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阿達音】,了解更多大理的風土人情
又到了雲南的雨季,暴雨前的悶熱,讓人忍不住想要吃點酸的東西來開開胃。饞了半天,突然想起了紫蘇梅餅。
大理人愛吃酸的,關於梅子的做法更是數不過來。從梅子醋到梅子酒,雕梅到燉梅,實在是發揮了十八般武藝來留住梅子的美好滋味。今天給大家介紹的紫蘇梅餅,更是將對梅子的想像發揮到了極致。
紫蘇梅餅,又被白族人叫做冰梅餅,在大理古城的街頭經常見到有老奶奶在賣。這道小吃採用的就是大理最常見的梅子跟紫蘇葉製作而成。
紫蘇在白族人的生活中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在大理,幾乎家家戶戶都會種著紫蘇。自家包個包子、做個粑粑的時候都會現摘上幾片新鮮的紫蘇葉來提味,八月十五的麻花、平日裡的紅糖包,裡面都少不了紫蘇葉。
明代李時珍曾記載:「紫蘇嫩時有葉,和蔬茹之,或鹽及梅滷作菹食甚香,夏月作熟湯飲之」。紫蘇不僅可以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還具有防腐的功效。所以在不知冰箱為何物的年代,大理人便想出了用紫蘇葉來給梅子防腐的土方。
做梅子餅的所採用的都是當季新鮮上市的青梅。將其洗淨之後放入竹篩中瀝乾水分,之後與甘草一起放入石臼中搗爛。這個過程是將梅子連核一起搗成泥,因為果核可以促進梅子的發酵程度,從而讓做出來的梅子餅味道更佳濃鬱。
搗成泥的梅子醬加入適量的鹽、紅糖一起醃製,之後用紫蘇葉將其包裹起來,壓成餅即可。此時做好的梅子餅還需要晾乾,去除裡面的水分,同時也讓梅子與紫蘇的味道充分的融合。
曬好的梅子餅可以長期儲存,剛入口的時候先感受到的是包裹在外面的紫蘇的清涼,一口咬下去又是梅子獨有的酸,細細咀嚼,回味的是甘草與紅糖的甘甜,讓人忍不住胃口大開。
阿|達|音
關注【阿達音】或微信搜索【aadayin】
白族人眼中的大理
註:阿達音,白語。到這裡來之意。
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