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至|此時無病三分虛,get養生知識安全度秋!

2020-12-18 安徽天悅灣旅遊

秋分者

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之意有二

一為居於秋季之中平分秋季

二為24小時晝夜均分

從秋分後白晝將逐漸短於黑夜

日甚一日直至冬至

天悅灣推出二十四節氣養生,以幫助大家更好地適應氣候的變化,有效地保養身體,從而防禦疾病的侵害,收穫健康和長壽。

秋季,一共六個節氣分別為: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2020年9月22日】,迎來二十四節氣的第十六個節氣——秋分

秋分是一年中比較重要的節氣,是北半球真正意義上進入秋天的開始。「秋分」與「春分」一樣,都是古人最早確立的節氣。秋分後,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了涼爽的秋季,雨水開始滴答個不停,使天氣變得愈加寒冷,正所謂「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好穿棉」。

秋季陽氣由疏洩趨向收斂而人體氣血也將跟隨自然內收秋屬肺金,宜收不易散秋又容易遭遇燥邪,損傷津液引起咽喉乾燥、乾咳、皮膚起皮等症狀,那麼養生應該遵循什麼方法呢?

【秋分養生】

益氣健脾,潤肺生津。秋分養生要重視保養內守陰氣,凡運動、起居、飲食、精神等方面的調養,皆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

早睡早起,舒展陽氣:秋季寒氣逐漸上升,陽氣則趨向收斂。夜越深寒氣就越重,所以儘量不要熬夜,早睡為宜。早上早起,有利於陽氣的舒展。因此正確的做法就是順應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適當運動,活動筋骨:秋季運動宜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比如:散步、跳舞、太極拳等,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運動時以周身微熱、尚未出汗最佳,切勿大汗淋漓。這樣既能得到鍛鍊,又可避免寒氣通過毛孔進入人體,引發疾病。

情志調養,舒緩身心:應放鬆心情掃除抑鬱。秋季日照減少、氣溫漸降、花木凋零,一部分人容易產生憂鬱傷感情緒,導致體內分泌紊亂,因而產生疾病。要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心情舒暢。秋高氣爽是外出秋遊、登高的好季節,應充分安排好調解精神的這一良劑。

【飲食推薦】

食粥潤腸,滋潤生津,多吃百合和菊花

節氣粥方:木耳粥、胡蘿蔔白梨粥(配料:胡蘿蔔、白梨、粳米、白糖)

湯方:慄子湯

水方:百合,麥冬,金銀花,菊花,玉竹,甘草,南北杏、花生米煮水

時令食材:藕、鴨肉、秋梨、柿子、甘蔗、黑木耳、百合、銀耳、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

【三穴強肺氣】

揉迎香穴:秋季鼻黏膜易敏感,容易出現打噴嚏,流鼻涕等過敏症狀。此時,按揉迎香穴可以通暢鼻竅,增強呼吸系統的抗病能力。

擦大椎穴:它是人體諸陽匯聚的地方,處於陽中之陽位,所以它能夠幫助所有陽經的防禦功能振奮起來。

點按中府穴:在鎖骨下窩凹陷,再往下大概有一拇指寬的位置。這個穴位是手太陰肺經的穴位,主治肺臟的病,對於有慢性病史的人,在沒誘發的時候,按揉此穴可提高肺的防禦力和抵抗力。

快把這份「秋分」養生知識轉給家人朋友吧!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 侵刪

相關焦點

  • 秋分|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秋季養生正當時
    秋分  《黃帝內經》:「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洩,奉藏者少」。  養生的第一要訣是順應四時氣候變化,做到「陰平陽秘」。
  • 秋分養生|給身邊的人來一份秋分養生錦囊吧!
    秋分的「燥」是涼燥,「燥令傷肺」,可適當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還可適當多吃些白蘿蔔、胡蘿蔔等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秋屬肺金,酸味收斂補肺,辛味發散瀉肺,秋日宜收不宜散,儘量少食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甘潤的果蔬。同時秋燥津液易傷,引起咽唇乾燥、乾咳、皮膚乾裂等燥症。飲食要清淡,適當進食一些脂肪。
  • √ 今日秋分, 全家這麼吃, 健康過秋冬! 為家人收好~
    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夏季,人們大多貪食冷飲冷食,脾胃功能還沒恢復過來。秋季,若是大魚大肉進補,會增添脾胃負擔,吸收效果下降。但用些有滋補作用的素食來進補,既能補虛,又不會增加脾胃負擔。秋分,正是「蟹肥菊黃」的季節。這時的大閘蟹是蟹膏最肥美的時候。
  • 今日秋分|你不知道的養生秘訣!
    秋分時節,人體陽氣由夏季的向外宣發轉為向內收斂,出現陽氣減弱、陰氣增強的趨勢,此時養生要尤其注重平補,即平衡身體的陰陽變化,平補氣津。常補水,多喝粥。喝水是對抗秋燥最簡單的方式,另外,多吃些清潤、溫潤的養生粥,在補水的同時,還起到滋陰生津的效果。秋木耳,益氣生津。
  • 節氣 | 今日秋分!晝夜均而寒暑平,滋陰潤燥別貪涼
    如果不注意養生,當溫度和溼度發生較大變化時,人體的抵抗力就會下降,最常見的就是感冒、咳嗽病人增多。出現鼻咽部發癢不適、幹灼疼痛、乾咳少痰,氣管喉頭黏膜發病而咳嗽不止,稱為「燥咳」。如果燥咳不及時治療,可能會釀成氣管炎和支氣管炎,使肺部更受傷。秋分過後,氣溫降低的速度將會明顯加快,應注意天氣變化,及時添加衣服,夜間睡覺時要蓋好被子,以防著涼感冒。
  • 秋分:寓意、習俗、養生、飲食、遇見最美的秋分詩詞!
    從古至今,每到秋天人們難免感懷,「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這樣不說而說,勝過千言萬語。有道是:懷愁難吐,此情最苦;而笑中帶淚,最能動人。秋分者,八月之中氣也。此時,夕月於國城之西。《左傳·昭公二十一年》:「二至二分,日有食之,不為災。」杜預註:「二至:冬至、夏至;二分:春分、秋分。」文獻記載二至二分最早的是《書·堯典》,其中二至名為日永、臼短,二分名為日中、宵中。
  • 今日秋分,養生要點
    ——華印今天起,我們迎來「秋分」。「暑退秋澄轉爽涼,日光夜色兩均長。」秋分,是一年中的第16個節氣。此時,太陽直射赤道,地球上絕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日夜均分。那麼,這個時節應該如何養生呢?今天就和大家好好聊一聊。秋分的「燥」是涼燥,「燥令傷肺」,可適當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還可適當多吃些白蘿蔔、胡蘿蔔等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
  • 秋分養生有「四防」,秋燥、秋涼、秋乏、秋鬱!
    01  防秋涼「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秋分開始天氣轉涼。夜越深,寒氣越重,也更易侵入體內,一定要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防止寒氣入體,埋下健康隱患。早晚溫差大,幅度甚至高於10℃以上,應注意及時添加衣物。
  • 秋分養生 健脾益肺 謹防寒邪
    9月22日是秋分,秋分是24個節氣中的重要節氣之一,從秋分起,白天熱,夜晚涼,秋意漸濃。海慈醫療集團治未科戴淑青主任醫師提醒市民,入秋伊始,就應著手調養身體,防禦疾病,而秋分是秋季調養的重要時節。同時,「肺旺於秋」,秋季肺經當令,最適合養肺。因此,秋季養生,一要養收,二要養肺。秋季主「養收」,可適當進補,經常吃些山藥、雞湯、骨湯、茭白、南瓜、蓮子、桂圓、黑芝麻、紅棗、核桃等,都能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但是切忌過量,以免傷害脾胃。秋季天氣寒熱多變,寒涼之氣、秋燥之氣極易傷肺,保持肺臟的收斂狀態才能抵禦外邪。而酸味收斂,辛味發散,所以飲食方面要少辛多酸。
  • 金氣秋分,風清露冷秋期半,情真心暖錦衣添
    「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劃分四季,秋分日居於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二是此時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北方冷氣團開始具有一定的勢力,大部分地區雨季剛剛結束,涼風習習,碧空萬裡,風和日麗,秋高氣爽,丹桂飄香,蟹肥菊黃,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時節。也是農業生產上重要的節氣,秋分後太陽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越來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熱量卻較多,氣溫降低的速度明顯加快。農諺說:「一場秋雨一場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 秋分 | 日光月色兩均長,中醫特色養生秘笈,悄悄傳你兩招!
    從「秋分」開始,我國氣溫降低速度越來越快,天氣轉涼,晝夜溫差加大,大雁、燕子等開始成群結隊地從北方飛往南方。《春秋繁露》:「秋分者,陰陽相伴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中醫專家提醒,這個時候陰陽之氣由夏外散轉為秋收藏,人體氣血亦同。小夥伴們可千萬不要錯過這次的養生好時節哦!潤肺食物:秋季氣候乾燥,容易誘發大便乾燥、便秘,口乾舌燥,皮膚乾燥。
  • 今日秋分,養生最重要,特別是飲食,千萬別亂吃!(收藏)
    【9.22秋分】①2020年9月22日,21:30:32,星期二。農曆庚子年八月初六將迎來「秋分」節氣,這一天,太陽達到黃經180°,晝夜平分,之後北半球晝短夜長;②「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好穿棉」,從秋分開始,天氣一天比一天變冷,南北方正式入秋;【微信公號:國學生活】③這個時節,早晚溫差大,要及時添衣預防感冒,飲食上應少食辛辣多食酸甘,可降肺氣。
  • 最美之計在於秋,秋分都有哪些傳統習俗?你的家鄉還能找到這些嗎
    很喜歡鬱達夫筆下的《故都的秋》: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與姿態,總看不飽,嘗不透,賞玩不到十足。秋並不是名花,也並不是美酒,那一種半開,半醉的狀態……北方的果樹,到秋來,也是一種奇景。老話常說「一年之計在於春」,如果說春天是耕種萌新的季節,那麼秋分時節,就是秋收的季節。秋分過後,天氣開始漸漸轉涼,此時恰是一年中農業秋耕、秋種的大忙時節,也是五穀豐登,瓜果飄香,蟹肥菊黃的豐收大好時節。在這樣一個平分秋色的節氣裡,民間開展了許多的民俗活動,以此讓這一天更為忙碌而充實。
  • 明日秋分 | 先防病、再養生,想不生病要多吃這11樣…
    俗話說,「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明天我們將正式迎來秋分這也意味著秋天正式開始從明兒起晝夜溫差將逐漸拉開距離氣候也逐漸變得乾燥對於剛從「無病三分虛」的夏天中走出來的我們而言對健康的考驗才剛剛開始中醫認為,經過夏天的高溫高溼,剛進了秋天特別容易生病。
  • 秋分養生吃什麼食物補水潤燥養陰 2018秋分養生水果
    2018年9月23日09:54:01,農曆2018年八月(小)十四,星期日進入秋分節氣。  「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好穿棉。」秋分到了,意味著正式進入秋季。秋分到底是什麼意思?秋分後氣候有哪些變化?秋分後天氣乾燥,這個時候非常需要補充水分,保持體內水分平衡,吃水果是最佳的滋補方式,秋分過後,吃什麼水果好?哪些水果更有利於養生?
  • 蜜兒堂:金桂飄香,秋分如何養生?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此時太陽光線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我國古代將秋分分為三候:「以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秋分過後,北半球受到的太陽輻射越來越少,地面溫度流失速度加快,在這個丹桂飄香、蟹肥菊黃的秋分時節,應該如何養生呢?
  • 夏末秋初,自己的肺穿上"外套"!(附天氣)
    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盛夏時節氣溫很高,氣血外浮於體表,造成脾胃正氣不足。夏秋之交,養生要注意養肺,而養肺的關鍵在食療。肺為嬌髒,在這裡給您推薦兩個補肺潤燥的食譜,給自己的肺穿上滋潤溫暖的「外套」。
  • 今日秋分:一葉知秋 歲月悠悠
    丨吃秋菜「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秋菜。有順口溜道:「秋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三山國王是指廣東省潮州府揭陽縣的獨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秋為守護神。
  • 秋分過後,養生重在「收斂」,3個小技巧,助你健康度秋
    昨天,迎來了平分晝夜的第二個節氣,也是秋天的第四個節氣——[秋分],而秋分過後,晝夜溫差明顯增大,自然界的陽氣由疏瀉趨向於收斂、閉藏,而人體的生理活動也要適應這一變化,因此,秋分過後,養生的重點,應放在「收」和「養」這兩點上。
  • 今日秋分!這些和「秋分」有關的知識一定要給孩子講講
    此時,溼熱之氣已經沒有了,氣候以"燥邪當令",出現肅殺之氣。容易出現口鼻乾燥、咽幹、皮膚乾燥等身體變化。雷始收聲,是說雷在陰曆二月陽中發聲,八月陰中收聲,實際上是因為秋分之後秋燥之氣漸盛,乾燥的空氣難以形成雷電,所以雷聲便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