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養生有「四防」,秋燥、秋涼、秋乏、秋鬱!

2021-02-12 朝陽團隊chaoyanggroup

「秋燥」要防

秋季燥氣傷人,而秋季對應的臟腑是「肺」,當「秋燥」犯肺時,容易出現「津幹液燥」的現象,比如口鼻咽喉發乾、皮膚乾裂、大便乾燥等。

日常飲食上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梨、柿、葡萄、石榴、甘蔗、蘿蔔、番茄等新鮮果蔬,以養陰潤燥,避免燥邪傷害。

在滋補上,可選擇阿膠,具有滋陰潤燥、補血止血、增強體質等功效,阿膠常常是秋季滋補首選之一。

秋天燥氣傷肺,很容易出現皮膚乾燥和體液丟失等症狀,堅持服用阿膠可以達到和血滋陰,除風潤燥,化痰清肺,利小便,調大腸的作用。這個時節服用阿膠糕,女性秋冬季節手腳冰涼的狀況也將得到有效改善。

01  防秋涼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秋分開始天氣轉涼。夜越深,寒氣越重,也更易侵入體內,一定要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防止寒氣入體,埋下健康隱患。早晚溫差大,幅度甚至高於10℃以上,應注意及時添加衣物。

02  防秋乏

秋分來臨,更應該多運動,尤其是做伸展運動,加強血液循環,舒展身體,收斂心神,防止勞累疲乏。但早晚天冷,儘量選擇在室內運動。

一到初秋,不少人會出現「秋乏」,典型症狀就是渾身疲軟,精神欠佳,睡意連綿,呵欠不斷,食慾增強卻又不易消化。對付「秋乏」應從起居上進行調節,早睡早起,不要熬夜,切忌過勞。

秋季天高氣爽,是戶外活動的黃金季節。所以要積極參加活動健身鍛鍊,可選擇登高、慢跑、快走、冷水浴等鍛鍊項目。

03  防秋鬱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萬物枯敗,一片昏黃,易使情緒受到消極影響。而憂思多慮,必傷肝脾,致使百病縱生。應注意調養脾胃,多曬太陽,多補充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有助於改善情緒。

 秋分之後,養生有哪些養生要點呢?

01  添衣保暖防秋燥

秋分之後,涼燥主氣,易發胃腸病或使舊有的胃腸病復發,因此秋分後養生很重要!中醫認為,人體的生理活動要適應自然界陰陽的變化,秋季要特別重視保養內守之陰氣,凡飲食、進補,運動等方面調攝皆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

專家提醒,秋分過後,養生保健特別要注意防止寒涼之氣傷身,及時添衣保暖,特別是注意胃部的保暖,夜晚睡覺蓋好被子。

在風多乾燥的秋季,燥邪入侵會使人得病,常稱為「秋燥」。如果不注意養生,當溫度和溼度發生較大變化時,人體的抵抗力就會下降,「最常見的就是感冒、咳嗽病人增多。」

據專家介紹,秋季感冒的病人,剛開始的時候是鼻咽部黏膜皺縮而感覺乾燥,繼而由於充血會有痛感,出現鼻咽部發癢不適、幹灼疼痛、乾咳少痰,氣管喉頭黏膜發病而咳嗽不止,稱為「燥咳」。

「如果燥咳不及時治療,可能會釀成氣管炎和支氣管炎,使肺部更受傷。」專家提醒,由於燥邪侵犯口鼻等上竅,會常常伴有口鼻咽喉乾燥和陣發性較重的乾咳等症狀。如果僅以咳嗽為主症者,則稱為「秋燥咳嗽症」。

秋燥又可分為「溫燥」和「涼燥」,它們的結果都會導致陰津耗損,出現皮膚乾燥和體液丟失等症狀,並傷及人體肺部。其症狀主要表現為口乾、唇裂、鼻塞、咽痛、陣發性乾咳,甚至流鼻血或咯出帶血的痰等一系列,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的「乾燥症」。針對以上的症狀,應該接受不同的治療方案,對症下藥。

02  早睡早起好作息

秋季晝夜溫差大,易邪氣入體,要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秋季夜愈深,寒氣愈重,寒氣很容易入侵體內,給以後腰腿疼痛埋下隱患,還會導致咳嗽等疾病。

03  輕鬆平緩做運動

秋季養生,應以「收」為主,運動宜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還可適當進行一些耐寒鍛鍊和有氧運動,比如:登山、步行、打太極拳、跳舞等。適當的冷水鍛鍊對預防傷風感冒、流鼻涕、支氣管炎也有一定效果。

相關焦點

  • 秋分養生 健脾益肺 謹防寒邪
    因此,秋季養生,一要養收,二要養肺。秋季主「養收」,可適當進補,經常吃些山藥、雞湯、骨湯、茭白、南瓜、蓮子、桂圓、黑芝麻、紅棗、核桃等,都能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但是切忌過量,以免傷害脾胃。秋季天氣寒熱多變,寒涼之氣、秋燥之氣極易傷肺,保持肺臟的收斂狀態才能抵禦外邪。而酸味收斂,辛味發散,所以飲食方面要少辛多酸。
  • 秋分養生正當時 潤燥補水很重要
    秋分時,秋意濃。秋分之後,陣陣秋風襲來,氣溫逐漸下降,寒涼漸漸加重,最易出現秋燥等現象。秋燥時節要如何養生防護呢?防寒保暖之外,飲食秘訣在於「潤燥」二字。具體吃什么喝什麼最解燥呢?國民果汁匯源有幾款備受青睞的人氣佳品,倒是秋分補水潤燥的好選擇。
  • 今日秋分,養生要點
    ——華印今天起,我們迎來「秋分」。「暑退秋澄轉爽涼,日光夜色兩均長。」秋分,是一年中的第16個節氣。此時,太陽直射赤道,地球上絕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日夜均分。那麼,這個時節應該如何養生呢?今天就和大家好好聊一聊。秋分的「燥」是涼燥,「燥令傷肺」,可適當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還可適當多吃些白蘿蔔、胡蘿蔔等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
  • 二十四節氣丨秋分藥膳食療養生
    「秋分」為公曆9 月23 日左右,是秋季的第四個節氣,為二十四節氣的第十六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釋:分者平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意思是秋季前後九十天,秋分恰居之中,從而將秋季平分為二。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洩趨向收斂、閉藏,生活起居養生也要相應調整。《素問·至真要大論》謂:「謹察陰陽之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
  • 【養生保健】睡眠規律 運動平緩:秋季養生防秋燥
    「燥」為秋季的主氣,故稱「秋燥」。燥氣傷人,以耗傷津液為主,津液既耗,則必見一派「燥象」。秋季對應的臟腑是「肺」,當秋燥犯肺時,容易出現「諸澀枯涸,幹勁皴揭」等燥邪致病的症狀。因此,秋季養生,當以「防肺燥,護陰津」為主。
  • 秋分養生|益肺潤燥,調和陰陽,,這幾款食物最解秋燥!
    大家最近有沒有覺得早晚的溫差越來越大了呢?因為,今天已經是秋分啦,夏天慢慢離我們而去,天氣會逐漸轉冷,在養生方式和飲食方面需要做一些調整。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氣的侵襲。秋季天氣乾燥,主要外邪為燥邪。秋分之前有暑熱的餘氣,故多見於溫燥;秋分之後,陣陣秋風襲來,使氣溫逐漸下降,寒涼漸重,所以多出現涼燥。同時,秋燥溫與涼的變化,還與每個人的體質和機體反應有關。要防止涼燥,就得堅持鍛鍊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秋分後,氣候漸涼,是胃病的多發與復發季節。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應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
  • 秋分至,寒暑分離,推薦你喝這五款茶解秋燥,應季喝茶更養人
    降溫再遇上秋燥的時令裡,多喝熱茶,最能暖心。那麼, 時至秋分,該喝哪些茶比較適合呢?《2》一、陳年白茶。秋分,它是秋天的終點,也是冷暖的分界線。秋分之際,清風明月兩相和,多喝幾泡陳年白茶,降秋燥自有妙用!《3》二、應景的喝深秋白茶。秋分有三候。一候,雷始收聲。
  • 秋分|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秋季養生正當時
    秋分  《黃帝內經》:「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洩,奉藏者少」。  養生的第一要訣是順應四時氣候變化,做到「陰平陽秘」。
  • 今日秋分|你不知道的養生秘訣!
    秋分時節,人體陽氣由夏季的向外宣發轉為向內收斂,出現陽氣減弱、陰氣增強的趨勢,此時養生要尤其注重平補,即平衡身體的陰陽變化,平補氣津。常補水,多喝粥。喝水是對抗秋燥最簡單的方式,另外,多吃些清潤、溫潤的養生粥,在補水的同時,還起到滋陰生津的效果。秋木耳,益氣生津。
  • 秋分到,女性朋友如何養生又瘦身?戴維詩小魔褲告訴你!
    秋分可以說是氣溫從炎熱轉變成寒冷的分水嶺,一旦經過了秋分後,氣溫便會逐漸的下降。而秋分可以說是一個非常著重養生的季節。進入秋分後,天氣變得乾燥,很多人都出現了口乾舌燥,食慾下降等症狀出現,而人體在進行大幅度的運動的時候,不會出現出汗多,呼吸困難等情況出現,從而給燃脂助力,讓瘦身更加的事半功倍。 秋分·養生
  • 秋分養生|給身邊的人來一份秋分養生錦囊吧!
    秋分的「燥」是涼燥,「燥令傷肺」,可適當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還可適當多吃些白蘿蔔、胡蘿蔔等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秋屬肺金,酸味收斂補肺,辛味發散瀉肺,秋日宜收不宜散,儘量少食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甘潤的果蔬。同時秋燥津液易傷,引起咽唇乾燥、乾咳、皮膚乾裂等燥症。飲食要清淡,適當進食一些脂肪。
  • 秋分:寓意、習俗、養生、飲食、遇見最美的秋分詩詞!
    2020年9月22日,秋分。秋分,傳統節氣第十六個節氣。感知秋涼,已是深秋。
  • 【健康養生】寒露時節「涼燥」當令,這三款養陰防燥的食養藥膳別錯過!
    此時節「涼燥」當令,如果秋分時沒有及早潤燥養生,此時可能會有皮膚乾裂、咽燥乾咳、痰中帶血絲等秋燥症狀。中醫認為,燥邪不僅會外襲傷肺,也會內傷脾胃,使胃津液減少。所以此時節養生重點在於養陰防燥、潤肺益胃,故應少吃辛辣、燻烤食物,多吃雪梨、香蕉、甘蔗、藕節、荸薺等果蔬,補充足夠的水和維生素,也可泡服石斛、玉竹水,煮食百合、蓮子、銀杏、粳米粥等。
  • 秋分養生吃什麼食物補水潤燥養陰 2018秋分養生水果
    2018年9月23日09:54:01,農曆2018年八月(小)十四,星期日進入秋分節氣。  「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好穿棉。」秋分到了,意味著正式進入秋季。秋分到底是什麼意思?秋分後氣候有哪些變化?秋分後天氣乾燥,這個時候非常需要補充水分,保持體內水分平衡,吃水果是最佳的滋補方式,秋分過後,吃什麼水果好?哪些水果更有利於養生?
  • 秋分過後,養生重在「收斂」,3個小技巧,助你健康度秋
    昨天,迎來了平分晝夜的第二個節氣,也是秋天的第四個節氣——[秋分],而秋分過後,晝夜溫差明顯增大,自然界的陽氣由疏瀉趨向於收斂、閉藏,而人體的生理活動也要適應這一變化,因此,秋分過後,養生的重點,應放在「收」和「養」這兩點上。
  • 秋分節氣 | 最全的養生素食指南!!!
    晝夜在春分之後又一次平分養生要注意多吃素潤燥養脾還得睡飽覺秋分的「燥」不同於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涼燥,而白露的「燥」是「溫燥」。➊進補有度,切勿過量「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現在正是秋季進補的好時節,但秋分時節進補,不可太過,要適量。忌無病進補,既增加開支,又害自身;忌慕名進補,過量濫用滋補品反而可能會導致過度興奮、血壓升高等;進補應分清虛實,虛病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只有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
  • 今日秋分,養生最重要,特別是飲食,千萬別亂吃!(收藏)
    【9.22秋分】①2020年9月22日,21:30:32,星期二。農曆庚子年八月初六將迎來「秋分」節氣,這一天,太陽達到黃經180°,晝夜平分,之後北半球晝短夜長;②「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好穿棉」,從秋分開始,天氣一天比一天變冷,南北方正式入秋;【微信公號:國學生活】③這個時節,早晚溫差大,要及時添衣預防感冒,飲食上應少食辛辣多食酸甘,可降肺氣。
  • 蜜兒堂:金桂飄香,秋分如何養生?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此時太陽光線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我國古代將秋分分為三候:「以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秋分過後,北半球受到的太陽輻射越來越少,地面溫度流失速度加快,在這個丹桂飄香、蟹肥菊黃的秋分時節,應該如何養生呢?
  • 秋日飲食宜收不宜散,要儘量少食蔥姜等辛味——口識養生
    同時,秋燥津液易傷,易引起咽、鼻、唇乾燥及乾咳、聲嘶、皮膚乾裂、大便燥結等燥症,養陰益氣是關鍵,養陰可以防止肺燥,益氣可以溫養脾氣。宜多選用甘寒滋潤之品,如百合、銀耳、淮山、秋梨、藕、柿子、芝麻、核桃、蜂蜜、乳品、雪梨、黑木耳等,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秋分時節仍然是溼熱交蒸,以致脾胃內虛,抵抗力下降,這時若能吃些溫性食材,特別是食用粳米或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