紅薯的正常生長和膨大起著重要作用。
紅薯裂縫肥在紅薯的高質和高產中起著關鍵作用,紅薯裂縫期所需肥料大大增加,無論是否充分使用了基肥,在甘薯裂縫期都必須進行適當的追肥。通常,可以追肥磷酸二氫鹽,複合肥,腐爛肥料等,追肥過後適當澆水有利於肥料的吸收利用,更有利於紅薯的品質和高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