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香的花
前些年,我喜歡在院子裡種兩棵絲瓜。絲瓜是特別皮實的植物,你種上後就幾乎不用管,它的葉子和蔓子都有一種刺鼻的強烈氣味,故很少生蟲;到了夏天還特別能結,每過三五天,就有幾條大絲瓜從架上垂下來,你一旦吃不及它們就會老在架上,只能曬出絲瓜瓤用來刷鍋了。
在院子裡種絲瓜的好處是,你要是回到家突然發現家裡沒菜了,臨時到絲瓜架上現摘兩根絲瓜炒著吃或做個絲瓜雞蛋湯就行。
但好多年裡,家裡做的絲瓜雞蛋湯,我都覺得不地道,因為少了一種我習慣的調味植物——五香。
小時候在我們老家,很多人家都種有一棵五香。五香時常被用來做絲瓜雞蛋湯的調料。在雞蛋湯出鍋前,你到院子裡摘幾個五香葉,切碎投到鍋裡,湯的味道馬上就能提升一個檔次。
七八年前的一個春日,我到106國道東邊的一個廠子裡辦完事,忽然看到路旁的一片杏林中長著一叢叢的五香,心中一喜,就問管理人員:「我刨走一墩行不行?」她說:「你全刨走都行。這東西太能長了,每年鏟都鏟不完。」顯然,她並不稀罕這種植物,甚至還很厭棄它。
彼之所惡,吾之所愛,機緣至矣,幸哉幸哉!
我馬上選了一墩長得最旺的,帶著原土刨回家,種在了院子的柵欄邊上。
五香特別容易成活,我種下後,澆上水,它三五天便緩過苗來,此後就茁壯成長起來。這樣,到了夏天,院裡的絲瓜結出來,我便總能喝到地道的五香絲瓜雞蛋湯了。當然,在炒絲瓜或做西紅柿雞蛋湯時,甚至在包餃子時,撒點切碎的五香葉進去,味亦不惡。
五香渾身都散發著一股濃香,它的葉就不用說了,哪怕是它的莖、種子,香味也是非常濃鬱。
幹五香葉,你摘下來放到手心裡一搓,聞一聞,還是很香
過去在我們老家,秋後收了白蘿蔔,都要醃一大甕蘿蔔鹹菜。鹹菜甕裡,往往會折些五香秸子扔進去,這樣醃出老鹹菜後,就能帶上點五香的香氣。
去年秋天,我看到柵欄邊上的五香打種後採了一大把,一聞,香香的,就包在報紙裡,放到飄窗下的陽臺上,一進門,就能聞到滿屋的香氣。今年春天我打開報紙一聞,香氣竟一點沒減,抓了一把撒到院前,地上很快就冒出了許多小苗。
五香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來說,只要種到地裡後,就不會死了。霜降後,雖然地面以上的部分會幹枯,但地面下的宿根是活的,地上的莖死亡之時,宿根上其實已經冒出了新芽兒。整個冬天,這些新芽都會蟄伏在地下,等到春雷一響,春雨一落,馬上就會鑽出地面。五香發芽兒的時間跟蒲公英一樣早。春天來時,新冒出地面的的嫩芽,綠中帶紫,充滿生機。生機滿到什麼程度?我想,要是這嫩芽會說會走,肯定能像小娃娃一樣撒起歡兒來,跳著,叫著,笑著,揮舞著小手兒跑到春天的陽光裡去了。
深秋,五香的宿根已發出新芽兒,它們要在地下過冬。
但有一年,不知是冬天太冷把五香凍死了還是五香得了什麼病,開春後其宿根並沒有發芽兒。不過我沒有為此擔心,因為上一年的秋天裡,五香那圓筒形的穗狀花序中早已結滿種子,風一吹,總會把其中一些種子搖落到地面。春天到來時,總會有一部分種子能夠發芽兒(紫蘇也是這麼傳宗接代的)。五香是叢生,只要能長成一棵,就夠我一春一夏做調料用的,何況滿地的種子豈會只有一顆發芽呢。
五香種子壽命長達三四年,故隔年的種子也可以種(芫荽種子也是這樣,不大怕陳)。
五香的莖很有特點,是四稜形,這在植物界很少見。在我眼裡,五香身形比較前衛,挺酷的。
五香開花不湊春夏兩季的熱鬧,它是等到深秋百花凋零時才開;它的花是淡淡的藍紫色,不鮮豔,不張揚。在花期上,五香的品格如菊,如梅,不隨大流,不與春夏的百花爭豔爭媚,而是如真正的居士一般我行我素,超脫飄逸。
五香,是我們老家的叫法,它的學名其實叫藿香。
一提到藿香,人們一般會想到一種中成藥——藿香正氣滴丸。但我看了一下這藥的包裝盒,發現它的成分有蒼朮、陳皮、白芷、茯苓、生半夏、紫蘇葉油、廣藿香油等好多種,說明書中並沒標出藿香,只標了廣藿香油。我又上網搜了一下廣藿香的圖片,發現二者的葉子雖有點相似,但不完全一樣。它倆雖然都屬於唇形目、唇形科,但藿香屬於藿香屬、藿香種,廣藿香屬於刺蕊草屬、廣藿香種。可見,「藿香正氣滴丸」這個藥名中的「藿香」,並不是我平時種植的藿香。
五香,本來指的是茴香、花椒、八角、桂皮、丁香等五種主要香料配成的烹調用料,並不是專指某種植物。五香豆、五香豆腐乾中的「五香」,才是五香的本意。
那麼,老家的人為啥把藿香叫成「五香」呢?
我推測,可能老家人起初並不知道這種植物叫什麼,只是覺得它的香味濃鬱,聯想到作為烹調用料的五香聞起來也是這麼香,於是就借「五香」之名來稱藿香了。
作為一種植物名稱的「五香」,古代可能另有所指。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引述了唐代王懸河《三洞珠囊》中的一段話說:「五香者,即青木香也。一株五根,一莖五枝,一枝五葉,葉間五節,故名五香,燒之能上徹九天也。」王懸河是唐高宗時期的道士。道士的話,忽悠的成分比較多,不可信。王懸河筆下描繪的青木香的形狀也比較可疑,哪種植物的根、莖、枝、葉會具備如此整齊的數學意義,還都是五!
我從「中藥大全」網站搜了一下青木香的圖片,發現青木香是攀援小灌木,與李時珍和王懸河說的五香根本不是一種東西,當然更不是我做絲瓜雞蛋湯用的五香了。
子曰:「必也正名乎!」於是今天我就遵夫子之命考證了半天,最後終於知道五香的真名是啥了——五香就是藿香啊!
子還曰:「名不正,則喝不順;喝不順,則不舒服。」從此,我就可以放下心來,舒舒服服地喝我的五香絲瓜雞蛋湯了。
青木香的藤
青木香的根,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