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大師作品學習與創作

2021-03-01 我觀葉雙貴開放課堂

我觀·葉雙貴開放課堂

第二十五期

設計學類1802班第2組:

前言——

研究完古典主義素描後,我們迅速轉向印象派的色彩學習。從素描謹慎,精微的畫風,立馬變成豪放,灑脫的點彩,老師的安排可謂是環環相扣。讓我們的思考方式由緊到松,這更加利於我們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在初步的了解下,印象派繪畫作品風格敢於打破常態,一改從前寫實的手法,多以色彩的冷暖搭配來烘託畫家當時的創作心情。無論是物還是人,都有著一種形散而神不散的感覺,整幅畫面看起來色彩豔麗,給人以強大的視覺效果,細細品味卻很有條理。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近這次的學習吧!


原作介紹——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國畫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莫奈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廣。莫奈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

莫奈晚年最重要的一件作品是連作《睡蓮》。這是一部宏偉史詩,是他一生中最輝煌燦爛的「第九交響樂」。1880 年之後,莫奈與印象派的其他畫家們疏遠了,他在吉維尼造了一座小花園,住在裡面作畫。他喜歡把水與空氣和某種具有意境的情調結合起來,這樣產生了《睡蓮》組畫。沿著水面,美麗的睡蓮一片片向湖面遠處擴展開來,畫家利用了樹的倒影,襯託出花朵的層次,是十分有創造性的 構思。莫奈把整個身心都投在這個池塘和他的睡蓮上面了,睡蓮成了他晚年描繪的主題。此後27 年裡,他幾乎再也沒有離開過這個主題。

            圖一為莫奈《睡蓮》原作  圖源「美術空間」

許丹屏

本周我們開始了色彩課,研究早期印象派大師莫奈的作品。我研究的是莫奈的《睡蓮》。莫奈睡蓮的意境就像中國是水墨畫一般,淡雅如君。畫中水的清澈,透亮,冷暖對比,都讓我在研究中充滿樂趣,顏色之豐富,顏色之大膽使用都讓我受益匪淺,我在臨摹中反覆的琢磨,也讓我感覺自己與莫奈更近了一步。最後出來的研究效果,也讓我很滿意。

接下來的一周我們是研究後期印象派,高更、梵谷、塞尚...他們的用色更加大膽,而且變成了以小組為單位的集體創作,希望有不一樣的收穫。

圖二為許丹屏臨摹作品

鄧瀟宇

學藝術就像上臺階,結束了素描課程後是色彩。相比於素描我是更喜歡色彩,因為色彩更豐富,手法更多樣,更能表達自己的感情。在老師的指導下我也更加深入地學習到了印象派的技術手法,以及其所表達的感情,給了我對於色彩的啟示。越深入學習越發現自己其實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還需要更廣泛地閱讀與學習。而通過這周的學習,我發現我對色彩也更加喜愛,還有很多東西可以鑽研,可以更加釋放自己的感情。期待在下一節色彩課程中能有更多的收穫。

圖一為鄧瀟宇第一張臨摹莫奈作品

圖二為鄧瀟宇創作《我的大學》

 

原作介紹——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van Gogh,1853-1890),中文又稱"凡高",荷蘭後印象派畫家。出生於新教牧師家庭,是後印象主義的先驅,並深深地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表現主義。

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進行創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見了印象派與新印象派,融入了他們的鮮豔色彩與畫風,創造了他獨特的個人畫風。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生前最後二年創作的,期間梵谷深陷於精神疾病中,其最後在他37歲那年將他導向自殺一途。在梵谷去世之後,梵谷的作品,《星夜》、《向日葵》與《有烏鴉的麥田》等,已躋身於全球最著名最珍貴的藝術作品的行列。梵谷的作品目前主要收納在法國的奧賽美術館,以及蘇黎世的kunshaus美術館。

圖一為梵谷原作 圖源美術空間

管郅聰

光陰荏苒,不知不覺色彩的開放課堂也接近尾聲了。葉老師指導我們小組一起合作將印象派大師的畫作拆分再創作。我們小組選擇了梵谷的畫作來進行深入的研究,他的色彩衝破了前期印象派對自然色彩真實反映的束縛,並開始大膽地隨心所欲地使用色彩,儘管是面對自然寫生,畫面色彩已經帶有抽象因素:不重視立體、空間和陰影的表現,只強調色彩的對比效果,這種抽象是主觀情緒的表達,從而產生了裝飾效果。我們小組也竭盡所能的追求梵谷的繪畫境界!剛剛開始研究時,我們有點放不開手腳,繪畫出的顏色不夠豐富也不夠精彩,甚至有些顏色略顯的不協調。好在葉老師及時的發現了我們的問題,並指導我們更加大膽的進行創作,用顏色去表達空間、主次的秩序。經過葉老師的一番提點,我們的畫面實現了質的飛躍。完成的作品雖然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但我們都收穫了諸多色彩的奧秘!
在作品完成後,羅老師受邀對我們的作品進行了點評。羅老師既肯定了我們的研究成果,也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媚俗的進行超越時代的創新!

圖二為小組成員、葉老師和最終完成作品

 

 

 

原作介紹——

1888年2月,已35歲的梵谷從巴黎來到阿爾,來到這座法國南部小城尋找他的陽光,他的麥田,他的向日葵……梵谷創作了大量描繪向日葵的作品。這幅是其中最著名的,現藏於倫敦國家畫廊。

梵谷的藝術是偉大的,然而在他生前並未得到社會的承認。他作品中所包含著深刻的悲劇意識,其強烈的個性和在形式上的獨特追求,遠遠走在時代的前面,的確難以被當時的人們所接受。他以環境來抓住對象,他重新改變現實,以達到實實在在的真實,促成了表現主義的誕生。在人們對他的誤解最深的時候,正是他對自己的創作最有信心的時候。因此才留下了永遠的藝術著作。他直接影響了法國的野獸主義,德國的表現主義,以至於20世紀初出現的抒情抽象肖像。《向日葵》就是在陽光明媚燦爛的法國南部所作的。畫家像閃爍著熊熊的火焰,滿懷熾熱的激情令運動感的和仿佛旋轉不停的筆觸是那樣粗厚有力,色彩的對比也是單純強烈的。然而,在這種粗厚和單純中卻又充滿了智慧和靈氣。觀者在觀看此畫時,無不為那激動人心的畫面效果而感應,心靈為之震顫,激情也噴薄而出,無不躍躍欲試,共同融入到凡高豐富的主觀感情中去。總之,凡高筆下的向日葵不僅僅是植物,而是帶有原始衝動和熱情的生命體。

圖一為梵谷原作《向日葵》 圖源美術空間

朱珠

基礎繪畫教學已接近尾聲,在激烈的討論中,我們最終選定梵谷著名的畫作——向日葵進行全班的創新。在初步的構思中我們沒有將原作改動的太大,為此,老師嚴肅的向我們講解了創新在設計中的重要性。於是,我們更改了構思,將每一個向日葵換成自己喜愛的人物。這樣既使我們的再創作不同於原作,也使畫面充滿了各種元素,看起來更加豐富多彩。

我們很幸運能在這裡和葉老師一起度過這歡樂而短暫的時光,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轉眼就要「別離」,希望在未來還能成為葉老師的學生,我們有緣再見。

圖二為設計學類1802班同學集體創作

圖三為全體同學、葉老師和作品

圖四為葉老師與作品合照

總結——

通過了這段時間色彩開放課堂的鍛鍊,我們小組的成員都大幅度的加深了對於色彩的理解和應用。印象派絢麗大膽的顏色,打破了我們傳統固有色的概念,使我們領略到了色彩創作的無限可能!葉老師指導我們對畫面加入自己的想法,我們也竭盡我們所能的不斷創新,將印象派注入了我們新時代的靈魂!葉老師的色彩開放課堂開拓了我們的思維,將我們帶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讓我們自由的摸索、前行,使我們創新的思維迸發出無限的可能!

相關焦點

  • 色彩大師 ‖ 印象派代表作品賞析
    19世紀後半葉到20世紀初,法國湧現出一大批印象派藝術大師,他們創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詳的經典巨製,例如: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19世紀後半葉到20世紀初,法國湧現出一大批印象派藝術大師,他們創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詳的經典巨製。
  • 隱秘的傑作:印象派與後印象派大師的素描作品
    【編者按】作為西方繪畫史上劃時代的藝術流派,印象派與後印象派具有恆久的魅力。著名的藝術大師如畢沙羅、馬奈、德加、塞尚、莫奈、莫裡索、雷諾瓦、高更、梵谷、修拉等創作了諸多世人熟知的油畫作品。但很多人並不知曉,他們還留下了許多精彩絕倫的素描藝術作品。
  • 印象派大師——德彪西
    ▲《牧神午後前奏曲》德彪西被認為是印象派音樂的代表,雖然他本人並不同意並設法遠離這一稱謂。一些作家如羅伯·施密茲(E. Robert Schmitz),塞西·格雷(CecilGray)認為德彪西是一位「象徵主義者」而非「印象主義者」。《新格羅夫音樂辭典》內文也寫到,將德彪西的音樂美學稱為「印象主義」是不盡準確的。不管怎樣,德彪西自幼年起即受到印象派藝術的薰陶。
  • 發揚大國工匠精神,努力創作「印象派中國畫」
    《發揚大國工匠精神,努力創作「印象派中國畫」》在「北京南海子國際繪畫藝術研討會上」,黛荷翁先生的繪畫作品,被大會和繪畫藝術界國際大師、文化評論界專家等,一致鑑定為「首創畫種畫派」,被命名為「印象派中國畫」,並給予了「黛荷翁印象派中國畫,引領了傳統中國畫的突圍
  • 法國印象派大師,卡勒波特·古斯塔夫,油畫作品欣賞
    確實,還在很年輕的時候,他便已加入印象派畫家的陣營,一八七六年曾應雷諾瓦和亨利·魯阿特的邀請參加第二屆印象派畫展。此後舉辦的各屆畫展他沒有一次缺席過,一直到一八八二年。從這一年起,他作為畫家的創作活動漸漸地放慢了節奏,直到他於一八九四年過早地離開人世。
  • 19c印象派、新印象派、後印象派作品合集
    (戳上方連結觀看作品)1874年一群年輕的畫家在巴黎卡皮西納大道的一所公寓裡舉辦了第一屆印象派畫展,有31位印象派畫家前來參展,目的是向官方的沙龍挑戰。包括莫奈、雷諾瓦、畢沙羅、西斯萊、德加、塞尚等在內,畫家們的性格和天賦各不相同,並且在某種程度上他們還具不同的觀念與傾向!但是他們誕生在同樣的時代,有著同樣的經歷,並且向同一反對派鬥爭過。
  • 畢沙羅,19世紀與世無爭的油畫大師,印象派真正的精神領袖
    印象派畫家總共舉辦了8次畫展,只有在最後兩次畫展中賣掉了幾幅畫,直到20世紀初期,印象派作品才受到美術評論家和收藏家的重視。當畢沙羅看到莫奈和其他畫家們,喜歡用絢麗明快的色彩,奔放顫動的筆觸,光怪陸離的光影關係,來創作具有強烈抒情意味的油畫作品時,他被深深震撼了,認定這就是自己苦苦尋覓的藝術風格,隨即把自己的命運跟印象派綁在了一起。
  • 欣賞印象派大師莫奈作品,謹記3點創新思維,開啟繪畫的色彩世界
    欣賞印象派大師莫奈作品,謹記3點創新思維,開啟繪畫的色彩世界。從莫奈名畫中探尋印象派繪畫的不同視角,揭開你心中的迷霧。所有的藝術都是為了喚醒人心對真善美的追求。對美的理解不同,決定了畫家表現的內容不同,印象派畫家一反傳統繪畫的觀念,創造出了新的藝術形式,給繪畫藝術開闢了嶄新的領域,賦予了繪畫以新的活力,給世人呈現出來美麗的色彩。我們後世學畫人,欣賞莫奈的色彩魔力,羨慕他神奇的畫筆,如果大家也想畫出印象派的顏色,就要先從他的畫作中探尋大師心靈軌跡,以給我們啟迪。印象派繪畫從一開始就是一種革新。
  • 對印象派大師油畫作品的分析,發現用色的3條規律,寫生時能用到
    色彩這種東西本來是不存在的,是光的一種反射,沒有光就沒有色彩,光太強也沒有色彩,大師風景寫生油畫作品所蘊含的色彩知識,與我們學校所學習的有一些相同,又有所不同,大師們的的色彩理論是蘊含在感覺中的,色彩關係很微妙,具體有以下3個方面。1 巧妙的利用補色關係莫奈寫生多為早晨日出前後,或者黃昏日落,這個階段天光微妙,氣象萬千,稍縱即逝。
  • 後印象派藝術大師梵谷作品20幅,大膽的筆觸與奔放的色彩,請欣賞
    ||後印象派藝術大師梵谷作品20幅梵谷出生於1853年3月30日荷蘭鄉村津德爾特的一個牧師家庭,早年的他做過職員和經紀人,還當過傳教士,但最後他因熱愛藝術投身於繪畫。1886年,他來到巴黎,結識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畫家,並接觸到日本浮世繪藝術,視野的擴展使其畫風發生變化。1888年,來到法國南部小鎮,創作《阿爾的吊橋》;同年與畫家高更交往,但由於二人性格的衝突和繪畫觀念的分歧,合作很快失敗。此後,梵谷的瘋病時常發作,但神志清醒時他仍然堅持繪畫。1889年創作《星月夜》。1890年7月,梵谷在精神錯亂中不幸開槍自殺,年僅三十七歲。
  • 印象派大師莫奈和他畢生最心愛的作品
    他是為藝術畫到鞠躬盡瘁, 畫到半盲半瞎的偉大畫家, 他也是無底線狠砸43年, 雕琢自家花園的園藝大師。 他是克勞德·莫奈。莫奈創作了 「印象派」繪畫流派,莫奈大師在創作中追求的是自然之美,莫奈運用印象派上色手法探索光線和氛圍的細微變化,園藝作品都是自然畫作,利用自然環境創作景觀最美的狀態。莫奈選擇鮮花品種時會把季節性的視覺效果考慮在內,這份心思在中央大道上表現得尤為明顯。
  • 大師作品鑑賞|印象派領袖克勞德·莫奈,以光與影的色彩描繪世界
    法國湧現出一大批印象派藝術大師及經典巨作,如:莫奈的《日出·印象》。 他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莫奈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光和影的色彩描繪是莫奈繪畫的最大特色。
  • 芝加哥藝術館印象派畫作品鑑
    印象派印象派產生於19世紀下半葉的法國。一批畫家如莫奈、西斯萊、雷諾瓦、塞尚、德加、畢沙羅等人,在反對學院藝術的口號下,以創新的姿態進行藝術革新,並登上法國畫壇。1874年他們在巴黎舉行了第一次展覽,社會反響很大,參展作品中,有一幅莫奈創作的題為《印象·日出》的油畫,遭到學院派的攻擊,評論家們戲稱這些畫家們是「印象派」,這樣印象派繪畫便由此而得名了。
  • 大師筆下的樸實春景,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梵谷的油畫作品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組出自後印象派大師梵谷的油畫作品。後印象派畫家梵谷的油畫作品。後印象派畫家梵谷的油畫作品。後印象派畫家梵谷的油畫作品。後印象派畫家梵谷的油畫作品。後印象派畫家梵谷的油畫作品。後印象派畫家梵谷的油畫作品。後印象派畫家梵谷的油畫作品。「今日小編的精選分享你喜歡嗎?
  • 來莫奈和印象派大師展 解鎖光與影的迷幻世界
    為了讓更多觀眾欣賞到這些傳世經典名作,法國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將攜57幅經典館藏作品亮相中國上海,我們將不出國門即能欣賞到法國國寶級印象派大師們的巔峰巨作,享受一次與印象派絕世真跡零距離接觸的視覺盛宴,走進莫奈及他的印象派朋友們為您營造的光與影的迷幻世界。
  • 印象派大師雷諾瓦經典油畫作品高清全集(200 張)
    他的早期作品是典型的記錄真實生活的印象派作品,充滿了奪目的光彩。然而到了(19世紀)80年代中期,他從印象派運動中分裂出來,轉向在人像畫及肖像畫,特別是婦女肖像畫中去發揮自己更加嚴謹和正規的繪畫技法。皮耶爾·奧古斯特·雷諾瓦出生在利摩日的一個窮裁縫的家庭。5歲時全家遷居巴黎,在13歲時已學會畫瓷器畫的手藝。
  • 光的藝術 | 印象派大師莫奈的色彩作品
    莫奈創作了揚名於世的「印象·日出」。這幅油畫描繪的是透過薄霧觀望阿佛爾港口日出的景象。直接戳點的繪畫筆觸描繪出晨霧中不清晰的背景,多種色彩賦予了水面無限的光輝,並非準確地描畫使那些小船依稀可見。1870年代是他開始印象派推動的重要十年,在這十年中印象派舉辦了4次聯合畫展。莫內都有參加。1879年是莫奈傷心的一年,他的妻子卡米耶去世,留下1歲的次子和12歲的長子。1880年代-莫奈最後一次參加印象派聯展是在1882年,1884年之後他開始周遊列國,拜訪了倫敦,美國等地。
  • 藝術大師們在兒童時期都創作了什麼作品?
    作為藝術愛好者,相信你一定都曾有過這樣的疑惑:藝術大師們的繪畫能力是與生俱來的嗎?他們在童年時期會像普通小孩一樣隨便塗鴉嗎?童年的畫作又揭示了他們內心的哪一面? 今天就是兒童節,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不如讓我們一起看看藝術大師們鮮為人知的童年作品,也許你可以從中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 印象派、後印象派、新印象派的前世今生
    米勒作品在講「印象派」之前,我想先聊聊「巴比松畫派」。巴比松村位於法國巴黎楓丹白露森林的入口處。19 世紀一群不滿七月王朝統治的畫家在此聚居,他們以到戶外進行風景寫生的創作行為,來區別當時的學院派畫家。
  • 英國印象派風景畫家,阿爾弗雷德·西斯萊,風景油畫作品欣賞
    阿爾弗雷德·西斯萊(1839年10月30日-1899年1月29日),是英國印象派風景畫家,是印象主義畫派創始人之一,住在法國。西斯萊出生於巴黎一個富裕的英國家庭。1862年後與莫奈、雷諾瓦和巴齊耶等畫家交往密切,受其影響很大。