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一件有意義的事比什麼都重要!」這是楊立峰在2020年12月3日的業績考核匯報會上,作為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發表的一句感言。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他在壓裂酸化技術研究和應用崗位上一幹就是15年,努力把壓裂酸化科研和生產工作做好做精做強。
2005年,剛剛走出校園的楊立峰,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奮戰現場。從低滲透儲層到非常規油氣儲層改造,從直井細分多層壓裂到水平井分段壓裂多種井型,15年來,他踏戈壁、走荒野,頂烈日、戰嚴寒,親自參與完成了上百口重點探評井的壓裂優化設計,先後承擔或參與了國家級、省部級、局級項目累計30餘項,發表科技文章38篇,參與編寫專著2部、企業標準2項、行業標準1項,並獲得勘探院「青年崗位能手」「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身邊共產黨員榜樣」等榮譽稱號。並在具有引領性的非常規油氣縫控壓裂優化設計技術研究中取得驕人的成績,為壓裂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起到了示範作用。
他用15年完成了從學生到壓裂專家的蛻變,把理論知識應用到現場實踐,把現場經驗凝聚成專業認識,實現了人生與認識的二次飛越,共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6項、局級獎14項。不惑之年的楊立峰正以銳意的專業風範,聚焦低滲透、非常規和深層三大領域,打造工程利劍,在增儲上產的路上書寫華章。
他在一次交流中曾經說過:項目論證、開題、周報、日報、月報、季報、半年報、年報、成果總結一個都不能少,科室例會、生產例會、技術交流會,會會都不能缺,今天來任務,明天必須交,涉及十幾家單位,怎麼辦?生產上急需,項目催得緊,要大成果、要好成果,時不待我怎麼辦?工作中矛盾無處不在,我們是選擇推諉、還是選擇被動接受幹啥樣算啥樣的方式逃避,抑或是主動挑戰有所作為?
楊立峰無疑在這些困難面前選擇了主動出擊,迎接挑戰。
壓裂軟體是儲層改造優化設計提質增效的抓手,但對於中國壓裂領域來說,一直是儲層改造產業鏈中的痛點和卡點。2018年集團公司針對國外壓裂軟體一直引進為主,核心技術不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現狀,設立了專項進行攻關,計劃3年內實現自主軟體研發「零」的突破。楊立峰作為團隊負責人之一,抓住壓裂軟體研發這個主要矛盾,把軟體中人工裂縫模擬和產能模擬中兩個核心模塊作為矛盾中的主要方面,帶領核心技術團隊,晝夜持續奮戰,協同聯合單位,終於在2020年6月30日,開發出了具備從裂縫模擬、產能模擬和經濟評價無縫銜接的FrSmart壓裂系統軟體1.0測試版本。用一年半的時間完成了以往此類軟體開發3-5年才能走完的路,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的技術空白,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
楊立峰談到工作方法時說:「抓住了主要矛盾,攻克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工作就會有亮點、有突破,反之眉毛鬍子一把抓,不但不會有成績,反而會耽誤工作」。
楊立峰的工作坐標是「長期的知識儲備+勤奮努力工作+非常規思維」,這也是他自身能夠把一項工作做好的關鍵。
2017年國內開始高度重視石英砂代替陶粒作為非常規儲層改造支撐劑的經濟可行性。但由於缺乏相應的技術標準和研究方法,爭議較大。楊立峰正是憑藉豐富的國內外技術調研和長期的技術積累,採用非常規思維,協同團隊經過3個月不間斷的刻苦攻關,提出了新的評價技術思路,建立了非常規儲層用支撐劑優選方法。
十五個春夏秋冬,記錄了楊立峰奮鬥的日日夜夜,他從紛繁的世界中找到自我,將外在之「危」,化成本心之「機」,做了一件又一件有意義的事,助力公司的提質增效,不辜負「青年科技立業英才」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