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初到北京的年輕人,可能會憧憬在下班之後,和朋友們去街邊擼串泡吧逛夜市,用火鍋米飯大盤雞撫慰辛苦工作了一天的靈魂。
然而,北京的夜晚冷清到讓他懷疑人生。晚上十點,西單的商場已經清場關門,如果他不幸住在西二旗回龍觀一帶,迎接他的更是只有死一般的寂靜。天津的冷清有過之而無不及,晚上過了8點還熱鬧的地方,除了幾個酒吧就只剩大學。
更往北就更慘了,冬天4:30就天就全黑的東北,商場的營業時間也大多結束在8點之前。半夜還敢出來在街上走動的,怕不是喝醉了。
夜生活是不存在的,如果存在,只在朋友圈裡。廣州朋友晚上12點出門相約「食宵夜咯」,長沙朋友半夜兩點正在解放西路蹦夜迪,成都朋友凌晨三點還在火鍋店排隊叫號。
每個來到北方的南方人,在看到晚上10點冷冷清清的街道時,都不禁要發出直擊靈魂的叩問,北方城市為什麼沒有夜生活呢?
雖然北京人也能去三裡屯蹦迪,天津人晚上能找到吃夜宵的地方,瀋陽也有很多深夜不關門的串店。但是總體來說,北方城市的夜生活,確實比南方城市寂寞多了。
根據2017年餓了麼外賣夜宵時段訂單量排名,夜宵訂單量前十的城市依次是上海、杭州、深圳、溫州、廣州、北京、武漢、福州、廈門、南京,北方城市裡上榜的,只有北京一根獨苗[1]。
|2019年03月26日,上海,繁華鬧市區的十字路口,一個等紅燈的外賣小哥。吃夜宵,北方人比不過南方人
當然,宅在家裡點夜宵外賣,在你眼裡可能根本就不算夜生活。夜生活不說去酒吧夜店,至少也得出門探店看電影吧,最不濟,也得在樓下大排檔來兩瓶啤酒擼個串,在家吃外賣肯定是不算數的。不過在這些方面,北方城市和南方城市相比,依然是完敗。
第一財經2019年發布了城市夜生活指數,這個指數綜合考慮了夜間燈光值強度、夜晚電影場次數量、酒吧數量等多個因素。結果,夜生活指數排名前20的城市,絕大部分還是南方城市,北方城市只有北京、西安、鄭州等幾個城市入選,連天津都沒有擠進前20名[2]。
這樣的南北差別從哪裡來?最容易想到的一點就是北方冷。但凡說到南北方差異,溫度差異這一條總會被拉出來遛遛。
北方大部分城市冬天的最低氣溫都在零下十度以下,冬季的時間也很漫長。這種天氣之下,北方恨不得冬天早早回家,躲回暖氣房裡,大半夜出門挨凍是不是一個好選擇。
|2018年1月23日,北京最高氣溫-5℃,最低氣溫將下降到-13℃,民眾包裹地嚴嚴實實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內遊覽。溫度低,半夜出去吃個東西還得穿這麼多,不如待在暖氣房裡宅著
南方就不一樣了。《舌尖上的中國》的導演陳曉卿,就把廣州人吃夜宵的習慣和氣候聯繫在一起。在他眼裡,過去北方沒有夜宵,這個習俗就是廣東來的。廣東天太熱,過去又沒空調,晚上都去街邊吃點東西。
然而,氣候並不是限制當代北方青年享受夜生活的首要原因。
對中國城市燈光強度的一項研究發現,相比南北之差,中國夜晚燈光強度的東西之別要大得多。換句話說,夜生活質量如何,城市的經濟水平比溫度要重要[3]。
舉個例子,廣東城市的夜生活繁榮,它的鄰居廣西就要差多了。大部分不夠發達的城市和地區,無論在南方還是北方,都談不上有什麼夜生活。
|2015年5月31日晚,重慶鬧市一酒吧內舉辦「枕頭大戰」,吸引百餘名年輕人參加。重慶的夜生活是比較豐富多彩的,不僅因為熱,經濟實力也是一方面
這樣看來,南方城市比北方城市夜生活更豐富,是因為它們總體上更發達。不過,這個說法也太簡化了。
關於城市化水平和夜間經濟關係的研究就發現,2012年,遼寧等幾個城市化率比較高的北方省份,它們的夜間經濟發展水平跟不上自身城市化率,南方就沒有省份有這種現象[3]。
那麼到底是什麼,讓北方城市的年輕人看著南方朋友只能羨慕嫉妒恨呢?
回顧歷史,你會發現南方夜生活比北方更發達,這是有傳統的。
明清時期,江浙一帶的杭州、蘇州等地,就已經發展起了頗具人氣的夜市。不同於城內服務達官貴人的商業設施,夜市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平民。
|2018年10月1日,每到夜晚,蘇州就褪去她優雅的外套,散發出獨有的熱情。不論是明清還是現在,蘇州的晚上娛樂活動都很繁多。
而作為政治中心的北京,則沒有發展起平民化的夜市。只有半夜三更,被稱為「鬼市」的黑市,這裡出售的主要是舊貨,其中還有很多是變賣的家當或者贓物,算不上什么正經夜市[4]。
要是再問一句,為什麼在古代這些南方城市能發展出這樣的夜市,那就要歸功於它們優越的地理位置了。
杭州是京杭大運河的水路交通樞紐,蘇州也外連京杭運河,內部水網河道密布縱橫。交通便利的好位置帶來的一大好處,就是流動人口的增加。
放到現在,人口流入,特別是年輕人的到來,仍然是城市夜晚經濟蓬勃發展的重要原因。
|2018年7月7日,海口。海南大學南門夜市小吃街人頭攢動,各種特色小吃美食吸引各路食客前來品嘗。在城市中,年輕人是夜晚消費的主力
流動人口帶來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使得這些南方城市充滿活力與流動性。年輕人本就愛夜宵社交,流動人口為了更好地融入城市,也會選擇擺攤等門檻較低的職業。一來二去就形成了規模可觀的夜市。
上個世紀80-90年代,各大城市流動人口聚集的地方,首先發展起了燈光夜市,這可以說是夜間經濟的早期形態。廣州有名的夜市是西湖路夜市、芳村夜市,這些市場的經營者和顧客主要都是流動人口,夜市往往能持續到半夜三點[5]。
雖然在2000年之後被逐步關停整改,但是一些燈光夜市積攢了很高的人氣,搖身變成了時尚街區和商業步行街,改頭換面繼續在夜間活躍。現在的芳村酒吧中心,前身就是芳村燈光夜市。
|1995年,廣東廣州,西湖路燈光夜市是中國最早的時裝夜市。作為最早開放的城市之一,廣州的夜生活是極其豐富多彩的
可以說,流動人口帶來了繁榮的夜生活。根據《流動人口社會融合藍皮書》,2019年流動人口最多的城市,在前四名北上廣深之後,依次是蘇州、天津、杭州、成都、寧波、東莞、佛山等。恰好,這些城市大部分都出現在了之前提到的,夜生活指數排行榜前20位中[6]。
人口流動,確實能部分解釋南方城市夜生活為什麼豐富,但是天津這樣的北方城市,流動人口也不少,為什麼不能在夜生活上擁有姓名呢?
北方城市夜生活發展不起來,另外一方面的原因,恐怕還是和城市的基礎設施和規劃有關。
就拿北京來說,北京雖然是北方夜晚最有活力的城市之一,但是和南方的城市比起來,北京的夜生活卻好像是一副人到中年的樣子。
這個印象來自於阿里巴巴的中國城市深夜活力報告。這份報告8座大城市深夜在各大app上的數據消費,以及公共設施和服務的運轉情況。
報告發現,回家是北京人深夜的主要活動。8座城市裡,北京人用於晚餐和宵夜的時間最短,而且晚11點之前就基本結束了。反而是晚上掃碼乘公交車的活躍度,北京比其他城市都高[7]。
|2015年11月30日,北京,北京霧霾持續,市民等待公交。北方的夜晚,公交停的早,因此大家會更傾向於趕公交回家,而非出去玩。
當然,這不是北方人比南方人更愛家的表現,他們早早回家的原因很簡單,北方的公交車停運太早了。
確實,第一財經的報告顯示,夜間交通最發達的前十的幾乎都是南方城市,尤其以廣東和海南為主。深圳有超過60%的公交站點在22點以後依舊有線路運行。而北京這方面就拖了後腿,夜間公交覆蓋比為17.8%,排名20開外[2]。
另一個阻礙北方人出行的原因就比較意外了,北方的寬馬路,也是妨礙人們晚間出行的障礙。
來過北方,尤其是北方幾個大城市的朋友,都會對那又長又寬的大路寬面有印象。中國的道路網密度也有一條「秦嶺—淮河」線。北方城市道路網密度平均為5.07km/km2,南方城市道路網密度平均為6.62km/km2,北方城市道路網密度普遍總體低於南方[8]。
|2009年8月,北京,東三環邊的人行過街天橋。寬闊的主路擠壓了行人的空間,對行人的出行造成不便,也改變了周圍的商業布局
這樣的寬路,看起來走車確實很方便,為什麼成了出行的阻礙呢?這主要是因為,太寬的馬路犧牲了路網的密度。道路車流量固然重要,但是便利行人到達目的地才是最終目的。主幹道太寬,勢必擠壓那些支路,行人要走的冤枉路反而多了[9]。
這和夜生活有什麼關係呢,當然有。路網密度低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其中一點就是影響了沿街的商業模式。
由於主路太強勢而支路破碎,支路反而成了交通盲區[10]。而且支路太少,本來應該開到每家樓下的小超市、小飯館、便利店還有其他商鋪就沒地方可開了。有些硬著頭皮開在了主幹道兩側,有些則集中到了大商場裡。
中國科學院一篇關於北京商業網點的研究顯示,在北京超市和人口的平均耦合程度只有0.5,回龍觀這類的大居住區各類商業網點都很不足,反而是四環之內中關村、王府井、上地等商圈,超市相對充足[11]。
也就是說,在南方晚上下樓就能吃到夜宵,他們的夜生活可以是周末去市中心玩通宵,也可能只是下班回家,在樓下粉檔裡和幾個朋友喝喝酒。
|2018年6月14日,北京,三裡屯後海的酒吧歌手在駐唱。三裡屯固然好玩,但是在西二旗工作的人卻需要花兩個小時去玩一趟,想在北方過個夜生活也是很難了。
而在北方,你在樓下找個擼串的地方都不容易,想去個像樣超市,可能都要坐上幾站去附近的商圈。夜生活只能是每周末從西二旗跑到三裡屯狂歡一趟,然後像灰姑娘一樣掐著時間,趕在末班車到來之前回家。
南方的夜生活,真的是生活的一部分。按照南方的標準,北方確實沒有夜生活。
參考文獻:
[1]21世紀經濟報導. (2017). 夜宵越火,城市越活?中國夜宵經濟大比拼
[2]第一財經 .(2019).城市夜生活指數出爐!誰比夜上海還浪?
[3] Huyan, F. , Zhenfeng, S. , Peng, F. , & Qimin, C. . (2017). The dynamic analysis between urban nighttime economy and urbanization using the dmsp/ols nighttime light data in china from 1992 to 2012. Remote Sensing, 9(5), 416-.
[4]潘虹. (2013). 明清時期中國城市夜市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5]南方都市報 . (2012). 廣州燈光夜市,一直都在那裡
[6]21世紀經濟報導. (2019). 人口往哪流動?除了北上廣深,還有這些城市外來人口佔比超五成
[7]阿里巴巴. (2018). 「城市支夜」報告
[8]住建部城市交通工程技術中心. (2018). 2018年度中國主要城市道路網密度檢測報告
[9]中國城市報. (2015).路寬未必效率高
[10]澎湃新聞. (2016). 趁「優化街區路網結構」,談談城市路網的問題
[11]王芳, & 高曉路. (2015). 北京市商業空間格局及其與人口耦合關係研究. 城市規劃, 39(11), 23-29.
本文轉載自浪潮工作室(ID:WelleStudio163)
▼
推薦閱讀
畢業論文,你把我鯊了吧
福建人為什麼這麼熱衷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