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斷公允 經典永駐 - 中國社會科學網

2020-12-23 中國社會科學網

亞歷山大·亞歷山大羅維奇·瓦西列夫的《拜佔庭帝國史》是中國學界期待已久的拜佔庭通史巨著。作為20世紀最受歡迎的拜佔庭通史之一,該書擁有俄文、法文、英文、西班牙文、土耳其文、希臘文、日文和中文等不同語種譯本,因「淵博的知識,深刻的洞見,客觀公允的評述,確保了該書的長久價值」。徐家玲以30年之功將之翻譯,由商務印書館於2019年1月出版,實屬學界之幸、讀者之福。

「拜佔庭帝國真正的化身」

瓦西列夫(1867—1953)是20世紀公認的傑出拜佔庭學家,他在拜佔庭與阿拉伯世界、斯拉夫世界等領域的史學研究和史料整理方面留下無數佳作良篇。1953年4月,在希臘薩洛尼卡召開的第九屆國際拜佔庭學大會上,大會主席稱瓦西列夫為「拜佔庭帝國真正的化身」。

瓦西列夫獲得的讚譽與其傳奇浪漫的一生密切相關。1867年,瓦西列夫生於聖彼得堡一個軍人家庭,大學期間在古典希臘語、拉丁語、波斯語、阿拉伯語等古典—中世紀和東方語言學習中徜徉,並對希臘文化在東方傳播的迷人之處產生了濃厚興趣。隨後,他在俄國拜佔庭學權威瓦西列夫斯基建議下,從閱讀愛德華·吉本《羅馬帝國衰亡史》開始走上拜佔庭學研究的專業道路;其間,他遠赴巴黎求學,進一步提升了阿拉伯語和衣索比亞語能力,並親赴拜佔庭帝國遺址——西奈半島的聖凱薩琳修道院從事考古研究。20世紀20年代中期,瓦西列夫受好友羅斯託夫採夫(20世紀羅馬史學家,著有《羅馬帝國社會經濟史》)的邀約,遠赴美國,從教於威斯康星大學,並於美國拜佔庭學研究中心——頓巴登橡樹園研究中心潛心研究,最終成為學界敬仰的大家。瓦西列夫一生遊歷東西、博學古今,雖孑然一身,但於拜佔庭史學研究碩果纍纍,亦於音樂中探尋生活的真諦。

瓦西列夫的眾多著述中,《拜佔庭帝國史》出版次數最多,閱讀範圍最廣,影響力最大。該書1917年以俄文出版,後經修訂補充,1952年版成為其最終的權威版本,通行於世。該書詳細記載了拜佔庭帝國324—1453年的歷史,按照時間順序詳述各個王朝的統治者、重大歷史事件、政治、經濟、軍事、宗教活動等,與此同時更闢專節詳述各個時期史學、文學和藝術等文化領域成就,是全面了解拜佔庭歷史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重要學術觀點迄今未過時

該書何以成為拜佔庭歷史方面的暢銷著作?筆者認為,主要因為它有以下幾方面特色。

第一,公允的英文拜佔庭通史。18世紀以來,吉本《羅馬帝國衰亡史》盛行200餘年,影響世界各地數代人對羅馬—拜佔庭的認識。不可否認,吉本的作品由於語言優美、文筆簡練、內容豐富,受到學界和普通讀者的青睞。不過,吉本在著作中所展現的「拜佔庭帝國由於基督教和蠻族的勝利而走向衰亡」的觀點,也導致數代人對拜佔庭歷史的認識有失偏頗。20世紀初,從約翰·布瑞評註吉本的《羅馬帝國衰亡史》開始,英語世界的學人就一直努力改變世人對拜佔庭衰敗、陰暗、落伍的看法。在這種學術環境中成長起來的瓦西列夫,其論著擺脫了吉本的束縛,以更加公允的態度看待拜佔庭歷史,為英語世界的拜佔庭歷史研究帶來一股清風。

第二,語言通俗、內容全面。該書撰述通俗、簡潔、易懂,是瓦西列夫用於大學任教的教材。由於瓦西列夫並非出身於英美世界,因此該書用詞不似英語國家學術著作那般艱澀複雜。在內容方面,它並未囿於傳統的政治和軍事史,而是關注到各個時期的法律、宗教、文學和藝術成就,所呈現的歷史尤顯全面豐滿。

第三,文獻徵引豐富。瓦西列夫在書中徵引了豐富的各類證據:既包括大量原始的文本資料,又涉及草紙、錢幣、封印以及考古挖掘等史學研究材料,還密切關注世界範圍內相關權威學者的研究,以及在當時看來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所引除來自原典的拜佔庭希臘文、拉丁文、波斯文、阿拉伯文文獻,還包括俄文、英文、塞爾維亞文、現代希臘文、德文、法文等語言的研究文獻。比如,書中多次引用20世紀初拜佔庭草紙學研究先驅I. 貝爾、J. 馬斯佩羅的研究成果;該書1952年版新增的「拜佔庭封建制」一節中,引用了奧斯特洛格斯基1951年以塞爾維亞文出版的《普洛尼亞制》,要知道,奧斯特洛格斯基是20世紀重要的拜佔庭封建制度研究權威。

第四,觀點權威客觀。除完整呈現拜佔庭歷史外,書中關於許多關鍵問題的觀點迄今仍具權威性。試舉幾例:關於君士坦丁改宗基督教的原因。自19世紀瑞士歷史學家布克哈特的經典論述——「君士坦丁不信仰基督教,他是為野心和強烈的權勢欲所左右的天才政治家,是為了實現其世界目標而不惜犧牲一切的人」以來,該問題以「君士坦丁問題」為名,成為學界熱烈討論的經典問題。瓦西列夫考察不同意見後,提出綜合性的觀點:「即使君士坦丁對基督教頗為了解,他的政治謀略也必然影響到他對基督教的態度,而基督教在許多方面會有助於他。他明白,基督教必將成為帝國各民族間的主要聯繫因素。」這一觀點在當前依舊是關於中世紀基督教以及拜佔庭學研究的權威觀點。關於希臘半島和希臘人的血統是否完全斯拉夫化的問題,19世紀德國歷史學家法爾梅賴耶是「第一位公開地、決斷性地表達這一判斷的人」。這一帶有民族主義色彩的論斷,在西方世界引起近百年的爭訟。瓦西列夫認為,法爾梅賴耶持有的傳統觀點所依據的史料有失偏頗,綜合各種史料可知,「自6世紀末以來在希臘有相當大規模的斯拉夫人移民運動,但它沒有導致希臘半島的完全斯拉夫化,也沒有導致希臘人的完全滅絕」。目前關於這一問題最新的研究成果是,通過對古代希臘人DNA樣本的檢測發現,現代希臘人DNA中大部分均來自古代希臘居民。

筆者以為,對於國內讀者而言,該書翻譯出版的意義在於:讀者藉助該書可以了解中國在拜佔庭帝國時期與地中海世界的交流。當下,中國的「絲綢之路」研究在「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下從學術界日益走向公眾。該書關於拜佔庭帝國與東方的交往、中國絲綢的西傳等問題的討論,有助於增進專業學者、一般讀者對於中世紀時期中國與世界聯繫的認識,有助於增強民族自信和世界意識。

(作者單位:東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李強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相關焦點

  • 書香縈繞 學海泛舟-中國社會科學網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高瑩)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作為哲學社會科學專業圖書館,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堅守服務科研的初心,牢記文獻信息資源保障和信息化建設的使命,加強管理,創新發展,持之以恆提升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
  • 釋古雅-中國社會科學網
    至於這種人文性內容的來源,從歷史看,中國社會自西周周公制禮作樂始,教化傳統就構成了中國文化最具影響力的傳統。此後官學與私學交相輝映,共同形成了發達的文教。在這一背景下,中國文學藝術的主流,似乎就從來不是靠天才來書寫,而是受過良好教育的士人佔據主導。這意味著,在中國美學中,人純自然的藝術天賦固然重要,但真正奠基性的力量依然是人的學問和知識修養。
  • 近代中國情境下的概念史研究-中國社會科學網
    「哲學」「科學」「倫理學」「象徵」「客觀」「主義」等,則是日本人為表達西方概念而用漢字創造的新詞語,瓶中之酒和裝酒之瓶都是近代的新產物。(17)方著所探討的這些基本概念,除了作為西文intellectual之譯詞的「知識分子」外,大體都屬於前者,即中國傳統語彙在19世紀中葉以降的社會政治變遷中逐漸獲得新的意涵,而成為一個現代概念。
  • 共在的文化解釋-中國社會科學網
    因此,在一種非二元論的意義上,社會學的社會事實就是社會歷史性的文化—行動過程,或者說共在的關係,它是組建起我們的社會世界最基本的社會單位。只有從這樣一種徹底的關係主義的立場出發,才可能真正地超越主客體二元論的桎梏。而這樣的思路在中國的傳統思想中有其根源。
  • 中國社會科學網:「真理之甘 信仰之源——紀念陳望道首譯《共產黨...
    「真理之甘 信仰之源——紀念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100周年主題展」開幕式現場 主辦方供圖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查建國 夏立 陳鍊)5月27日,正值上海解放紀念日和復旦大學校慶日。《共產黨宣言》在中國的翻譯和出版,標誌著馬克思主義理論開始系統地引入中國,也為不久之後中國共產黨在上海的誕生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對此後中國的革命、建設和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也是陳望道長年生活、工作的地方。陳望道是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和中國共產黨最早的黨員之一,他在復旦大學任職近50年並擔任校長25年,對中國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教育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 莫言長篇精選有聲劇上線喜馬拉雅-中國社會科學網
    圖片來源:喜馬拉雅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呂家佐)2020年12月4日,記者從浙江文藝出版社獲悉,莫言長篇精選有聲劇近日在喜馬拉雅APP上線,該有聲劇項目集中了莫言十大長篇小說代表作,包括《紅高粱家族》《豐乳肥臀》《蛙》《檀香刑》《酒國》等經典名作,以及《四十一炮》《天堂蒜薹之歌》《食草家族》《紅樹林
  • 【中國社會科學網】華東理工大學發布中國城市社會發展百強榜(2020)
    11月16日,上海高校智庫「華東理工大學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研究院」教授何雪松和副教授吳開澤領銜的智庫重點研究項目「中國城市社會發展指數研究」課題組在華東理工大學發布「新時代中國城市社會發展指數暨百強榜(2020)」,這是華東理工大學第三次公開發布中國城市社會發展百強榜。課題組後續還將推出中國城市社會發展專題報告等系列報告。
  • 論城鄉社會治理一體化的必要性與實現路徑-中國社會科學網
    中國需要做出系統性改革,最終建立城鄉一體化的社會治理體制。2019年,中國共產黨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系統地提出了未來中國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新理念,其中,「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要求以及與此有關的多項政策主張,對於破解中國長期存在的城鄉社會治理二元結構、實現城鄉社會治理一體化具有重要意義。
  • 中國人的公允
    對傳統中國人的「公允」,是要尤其多一些狐疑的,譬如你聽他們講,希望兒女雙全,很是不偏不倚,絕無重男輕女,但多一些留心,會發現這希望總是很巧妙地錦綴在第一個生出女孩的時機
  • 第六屆中國社會科學案例論壇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
    11月19日,第六屆中國社會科學案例論壇舉辦,本次論壇主題為跨學科案例與數智時代會計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全國會計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特別指導,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院、商學院、科研處、中國社會科學案例中心、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商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承辦,旨在開創和弘揚跨學科的案例研究和案例教學。
  • 「日本入籍」與「日本永駐」有什麼區別?看完終於搞清楚了!
    入 籍 「入籍」就是放棄自己的中國國籍,加入日本國籍,自此以後你就是擁有日本國籍的日本人了,享受日本公民的所有待遇。 注意:由於中國和日本均不承認雙重國籍,因此辦理日本入籍手續之前必須先辦理放棄中國國籍。
  • 「雷鋒帽」一時流行,這4款帽子「經典永駐」,時尚又實用
    經典的帽型,不重樣的設計,這四款時尚感爆棚的帽子,一定有一款適合你,立刻顯現高級美,一起看下去吧。一、鴨舌帽「雷鋒帽」一時流行,這款帽子「經典永駐」,鴨舌帽堪稱入門首選的一款。這款漁夫帽是懶人必備,特別是經常要素顏出鏡的女孩子,它可以很好的修飾你的臉部,在視覺上看起來盡顯精緻,黑色的這款是經典中的經典,小香風的感覺也可以完全駕馭。
  • 從單維度平安建設到全方位社會治理_國內_中國西藏網
    珠海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張強介紹,「平安+」指數自發布以來,通過科學賦分和科技賦權、賦能,全方位、多角度科學評價全市各區各鎮街的整體平安狀況,對社會治理給出了更客觀的評價、更全面的評測、更精準的診斷,為社會治理提供了有效智能化支撐,有力推動形成多方主體合作共治的社會治理新體系,實現從原來單維度的平安建設到全方位社會治理的升級。
  • 反思西方科學思想經典文獻研究
    在我國學界對西方科學思想接觸的歷史中,對西方科學思想經典的存閱多限於「西學書目表」、商務印書館的「漢譯名著」部分書目等並不系統的認知。本文通過對西方科學思想經典文獻研究進行反思,在西方科學思想的範疇、語種、體例、載體和原典等方面,有些新的思考。在國內外新近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重新進行西方科學思想經典文獻的爬梳整理,或許對我國相關研究特別是哲學社會科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有所補益。
  • 手工皮具中如何裁斷皮革?需要什麼工具?皮料裁切技巧分享!
    裁切皮料的工具主要為裁皮刀和美工刀等,而裁斷工具有其本身的特性,也有其適合及不適合裁切的皮料與形狀。今天鑫諾德皮具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一下手工皮具製作中皮料裁切技巧,喜歡的朋友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裁斷就是將我們想要零件的形狀從整張皮料裁切下來。由於刀刃一旦切入皮料,便沒辦復原如初,因此在進行裁斷時必須慎重,正確地進行。
  • 42%房企公允價值變動為正
    來源:東方財富網原標題:42%房企公允價值變動為正 來源:信息時報日前,克而瑞對上市房企的梳理研究中發現,2020年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不少房企的投資物業公允價值收益仍實現較大增長。在會計準則中,公允價值是市場價格,與帳面價值相對。帳面價值是指(通常是資產類科目)的帳面餘額減去相關備抵項目,即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帳面餘額與其累計折舊、累計攤銷的差額。據港股及A股215家上市房企披露數據顯示,有90家房企公允價值為正增長,佔比達約42%。
  • 侯豔琪大使發表署名文章:以歷史照亮未來,讓和平永駐人間
    侯豔琪大使發表署名文章:以歷史照亮未來,讓和平永駐人間 2020-09-03 21: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駐日大使:日本媒體對中國的報導有失客觀公允,形成誤導
    中國提出構建以國內循環為主體的新發展格局,是基於經濟發展客觀規律而做出的科學判斷。未來,中國將堅持擴大內需,發揮好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作用。問:剛剛您提到了RCEP,這是中日韓三國間首次達成自貿協定,這對於三國而言有什麼重要意義?
  • 南哲新聞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黨委書記、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2020年12月4日上午,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黨委書記、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哲學院院長王立勝,中國社科院哲學所副所長、《哲學動態》主編單繼剛,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現代外國哲學研究室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哲學院副院長馬寅卯,《哲學研究》編輯部主任周丹一行到我系調研與交流。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科學方法論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戰略高度統籌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決打贏決勝全面小康三大攻堅戰,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科學方法論。這一科學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集中體現,為決勝全面小康提供了思想指引和實踐指南。 從戰略高度認識與謀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