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養生|益肺潤燥,調和陰陽,,這幾款食物最解秋燥!

2021-02-26 韶關都市

大家最近有沒有覺得早晚的溫差越來越大了呢?因為,今天已經是秋分啦,夏天慢慢離我們而去,天氣會逐漸轉冷,在養生方式和飲食方面需要做一些調整。

2018秋分時間:2018年9月23日09:54:01,農曆2018年八月(小)十四,星期日。

所謂秋分,一分為二,一是日夜時間均等;一是氣候由熱轉涼。

涼風習習、碧空澄澈、丹桂飄香、蟹肥菊黃,是秋分的標誌性景色。秋分至,意味著秋天已經過去一半了。

秋季是疾病多發的季節。體內陽氣內收,體表的抵抗力急速下降,正是各種病邪入侵的時機,特別是關節病、風溼骨病和體寒等疾病的高發期。

秋分節氣已經真正進入到秋季,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人們在養生中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秘」的原則。

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氣的侵襲。秋季天氣乾燥,主要外邪為燥邪。

秋分之前有暑熱的餘氣,故多見於溫燥;秋分之後,陣陣秋風襲來,使氣溫逐漸下降,寒涼漸重,所以多出現涼燥。同時,秋燥溫與涼的變化,還與每個人的體質和機體反應有關。

要防止涼燥,就得堅持鍛鍊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秋分後,氣候漸涼,是胃病的多發與復發季節。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應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

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洩趨向收斂,人體的生理活動也應自然界陰陽的變化,宜早睡早起。

早睡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則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夜愈深,寒氣愈重,易入侵體內,給以後腰腿疼痛埋下隱患,還會導致咳嗽等疾病。

秋分以後,氣候漸涼,要特別注意胃部保暖。要注意忌口,不吃過冷、過燙、過硬、過辣、過黏的食物,戒菸戒酒,忌暴飲暴食。

秋分的「燥」是涼燥,「燥令傷肺」,可適當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還可適當多吃些白蘿蔔、胡蘿蔔等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但秋分時節進補,不可太過,要適量。進補應分清虛實,虛病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只有對症進補才能補益身體。

秋季養生,以「收」為主。運動宜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比如:健走、打太極拳、騎自行車、跳舞,登山等。

秋季日照減少、氣溫漸降、花木凋零,一部分人容易產生憂鬱傷感情緒,導致體內分泌紊亂,產生疾病。

因此,要注意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心情舒暢,以適應秋天平容之氣。

秋分後陽光照射時間逐漸縮短,漸漸白天時間短,夜晚時間長,生機趨向衰減。此功正是順應這一時令特點而制定的鍛鍊方法。

具體方法每日凌晨7點時,盤腿而坐,雙手捂住耳朵,左右方向扭身各3~5次,然後牙齒叩動36次,調息吐納,做深呼吸,津液咽入丹田9次。

可治風溼積滯、腰脅麻木、腹部積水、膝蓋腫痛、胸部氣漲、外翻足以及便秘、放屁、腹脹、雙腿麻木、兩臂酸麻、口乾舌燥、胃寒氣短等。

● 俯身健肺功



具體方法平坐於硬板床上,兩腿伸平,身體正直,兩手按住同側膝蓋,身體先後仰,再前俯,使頭儘量靠近小腿,俯身時間儘可能長些,以呼盡肺中殘氣。

當向前俯身頭挨住小腿後,可將兩腳展開約33釐米,兩手按住小腿,向前俯身頭觸床面,呼盡肺中殘氣。

本法具有健肺養氣、健腦養顏作用,可使頭髮烏黑,容顏煥發。


適宜:小米、玉米、茼蒿、菠菜、南瓜、蓮藕、板慄、土豆、蘿蔔、蘋果、柚子、石榴

秋分之後,飲食以潤燥益氣為中心,健脾補肝清肺為要,清潤甘酸之品不可少,但要注意調配好寒涼之性。

主食粗細糧搭配要比單獨吃大米好,可配些健胃清虛熱的小米;亦或放些大黃米,健脾胃,補中氣,溫肺止嗽;亦或吃些玉米,調中開胃,益肺寧心。

蔬果方面應順應天時地利,吃些當季時令的茼蒿、菠菜、南瓜、蓮藕、板慄、土豆、蘿蔔、蘑菇、香菇、小白菜、蘋果、柚子、石榴等。

肉類的話,鱸魚秋後始肥,肉白如雪,有「西風斜日鱸魚香」之說,常吃有益脾胃,補肝腎之功,適合用來「貼秋膘」,清蒸最好,避免油炸、燒烤。而「秋風起,鴨子肥」,此時也是品嘗鴨子鮮美味道的大好時令;而且鴨肉「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補血解水,養胃生津」,是很好的貼秋膘之品。

少吃:辣椒、蔥、姜、胡椒、油炸、油膩

醫學研究表明,胃腸道對寒冷刺激非常敏感。在氣溫變化無常的秋季,飲食以溫、軟、淡、素為宜,做到定時定量,切忌暴飲暴食,不吃過冷、過熱、過硬、刺激性強的食物。

為了減少秋燥症狀,不宜多食辣椒、蔥、姜、胡椒等燥熱之品,少吃油炸、肥膩食物。國慶長假期間家人團聚也要注意這一點,烹調以蒸、燉、燒、炒為宜。

原料:大魚頭1個,花生仁100g,腐竹1條,紅棗10個,生薑2片。

做法:①花生仁洗淨,清水浸半小時;腐竹洗淨、浸軟,切小段;紅棗(去核)洗淨。 ②魚頭洗淨,斬開兩邊,下油起鍋略煎。③把花生、紅棗、薑片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煲1小時,放入魚頭、腐竹再煲1小時,調味食用。

功效:益氣養血,清補脾胃。

原料:桂圓肉100克,粳米100克。

做法:桂圓肉與粳米同煮作粥,任意食用。

功效:安心神,益心脾,補血氣。適用於思慮過度,驚悸失眠患者。

桂圓肉為養腦益脾之要藥,補血益心之佳果,又具有補血、抗衰老之作用,久服輕身不老。李時珍稱「食品以荔枝為貴,資益以龍眼(即桂圓)為良」。

粳米輔以補益脾胃,益精強志之效,共奏養腦作用。

原料:1.5千克重的鴨1隻,姜3片,香蔥1根,茴香2粒,鹽少許。

做法:先用溫水洗淨鴨子表麵皮層,然後在溫水內浸泡至鴨體柔軟為止;在鍋內放入上述佐料加水,使水浸過鴨體,鴨子放入鍋內,蓋嚴鍋蓋,燒沸後再燜10~20分鐘,起鍋即為佳品,但須等完全冷卻後方可切成薄片食之,以免流失油滷影響口味。

原料:藕500克,芝麻25克,甜麵醬50克,白糖25克,豆油500克(約耗50克),味精、料酒、薑末、蔥花各適量。

做法:把藕洗淨,削去外皮,一切兩半,頂刀切成0.3釐米厚的片;勺內放油,燒至五、六成熟時,將藕放入,炸成柿黃色撈出;勺內留油75克,將甜麵醬放入炒勻,放入少許鮮湯,調成濃汁。然後下入白糖、薑末、蔥花、味精和料酒。待汁烘起,下入炸好的藕片,用勺炒勻,撒入芝麻,顛幾個個即成。

特色:鹹甜筋香、潤燥補虛。

秋天天氣乾燥,

膳食應以滋陰養燥為上,

快快收好這些食譜,

一起健康過秋吧~

來源:中國中醫科學院門診部

整理:都市君

往期回顧:


與我童行 · 2018廣東省少兒才藝大賽韶關賽區9月23日火熱來襲!

還在為中秋出行而發愁?這裡有最全的韶關天氣、交通、景點、月餅攻略!

韶關旅遊志願者招募了啦!這是你遊遍韶關大好河山的最好機會!

廣東警方公布十個涉黑惡典型,韶關上榜!

相關焦點

  • 秋分養生有「四防」,秋燥、秋涼、秋乏、秋鬱!
    「秋燥」要防秋季燥氣傷人,而秋季對應的臟腑是「肺」,當「秋燥」犯肺時,容易出現「津幹液燥」的現象,比如口鼻咽喉發乾、皮膚乾裂、大便乾燥等。日常飲食上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梨、柿、葡萄、石榴、甘蔗、蘿蔔、番茄等新鮮果蔬,以養陰潤燥,避免燥邪傷害。
  • 今日秋分,潤燥湯水了解一下.
    「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一是日夜時間均等,並由日長夜短逐步日短夜長。二是氣候由熱轉涼,南方的氣候由這一節氣起才始入秋。秋分時節,天氣乾燥,養生主要是防秋燥。那麼,如何吃才能防秋燥呢?秋季對應於五臟中的肺臟,而燥邪又最易傷肺。
  • 秋分養生正當時 潤燥補水很重要
    秋分時,秋意濃。秋分之後,陣陣秋風襲來,氣溫逐漸下降,寒涼漸漸加重,最易出現秋燥等現象。秋燥時節要如何養生防護呢?防寒保暖之外,飲食秘訣在於「潤燥」二字。具體吃什么喝什麼最解燥呢?國民果汁匯源有幾款備受青睞的人氣佳品,倒是秋分補水潤燥的好選擇。
  • 這4種滋陰養肺、潤燥生津的食物,趕走秋燥不用愁!
    乾燥的秋季,滋陰潤燥是很多人的養生原則,那些具有滋陰養肺、潤燥生津之功效的食物是秋季養生保健的最佳食品。俗話說,荷蓮一身寶,秋藕最補人,說到秋季補肺潤燥應當常吃蓮藕。蓮藕常吃,開胃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它富含鐵、鈣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質、維生素以及澱粉,有明顯益血益氣的功效,也可增強人體免疫力。
  • 今日秋分,養生要點
    這是伴您入夢的第1596晚。每晚九點,陪你聽禪。——華印今天起,我們迎來「秋分」。「暑退秋澄轉爽涼,日光夜色兩均長。」秋分,是一年中的第16個節氣。此時,太陽直射赤道,地球上絕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日夜均分。那麼,這個時節應該如何養生呢?今天就和大家好好聊一聊。秋分的「燥」是涼燥,「燥令傷肺」,可適當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
  • 秋分養生 健脾益肺 謹防寒邪
    同時,「肺旺於秋」,秋季肺經當令,最適合養肺。因此,秋季養生,一要養收,二要養肺。秋季主「養收」,可適當進補,經常吃些山藥、雞湯、骨湯、茭白、南瓜、蓮子、桂圓、黑芝麻、紅棗、核桃等,都能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但是切忌過量,以免傷害脾胃。秋季天氣寒熱多變,寒涼之氣、秋燥之氣極易傷肺,保持肺臟的收斂狀態才能抵禦外邪。而酸味收斂,辛味發散,所以飲食方面要少辛多酸。
  • 秋分至,寒暑分離,推薦你喝這五款茶解秋燥,應季喝茶更養人
    東坡寫,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半個秋天,最適合郊遊和欣賞美景,踏秋正時宜。天清氣朗,涼風習習,秋風蕭瑟,碧波煙翠。坐待靜看一場秋,秋風晚涼一杯茶。降溫再遇上秋燥的時令裡,多喝熱茶,最能暖心。秋分之際,清風明月兩相和,多喝幾泡陳年白茶,降秋燥自有妙用!《3》二、應景的喝深秋白茶。秋分有三候。一候,雷始收聲。
  • 秋燥傷肺,街坊們宜食用滋陰生津潤燥類食物
    秋屬金,其氣燥,通於肺,人體受外界影響,在夏季所耗的陰津尚未復原之際,又受秋燥耗傷,人體偏於津虧體燥,出現口乾、唇乾、鼻幹,咽幹、舌幹少津、大便乾結、皮膚幹甚至皸裂等症,中醫稱之為「秋燥」。《黃帝內經》說:「秋冬養陰。」
  • 秋分養生吃什麼食物補水潤燥養陰 2018秋分養生水果
    2018年9月23日09:54:01,農曆2018年八月(小)十四,星期日進入秋分節氣。  「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好穿棉。」秋分到了,意味著正式進入秋季。秋分到底是什麼意思?秋分後氣候有哪些變化?秋分後天氣乾燥,這個時候非常需要補充水分,保持體內水分平衡,吃水果是最佳的滋補方式,秋分過後,吃什麼水果好?哪些水果更有利於養生?
  • 【藥膳駕到】秋燥傷肺,街坊們宜食用滋陰生津潤燥類食物
    秋屬金,其氣燥,通於肺,人體受外界影響,在夏季所耗的陰津尚未復原之際,又受秋燥耗傷,人體偏於津虧體燥,出現口乾、唇乾、鼻幹,咽幹、舌幹少津、大便乾結、皮膚幹甚至皸裂等症,中醫稱之為「秋燥」。《黃帝內經》說:「秋冬養陰。」
  • 秋季養肺有靚湯,生津解渴,潤燥通便!
    常會引起人們咽幹發熱、牙齦腫痛、鼻衄乾咳、疲乏無力以及大便乾結等,秋燥者的情緒還會因這些不適而變得煩躁不安。中醫認為,對於這種病症,治療調養應以清熱潤燥為宜。因此在秋燥降臨之際,我們的飲食也需要跟著調整。秋季,人們對水的需求量很大。水分補充不足,將會使氣管黏膜、鼻黏膜和皮膚都變得纖薄脆弱,容易引發過敏、氣管-支氣管炎、咽喉炎等疾病。
  • 二十四節氣丨秋分藥膳食療養生
    「秋分」為公曆9 月23 日左右,是秋季的第四個節氣,為二十四節氣的第十六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釋:分者平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意思是秋季前後九十天,秋分恰居之中,從而將秋季平分為二。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洩趨向收斂、閉藏,生活起居養生也要相應調整。《素問·至真要大論》謂:「謹察陰陽之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
  • 秋分節氣 | 最全的養生素食指南!!!
    第16個節氣——秋分晝夜在春分之後又一次平分養生要注意多吃素潤燥養脾還得睡飽覺秋分的「燥」不同於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涼燥,而白露的「燥」是「溫燥」。「燥令傷肺」,因此,在飲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還可適當多吃些辛酸味、甘潤或具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特別是白蘿蔔、胡蘿蔔。但也不可吃得太飽太撐,以免造成腸胃積滯。➊進補有度,切勿過量「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現在正是秋季進補的好時節,但秋分時節進補,不可太過,要適量。
  • 致小朋友監護人,秋燥傷肺,滋陰潤燥食材與食養方
    秋屬金,其氣燥,通於肺,人體受外界影響,在夏季所耗的陰津尚未復原之際,又受秋燥耗傷,人體偏於津虧體燥,出現口乾、唇乾、鼻幹,咽幹、舌幹少津、大便乾結、皮膚幹甚至皸裂等症,中醫稱之為「秋燥」。《黃帝內經》說:「秋冬養陰。」
  • 要注意調養,謹防燥氣傷肺
    秋分的「燥」不同於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涼燥,而白露的「燥」是「溫燥」,因此,在飲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種花色多樣,其中藕、荸薺、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蘋果、葡萄、百合、銀耳、柿子、芝麻、蜂蜜等,均有潤燥的作用。其中,清潤的居多,如甘蔗、荸薺、藕、鮮梨等,必要時可熟食以滋五臟;而有溫潤作用的,如芝麻、核桃、糯米、柑橘、桃子、石榴、大棗等,可生食。
  • 【第409期】秋分飲食攻略及第4周菜譜
    二十四節氣之一的秋分就要到了,在秋分前後,可以做好養生保健,迎接深秋的到來。秋分養生首先從飲食下手,下面為您介紹二十四節氣之秋分飲食攻略,做到這些細節就能健康飲食度過秋分!1、多食水果防乾燥秋分時節天氣乾燥,要多吃水果。水果中以梨、甘蔗為首選,其次,像荸薺、香蕉等也是良好的潤燥之物。
  • 秋分將至,口乾咽燥,給全家人煮這兩碗潤燥湯飲!(內附養生灸法)
    9月22日秋分了,秋分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六個節氣,白天和黑夜在這一日達到平衡,陰陽相半,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天的涼意已悄然而至,每一場降雨都使氣溫慢慢降低,「一場秋雨一場寒」,面對晝夜溫差變化,保持人體內陰陽平衡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正所謂「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所以在秋分時節也應遵循陰陽平衡的規律,去適應節氣的變化。若不能適應秋季的變化規律,則容易導致疾病的產生。
  • 秋燥百合養陰好,秋梨潤肺止咳好
    肺屬金,通於鼻氣,其性喜潤惡燥。秋季氣候乾燥,燥邪易傷肺之陰津,常見的症狀有口鼻或咽喉乾燥、聲音嘶啞、乾咳無痰、便秘、尿少、皮膚乾燥等,並可以誘發或加重慢性咽炎、支氣管炎、肺結核、肺心病等,所以防治秋燥對於包括肺在內的上呼吸道系統的養生保健有著重要意義。
  • 你秋燥了嗎?奪金潤燥食物排行榜
    比如暑天有消暑的西瓜、秋天有潤燥的梨子、菠菜等。這些滋陰益肺氣的食物,可以幫我們把更多的津液存儲在體內,免受秋燥陽邪的侵擾,安穩度過一個內斂、收藏的季節。下面我把最好用的」奪金「食物列出來了。米油能滋陰強身,和胃氣、長肌肉,肥五臟百竅,過去窮人家把當天熬的米油稱作是「人參湯」,是老百姓飯桌上最常見的補虛食方。秋天如果家裡人有脾胃虛寒導致的腹瀉,先別吃藥,喝點米粥,熱熱的連著「油皮」一起喝下去,喝幾次就能止瀉。米粥護養中國人脾胃緩慢而有力,就是這它的功力。強推一百年。推薦:可以略加百合、龍眼肉、芝麻之類滋潤的食品,一碗粥也能從頭到腳滋潤你。
  • 【養生保健】睡眠規律 運動平緩:秋季養生防秋燥
    「燥」為秋季的主氣,故稱「秋燥」。燥氣傷人,以耗傷津液為主,津液既耗,則必見一派「燥象」。秋季對應的臟腑是「肺」,當秋燥犯肺時,容易出現「諸澀枯涸,幹勁皴揭」等燥邪致病的症狀。因此,秋季養生,當以「防肺燥,護陰津」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