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畫家新印象派大師Henri Edmond Cross

2020-12-21 聞是藝術

1880年的自畫像

亨利·埃德蒙·約瑟夫德 拉克洛瓦Henri Edmond Cross出生於1856年5月20日在法國北部杜埃。1865年,全家搬到靠近比利時邊境的法國北部城市裡爾 。

為了以區分自己的著名浪漫主義畫家歐仁·德拉克洛瓦 ,他在1881年改了他的名字。

他的工作一直受到如儒勒·巴斯蒂安-勒帕熱和愛德華·馬奈 ,以及印象派畫家明顯的影響 。19世紀80年代中後期,他畫的純景觀顯示, 莫奈 , 畢沙羅的影響。 在大約1886年,再次嘗試區分自己從另一位法國藝術家,這一次亨利·克羅斯再次改變了他的名字,最後採用「亨利-愛德蒙十字」。

1891年法國夫人赫克託

1891年,開始了新印象派的繪畫風格。克羅斯的親和力超出的繪畫風格與新印象派運動,包括他們的理念。 西涅克,畢沙羅,和其他新印象派畫家一樣——無政府主義的原則,一個烏託邦式的社會的希望。他畫的場景說明一個通過無政府主義的烏託邦世界中可能存在的。

他創造Divisionist的繪畫,過程非常繁瑣和費時與眾多小點的顏色。 跨想描繪快速的印象時,他創造了他的速寫簿水彩或彩色鉛筆中的圖像。 他寫了一個質樸的法國郊遊:

「哦!我所看到的一瞬間,今晚騎自行車我剛記下這些稍縱即逝的東西......一個快速的符號:一個非正式的水彩和鉛筆塗抹徵的對比色,色調,色調記錄了一個可愛的水彩畫信息,第二天再安靜的工作室完成作品。「

昂蒂布 ,1908年

他早期到19世紀90年代中期的畫是典型的點彩 ,與定位緊密合作,並定期微小的彩色小點。 從1895年左右開始,他逐漸改變了他的技術,而不是使用廣泛,斑駁的筆觸和離開之間的筆劃。繪畫作品產生的表面類似於馬賽克, 作品可以被看作是小面積的裸露在外面帆布野獸派和立體派的前兆。在點畫,分點的油漆混合顏色和諧, 「第二代新印象主義」 是要保持的顏色分開,導致「充滿活力的通過對比閃閃發光的視覺效果。

「新印象派「在創建和諧純淨的色彩,更感興趣,而不是在協調一個特定的景觀或自然景物的顏色。」亨利·馬蒂斯和其他藝術家們的職業生涯後期的交叉影響,這些作品形成野獸派的原則。

相關焦點

  • 法國著名印象派畫家莫奈,筆下日出朝陽蓬勃,栩栩如生
    法國著名印象派畫家莫奈,筆下日出朝陽蓬勃,栩栩如生法國有一位著名的印象派畫家,克勞德·莫奈。莫奈是一個偉大的繪畫藝術大師,也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他的作品有著高質量的藝術價值,值得欣賞和品鑑。真實地描繪了法國海港城市日出時的光與色給予畫家的視覺印象。除此之外,莫奈在創作這幅作品時,突破了傳統題材和構圖的限制,完全以視覺經驗的感知為出發點,側重表現光線氛圍中變幻無窮的外觀,這是莫奈眾多作品中最典型的一幅,也是印象畫派的開山之作。
  • 典型印象派特點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
    卡米耶·畢沙羅卡米耶·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1830年7月10日-1903年11月13日),法國印象派大師,生於安的列斯群島的聖託馬斯島,1903年於巴黎去世。卡米耶·畢沙羅,在印象派諸位大師中,畢沙羅是唯一一個參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覽的畫家,可謂最堅定的印象派藝術大師。畢沙羅是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是印象派的先驅,有印象派「米勒」之稱。角落讀畫印象派是繼古典油畫之後西方油畫流派裡面的一個最偉大畫派。
  • AH 印象派、後印象派、新印象派
    巴比松村位於法國巴黎楓丹白露森林的入口處,19世紀一群不滿七月王朝統治的畫家在此聚居,他們以到戶外進行風景寫生的創作行為來區別當時的學院派畫家,認為學院派畫家的宗教、神話、歷史題材的畫作屬於閉門造車,太多虛假。
  • 法國「後期印象派」代表畫家P.Gauguin簡介與賞析
    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雕塑家、陶藝家及版畫家,與塞尚、梵谷同為美術史上著名的「後期印象派」代表畫家。他的繪畫,初期受印象派影響,不久即放棄印象派畫法,走向反印象派之路,追求東方繪畫的線條、明麗色彩的裝飾性。他到法國西北部突出大西洋的半島—布爾塔紐,與貝納、塞柳司爾等先知派畫家一起作畫,成為這個「綜合主義」繪畫團體的中心人物。他也到過法國南部的阿爾,與梵谷共同生活兩個月,但卻導致梵谷割耳的悲劇。
  • 色彩大師 ‖ 印象派代表作品賞析
    19世紀後半葉到20世紀初,法國湧現出一大批印象派藝術大師,他們創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詳的經典巨製,例如: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他們索性以印象派自居,通過強化意識來統一風格,並決定今後每兩年舉辦一次印象派的畫展,這個活動一直持續到1886年。印象派在法國取得了最為輝煌的藝術成就。19世紀後半葉到20世紀初,法國湧現出一大批印象派藝術大師,他們創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詳的經典巨製。
  • 印象派、後印象派、新印象派,你是否能分清?
    每個稍微對藝術感點興趣的人,都或多或少知道些印象派的代表畫家和代表作品。但是你真的確定很多時候你沒有搞錯嗎?· 承上啟下的巴比松畫派 ·對不起,在講「印象派」之前,我想先聊聊「巴比松畫派」。1894年他的《弦樂四重奏》在布魯塞爾首演時,評論家開始用「印象主義音樂」加以讚揚。以後此詞常被用以概括德彪西及風格與他接近的音樂,並不再帶有貶意。
  • 什麼是印象派?後印象派?新印象派?
    在西方繪畫史上印象主義繪畫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藝術流派,19世紀七八十年代達到了它的鼎盛時期,其影響遍及歐洲,並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國取得了最為輝煌的藝術成就。關於印象主義可以劃分為印象派、後印象派和新印象派,那麼它們三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呢?
  • 法國印象派畫家:Adouard Manet——小傳以及作品賞析
    自畫像愛德華 馬奈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印象派畫家,他從沒有參加過印象派的畫展,但他和印象派畫家關係密切,深受印象派畫家崇敬,有人說他是印象派的奠基人。馬奈夫人愛德華.馬奈(Edouard Manet,1832-1883)於1832年生於法國巴黎,父親是內務部首席司法官。父母希望兒子學法律或當海軍軍官。
  • 印象派、後印象派、新印象派
    關於印象主義可以劃分為印象派、後印象派和新印象派,那麼它們三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呢?   印象派繪畫外文名稱:Impressionist painting 19世紀後半葉到20世紀初,法國湧現出一大批印象派藝術大師,他們創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詳的經典巨製,例如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等。
  • 法國新印象派藝術家克羅斯:「藍」色世界裡的一片淨土
    亨利·埃德蒙·克羅斯(Henri-Edmond Cross)出生於1856年5月20日至1910年5月16日,是法國畫家和版畫家。他以新印象派大師而聞名,他在塑造運動的第二階段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865年,一家人搬到法國北部城市裡爾附近,靠近比利時邊境。
  • 印象派、後印象派、新印象派的前世今生
    米勒作品在講「印象派」之前,我想先聊聊「巴比松畫派」。巴比松村位於法國巴黎楓丹白露森林的入口處。19 世紀一群不滿七月王朝統治的畫家在此聚居,他們以到戶外進行風景寫生的創作行為,來區別當時的學院派畫家。
  • 法國著名畫家,後期印象派,保羅.塞尚的《牛奶瓶與蘋果》
    局部(三) 保羅·塞尚(1839年1月19日-1906年10月22日),法國著名畫家,後期印象派的主將,從19世紀末便被推崇為"新藝術之父"
  • 法國印象派大師,卡勒波特·古斯塔夫,油畫作品欣賞
    確實,還在很年輕的時候,他便已加入印象派畫家的陣營,一八七六年曾應雷諾瓦和亨利·魯阿特的邀請參加第二屆印象派畫展。此後舉辦的各屆畫展他沒有一次缺席過,一直到一八八二年。從這一年起,他作為畫家的創作活動漸漸地放慢了節奏,直到他於一八九四年過早地離開人世。
  • 大師筆下的樸實春景,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梵谷的油畫作品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組出自後印象派大師梵谷的油畫作品。後印象派畫家梵谷的油畫作品。後印象派畫家梵谷的油畫作品。後印象派畫家梵谷的油畫作品。後印象派畫家梵谷的油畫作品。後印象派畫家梵谷的油畫作品。後印象派畫家梵谷的油畫作品。後印象派畫家梵谷的油畫作品。「今日小編的精選分享你喜歡嗎?
  • 法國印象派畫家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瓦油畫作品欣賞
    雷諾瓦是法國畫家,最初與印象畫派運動聯繫密切。他的早期作品是典型的記錄真實生活的印象派作品,充滿了奪目的光彩。然而到了(18世紀)80年代中期,他從印象派運動中分裂出來,轉向在人像畫肖像畫中去發揮自己更加嚴謹和正規的繪畫技法。
  • 一生追光的印象派大師——克勞德·莫奈
    一生追光的印象派大師——克勞德·莫奈 克勞德·莫奈,法國畫家
  • 印象派大師作品學習與創作
    原作介紹——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國畫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莫奈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廣。莫奈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莫奈晚年最重要的一件作品是連作《睡蓮》。這是一部宏偉史詩,是他一生中最輝煌燦爛的「第九交響樂」。1880 年之後,莫奈與印象派的其他畫家們疏遠了,他在吉維尼造了一座小花園,住在裡面作畫。他喜歡把水與空氣和某種具有意境的情調結合起來,這樣產生了《睡蓮》組畫。
  • 法國印象派元老女畫家莫裡索油畫作品欣賞
    莫裡索,1841年1月14日至1895年3月2日,法國美女畫家,貝爾特·莫裡索,法國印象派團體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和最出色的女畫家。也是巴黎畫壇的一員,後來被稱為印象派畫家。1874年,有一群年輕的畫家在巴黎組織了一個他們自己的畫展,來向貝爾特·莫裡索向官方的沙龍挑戰。包括莫奈、雷諾瓦、畢沙羅、西斯萊、德加、塞尚和莫裡索等在內的畫家們,不僅有各異的性格和天賦,而且在某種程度上,他們還具有不同的觀念和傾向,但是,他們誕生在同樣的時代,有著同樣的經歷,並且向同一的反對派鬥爭過。他們欣然接受一些雜誌的諷刺文章,作家封給他們帶著嘲笑味道的稱號——"印象派"。
  • 畢沙羅,19世紀與世無爭的油畫大師,印象派真正的精神領袖
    >「新古典主義」畫派的藝術宣言,所有違背這個藝術宣言的畫家和作品,都被看作是不登大雅之堂的「野路子」畫法。面對「新古典主義」畫風的流行,以及學院派美術沙龍的排斥,1874年春天,31名有個性有想法的年輕畫家拿出自己的新作,自籌資金在巴黎卡普辛大街的一所公寓裡舉辦了一場小畫展,後來,美術史家把這次畫展稱作「第一屆印象派畫展」,由此,19世紀又增添了一個新畫派,它就是在世界美術史上承前啟後的
  • 比利時新印象派畫家Theo:一個在繪畫中運用光和色的大師
    觀看繪畫,一定要知道畫家的生活環境,經歷,這樣才會更加了解和欣賞作品。如果感覺文章太長,那麼就先不看。但是一定要看小標題(隨機譯文可能會有瑕疵)有助賞畫。小編按文章所提作品編輯。《綠背心自畫像》(Self Portrait in a Green Waistcoat) 1924年藝術家提奧·凡·裡斯爾伯格(Theo van Rysselberghe, 1862年11月23日 - 1926年12月14日)是比利時新印象派畫家,20世紀初在歐洲藝術界扮演了關鍵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