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者
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之意有二
一為居於秋季之中平分秋季
二為24小時晝夜均分
從秋分後白晝將逐漸短於黑夜
日甚一日直至冬至
天悅灣推出二十四節氣養生,以幫助大家更好地適應氣候的變化,有效地保養身體,從而防禦疾病的侵害,收穫健康和長壽。
秋季,一共六個節氣分別為: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2020年9月22日】,迎來二十四節氣的第十六個節氣——秋分
秋分是一年中比較重要的節氣,是北半球真正意義上進入秋天的開始。「秋分」與「春分」一樣,都是古人最早確立的節氣。秋分後,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了涼爽的秋季,雨水開始滴答個不停,使天氣變得愈加寒冷,正所謂「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好穿棉」。
秋季陽氣由疏洩趨向收斂而人體氣血也將跟隨自然內收秋屬肺金,宜收不易散秋又容易遭遇燥邪,損傷津液引起咽喉乾燥、乾咳、皮膚起皮等症狀,那麼養生應該遵循什麼方法呢?
【秋分養生】
益氣健脾,潤肺生津。秋分養生要重視保養內守陰氣,凡運動、起居、飲食、精神等方面的調養,皆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
早睡早起,舒展陽氣:秋季寒氣逐漸上升,陽氣則趨向收斂。夜越深寒氣就越重,所以儘量不要熬夜,早睡為宜。早上早起,有利於陽氣的舒展。因此正確的做法就是順應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適當運動,活動筋骨:秋季運動宜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比如:散步、跳舞、太極拳等,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運動時以周身微熱、尚未出汗最佳,切勿大汗淋漓。這樣既能得到鍛鍊,又可避免寒氣通過毛孔進入人體,引發疾病。
情志調養,舒緩身心:應放鬆心情掃除抑鬱。秋季日照減少、氣溫漸降、花木凋零,一部分人容易產生憂鬱傷感情緒,導致體內分泌紊亂,因而產生疾病。要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心情舒暢。秋高氣爽是外出秋遊、登高的好季節,應充分安排好調解精神的這一良劑。
【飲食推薦】
食粥潤腸,滋潤生津,多吃百合和菊花
節氣粥方:木耳粥、胡蘿蔔白梨粥(配料:胡蘿蔔、白梨、粳米、白糖)
湯方:慄子湯
水方:百合,麥冬,金銀花,菊花,玉竹,甘草,南北杏、花生米煮水
時令食材:藕、鴨肉、秋梨、柿子、甘蔗、黑木耳、百合、銀耳、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
【三穴強肺氣】
揉迎香穴:秋季鼻黏膜易敏感,容易出現打噴嚏,流鼻涕等過敏症狀。此時,按揉迎香穴可以通暢鼻竅,增強呼吸系統的抗病能力。
擦大椎穴:它是人體諸陽匯聚的地方,處於陽中之陽位,所以它能夠幫助所有陽經的防禦功能振奮起來。
點按中府穴:在鎖骨下窩凹陷,再往下大概有一拇指寬的位置。這個穴位是手太陰肺經的穴位,主治肺臟的病,對於有慢性病史的人,在沒誘發的時候,按揉此穴可提高肺的防禦力和抵抗力。
快把這份「秋分」養生知識轉給家人朋友吧!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 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